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克弗洛伊德迷墙

平克弗洛伊德迷墙(pink floyd乐队是哪国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05 21:33:20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pink floyd乐队是哪国的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风格是迷幻摇滚,196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在摇滚舞台上活跃了将近30年,对西方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专辑有《月之暗面》(或译《月影》)(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和《迷墙》(或译《墙》)(The Wall)。在这30年里,平克·佛洛伊德乐队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乐队之一——创造性和技术性——在摇滚上,他的声音和形象犹如一幅超现实的巨大锦画,不断地面对舞台音乐视听刺激的混乱场面,从而将他们推向了音乐表述的发展前沿。在这个进程中,它从六十年代中期乐队创作的60分钟幻觉的伦敦舞台,演化为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摇滚乐演出团体之一。从一开始,乐队便在陌生的地方掀起叛乱。它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头人西德·巴勒特(Syd Barrett)古怪多变的音乐面貌和短暂充满生机的歌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当他从舞台中消失——也是从现实中——乐队开始变为对音乐扫除一切散漫的侵略。随后的专辑带有很密集缓慢行进味的歌曲,这都出自于低音歌手罗格·沃特斯(Roger Waters)和吉他手戴绍德·吉尔莫(David Gilmour)、横扫一切的键盘手理查德·怀持(Richard Wright)和余音绵绵的鼓手尼克·马森(Nick Mason)的合作。1965年,Roger Waters(贝司)、Rick Wright(键盘)和Nick Mason(鼓手)组建了一支叫作“Sigmab”的摇滚三重唱乐队,并在伦敦的学校里小有名气。同年底,主唱兼吉他手Syd Barrett加入乐队。他建议乐队改名为Pink Floyd,来自于乔治亚两个老布鲁斯艺人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开始,Pink Floyd和那些60年代出身的大多数乐队一样,他们演奏节奏布鲁斯音乐。很快,乐队的音乐开始出现实验色彩。他们演唱了歌曲时间,尽量让它显得稀松一些,产生一些较为空旷的音乐间隔。通过夸张得近乎疯狂的器乐演奏、怪异的大段落回授音、刺耳的电子音效和诸如罕见的音箱音色等等方法制造出超现实的音响效果。简而言之,他们试图让人们从听觉中产生视觉幻象,形成一幅巨大的声音画面。这种想法还在以后扩展到了舞台表演当中,诸如灯光设计、人造烟雾、色彩搭配等在音乐的配合下先入为主地给观众营造了迷幻的环境。由此同时,Syd Barrett创作出了大量极富特质的流行迷幻作品,配以敏感的词作,用诗歌的感觉、天真的视角阐述严肃思想。作品列表:1967年,单曲“Arnold Layne”和“See Emily Play”1967年9月首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Astronomy Domine”和“Interstellar Overdrive”1969年,双唱片Ummagumma(乐队为“The More”)、“The Body”,1970)、《阴云蔽日》(Obscured By Clouds, 1972)等几部电影配乐1970年,“Atom Heart Mother”,该专辑的一面是由6部音诗组成。1969年,该乐队首先推出360°PA环绕立体声系统,乐队带着他们的360°立体声系统去美国巡演,其阵容还包括一个10人的管弦乐队和20人的合唱团。1971年7月,旧作集结专辑“Relics”;随后又推出了专辑“Meddle”1973年,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问世;专辑“Wish You Were Here”是献给Syd Barrett的作品。1977年2月专辑“Animals”。1978年,“The Wall”。1982年由艾伦·帕克(Alan Parker)导演、鲍勃·吉尔多夫(BOB GELDOF)主演的同名影片“The Wall”问世。1981年,“A Collection of Great Dance Songs”1983年专辑“The Final Cut”。1987年,“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1987-1988,“平克·弗洛伊德”在美国举行环美演唱会。1994年,“The Division Bell”

