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伯特即兴曲

舒伯特即兴曲(舒伯特的即兴曲是几级的曲子)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2 13:20:15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舒伯特的即兴曲是几级的曲子

个人觉得7级左右的难度。个人意见。考级作为8级的曲目,舒伯特即兴曲有11首,而以帕格尼尼主题来进行变奏的曲子也很多。所以问题有点不明确.

舒伯特即兴曲op90no2音乐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舒伯特即兴曲op90no2音乐结构包括快板,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像微波般地流出,由高音部的三连音及低音部律动的音构成,这是最典型的即兴演奏形式。中间部分以颇受喜爱的b小调旋律展开。此乐段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舒伯特的柔和和声的自由创作手法。再现后,乐曲再度转为b小调的中间部分,尾奏中有中间部分旋律的回想。

舒伯特即兴曲有9级吗

舒伯特即兴曲有9级。舒伯特於晚年所写作的八首即兴曲D899和D935,其优美的旋律与如泉涌般变换的和声,在浪漫派钢琴曲中是最受欢迎与被喜爱的作品。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

急求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2的曲式分析和作品背景!!!

8首即兴曲 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 —— 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 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然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是8首里最短的,快速的华丽句子带出一支如歌的舞曲。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 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是一段孤独、沉静的吟唱,虽然其间也有阵阵激动的波澜涌起。由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此曲的抒情意境广袤而深远,即兴流动的乐句带出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 第四首即兴曲降A大调的主题出自那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短句,欢快而优美。舒伯特在钢琴上的快速华丽乐句,都有流畅、动听的曲调,这又是一例。 《即兴曲》作品142的第一曲可分成两大部份,一开始出现的美妙旋律带出第一部份,这里有可以和贝多芬、巴哈互见高下的内声部风格和最动人的节奏感,被人戏称为「不断地打铁」的持续同音反覆的风格在此己经有高明的表现。然而一转成第二部份,在复杂的左手琶音单纯伴奏下,右手在高音部和低音部跳跃奏出旋律线的对话;淡淡的诗意是这乐段的主要风格,和前一乐段的热情奔旋形成充满张力的感人乐念。 第二曲中,舒伯特一开始先使用接近小步舞曲的速度和气质来表现,中段一转而成为诙谐式的快板,从左手传来的节奏感(在三拍子中只点出两拍的音符)和 作品90的第二曲非常类似,但大家可以听出,同样是右手快速音符的流泻,只是在这首曲子中加入了中音域的内声部(这是舒伯特后期作风最主要的特徵之一),而且在大小调间跳跃式的连续转调,结果乐风是那麼完全不同的迷人。 第三曲是变奏曲式,对舒伯特这个技巧拙劣的「天才」作曲家而言,他从来没办法从变奏的技巧本身给人满足,这是我们欣赏他的技巧面所要注意的。若论如何让一个旋律的发展和变奏能拥有最多旋律本身的美感,那无论如何贝多芬是永远比不上舒伯特的旋律天才的;但论变奏技巧,舒伯特简直像小孩子一样浅薄可笑(虽然比鳟鱼五重奏进步了一点)。但是论及我们应该最重视的精神感受时,虽然仍以贝多芬该作品为上乘,但那是因为心境的不同而无关技巧或旋律,也就是严格来说,舒伯特这作品仍过度伤於情绪的过度描绘,他要一直到 D.946、D.951、D.959、D.960 中,才真正表现出最越越的成就。 第四曲,总觉得和德步西的「黑娃娃之舞」似曾相识。这首曲子的节奏非常辛辣,重音的特殊放置也造成旋律惊悸的律动。此外,装饰音适时的调味,急速三十二分之一音符(大约是)的一瞬流泻起伏,一下子就深深吸引我们的情感投入。这种手法后来在 D.946的第一曲发展部同样造成最深切的倾诉。动人的第一乐段后,以不停止流动的快速音符和一再反覆的强烈和弦节奏产生一段过门,然后产生另一种辛辣的节奏:X-X-X-XXX(三连音)。同时,装饰风的音符不断缠绕在主旋律上,这时我们特别有体会这乐曲的三大特点:特殊情趣的节奏,装饰音符的调味和不时流泻的快速音符。而且这些特点是互为宾主的:在第一乐段中节奏是主,装饰音是宾,而快速音符只是一瞬的重心;而这里的第二乐段同时有以快速音为主的过门和以装饰音为主的主旋律,这是否是舒伯特精心的安排结构呢?曲风越趋热烈,慢慢的有些迟缓,「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回到第一乐段,由於装饰音符使用的更为华丽,曲风比起乐曲开始更为热烈了,但却也如第二乐段般水泉冷涩而声声绵延,这里是一段非常幽美的倾诉,说明了相同的节奏要素却可以在舒伯特的乐思下表现最多的风情。然后,真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但是,却有那麼一瞬,首次在这首小调写成的乐曲中听到相当悲怆的一面,这乐曲的不安结尾,对比 D.960的诙谐结尾,舒伯特的心灵,究竟要对我们传达什麼?

