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
- 中国田径近代发展史
-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冬奥运冠军,田径世界冠军分别是谁
- 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它们分别是什么
- 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 短跑的发展历史
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
中国田径与国内其他项目相比是一个实力比较弱的项目,在中国田径的发展过程中,从起步到突破再到飞跃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运动健儿和世界名将。
1、3破纪录创造奇迹。
朱建华是中国田径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代表人物,在1983年全国五运会找那个以2.73米跳高成绩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在3个月后又以2.38米再一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纪记录,随后在国际跳高比赛中以2.39米额成绩再一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记录,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朱建华创造了中国田径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随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虽然未能再次创造记录夺得金牌,但是在当时夺得铜牌也成为了中国田径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2、陈跃玲夺取田径首金。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女子竞走选手陈跃玲改写了中国田径的历史,在女子竞走10公里的比赛中陈跃玲第二个走过终点线,但是位列第一的前苏联选手伊万诺娃因犯规被取消金牌,陈跃玲因此成为冠军,这也是中国田径在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冠军和金牌,实现了奥运会田径项目金牌的“零的突破”。
3、刘翔创造神话。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91追平历史记录获得金牌,成为了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获得金牌的奥运会男选手,同时也成为了第一个在径直赛道项目上获得奥运金牌的亚洲选手,打破了欧美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男子110米栏保持了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创造了中国人在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
你认为目前中国田径的优势在哪个项目?
中国田径近代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53年起,几乎每年都举行规模较大的全国性的田径运动会,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我国田径技术水平和成绩缩短了国际间的差距。1956年,好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打破了当时1.76米的世界纪录。六十年代有10个项目。进入了世界前10名。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会上朱健华以2.38米创造了他自己保持的2.37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徐永久以45’13’4的成绩创女子竟走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田径运动员。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冬奥运冠军,田径世界冠军分别是谁
中国第一个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罗致焕中国第一一个奥运冠军许海锋中国第一个田径奥运会冠军是竞走运动员陈跃玲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得的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是我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田径项目的金牌。 姓名:陈跃玲(chenyueling知道吧哈哈....生日:1968.4.1籍贯:辽宁铁岭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容国团.1959年4月5日德国多特蒙德,这天在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乒乓球选手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与匈牙利选手西多争夺勃莱德杯。这是新中国的运动选手第一次向
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它们分别是什么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田径运动引进和开展的阶段(1910—1948年)
当时,经济非常落后,人民无法谋生,战争频繁,田径运动开展得很不顺利,成绩很差。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第一,现代田径运动的介绍、研究和发展。中华民国第一届和第二届全运会(1910年和1914年)田径项目的组织、规则和规定,以及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编制,大多由外国牧师安排。田径比赛的距离和成绩以英语为单位。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公制单位用于测量赛道距离和场地成绩。这些不可或缺的介绍和学习不仅是中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田径史上早期田径工作者的重要贡献。第二,女子项目在中华民国第四届和第五届全运会田径项目中设立较早。
1928年奥运会开始设立五个女子项目,1936年只有六个。这一事实表明,中国早期的田径工作者很早就重视并建立了女子田径项目,并为开展女子田径运动而努力。在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统治和影响的国家,这并不容易。中华民国妇女的解放,也是今天中国女子田径运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因素。第三,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公开宣布他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他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赢得了世界的钦佩和赞誉,为中国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第二阶段为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1949—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田径运动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为普及和提高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创造了各种条件。例如,大量新增田径场地和现代化设备;国家体委和多个省市建立了体育院系,培养了大批田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人才;许多体校和业余体校相继成立(包括田径班)。大、中、小学田径运动得到广泛普及和提高,一批优秀田径运动员得到培养,一批运动员开始攀登世界田径运动高峰。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震惊了世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和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的田径项目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年来,中国培养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男女跳高、跨栏和女子铁饼运动员。
1965年,中国50多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1964年第1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注册标准。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田径项目的成绩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田径运动员主要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和当时的亚洲运动员进行比赛和交流,很少有机会与西方田径运动员竞争。然而,在此期间,中国翻译出版了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田径专著,也出版了许多中国田径专家学者的专著和论文,并出版了中国体育院系的田径教材。田径技术教学、训练和学术研究十分活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阶段为田径运动遭遇浩劫,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1966—1976年)
