×

马利诺夫斯基挑衅事件

马利诺夫斯基挑衅事件(复核调查到底谁是凶手)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4 18:07:18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复核调查到底谁是凶手

本片从所有的家长的共同噩梦开始:由于双亲工作繁忙,一个独自留在家里的小女孩惨遭色魔奸杀。女孩的父亲马利诺夫斯基是警察,母亲是麻醉医师。主要嫌犯埃克曼是一个相貌堂堂的心理变态男子,他起初认罪,后来又翻供,但法庭仍根据他的供词,在缺乏任何物证的情况下判处他30年的徒刑。一天,马利诺夫斯基接到埃克曼的一封信,后者再次声明他无辜。马利诺夫斯基这一次没有撕毁信,他把此案和一名连续杀害小孩的凶手被捕的案子对比,他的女儿遇害时,这个杀人凶手也在这个地区内,他决定对这个新的线索展开调查,但这却引起周围的人的不理解。

惨烈的布达佩斯围城战之二:德布勒森外围战

作者: greatwarii

苏军发动德布勒森进攻战的目的,就是占领一个向布达佩斯发起进攻的基地。

德军的南方集群的司令是 弗里斯纳大将。

他来到南方集群前,在北方前线作战。在纳尔瓦战役里,他把优势苏军拖住了。但在南方集团军群,他干到1944年12月22日,就被解职回家了。战后被逮捕判刑,很快就放了。是一个不“出彩’将军。但他接手南方集团军群时,他根本就没有力量保卫匈牙利。这时如果苏军(也就是罗马尼亚胜利后的9月)立刻进攻,那么可能布达佩斯围城战要轻松一些。但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不打?

这要从苏军的战术思想和实际情况来分析了。

苏军的将领有一个特点,就是扎实,稳妥,按步就班。如同他的大学教材,非常有逻辑,全面,把你的基础打的很牢固。我本人是喜欢的。他的音乐我也喜欢,忧伤而浪漫,非常动人心魄。但缺少了灵动和创新。在军事上,就是强调稳扎稳打。如朱可夫,科涅夫,包括现在的马利诺夫斯基。

而德军更具冒险性。古德里安就敢于在没有完全封闭明斯克,基辅的情况下,就冲向下一个目标。而苏军在战争初期,一旦发现自己后方出现德国坦克,本身就乱了阵脚,而不能镇静的寻找德军的薄弱点突出包围。我对基辅战役不能突围,一直想找原因。损失不该那样大。到了1944年,苏军已经不再怕被包围了。我认为这是他的巨大进步。

在这种战术思想指导下,马利诺夫斯基就把步伐停下来,补充装备,人员,调整布属。

另一方面,由于苏军在国外作战,距后方愈远,苏联和罗马尼亚的道路不好,物资前送很慢。更延长了准备期。

最后一原因是:第3乌克兰方面军要解放保家利亚和南斯拉夫,第2乌克兰方面军少了左翼的保护。同时他还要整顿罗马尼亚,使之被控制在苏联之下,把罗马尼亚军队改造为罗共控制的军队,并和苏军一起进攻匈牙利。这些,都要时间。

德布勒森战役开始于1944年10月6日,结束于10月28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

苏军认为占领了30%的匈牙利土地,夺取的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并以其为进攻布达佩斯的出发点。

德军认为,在德布勒森的阻击,争取了时间,使希特勒可以把他答应的生力军投入匈牙利,为保卫布达佩斯作准备。

因而,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

现在,谈一下战役进程。为了使朋友们不失去兴致,我把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的辅助攻击略去。主要把苏德两军在战斗中的“变更布属”来重点谈一下。看一看两军统帅是如何制敌的。

10月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发动了德布勒森战役,这个战役的目的是冲出喀尔巴阡山脉,占领匈牙利平原上的第一个通道重镇,为进攻布达佩斯建立一个立脚点。

同时马利诺夫斯基还想切断德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退路,将他们歼灭在匈牙利东部。这比让他们据守在布达佩斯,对苏军来说好的多。

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手中有第7近卫集团军,第40、27和53集团军共4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大约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此外他还组建了2个骑兵-机械化基群:即格尔什科夫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和普利耶夫集群(第二和第四近卫骑兵军,第7近卫机械化军),另外罗马尼亚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归他指挥。总兵力86万(?)左右。他的钢铁矛头是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主力的突击兵力是两个集群。

面对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是弗里斯纳将军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皮科将军第6集团军和沃勒(Wohler)将军的第8集团军,以及第二和第三匈牙利集团军。总兵力24万人。

此战役中,主力是皮科的第6集团军。第6集团军是第二次重建了。命运极背。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后,他是德国最强大的军团。希特勒称它可以攻下天堂。但在斯大林格勒,他被全歼。

在战役开始前,德军力量极弱。在整个匈牙利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第23装甲师。这根本挡不住苏军的进攻。但是,希特勒决定大力加强匈牙利德军的实力。第一批援军是强大的第三装甲军,这个军包括第1,13、24装甲师和“统帅堂(Feldherrnhalle,FH)装甲掷弹兵师。而令苏军头疼的装备着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装甲营也在来的路上。所以弗里斯纳将军实际上是在为时间而战。