摇滚乐的创始人是谁

  大家天天说摇,听摇,知道摇滚乐的创始人吗?  轰炸机”13#  送上:  1965年,塞德同罗杰·沃特斯、尼克·梅森以及里查德·赖特一起共同组成了“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名称源自两个“布鲁斯”歌手,平克·安德森和弗洛伊德·坎塞尔,塞德当时身兼主唱、吉他手以及负责音乐创作。“平克弗洛伊德”从初创阶段到享誉全球,塞德功不可没,但当乐队处于鼎盛时期时,他却饱受日益严重的精神问题折磨,并开始服用大量的药物,以至于演出时常常不在状态。乐队于1968年邀请大卫·吉尔默在现场演出时顶替塞德的位置,塞德则退居幕后从事创作。但塞德的状况越来越糟,当年仅创作出了一首歌曲,最终由于才思枯竭而被弃。塞德离开后,自己也出过两张专辑,但都卖得不好。塞德进而退出乐坛,陪伴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根据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传记《墙》中的记载,塞德晚年不仅身体发福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太正常。“后塞德”时代的“平克弗洛伊德”是最成功、最传奇的摇滚乐队之一,其唱片全球销量高达2000万张。  1。希德·巴瑞特算不上一个摇滚的救世主,他也不是反叛英雄,他只是摇滚史上经历最漫长孤独的人  2。希德·巴瑞特(Syd Barrett),从单个的名字来看,他在中国并不是很有名。一旦提起他是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的创始人,恐怕很多人就明白了他的重要性。不过,《迷墙》和《月缺》两张在中国乐迷那家喻户晓的专辑,主创是第二任灵魂罗杰·沃特斯,和希德·巴瑞特一点关系都没有。  3。希德·巴瑞特,他逝世之后,有个人反应非常强烈,他不是平克·弗洛依德的成员,而是英国摇滚“变色龙”——戴维·波依。波依说,“他对我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是真正的宝石。(希德·巴瑞特的传世之作并不多,除了伟大的平克·弗洛依德乐队第一张唱片《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以外,也只有散落在后来的几张乐队唱片里的几首曲子,还有他个人的三张唱片和一张现场,以及一些精选。在希德·巴瑞特的个人音乐里,你能听见他和月光在追逐着,是苦涩的,没有光泽的。我只觉得他是一个被牺牲的悲剧人物。 )

