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希那穆提名句

克里希那穆提名句(关系就是一面镜子——克里希那穆提)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8 03:45:27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系就是一面镜子——克里希那穆提

记得在胡因梦老师的工作坊上,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亲密关系是修行的道场。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从出生开始就处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中。 这里面跟我们个人连接最深的就是夫妻关系,广义来说除了夫妻或者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所有原生家庭的关系也都属于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少会带着面具,更多的在表达更加真实的自己,然而就因为太真实了,冲突才会不断。 他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与对方的互动,就会映射出你的本来面目。 而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人,都可以说是我们灵魂业力的选择,他们只不过是配合我们来演出一场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苦的剧目。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透过关系中的互动来觉察自我、认识自我。 但往往,我们对于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没有界限感,也越容易把所有不好的感受推卸在对方身上,不断地指责、批判、否定、要求、控制对方。 又或者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处处退缩、回避、收紧、委屈,躲在角落里自怨自怜。 又或者陷入头脑的分析、评价、找理由以此让自己内在舒服一些。 更甚者冷笑一声,回避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如果你能意识到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那就不会再犯看到镜子中的那个人脸上有脏东西,一味地去擦镜中人的滑稽举动了。 当我们在关系中经验到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时,不需要下意识去调整、改变对方,而是看看自己,哦,原来我对这种行为有反应,很有意思哦。 带着一份童趣、一份好奇就看自己——“哦,原来我会有这样的感受······”、“透过TA,我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这件事情发生我竟然有这种想法和举动······”。诸如此类,只是停在自己身上,像寻宝一样看到当这幕剧上演时,自己的所有状态和模式。 就像真的照镜子一样,看看镜中的自己,带着好奇、兴奋的眼神好好观察一下,“原来我脸上有灰”、“原来我的头发是这样的”、“ 原来我穿着这样一件脏衣服”······· 这让我想起吉利根老师的经典动作,把手张开,保持中正,去迎接一切,“欢迎、欢迎······” 欢迎所有的感受、新发现的到来,没有任何评价、批判,只是像发现一个新朋友一样热情地拥抱与欢迎它。 把心打开,迎接一切你所觉察的事物,这才是成长的唯一方法。 希望我们都能透过关系,自我发现、自我成长。

克里希那穆提精句

克里希那穆提精句如下:

  1. 如果你开始认识自我,但并不试图改变自我,那么你正在经历脱胎换骨。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 当观察者不存在而只有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观察。

  3. 自由的观察,没有任何扭曲、评价,也不想要快乐,只是观察,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实然”自己就在经历大变化。

  4. 自我是由许多实体集合而成,每一个实体都和其他实体相抗衡。自我是种种互相冲突的欲望的战场。 ----《一生的学习》

  5.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学习》

  6. 我们必须避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渴望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一旦我们依赖他人的指引,我们便会忘却了原来的意图-唤醒个人的自由和智慧。任何权威都是一种阻碍。 ----《一生的学习》

7. 爱是没有界分的,你无法在缺少爱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出爱,你只能毫无拣择地觉察自己没有在爱,然后才可能得到转化。处心积虑地营造出大师和弟子的阶级之分、救主与罪人的分别,开悟者与未开悟之人的差距,就是在否定爱。

8. 你为自己制造出了你和神或实相的区隔,因为你的心一直想得到安全感和确定性。这层区隔是无法借由宗教仪式、刻意的修炼或自我牺牲来弥合的;没有任何指导灵或上师能领你证入实相或瓦解这层区隔,因为区隔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生命之书》

9. 当你真的体认到爱的时候,自我已经消失了。 ----《生命之书》

克里希那穆提的十大经典名言

  1、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2、如果你说“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要去追求”,那么有些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如果你坚持下去,你会碰到一些事或一些人来帮助你。在过程中,你也许必须挨饿,挣扎过关,但是你终将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不只是个模仿者。如果你真的敢不同于流俗,你就是独立的人,生命就会如愿。

  3、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4、我们学习谋生,但我们从来没有生活过。谋生的能力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我们几乎没时间做别的了。我们有时间闲聊、娱乐、游戏,但所有这些都不是生活。有一片叫做真实生活的巨大领域,它被完全忽视了。

  5、你会痛苦,整个人类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你是孤独的,整个人类都知道这种孤独。痛苦、嫉妒、羡慕和恐惧也都被所有人熟知。因此从心理上说,内在地说,你和别人是一样的。在生理上、生物学意义上或许存在差异——高或矮,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你就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6、放下便是最高形式的’热情,通过彻底的放下,那个被称为爱的东西就出现了。爱像谦卑一样是无法培养的。当所有的自欺欺人都停止以后,谦卑就出现了,可是那时你已经不知道谦卑是什么了,那些自认谦卑的人,其实是虚荣的。