苏军的攻势从阿拉德发起。当步兵在暴风雨般的炮火支持下,打开了德军防线上的缺口后,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命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普利耶夫集群冲入缺口。普利耶夫集群在3天中前进了100公里,直指布达佩斯。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则直冲德布勒森。但这时德国人的抵抗变得越来越坚强。由于喀尔巴阡山脉下的复杂地形,使得苏军步兵被远远抛在坦克部队后面。这就形成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强攻德军严密防守的德布勒森地区的局面。于是,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被阻止在奥拉迪亚市,他是德布勒森外围城市。没有步兵助攻,苏军坦克不断被击毁,代价重大。

在这种形势下,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命令普利耶夫集群停止进攻,转而东进以协助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而这样使得原来苏军两路的进攻集中在了一路。在普利耶夫集群的协助下,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苦战,终于在10月20日攻克了德布勒森,为了这个胜利,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该集团军还能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下降到了180辆!马利诺夫斯基被迫将其撤到后方整补。

虽然苏军攻克了德布勒森,但其包围德军的企图却没能实现,现在德军开始缓慢而有秩序地向布达佩斯方向退去。参考我的地图。

兰色是开战时的双方接触线。苏军有三个主攻方向。最左方的兰红虚线是苏军的46集团军进攻路线。他属于乌克兰第3方面军。最右方的兰红虚线是乌克兰第2和第4方面军的进攻路线,德军阻击后退,直到红色的最终线。中间的红兰虚线,是重点,是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进攻,目标德布勒森。黑色圆点是德布勒森。可以看出,苏军是极力要包围歼灭德军的。但德军的防线完整,没有破裂,直到新的防线。很漂亮的防御战。

终战线是红色实线。

马利诺夫斯基决定冒一次险,他将作为预备队的格尔什科夫集群也投入战斗,该集群和普利耶夫集群合并后由普利耶夫指挥,一起奉命不等步兵赶上来,迅速超越后退中的德军,并断其退路。

马利诺夫斯基所不知道的是,当苏德两军在德布勒森地区陷入苦战的时候,弗里斯纳 将军正在不声不响地组织源源不绝抵达的增援部队,到10月20日,他手头已经聚集了第1、23、24装甲师、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和第503独立重装甲营。当格尔什科夫和普利耶夫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向前猛插时,弗里斯纳将军用党卫军“警察”师和第503装甲营在正面拖住苏军,以第1和24装甲师由南向北,以德国第八集团军第17步兵军由北向南,于10月22日发动了钳型反击。德军南北两个铁钳,迅速击破了少量担任苏军侧翼掩护任务的罗马尼亚部队,将苏军这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包围了起来。卫国战争初期的势态重演了。

但苏军已不是基辅城下的苏军了。普利耶夫将军和格尔什科夫将军都是十分有经验的军官,他们在第一时间里就发现了危机,立即决定停止攻势,找到德军弱点,集中兵力向后方有序突围。他们的突围是集中兵力,打完炮弹,由各级军官指挥的突围。不是大家分散突围,那其实就是夺路逃命,不是突围。这点上,德军在1943年的舍辅琴科战役中,也是令人称赞的。非常有序。集群司令走在最后。当发现他的尸体后,苏军以全套军礼下葬他。德军在到达最后一条河时,被打乱的集群,军官自动出来组织渡河,把伤员背上,不放弃战友。

有两个因素帮助了苏军的突围企图。首先匈牙利北部地区道路状况极差,这使得苏军步兵在进攻时很难跟上其坦克部队,同时也使得德国步兵部队无法及时到位,而德国第一和第24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100辆坦克,并且这两个师都有些部队还来不及赶到战场,这使得德军无法严密地封锁所有苏军突围的道路。

其二,被围的两个苏军骑兵-机械化集群,有苏联空军的掩护。现在苏联空军已经占有了制空权。

在毁掉所有无法带走的重装备后,他们成功地突出包围,于10月27日抵达苏军防线。至此苏军的德布勒斯攻击战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的损失高达84010人(阵亡和失踪19713人,受伤64297人),这已经超过了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两个方面军损失的总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损失了约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损失坦克数量至少也在150辆以上。这个损失使得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退出战斗几乎达两个月之久,那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几个星期中也无法参战,如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得苏军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只能以手头半数的坦克部队参加战斗。当在后方整补的那50%坦克部队恢复战斗力时,在战场上的那50%的坦克部队却不得不因战损而退出战斗,这是个恶性循环。

在德布勒森战役结束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计划下一步对布达佩斯的攻势,虽然在德布勒森战役后期他的部队损失很大,但他对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战役仍很乐观,毕竟他的步兵元气未伤,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还拨给他两个机械化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凭着这些兵力,他觉得有信心迅速攻克布达佩斯,但这个攻势将比预计得要来得早。

集团军(2)坦克(7)布达佩斯(2)

马利诺夫斯基司令员为什么要求暂停进攻

10月29日,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转入全线进攻,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方面军左翼的进攻发展顺利,至11月2日,距布达佩斯仅15公里。但是,德军很快地调整了部署,向布达佩斯地域调集重兵,阻住了苏军迅猛发展进攻的势头。一场持久战开始了。