动画在先锋派电影中的植入_欧洲先锋派电影

  在传统的电影中植入动画的演绎形式,虽然不能说是空前绝后,但至少是凤毛麟角。《迷墙》即是其中之一,这部对后现代主义充满自觉的电影,一上映就迅速风靡了整个世界。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影片主人公平克·弗洛伊德于1966年所组建的一支摇滚乐队的音乐魅力,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MTV的影像时代。另一方面,在《迷墙》中将动画艺术植入真人电影之中与实拍交替并行,这种后现代电影的创新表现风格立刻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面我们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动画艺术在这部电影中的植入功能。   一、加强渲染恐惧心理及心灵创伤   电影《迷墙》是依据影片主人公精神病态发展程度而先后在影片中植入了五个动画段落以及摇滚歌手平克·弗洛伊德演唱的多首歌曲,我们将依据这五个动画段落及某些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参照,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影片的故事是由摇滚歌手弗洛伊德在旅馆中想象、思考、追问内心的苦闷、忧伤从何而来开始的。影片开始不久,观众便会看到: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冲破铁链紧锁的大门,蜂拥走向街头,向当局造反与警察激烈搏斗的场景。镜头切换,二战期间,安奇奥桥头堡44号阵地上空,战机轰鸣,被烈焰吞噬的战壕火光汹涌,战场上尸横遍野、担架上伤痕累累的士兵、还有满身鲜血的弗洛伊德的父亲……画面切换:在公园里徘徊、孤独的小弗洛伊德看到其他的孩子拥有父亲的陪伴十分羡慕,当他试图伸手去拉别的孩子父亲的衣角时,却被冷漠无情地推开。在小教堂中母亲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已故的亡夫祈祷,旁边手持飞机模型的小弗洛伊德试着在空中盘旋飞行。伴随如上场景及低沉、哀怨的吉他旋律,弗洛伊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追问:“父亲远渡重洋/只留下了记忆和家庭/相册中的照片/父亲,你还留了什么给我,这只是迷墙中的一块砖”。伴着忧怨的歌声,在他的思绪中又恍然出现了如下情景:自家的庭院中,一辆白色的童车,车里睡着襁褓中的小弗洛伊德,旁边躺椅上的母亲双目紧闭,早已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一只黑猫正在专注于不远处一只落在绿草地上的白鸽,黑猫试图捕捉,被惊扰的白鸽跃起飞出庭院,飞向辽阔无际的晴空……第一动画段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时空背景及音乐背景下插入的。   当白鸽飞出庭院,展开双翅在蓝天上奋飞时,突然全身开裂,鲜血四溅,须臾变为一只黑鹰,黑鹰展开双翅,凌空翱翔,继而转身向左平滑变为一只战隼,战隼忽然向下俯冲用铁钩般的双爪从土地上奋力抓起一大块鲜血淋淋的泥土,而后直冲战云滚滚的天空,随着战云消散,战隼幻化为一个巨型怪兽,怪兽圆瞪闪亮的双目瞬间化为一座城堡。紧接着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战机轰鸣作响地划过天空,顷刻大地上一切通通被无情地摧毁。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倒下一个个骷髅头似的人影,无数面大英帝国的旗帜,破损、散落,既而变为插在地上的无数支醒目的十字架,十字架上布满了鲜血,鲜血流遍了整个大地。整段动画令人心灵震颤、触目惊心。动画所表达的外部符号是显而易见的:白鸽寓意和平、战隼寓意战争、骷髅头象征死亡、十字架象征坟墓。   在这一动画段落中,影片中的一切动画造型都是基于影片主人公弗洛伊德对二次世界大战丧父,内心留下的恐惧心理与创伤而精心设计的外部符号。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说过:“由于电影只能以空间安排为工作对象所以无法表现思想,因为思想一有了外形,就不再是思想了,电影可以安排外部符号让我们来看,或者让我们听到对话,以引导我们去领会思想”。