  7、努力变得品德高尚的人是麻木的,因为他生活在冲突之中。

  8、人们都是被理想培养的,理想越是华丽,就越受推崇。但是,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远比理想重要得多。如果内心堆满了观念、理想之类的东西,你就永远不会去面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观念就成了障碍。当这一切都被清楚地理解(不是理智上、观念上的理解),那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真相、事实、现在。

  9、只有当你有余暇时,你才能够学习。但是,当大脑或者心灵被占据得满满的时候,你就没有余暇,所以你从未学到任何新东西。没有新鲜空气进来,所以压力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这是冥想的问题之一——意识能否摆脱所有压力,而那意味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10、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所以你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你和我才是问题,而不是世界,因为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要了解世界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自己。

  人物简介:

  中文名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外文名

  Jiddu Krishnamurti

  别名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

  国籍

  印度

  出生地

  印度

  出生日期

  1895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

  1986年2月16日

  职业

  哲学家

  代表作品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重新认识你自己》

  人物生平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英语:Jiddu Krishnamurti、泰卢固语:泰米尔文(1895年-1986年),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他一生走访全球70个以上的国家演讲,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个国家的语言,被印度及当代的佛家学者认为是现代龙树再来及当代的涅槃阿罗汉。 在现今全球包括美国、欧洲、印度和澳洲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推广克氏慈悲与当世解脱的理念。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年5月12日-1986年2月16日)。十三岁时由“通神学会”(Theosophical Society)领养。

  “通神学会”一直宣扬“世界导师”(World teacher)的再临(东方的“弥勒下生”),并且认为他就是这个再来的“世师”。他很快就成为坚强无畏、难以归类的导师。他的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是属于全世界。克氏的父亲是当时通神学会的会员,通神学会是由俄国女子勃拉瓦茨基夫人和美国军官奥尔科特在1875年共同创立的,其主旨在促成超越种族、性别、阶级和肤色的兄弟友爱,鼓励会员研究各类古老传统如卡巴拉犹太秘教、诺斯弟教、印度教、佛教、藏密及神秘主义玄学体系。1882年,通神学会在印度阿迪亚尔成立总部。

  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直到九十岁去世前都还在不停奔波。

  他留下来的六十册以上的著作,全是从空性流露的演讲集和讲话集,已经译成了47 种语言出版。在欧美、印度及澳洲也都有推动他志业的基金会和学校。

  克里希那穆提,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旅行次数最多,晤面人数最多的世界导师,不喜欢被人们称为“大师”。他虽然备受近代欧美知识分子的尊崇,然而真正体悟他教诲的人,至今寥寥无几。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

  克里希那穆提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弃自我的人,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

  他(克里希那穆提)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人类。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克里希那穆提最经典的的名言名句

  1、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学习》   2、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   3、内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难多了。   4、Freedom from the known is death, and then you are living.   从已知中解脱即死亡,然后你将涅槃重生。 ----《重新认识你自己》   5、空无者乃幸福者。 ----《爱与寂寞》   6、每天都了结那些事,而第二天你的心灵就会新鲜和年轻的。这样的心灵不会受到伤害,而这就是天真。   7、心理上如果一直想得到确定感,就会助长恐惧。 ----《生命之书》   8、看看自己的成见、意见、形象、经验,看看这一切如何妨碍你听别人说话。   9、思想不但背负恐惧,也背负快乐。   10、思想是记忆的产物,也是落入时间的一种活动。因此凡是奠基于思想的`行动,一定是受制的,而且是封闭的。那么行动有没有可能不带着思想、时间感、算计、自我保护、谴责、辩解、否认等活动,我想你我都思考过这件事。 ----《生命之书》   11、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 之中。 ----《一生的学习》   12、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13、只有当我没有比较地看着你的时候,我才能真正了解你。   14、重要的并不是问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而是要清除内在的混乱。就像一个盲人问什么是光,如果我告诉他什么是光,他就按照他的盲目和黑暗来倾听,但是假如他能看见,那么他永远不会问什么是光这个问题,因为光就在那里。   15、当你拒绝快乐,你就拒绝了所有对美的知觉。