11月4日,苏军统帅部大本营经研究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尽快将方面军中央和右翼军队撤至蒂萨河岸,以便加宽进攻地带,从而达到北面和东北面实施突击,与左翼军队协同,粉碎德军布达佩斯集团。乌克兰第2方面军执行了这一颇具影响的命令,便于同年11月11日再次发起进攻,在长达16天之久的作战中,却未能在城市以东分割和粉碎德军布达佩斯集团。鉴于部队连续进攻3个多月已疲惫不堪,秋季道路泥泞难行,交通线过长,弹药的运送很不及时,及德军顽强抵抗等诸多因素,马利诺夫斯基司令员要求暂停进攻,并获得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许可。

东线战争杂谈之六:匈牙利的坦克狂飙(上)

1945年3月,希特勒集中了他的装甲部队在东线发动了最后一场进攻作战,但是大势已去,俄国人正在守株待兔,胜券在握 即使在1945年3月黑暗的日子里,当第三帝国濒临崩溃的时候,但希特勒军队设法展现出来冷酷的幽默,让前线的士兵能够忍受战争的恐怖。在匈牙利西部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后一次的进攻当中,强大的虎式二型坦克隆隆向前,德国装甲兵们开玩笑说他们在对付敌人时遇到了困难:有几辆重达68吨的虎式二型坦克甚至沉入了匈牙利春季解冻的泥浆之中,只露出了炮塔。坦克指挥官们调侃说他们是在驾驶U型潜艇,而不是坦克。 1945年年初,俄国人已经在奥德河前线大规模集结,而元首似乎对此熟视无睹。在1944年12月月底,俄国人的步兵和坦克已经包围了布达佩斯;元首似乎感到了保卫匈牙利油田的必要性。德国人在1945年1个月当中就对布达佩斯发动了三次解围行动,元首派出了最精锐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史称三次「 ”康拉德”( Konrad )行动。但是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每一次接近成功的时候都被俄国人破坏了,党卫军精疲力尽;2月13日,布达佩斯最终还是落到了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手里。 位于瑙吉考尼饶( Nagykaniscza)的油田是德国人控制的最后的油田。到1945年年初,位于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油田为德国军队提供了80%的石油。尽管在1月份的「 ”康拉德”行动中徒劳无功,但是希特勒还是计划发动一场进攻,代号「 ”春之觉醒”(Fruhlingserwachen);这次行动既有军事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目的;元首意识到了俄国人将在匈牙利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计划发动的这场先发制人的进攻将席卷托尔布欣元帅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防线,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那么德国人的攻势将对俄国人造成惨重的损失;希特勒希望他的装甲部队能够在多瑙河上建立桥头堡,甚至可能重新夺回布达佩斯。这样一来,德国人就可以获得供给战争机器所需的石油资源。 尽管「 ”春之觉醒”战役实际上是在1945年3月6日才发动,但是作战计划中却应该早在1月份就发动; 1月16日, 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对党卫队高级总队长(Oberfruppenfuhrer )赛普 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颁布命令让他率领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从阿登地区撤下来,返回德国休整补充和重组,为新的作战行动做准备;尽管迪特里希的指挥部通常被称为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但直到1945年4月2日,这个番号才正式被党卫军部队使用。 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 普利斯(Hermann Preiss)中将指挥的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威利 比特里希( Willi Bittrich)中将指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组成;普利斯的装甲军由党卫军第1装甲师和第12装甲师组成;比特里希的装甲军由党卫军第2和第9装甲师组成。为了使这些遭受重创的装甲师达到标准的党卫军装甲师的实力,指挥官们不得不为这些党卫军装甲师塞入了毫无陆军作战经验的大量空军人员和海军人员;更加糟糕的是,由于时间仓促,燃料补给不足,这些新兵都没有经历足够的训练。但是党卫军部队的武器车辆供应却得到了满足,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最后,德军的集结部队达到了240000名官兵、500辆坦克、173辆突击炮和900架飞机的规模。 元首和他的幕僚们计划让奥托 沃勒将军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发动这场主攻。沃勒的部队有着足够的打击力,他的麾下就包括赫尔曼 巴尔克(Hermann Balck)将军的第6集团军和迪特里希的党卫军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的第8军。沃勒的手下共有10个装甲师和5个步兵师向着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防线发动猛攻。 当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向着南面的巴拉顿湖(Balaton )和东面的韦伦采(Velencze)湖之间的苏军的防线进攻的时候,其余的德军部队将向东进攻托尔布欣的左翼;沃勒的进攻将得到位于南斯拉夫境内的由莱尔(Alexander Loehr)空军大将指挥的「 ”E”集团军群的第二波进攻的增援以及安吉利斯( Maximilian de Angelis)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小规模助攻。 