《迷墙》已是大胆借助于动画艺术这一表现性极强的手段,以最为灵活的表现方式来隐喻、象征那些无法直接展示的思想、概念、心理活动等抽象的东西,从而加强了渲染战争带给人民的恐惧心理及永远无法抚平的心灵创痛,充分展示了弗洛伊德的内心世界,同时让观众清醒地看到:战争如何导致和平生活的远离,那种和谐、宁静的生活一旦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就是流血、牺牲、死亡及坟场。   二、着力表现内心世界与心灵深处   渴望爱情而结婚,平克·弗洛伊德以为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妻子的温情会抚平他童年亲情缺失的伤痕,但事实并非如此,婚后的乏味生活很快使两个人感情趋于淡漠,当他听到妻子已有外遇,从此心灰意冷,他陷入了极度痛苦的深渊。这时他开始不停向母亲追问:“妈妈,你觉得她对我够好吗?/妈妈他会带给我危险吗?……”歌声低沉,琴声忧怨。观众从歌声中依稀可见,弗洛伊德的心房在流血,在震颤……   第二动画段落开始植入,观众会清晰看到画面中的两朵花,很难说清花名,其中一株为雄性,另一株则为雌性,两条妖花伸张、卷曲、缠绕、绵连,动画的设计者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于男女间的情爱,给予了生动的象征、隐喻,这是任何传统电影语言手段都无法做到的。影片虽然没有任何语言上的展示、但留给观众的却是情绪的骚动与无限的遐思……   接下来的动画场景仿佛一场可怕的梦魇。一株小花伸展变形成铁丝网,画面转换,左侧一个小孩猛然跳起变为一个凶残的怪物,高举手中的棍棒将右侧一个骷髅形人头劈头击倒,四溅的鲜血冲击断墙,继而断墙冲毁城堡,城堡的碎片又迅速组成一个怪诞形状。镜头转换,一个粉色木乃伊似形象的人张开血盆似的大口吼叫着瞬间化为一株怪异的植物,植物卷曲、伸展变形为一支枪,枪口射出一束耀眼的鲜血,随即化为一辆汽车驶出画面。   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场景,只有在人的梦境或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思想中才会出现。导演埃伦·帕克试图以动画怪诞的变形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想象,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这时,“人们的眼睛彷佛被打开,看到了人的命运被遮盖的景象,而这景象是如此的惊人”。   三、渲染紧张心理及精神病态   妻子外遇,婚姻失败,为了逃避眼前的一切,弗洛伊德躲到—个陌生的小镇上,他开始酗酒试图得到精神上的麻醉,与下流女孩鬼混妄图填补自己肉体上的空虚。然而事与愿违,眼前的一切不能带给他丝毫的精神快乐与慰藉,反而更加剧了他往日的创痛。   在精神遭受严重创伤,病情陷入极度混乱的情况下,他的精神终于分裂了,主人公在深深的昏迷中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医生的抢救下,他痛苦地嚎叫,潜意识中又回到往昔的生活场景:老师手执棍棒满脸怒气,战场上冲天的火光与前赴后继的士兵,镜头转换,画面中,身着戎装,威严冷峻的弗洛伊德身后尾随着一群全副戎装的士兵,他们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地行走在大街上,镜头转换为一座宏伟的大厅,大厅内墙上悬挂着数面两只交叉的锤子标识的旗帜(使观众马上会联想到德国**党卫军的旗帜)。飒爽英姿、全副戎装的弗洛伊德身后继拥着一大群士兵,当他健步登上舞台时,立刻赢得台下无数影迷的热烈掌声。伴随弗洛伊德的情绪,场内的呼喊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镜头转换,第四段动画开始植入。一个运用拼贴手段绘制的怪物,从左侧跳入多画面,瞬间变成了—个手执棍棒的人,他用力猛击另—个人的头部,立刻鲜血四溅,接下来的镜头是一群青年学生与警察扭打(实拍)。镜头转切,画面中无数涌动的蛹虫缠绕成一团。镜头转换,画面中—个怪物奋力撕咬着一团鲜血淋淋的肉,画面再次重复拿棍棒打骷髅头的人。镜头转切,画面为一人头猛烈撞击墙的画面。镜片转换,画面中又一只怪物在凶狠地吞食一只羊,在吞咽的过程中,怪物头变形为—个骷髅头。紧接着的动画画面是一只巨大的血色的拳头变形为两柄锤子。镜头画面在主人公手执高音喇叭的呼唤下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锤子行进在画面之中,锤子队仿佛军人的检阅队列,在画面中反复行进,履声震天、气势雄伟,好像一场残酷的战争即将来临。