舒伯特即兴曲都有哪几首

降a大调,3/4拍,小快板,三部曲式。乐曲以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分解和弦下行开始,欢快而优美。先是降a小调,经过多次转调回到降a大调,中段里,十分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不久,主题再现。即兴曲impromptu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共作有两组,分别编号为op.90(d.899)op.142(d.935)和每组四首,共八首。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首奏鸣曲很相似。但是它们又没有舒伯特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那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作品在作者数量庞大的钢琴作品中显得颇为独特。随着舒伯特的日渐成熟,他愈发的把名利和掌声都弃置一边,他的音乐风格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这一点在两首《即兴曲》里面表现的最为明显——一个简单的即兴灵感衍生出一首大型的作品,他是浪漫派钢琴音乐的使者,比肖邦还要早十几年。这两组即兴曲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op.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约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舒伯特即兴曲哪首最难

第三首。第三首是比较难,三度又快又要上黑键,右手复调也不是容易做清楚的,要有10级而且有比较扎实的三度技术才能弹好,是最难的。弗朗茨·舒伯特,全名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

舒伯特即兴曲算中外乐曲 还是复调 还是奏鸣曲 急

当然算中外乐曲。“中外乐曲”的意思是中国或外国的乐曲,所以舒伯特的即兴曲自然算中外乐曲。舒伯特的所有即兴曲总体上都是明显的主调音乐,不属于复调音乐。奏鸣曲是专门的一种体裁,即兴曲也是专门的一种体裁,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既然都说了是即兴曲,那么就不可能属于奏鸣曲了。实际中,奏鸣曲一定会叫奏鸣曲,不会叫即兴曲。

舒伯特有哪些即兴曲

舒伯特即兴曲共8首 Op.90 D.899&Op.142 D.93501. Impromtus Op.90 D.899 - No.1 in C minor02. Impromtus Op.90 D.899 - No.2 in E flat03. Impromtus Op.90 D.899 - No.3 in G flat04. Impromtus Op.90 D.899 - No.4 in A flat05. Impromtus Op.142 D.935 - No.1 in F minor06. Impromtus Op.142 D.935 - No.2 in A flat07. Impromtus Op.142 D.935 - No.3 in B flat08. Impromtus Op.142 D.935 - No.4 in F minor

舒伯特即兴曲D899,Op90四首中最长的一首是

作为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在钢琴领域的一个特殊贡献就是:真正确立了两种特性钢琴小品体裁及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地位一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 他创作的8首即兴曲和6首音乐的瞬间,将浪漫主义作曲家所特有的细腻情感和个人化的抒情意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舒伯特钢琴创作的抒情性是与他的歌曲思维分不开的。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旋律写作、和声的色彩性处理、主题形象塑造都显示出他的艺术歌曲里那敏感细腻的诗情画意,如歌唱性的旋律、大小调交替、三度关系转调、半音化处理等带来的情绪表达的飘忽不定,以及哀伤、热情、渴望、孤独等主题内涵。“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他的钢琴小品即是他为钢琴音乐所写的“歌曲”。他的8首即兴曲和6首音乐的瞬间最能代表他这种理想。 舒伯特的第一组4首即兴曲(D.899)集中体现了绵延悠长的抒情性表达。 其中第一首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的悲剧性叙述与带有民间舞蹈性的第二主题相互形成两种抒情性的对照,曲中高音部与低音部旋律在降A大调与降a小调上的交替呼应,更造成一种朦胧、梦幻的抒隋色彩; Four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1 in C Minor, Allegro molto moderato Ingrid Haebler - Schubert: 4 Impromptus, Op. 90, D. 899, Ingrid Haebler vs. Edwin Fischer (Compare 2 Versions) 第二首则是一首忧郁的小步舞曲,是作曲家沉思性的独白; Impromptu in E flat, D.899 No.2 Sviatoslav Richter - Chopin / Liszt / Mussorgsky / Schubert: The Sofia Recital 1958 第三首主题来自他的不太成功的歌剧《罗莎蒙德》中的音乐,因采用灵巧的变奏手法写成,调性变化频繁,而使其音乐性格体现出独特的抒情性特征;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3 in G-Flat Major, Impromptu Lili Kraus - Schubert: Sonate in A Major, Valses sentimentales, Moments

舒伯特即兴曲在op.90中是它的no.2难一些还是no.4难一些

no.2主要是右手快速的音符流动,做好柔美、渐强减弱、以及音色的把握no.4更难些,旋律在左右手交替出现的同时要有很好表现力的把握,时儿很柔和、很深情、时儿很活泼,时儿像对话一样,有些地方很宽广等等,no.4更丰富更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