1945年1月,在冬季伪装迷彩的掩护之下,一辆德军的黑豹坦克驶过匈牙利的一个村庄。尽管在「 ”康拉德”行动中伤痕累累,但是党卫军第4装甲军还是投入了「 ”春之觉醒”行动当中 到「 ”春之觉醒”行动开始时,东线使用的德军重型装甲车辆中,有近40%在匈牙利。在最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增援部队被派到了匈牙利;德军的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上将,并不赞同希特勒将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派往匈牙利的决定。古德里安认为,最后将党卫军部队派往奥德河前线,他们可以阻止俄国人向柏林推进的威胁。希特勒否决了古德里安的建议,按照计划将党卫军派到了匈牙利前线。 希特勒在2月23日批准了「 ”春之觉醒”行动计划的最终计划,作为最后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他用第1骑兵军加强了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实力,这个骑兵军包括第3和第4骑兵师,还包括约瑟夫 冯 拉多维茨(Joseph von Radowitz)中将指挥的第23装甲师。拉多维茨的部队作为预备队,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投入战斗。 迪特里希将普利斯的党卫军第1装甲军摆到了发起进攻线的中心位置,这条发起线从巴拉顿湖岸边一直延伸到谢赖盖耶什( Seregelyes)村以西的一个地点;比特里希的党卫军装甲军的出发线位于普利斯的左翼,第1骑兵军部署在比特里希的右翼;第44掷弹兵师和匈牙利的第25步兵师为出发线提供侧翼的安全防卫;迪特里希的第一个目标是渡过西奥( Sio )运河占领多瑙城堡(Dunafoldvar)。 巴尔克的第6集团军下辖的赫尔曼 布雷特(Hermann Breith)将军的第3装甲军要从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防线的北面的谢赖盖耶什到韦伦采湖之间采取行动。其目标是占领韦伦采湖和多瑙河之间的地区。两个虎式重型坦克营为第3装甲军和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提供额外的火力支援。鲁道夫 瓦登费尔斯( Rudolf Freiherr von Waldenfels)中将的第6装甲师将紧随其后。 警戒第3装甲军左翼的是党卫军第3和第5装甲师,隶属于党卫队高级总队长赫伯特 奥托 吉勒(Herbert Otto Gille)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党卫军第4装甲军尽管在「 ”康拉德”行动中损耗严重,但是还是咬着牙参加了「 ”春之觉醒”行动。 而在南方,第2装甲集团军控制了巴拉顿湖以南的前线地段。但是,在进攻开始的时候,这支部队几乎不能说是一支装甲集团军;这支集团军由4个师组成,但是这些师没有装备坦克,只装备了突击炮;这四个师当中最为精锐的是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第2装甲集团军的目标斯攻克考波什堡(Kaposvar);「 ”E”集团军群被部署第2装甲集团军防线的南部,沿着德拉瓦( Drava)河布放;「 ”E”集团军群的目标是跨过德拉瓦河在多纳提 米霍尔耶克( Donati Miholjac)附近建立一个至少能够容纳三个师的大型桥头堡。 尽管德军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来掩饰德军向匈牙利方向的调动,但是俄国人还是知道了德军正在酝酿发动一场进攻的企图。早在2月12日,西方盟军就截获了关于德军运输调动的电文;在2月末,任何苏军的指挥官都对德国人即将发动一场进攻的情报深信不疑,当时武装党卫军刚刚发动了战争中最后一次成功的攻势——对于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军的「 ”南风行动”,在那次攻势中,党卫军第1装甲军成功地消灭了一个苏军在格兰(Gran)河上的桥头堡。 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首当其中受到了德军进攻方的打击。乌克兰第3方面军成立于1943年10月,参加了诸多苏军的进攻战役。到1944年8月,乌克兰第3方面军已经将德军驱逐出了苏联边境,夺回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大片领土。8月份以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攻入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10月份,托尔布欣的部队攻占了贝尔格莱德;随后,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之下,托尔布欣的部队将兵峰指向了北部的匈牙利前线,配合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包围布达佩斯并且连续击退了德军发起的对布达佩斯解围的反击行动。 当德军正在清理格兰河的桥头堡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又向托尔布欣和马利诺夫斯基发出了要他们分别夺取维也纳和布拉迪斯拉发的新的攻势的命令。苏联领袖斯大林要他们在3月15日发动进攻,因此,托尔布欣不仅要为即将到来的进攻做好准备,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德军的进攻制定防御计划。 托尔布欣进行了多重防御阵地的准备,尤其是加强了反坦克障碍物和反坦克火力的准备。每条防线都修筑了了多重的加强工事,前两条防线之间挖掘了两条以上的反坦克壕沟;总之,托尔布欣的纵深防御阵地宽达30公里。但由于防御工事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士兵们只是在一些地方铺设了带刺的铁丝网,根本没有时间来修造混凝土碉堡。 乌克兰第3方面军有大约406000名官兵和407辆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此外,苏军的第17航空集团军有965架飞机用以支援地面部队的战斗。 