迷墙中的另一块砖什么意思

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中的另一块砖》是三首连在一起的歌曲的标题,由PinkFloyd于1979年为其摇滚歌剧TheWall创作。《迷墙》以摇滚歌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为平克(Pink)的摇滚歌手的一生,生于二战末,经受了战争最后的阵痛,在襁褓中就失去了父亲,在家庭、教育、婚姻不断受挫,每一次受到的伤害都变成内心高墙的另一块砖头,高高垒起直至高墙封闭的批判。《迷墙》是一首长达81分的摇滚歌剧,根据情节起伏和情绪变化被分割成26首章节,通过完全的沉浸才能了解整个《迷墙》的内核,平克的一生。

平克·弗洛伊德 歌词

  歌曲:平克·弗洛伊德  所属专辑:青出于楠  发行时间:2009  歌曲原唱:丛浩楠  填词:黄钫  谱曲:项知廉  歌词:  透过光影与时间  月的背面和侧面  凭吊飘逝的音乐  谁正安眠  旧影集里的照片  迷墙映出的画面  这幻想中的道别  如此疯癫  五月的街飞絮满天  发烫的脸渴望坚决  我要的烈它还得辣一点  吉它的弦突然迸裂  手中的烟已经熄灭  整个春天有白色的晕眩  越散越远  旧影集里的照片  迷墙映出的画面  这幻想中的道别  如此疯癫  五月的街飞絮满天  发烫的脸渴望坚决  我要的烈它还得辣一点  吉它的弦突然迸裂  手中的烟已经熄灭  整个春天有白色的晕眩  越散越远  逃跑的心不再胆怯  咬过的冰舔着假面  我要的烈再给得猛一些  挂钟的针转得飞旋  急速的车沉下悬念  推开的门穿越过了春天  越来越远

麻烦推荐一些情节阴沉的电影

《迷墙》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 的《The Wall》(迷墙)也许是音乐史上最具迷惑力最富想象力的专辑。《The Wall》录制于1979年,于1982年被拍成电影。专辑与电影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一个叫Pink Floyd的男孩,有年时二次大战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他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始终过着意气消沉的生活,最终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专辑其实是Pink Flody两位成员真实生活的写照。Pink童年的遭遇同Roger Waters相象。Roger是《The Wall》最主要的创作者,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他在这张专辑中倾注了对父亲的感情,以及失去父亲后的孤独感。Pink成年后的生活则基本上是原主唱Syd Barret的写照。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Nick Mason 和Richard Wright四人将这些生命的故事组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了神秘的有关男性精神世界幻觉之旅的专辑——《The Wall》。《七武士》日本电影七武士七人の侍又名: Seven Samurai / 七武士 / 七侠四义导演: 黑泽明 (Akira Kurosawa)主演: 三船敏郎 / 志村乔上映年度: 1954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imdb链接: tt0047478剧情简介 ······ 本片可说是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第一部真正加入西片趣味的时代剧,内容描写日本战国时代,贫穷家村百姓为保卫家园,与雇来的七位武士共同联手击退强盗的故事。导演黑泽明虽然意图将这部片子拍成彻底的娱乐动作片,但事实上,整部作品仍充分流露著黑泽明式的人道精神。 至于七武士的性格塑造,整体而言可说诠释得相当成功,尤其是饰演堪兵卫的志村乔,将这个角色的智慧与成熟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本片战争埸面采取了许多连续复数镜头,较一般西部片更具张力与震撼力,充分流露黑泽明运镜功力的深厚。因此这部兼具娱乐与艺术价值,又不失日本风味的时代剧,为日本《电影旬报》杂志标为日本影史上“十大佳片”的第一名。