“文革”后,许多省市田径队解散,许多田径教师、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受到批评;我们否定和销毁了田径教材和论文,废除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评分制度,把一些田径场地变成了场地和场地,几乎完全停止了田径比赛。许多正在攀登田径运动巅峰的优秀高水平运动员过早死亡,给我国田径运动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结果,中国与世界田径运动的差距扩大了,男子和女子分别落后25年和20年左右。第四阶段是田径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田径工作者积极工作,青少年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和开展,运动员刻苦训练,对科学训练的认识达到了较高水平,参与世界和国际竞赛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加。中国的田径运动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3年至1984年,中国运动员朱建华连续三次创造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绩分别为2.37米、2.38米和2.39米。在同一时期,闫红和许永永打破了女子5公里和10公里竞走的世界纪录。1984年,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第23届奥运会。朱建华在男子跳高比赛中获得铜牌,在田径比赛中获得24分。
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李梅素获得女子铅球铜牌,并在田径比赛中得了14分。在1990年的第十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29枚金牌。在1991年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黄志红和徐德妹分别获得女子铅球和标枪金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中国田径运动员实现了奥运史上零金牌的突破;黄志红获得铅球银牌;曲云霞和李春秀分别在女子1500米和10公里比赛中获得铜牌。在1993年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和2枚铜牌。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一度成为世界田径运动的一支强大力量。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曲云霞以3分50秒46秒的成绩创造了女子1500米世界纪录;王军霞分别以8分钟06.41分和29分钟31.78分创造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今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辉煌的一年。在1994年第11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共获得22枚金牌。在1995年的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只有黄志红获得了女子铅球银牌。在今年的国际和国内田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表现平平或下降。直到同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城市运动会上,王俊霞的长跑水平逐渐恢复,新秀江波的出现,才给中国田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王俊霞获得了女子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八名女子田径运动员进入前八名,总得分41分。男子田径成绩一般。在1997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奖牌数为零,这让中国人民感到担忧。
1997年10月,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大部分田径项目的成绩显著提高。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姜波以14分28.0打破女子5000米世界纪录。姜波等人也冲击并接近1500米世界纪录。辽宁、山东、河南、云南等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女子中长跑选手,再次让中国人民兴奋不已。在1998年12月的第12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获得了15枚金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首次获得金牌。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邢惠娜在女子10000米栏比赛中获胜。2006年,刘翔在洛桑以12.88秒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他在大山以12.95秒的成绩赢得了世界冠军。2008年奥运会上,张文秀获得链球铜牌,周春秀获得马拉松铜牌。陈丁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打破了奥运会纪录,王镇获得冠军和第三名。
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从历届全运会和参加奥运会田径赛情况以及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百年的历史来看,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至40年代末期(1910-1948年)是中国田径运动的引进、初步开展和停滞不前的阶段。第二阶段1949一1965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迅速普及和提高的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是中国田径运动遭受“文化大革命”浩劫、运动水平显著下降阶段。第四阶段1977—2000年是中国田径运动迅速发展,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向世界田径运动高峰攀登的阶段。第五阶段2001年11月即21世纪初,中国广州第9届全运会田径赛是以刘翔开始引领田径运动发展、提高的新阶段。
短跑的发展历史
根据记载,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当时跑的姿势是躯干前倾较大,大腿抬得很高,脚落地离重心较近,步幅较小的“踏步式”跑法。起跑是采用“站立式”姿势,并把大石块置于脚后,借推蹬巨石之力来加快起跑的速度。一八八七年,开始采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才被正式采用。在这个阶段中,短跑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由脚跟先着地改进为前脚掌着地,并形成了一种“摆动式”的跑法。由于短跑技术的改进,推动了短跑成绩的迅速提高。一八九四年,创造了第一个100米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1’2。以后经过七十四年时间,于一九六八年创造了9”9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的纪录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赛项目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届奥运会,当时成绩为22”2。到一九六八年,经过六十八年,创造了19”83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一八九六年第一届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创造的400米纪录是54”2,经过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创造出43”86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女子参加短跑比赛是从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100米纪录是12”2。经过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创造了10”88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女子200米比赛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才开始,经过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绩(电动计时)。由于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其他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1936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第11届奥运会,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自从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径队短跑运动员以10”6的成绩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旧纪录之后,中国男子短跑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短短几年内,四川选手又以10”整的优异成绩(手记时)平了当时的100米世界纪录,轰动了世界体坛,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得了荣誉。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纪录是9秒58(博尔特),全国纪录为9秒99(苏炳添)。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还有60米。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