第4近卫集团军的防区位于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右翼,由3个步兵军组成,每个军包括3个师;第4近卫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塞克什白堡( Szekesfehvar),第23坦克军部署在了它的右翼,作为机动预备队使用。 第4近卫集团军的左翼是尼古拉 加根( Nikolai Gagan)中将指挥的第26集团军,直接部署在了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前进的道路上。加根的集团军的防区位于从谢赖盖耶什到巴拉顿湖。考虑到可能遭到德军的猛烈进攻,第30步兵军拥有乌克兰第3方面军一半的火炮和充足的反坦克武器。 第18坦克军,托尔布欣的另外一支机动预备队,驻扎在沙罗什德( Sarosd )地区,从该地区可以随着局势的发展方便地对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进行增援。第1近卫机械化军被直接部署在了第26集团军的后面。 第57集团军被部署在了加根的第26集团军的南面,它由两支步兵军组成,任务是守卫从巴拉顿湖南岸延伸至德拉瓦河的一段前线。虽然第57集团军只有6个步兵师,但是它的每个师的人数要比其他苏军的集团军要多一些,它被部署在德军的第2装甲军的进攻的道路上。第5近卫骑兵军被部署在第57集团军的东北部,之所以这样部署是因为从这个位置既可以支援第57集团军又可以支援第26集团军。 驻扎在第57集团军南面沿着德拉瓦河北岸部署的是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的6个步兵师。虽然保加利亚的步兵师的兵力是同等规模苏军步兵师的两倍,但是他们的实战经验很少。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保加利亚人的防区并不是德国人的主攻方向,因为德军跨越德拉瓦河将是困难重重的。尽管如此,为了以防万一,托尔布欣还是派出了第57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去往南边支援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的左翼,是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的第12集团军,而这里并不属于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防线。 托尔布欣将他的第2道防线分派给了第27集团军。第27集团军由3个近卫步兵军组成,但是第27集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都明显弱于第26集团军。第27集团军的防区从韦伦采湖到多瑙河一线。 虽然看起来俄国人在这一地区的兵力仿佛特别多,但是一支典型的俄国师和同等单位的德军师相比,兵力却小很多。例如,俄国人的坦克军其实在兵力和装备数量方面只相当于德军的坦克师。 托尔布欣在他的防区还有其他部队,红军最高统帅部却禁止他使用这些力量。其中有一支部队是第9近卫集团军,这支部队是预备用来向维也纳突击使用的;托尔布欣知道,即使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防线出现重大危机,根据过去的经验,他使用这些部队的要求也一定会被拒绝。 总体来说,德国的情报部门准确估计了苏军的集团军、军和师的数量,德军将要对这些部队展开打击。但是德国人却没有发现第6装甲集团军前进道路上的俄国人的近卫机械化军和近卫骑兵军,没有确定第27集团军的这两支近卫军的确切的部署位置,可以说,德军的情报部门没有正确估计苏军的实力和部署位置。 尽管德国人的情报失误是个很重要的失败的原因。但与其他因素相比,这些因素在进攻前和进攻中都不会对德国人产生太大的影响。德国人采取的战略欺骗和保密措施被证明是无效的:这些命令只传达到了军级单位,这对进攻的最后的准备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一些进攻集结地区距离实际的进攻出发地足足有20公里远,更为糟糕的是,前线指挥官们被禁止对敌人的前线进行战术侦查活动。 在匈牙利,战死的俄国人的尸体躺在一条积雪覆盖的壕沟里。到了1945年3月,积雪融化,德军的装甲部队都陷入了泥潭之中 第6装甲集团军的参谋们和迪特里希都对这次进攻选择的地点感到担忧,除了容易受到塞克什白堡以北的俄国人的突袭的影响外,在进攻路线上的几条水道和运河也是相当的麻烦,他们极大地降低了德军的推进速度。另外,只有两条可以通行的道路,这些道路在地图上是笔直的线条而实际上只是狭窄的土路而已。 最后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个时候的天气状况和路面状况都不适合德军装甲部队的开进。1945年春季的解冻季节的来临使匈牙利的这片地区变成了一片泽国,这个地区的运河和排水沟渠全都水满为患,横流四溢。在进攻开始的最初几天,党卫军装甲师的车辆损失全是由于这种沼泽化的地形。一些德军坦克陷入泥泞之中甚至深达了炮塔,尤其是对于重型的虎王坦克来说这种地形简直是寸步难行;一些参与进攻的部队的指挥官们纷纷请求推迟进攻,要等到气温降低结冰或者气温高到地面干燥时候为止;但是希特勒和他的顾问们拒绝了所有的要求。 这种恶劣的天气让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进攻日期被拖到了3月5日,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部队没能及时赶到出发阵地。希特勒坚持说,即使所有参加进攻的部队都不到位,进攻也要准时开始。南方集团军群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却有些心不在焉,没有协助部队尽力做到元首的要求。巴尔克将军没有帮助手下人执行命令,而是直接响应了柏林的命令。在战争期间,巴尔克总是对执行的命令怀有一种乐观的预期,这一次应该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巴尔克也有一种倾向,他总是委过于人,其实那些事最终还是他的责任。由于以往的战争经验,巴尔克对于党卫军军官的蔑视加重了这种情绪。具体来说,巴尔克对比特里希在1944年4月对捷尔诺波尔(Tarnopol )的救援的不及时深感怨恨。 「 ”春之觉醒”行动要求在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发动一场主要的攻势,在更南部地区发动一场诱敌进攻。然而,负责攻击乌克兰第4方面军左翼的德军力量不足,大部分时间都被迫处于防御状态