有了解Pink floyd摇滚乐队的吗

你怎么问这么老的一个乐队啊,我哥以前超喜欢他们,他们应该是4个人,不知道第五歌是谁。我知道有个歌好像叫《月之背影》这张在《公告牌》专辑榜上创下了停留735周的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很厉害的。 (从1973年5月上榜到1988年7月历时14年之久后才功成身退);“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组建于1966年,他们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迷幻摇滚乐队之一。1964年,在伦敦一所学校中一起学建筑的理查德·赖特(键盘手,1945年7月28日生于伦敦)、尼克·梅森(鼓手,1945年1月27日生于伯明翰)和罗杰·沃特斯(贝司手,1944年1月6日生于剑桥)开始在一起排练。在学院里,沃特斯对音乐和电子很感兴趣,而他的同学赖特则同他一起钻研电子音效。赖特以前曾学过钢琴、风琴、大提琴,后来又迷上了电子音乐。尼克·梅森则是一位出色的定音鼓演奏者。西德·巴雷特加入后,乐队最终组成。由于巴雷特喜欢布鲁斯歌手平克·安德森(Pink Anderson)和弗洛伊德·康斯尔(Floyd Couneil),故将乐队的名字取为“平克·弗洛伊德之声”(Pink Floyd Sound)。 下面是网上贴的,呵呵,我听过TIME和MONEY,歌词唱的不错做为他们发布的第9部专辑。整部专辑为6首歌曲加4首背景效果音乐, 采用不停顿的方式连续演绎, 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整部专辑被看成一首完整的曲目而不是专辑里所有歌曲的简单集合。它似乎是主要针对转瞬即逝且充满罪恶的人类生命, 这也是摇滚乐中最常见的主题素材。《Breathe》中描述到“象兔子般挖一个个的洞使自己活的长久”,表达了一种自闭,无助的心态。《Time》则表现的是对光阴虚度的追悔和对故乡的眷恋,歌中这段歌词相当富有哲理“你跑呀跑,与太阳并驾齐驱,它落山了,跑了一个来回,又出现在你身后,太阳在对应的方式里是相同的,不过你却渐渐衰老,呼吸短促,离死亡的日子越来越近”。《Money》则鞭策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歌中唱到“金钱是毒气,是种罪恶,是一切魔鬼的成因”。《Us And Them》是全碟旋律最优美的一首歌,歌词虽简单但内涵却很深奥,其深刻地提出了反战宣言“你我都是普通人,只有上帝知道我们会怎样选择命运。是在后方哭泣?还是在前线阵亡?昏暗之中,谁又知道我是谁?沮丧之时,谁会给我援助?”。《Brain Damage》中通过讲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与众不同的行为,借以讽刺那些所谓的“正常人”。这个实际清醒的人为世俗所不容,只能在“月之背影”才能看见他,这是整张唱片的精神所在。最后的结束曲《Eclipse》在罗列了一大堆普通人经历过的事情后却在结尾说到“每件事情在太阳下谐和一致,但太阳却被月亮遮蔽了”,表达出一种苍凉的哀愁和无奈。 另一处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它的音响效果。此张唱片的音响效果十分出色,它被HP列入他的TAS杂志的超级榜单中。经他的热炒,该唱片的LP版在美国被炒卖到了天价。仅唱片开头的心跳声有多沉才合适就不知考倒了多少音响师。《Speak To me》中直透人心的鼓声,《On the Run》中的迎面而来的奔跑声和心跳声所制造出的紧迫感,飞机起飞的轰鸣声,《Time》中的一片钟声齐鸣, 以及其后的那一段沁人肺腑的鼓声,《Money》中收银机的硬币声,《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中那声嘶力竭的呐喊等等,这些都是发烧友们津津热道的话题,其惊人的音效在这里也不多提了。即使你不是摇滚迷,单就该专辑的音响效果,你也应该去收藏一张。

《迷墙》里的人物是希特勒吗

隐喻希特勒主要反映的是畸形的社会和教育生产出畸形的人纳粹——希特勒的榔头 榔头代表革命,因为榔头可以敲掉一切旧事物。Pink就是那么做的,他用疑惑人心的歌喉整编了一个部队,部队的任务就是做坏事和与警察抗争,其实就是想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主导地位。电影在这里达到了最高潮,Pink发疯了,变得歇斯底里,剃掉了眉毛,凶巴巴地。 由于艾伦•帕克前面的铺垫做得好,因而在这个内容上没有跃进的感觉,自然得当。Pink为了报复社会,也采用了教条式的方法来命令成员,把他们推进绞肉机压成一堆臭烘烘的香肠。他是希特勒的化身,罪恶之鹰。 法西斯主义的魅力 平克在最后走向了法西斯,在脱胎换骨的吼声和扒去绅士已经腐朽的皮肤的时候,成了“革命”中法西斯的头目,他们四处大砸,搞破坏。成了恶魔一般的人物。这时候,“革命”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成了他们摆脱束缚的灵丹妙药。这时候的头目就是平克,这个曾经的腼腆的儿童,曾经的为爱伤神的少年,曾经的被老师打骂的委屈的人,曾经的鼓舞人心的摇滚歌手。 群羊失去了牧者,平克就是他们的领头羊。 法西斯主义的魅力,就在于让别人为自己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