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经典名言

1、我们人类的大脑被破坏了——变形、扭曲得如此严重——被宣传、文化持续不断的压力,被我们的野心、我们的悲伤、焦虑、恐惧还有我们的快乐所破坏,持续不断的压力被加诸大脑之上,这是事实。当大脑有压力,就必然会发生扭曲,除非大脑有更新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压力结束后使自己得以恢复。 2.如果你开始认识自我,但并不试图改变自我,那么你正在经历脱胎换骨。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3、当观察者不存在而只有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观察。 4、自由的观察,没有任何扭曲、评价,也不想要快乐,只是观察,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实然”自己就在经历大变化。 5、自我是由许多实体集合而成,每一个实体都和其他实体相抗衡。自我是种种互相冲突的欲望的战场。 ----《一生的学习》 6、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 ----《一生的学习》 7、在我们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我们失去了爱,我们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的解释,聚集了多少的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 ----《一生的学习》 8、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努力似乎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显然我们的生活中无法没有它——早上努力爬起床,努力去上学,努力去办公室上班,努力维持某个连续的行为,努力去爱某个人。我们的整个生活,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到走进坟墓的那一刻,就是一系列的努力。而努力意味着冲突。 9、我们必须避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渴望他人的支持与鼓励。一旦我们依赖他人的指引,我们便会忘却了原来的意图-唤醒个人的自由和智慧。任何权威都是一种阻碍。 ----《一生的学习》 10、爱是没有界分的,你无法在缺少爱的情况下逐渐发展出爱,你只能毫无拣择地觉察自己没有在爱,然后才可能得到转化。处心积虑地营造出大师和弟子的阶级之分、救主与罪人的分别,开悟者与未开悟之人的差距,就是在否定爱。 你为自己制造出了你和神或实相的区隔,因为你的心一直想得到安全感和确定性。这层区隔是无法借由宗教仪式、刻意的修炼或自我牺牲来弥合的;没有任何指导灵或上师能领你证入实相或瓦解这层区隔,因为区隔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生命之书》 11、当你真的体认到爱的时候,自我已经消失了。 ----《生命之书》 12、真相不是静态的;它居无定所;它不是终点、目标。相反,它是活的,充满活力,机警、活泼。它怎么可能是一个终点呢?如果真相是一个固定的点,那么它不再是真相;它只是一种看法而已。 真相是未知的东西,一个寻觅真相的头脑永远也不会找到它,因为头脑是由已知的东西组成的,它是过去的结果、时间的结果---关于这一点,你们可以自己观察。 当头脑寻求真实时,它是在追求自我投射,而不是真实。毕竟,理想是自我投射的;它是人造的、不真实的。真实存在才是真实的,而不是其对立面。(精神大师有何用?)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13、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一生的学习》 14、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15、唯有了解我们自己本身时,恐惧才会终止。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依附社会,或与社会消极的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如果没有自我认识,则自我表现便成为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种种因野心和侵略性而造成的冲突。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自我的表现。 ----《一生的学习》 16、但人类是可悲的,人类会残害自己的同类,盘剥自己的邻居,人类施暴,会破坏。他是不快乐的,也是痛苦的。他是最有创造力的物种,是时间和空间的征服者。然而,他依然生活在黑暗中。他信奉的神灵就是他自己的恐惧,他的爱也就是他自己的恨 ----《关于生命的一切》 17、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18、思维是变幻无穷的,可丑可美。 ----《生命笔记》 19、人生不是一刹那的事情。于是,你的看到听到也不是一刹那的事情。以一段时间,一个生命的长度去看你看到的,去听你听到的,真相自然在那里。 一切的生命都在努力绽放,那你也需要用整个生命去听去看。 知识不会让你更强大,除非他没有阻碍你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和过程。 面对生命要有面对生命的态度,你以刹那的瞬间态度去听去看,或仅仅用你的一部分去感知,你也已经死亡,真相不在的生命已然死亡。 ----《生命之书》 20、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快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 21、从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跟层层的深化——不是提升,事实上就是放下,要放下一切错误的认同,错误的攀缘活动,把这些东西放下之后,我们可以回归到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这时候我们的价值才会提升到最高,每个人的圆满性才会充分的活出来。 22、? 那么什么是自我?整个的认同过程:我的房子、我的名字、我的财产、我将成为什么、成功、权利、地位、声望——这种认同的过程就是自我的本质。认同给予思想快乐、地位和安全感,如果思想不认同财产,那么这种认同能终止吗?自我的根源就是思想的运动。 23、This seeking for security is inviting insecurity. 正是对安全感的追求招致了不安全感。 ----《重新认识你自己》 24、The constant assertion of belief is an indication of fear. 时刻坚定信仰是恐惧的一种表露。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25、在一个病态的社会里适应良好并不代表你是健康的。 26、爱不是恨的另外一面,正如谦卑不是虚荣的反面一样。 ----《重新认识你自己》 27、正是因为你内心没有爱 所以你不停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满自己 这种爱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独 而当你看到这个真相 你就再也不会试图用外在的人或事来填补了。 ----《与生活相遇》 28、在心理上,我们都是乞丐,不断追求别人或别的事物来填补我们的不足,来给我们希望,来支持我们。 29、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 之中。 ----《一生的学习》 30、我们的生命,从生到死,一直在适应、改变,在变成某一种东西。这种挣扎和冲突造成了混乱,使我们的心磨损,于是我们的心变得毫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