顿巴斯的顿巴斯战

顿巴斯战役是苏德战争中,苏军在第聂伯河会战过程中为粉碎德军顿巴斯集团、解放工业区顿巴斯,于1943年实施的进攻战役。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粉碎德军顿巴斯集团、解放工业区顿巴斯,于1943年8月13日~9月22日实施的进攻战役,为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斯大林急不可待的要夺回顿巴斯。早在库尔斯克反攻取得初胜的8月6日,他就责成华西列夫斯基拟定相关计划,并在8月10日上报。而由华西列夫斯基协调的西南和南方面军,则应该在8月13—14日完成准备。 华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8月8日就上报了计划。考虑到南方面军几天前刚被德军从米乌斯河赶回去,损失较大且兵力较弱,他建议其进攻日期可以比西南方面军晚2天。8月10日凌晨,斯大林批准了顿巴斯战役计划。防守顿巴斯的德军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E·v0n曼施泰因元帅)所属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共19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约5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作战飞机1100架,沿北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一线建立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苏军参战兵力为西南方面军(司令为RY·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南方面军(司令为F·I·托尔布欣上将),共11个合成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1个坦克军、3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约10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1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257辆、作战飞机1400架,另有亚速海区舰队和游击队配合行动。大本营代表AM.华西列夫斯基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 西南方面军的进攻马肯森首先受到遭到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打击。该方面军拥有近卫第1集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上将),近卫第3集团军(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中将)、近卫第8集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中将),合成第6集团军(什列明中将)、合成第12集团军(丹尼洛夫少将)、合成46集团军(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戈列夫少将)。总兵力565200人。机动兵团为坦克第23军(220辆坦克)和近卫机械化第1军(165辆坦克)。空军第17集团军(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苏杰茨中将)提供空中支援。由于马肯森7月份没有进行彻底反击,红军得以在伊久姆方向的北顿涅茨河扩大登陆场。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准备利用这个登陆场,作为挺进巴尔文科沃、巴甫洛格勒、直至扎波罗热的出发阵地。为了增强战力,马利诺夫斯基在8月10日派来了新锐的第6、12集团军,以取代登陆场内损失严重的第8近卫集团军。但红军的第一个行动,却发生在伊久姆以北的方面军右翼——兹米耶夫。这里所连接的北面哈尔科夫战场,当时还在激烈决战。为了支援哈尔科夫之战,8月11日凌晨,斯大林要求华西列夫斯基和马利诺夫斯基务必有所行动。第二天的8月12日,第1近卫集团军就向兹米耶夫市发起了进攻。8月13日,以兹米耶夫之战为契机,西南方面军右翼开始向克拉斯诺格勒进攻。兹米耶夫市本身,直到8月17—18日才被苏军攻陷。8月16日,马利诺夫斯基才开始主要攻势。他的中部集团——第6、12集团军由伊久姆地域的登陆场出击。近卫第3集团军也在方面军左翼发起攻势。为了支援进攻,红军实施了威力空前的炮火齐射,巨烈爆炸掀起的大量泥土就像直竖在空中!但因为弹药不够,炮击并没有持续太久,而苏军步兵已经投入了战斗。他们马上意识到,德军的火力点根本没有被压制,反而不断喷射出炙热的杀人烈焰。遭受重大损失的红军仅仅前进了1—2公里。至8月18日,他们的散兵线就基本无法推进了。8月18日,马利诺夫斯基只得命令尚未休整完毕的近卫第8集团军,投入第6、12集团军之间。同样从第二梯队投入的,还有第46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崔可夫很清楚炮弹不足的现状,因此寄希望于在狭窄地段上发起一次突然袭击。8月22日拂晓,他开始行动,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很快撕开一道8公里宽,10公里深的口子。马利诺夫斯基兴奋不已,下令立刻投入坦克以扩张战果!值此关键时刻,红军的指挥和协调却掉了链子。先是方面军装甲兵司令沃洛赫中将被流弹打死,而第1近卫机械化军却刚刚进入出发阵地。军长鲁西亚诺夫也不打算把他的坦克投入战斗,因为他根本不相信崔可夫已经取得了突破。德国人乘机调来了预备队,以重炮轰击苏军的增兵路线。德国轰炸机群也出现在天空,准备狠狠打击可能出现的俄国坦克。投入机械化部队的时机错过了。8月23日,苏军继续进攻。第1近卫机械化军的坦克也以密集队形发动冲击。当他们翻过一座山头后,立刻遭到隐藏在灌木丛和地下的反坦克炮直射,战壕里飞出了用导线制导的反坦克“鱼雷”,把苏联坦克撕裂成几个大钢快,抛出10—20米远!红军又一次受挫。马利诺夫斯基继续锲而不舍的进攻。220辆坦克支援着红军的步兵潮,不停冲击马肯森的防线。8月底前,他推进了50—60公里,虽然尚未取得决定胜利,却也从南面威胁了哈尔科夫德军。同时,马肯森的德军部队也被一点点的吃掉。从7月17日—8月21日,德第1装甲集团军已损失27991人,仅补充6174人。当马利诺夫斯基艰难前进之际,在他的南面,晚两天进攻的托尔布欣却收获巨大。南方方面军攻势托尔布欣的南方面军总兵力为446700人,并不如马利诺夫斯基强大。编成包括近卫第2集团军(格奥尔吉·费多罗维奇·扎哈罗夫中将),突击第5集团军(维亚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维奇·茨韦塔耶夫中将),合成第28集团军(格拉西缅科中将)、合成第44集团军(霍缅科少将)、第51集团军(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克列伊泽尔中将),空军第8集团军(季莫费伊·季莫费耶维奇·赫留金中将),近卫机械化第2、4军,近卫骑兵第4军。赋予托尔布欣的任务是:突破米乌斯河防线,由古比雪沃地域向斯大林诺(顿涅茨克)实施主攻,与北面的西南方面军一道歼灭顿巴斯南部德军。然后向梅利托波尔、克里木半岛和第聂伯河下游方向进攻。8月18日,托尔布欣开始对霍利德的复仇之战。南方面军的突击第5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发起猛攻。在其攻击范围内,只有德第17军的第306、294、336步兵师。这几个师早在7月下旬就被打得溃不成军,现在更是无力抵抗,一天之内就被红军突入约10公里。经此大败,霍利德的第6集团军实力所剩无几。尽管他上报的7月17日—8月21日损失只有23830人(补充3312人),集团军战斗兵力却仅余3万余人。8月22日,第6集团军战斗力量统计:第29军8706人,第17军9284人,第4军13143人。为了扩展战果,托尔布欣将第4近卫机械化军投入突击第5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8月19日凌晨,该军开始前进,势如破竹,一个昼夜就向西推进约20公里,渡过克伦卡河,并夺取了右岸登陆场。从而威胁到了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和斯大林诺之间的铁路线。一旦切断这条线路,霍利德的集团军就将被拦腰斩断。红军的突破震动了整个南方集团军群。霍利德竭尽所能遏制突破口的扩大,从北面调来第3山地师,从南面调来第111步兵师,由两侧夹击突入苏军。曼施坦因也使尽解数,到处搬援兵救火。他从马肯森那里抽出第17装甲师;从中央集团军群讨来第9装甲师和第258步兵师;甚至拉来了A集团军群唯一机动兵团——第13装甲师!8月20日,德军援兵和突入苏军,在55公里狭窄正面遭遇!持续四天激战,苏方投入第31近卫步兵军(第4、34、40步兵师),第4近卫骑兵军,第4近卫机械化军,德方投入包括第13装甲师在内的3个师。苏军赢得了遭遇战的胜利,并于8月23日攻占了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将霍利德一分为二。苏机械化军先头自进攻开始以来,五天内推进了60公里。已经对塔甘罗格德军后方构成重大威胁。为了加快进攻速度,托尔布欣决定成立骑兵机械化集群,包括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4近卫骑兵军,由骑兵军长吉里钦科少将指挥。集群的任务是向南突击,迂回德第29军后方。德军撤退霍利德第6集团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曼施坦因称其为“空前的危机”。他向希特勒告急,要求大量增援,否则就要“缩短战线”——也就是说撤退。希特勒赶忙亲赴乌克兰,于8月27日在文尼察“狼人”大本营接见曼施坦因。他要求全线坚守到“敌人确信其进攻已无所收效为止”。可曼施坦因已经“集中了火力”。他本人,加上集团军司令,甚至还有军长和师长各一位,围着希特勒,不断强调他们兵力不足,北翼第8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也无法长期支撑。因此,顿涅茨是肯定保不住了。要避免这种局面,就必须给他12个新师,并从平静地段调动兵力来替换疲惫部队。希特勒耐着性子听曼施坦因的说辞。他当然不愿意放弃顿涅茨,所以只能选择抽调援兵。问题是东线几乎没有什么地段是平静的。8月28日,克卢格来谈了一次,也没有实质性表示;北方集团军干脆表明一个师也调不出来。霍利德在前线已经支撑不住了。由于苏军快速集群的迅猛南下,他的第29军极有可能被围在亚速海沿岸。加上苏空军和亚速海区舰队的活动,从海路撤退几乎没有可能。霍利德只得在8月30日放弃塔甘罗格,命令第29军向西突围。同一天,增援而来的第9、17装甲师和第258步兵师向东采取行动,策应了这次突围。8月31日,曼施坦因自作主张,允许第6集团军撤退到“乌龟”阵地——斯大林诺南部,卡利米乌斯河西岸的非筑垒防御阵地。当晚,希特勒也授权曼施坦因让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右翼撤退,当然必须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9月3日,希特勒又下令,必须无条件坚守“乌龟”阵地。同时对还能控制的地区进行彻底破坏。但曼施坦因也确实没有多少办法了。由于霍利德的崩溃,其北面马肯森的战线也濒于失败。9月初,他的右翼被苏第3近卫集团军突破,并于9月2日丢掉了利西昌斯克。马利诺夫斯基大喜过望,立刻将第1近卫机械化军和第23坦克军从右翼调往利西昌斯克发展战果!红军一路猛进,9月8日夺取交通枢纽红军村。第二天,红军坦克大胆机动,深入德军纵深,一举夺取红军村西南的恰普利诺。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纵深被苏联坦克搅了个稀烂,防御体系陷于瘫痪。9月10日,他战线中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巴尔文科沃也落入红军手中。托尔布欣也不甘落后,将第2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继续对霍利德穷追猛打。其第5突击集团军在第2近卫集团军配合下,于9月8日解放顿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诺。当天,斯大林发布国防人民委员命令,祝贺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顿巴斯的胜利。2天后,地面部队又和亚速海区舰队的登陆兵一道,解放了钢铁中心马里乌波尔。在红军的巨大压力下,德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不断撤退。曼施坦因在顿巴斯的失败已不可避免。1943年9月15日,曼施坦因经希特勒许可,下达了向第聂伯河撤退的命令,并规定了各集团军撤退后的防御任务:最南部的第6集团军,将控制梅利托波尔和莫洛奇纳亚河,以防止苏军从这里斩断克里木德军退路。为此,该集团军的主力将移交给A集团军群;虽然曼施坦因不太乐意,但根据希特勒的要求,第1装甲集团军应坚守扎波罗热桥头堡。这个桥头堡不仅掩护着至关重要的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的铁钨矿区,而且维系着A集团军群北部侧翼的安全;第8集团军防御克列缅丘格和切尔卡瑟方向;最北部的基辅方向,受到曼施坦因的特别重视,将由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防卫,以防止红军从这里实施大规模迂回。 曼施坦因同时要求,德军在撤退过程中,“各集团军……只要有可能,就应与进攻敌军进行战斗,以削弱敌人的进攻锐气并赢得后撤时间”。至此,德军向第聂伯河的撤退已成定局。曼施坦因希望在这次撤退后,能够借助第聂伯河宽阔的河面和高耸的西岸峭壁,为他破败的集团军群提供暂时的避难所,以逃避红军强大锋芒的重击!西南方面军突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防御后,于10日攻占巴尔文科沃,22日将德军逐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第聂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军推进至莫洛奇纳亚河一线。为解放北塔夫里亚创造了有利条件。游击队、地下工作者以及由亚速海区舰队输送到塔甘罗格、马里乌波尔(日丹诺夫)、奥西片科(别尔江斯克)等地域登陆的登陆兵,对解放顿巴斯起了巨大作用。 此役,苏军在宽约450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进约300公里,击溃德军13个师,解放顿巴斯。苏军的作战特点是,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快速深入德军后方,破坏其纵深防御,配合主力进攻。 苏军40多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荣誉称号。 顿巴斯战役在近450公里宽的正面上展开,持续了40余昼夜,苏军推进约300公里,击溃德军13个师,内2个坦克师。解放顿巴斯后,重要煤矿和冶金区重回苏联手中。战役的特点是广泛使用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它们在德军后方的行动破坏了德军纵深内的防御,便于方面军主力进攻)。苏军40多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阿尔乔莫夫斯克”、“戈尔洛夫卡”、“杰巴利采沃”、“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等荣誉称号。

二战德苏战场后期,苏军是如何收复失地并突破莫洛奇纳亚河防线

1943年8月30日,乌克兰南部重镇塔甘罗格获得解放。到9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所统帅的西南和南方两方面军,已经解放了顿巴斯广大地区。铁路枢纽巴尔文科沃、钢铁工业中心马里乌波利以及斯大林诺、沃尔诺瓦哈等一批城市,相继获得解放。

9月18日,自春季以来始终置身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通过电话与最高统帅斯大林就下一步战役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西南方面军各部迅速突击并攻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以便在最近强渡第聂伯河,夺取并固守住对岸的登陆场。南方方面军各部突破莫洛奇纳亚河并摧毁敌军的防御,然后把敌人牢牢封锁在克里米亚半岛,并向第聂伯河下游挺进,在该地段实施强渡计划。

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向基辅方向集中,进而解放这座被敌军占领长达两年之久的乌克兰首都。草原方面军则应向波尔塔瓦—克列缅楚格方向集中,夺取该两据点后直接进抵第聂伯河。

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华西列夫斯基把他与最高统帅决定的战事安排告诉了马利诺夫斯基。随后,他们来到作战地图前,就西南方面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做了具体的安排。经研究,他们决定,在第12集团军和近卫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调来实力更强而又骁勇善战的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它将担任主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的艰巨任务。

第2天,华西列夫斯基与马利诺夫斯基请来了崔可夫将军,当面给他下达了上述命令,同他共同研究了集团军的部署等一系列有关问题。剩下的其他部署,华西列夫斯基交给了马利诺夫斯基去安排,他将立即动身去托尔布欣那里。

9月22日,华西列夫斯基飞到了南方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托尔布欣向他介绍了方面军的部署情况。第2天,他们便直接来到前沿位置上的茨维塔耶夫的突击第5集团军和扎哈罗夫的近卫第2集团军。

由于希特勒下令死守莫洛奇纳内亚河谷这道防御线。因此,华西列夫斯基决定,除了上述两集团军的9个师外,再增派第44集团军的6个师、炮兵第2、第26两个师及近卫M-31火箭炮第13旅和8个火箭炮团。突击时间定于9月26日开始。

10月2日,德军开始全线溃退,坚固的莫洛奇纳亚河防线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