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造假,违规细节如何
-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造假,同一审计机构“保驾护航”
- 罕见!这家上市公司连续7年财务造假,为何10年间不曾被发现
-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财务造假,财务造假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 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这是不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冰山一角呢
- 十年前造假旧账被翻出,中信国安违规细节曝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财务造假,他们可能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 目瞪口呆!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公司财务造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进行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有哪些套路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造假,违规细节如何
2021年3月4日,中信国安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曝出了十年前的财务造假旧案。《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中信国安竟然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七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这七年的财务造假全部与中信国安的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信国安”)有关。
2009年,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2.33亿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30.95%;
2010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1.56亿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51.54%;
2011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8098.14万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47.24%;
2012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2.52亿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154.23%;
2013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2.73亿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189.66%;
2014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利润1626.91亿元,占当年中信国安合并报表利润总额的6.56%。
至2015年,中信国安出售掉了青海中信国安的全部股权。但是在2015年1月至6月间,青海中信国安虚增净利润6832.6万元,导致2015年中信国安账面投资收益多计3347.98万元,占当年中信国安投资收益的6.24%,利润总额的8.56%。
扩展资料
造假竟是为了冲业绩
青海中信国安造假起因是在2009年4月召开销售专题会议,在预计当年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的情况下,却制定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
如何完成这10亿元的销售目标呢?青海中信国安采用预售方式完成业绩,为了调动客户提前付款的积极性,青海中信国安给客户作出10%价格让利和补贴预付款利息的方式,利息补贴标准是按照同期商业贷款利率,实际执行的利率以合同双方最终结算数据为准。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造假,同一审计机构“保驾护航”
是的。最近,一家上市公司连续7年财务造假的新闻登上了热搜,中信国安被指欺骗投资者7年。而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给中信国安进行财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对此不少投资者认为会计事务所难逃其责。
中信国安2009年至2011年财报由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面几年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这两家事实上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2011年,京都天华吸收合并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最后改名为致同。
从目前披露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看,暂未涉及对审计机构的责任追究,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要担责,有记者就中信国安审计事项致电该会计师事务所,但公开的联系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目前,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仍担任多家上市公司审计工作,近年也因审计工作遭遇多次处罚。
扩展资料
中信国安被行政处罚
3月3日晚间,中信国安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经查明,中信国安涉嫌2009年至2015年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对此证监会拟决定:对中信国安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9名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
罕见!这家上市公司连续7年财务造假,为何10年间不曾被发现
原因如下:1、审计师丧失职业道德视而不见甚至合谋造假;2、审计程序教条化、程式化;3、制度存在缺陷和漏洞。
详细情况3月4日,中信国安(000839)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中信国安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七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此前10个月,在2020年5月,中信国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有行业人士表示,普通公司连续7年造假不被发现是可能的,但上市公司连续7年造假不被发现确实罕见。
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中信国安自1999年上市以来,年报审计共更换了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北京京都”)、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北京京都天华”)、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京都天华”)和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致同”)。但这四家事务所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经过一系列改制、更名走过来的。
相关数据显示,20年来,审计机构为中信国安出具的年报年报审计结论均为“无保留意见”。涵盖了连续造假的7年。同时,年报签字的注册会计师也高度聚焦,有一人曾有10年在中信国安年报上签字的纪录。
公开信息显示,中信国安是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原中信国安总公司发起设立的高科技上市企业。
《告知书》显示,中信国安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信国安”)为完成10亿元销售目标,决定采用预售方式完成业绩,同时按照10%价格让利和同期商业贷款利率支付客户预付款利息。
青海中信国安收到客户预售款后,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贷记预收账款,同时虚构货物的销售合同、出库单等资料虚增收入,在账面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月底将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进行对冲核销。
在青海中信国安纳入中信国安合并报表的2009年至2014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5亿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约5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
《告知书》表明,中信国安涉嫌存在的违法事实有主要是,所披露的2009—2015年的年度报告均存在虚假记载。
上述违法事实,有青海中信国安提供的2009年预售策略会议纪要、预售合同、客户方提供的结算函、青海中信国安销售部公路运输客户资料流水账、中信国安及青海中信国安出具的情况说明、青海中信国安提供的明细账、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将分别给予处罚。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财务造假,财务造假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看许多公司,尤其需要定期公布财报的上市公司,经常会更换自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就是说对这类公司来说,需要实现公开财报当中“炮制而来”的意图,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会计师押上个人职业生涯风险的签字才行。
我们知道,连年亏损的公司财报、不断的利空,根据各大交易所规定,可能让一家公司在数年之内就走向退市;
所以,一方面上市能帮助驱动许多公司努力经营,保持盈利或者至少免于经营亏损,另一方面,许多公司也会通过技术性操作,努力让原本亏损的财报,转为盈利。
许多技术性操作,并不违反会计准则,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违法了;但另一些“技术操作”,则超越会计准则,会涉嫌公司经营涉及的各项法律。
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它的一项项支出、一笔笔收入,固然应当根据实际发生过的账目、票据来作出准确记录;
但如果一家企业“愿意去做”的话,那么它当然也有条件,添加或者减少一些不存在的账目进来,从而影响会计结果。
这类财报,就成了虚假财报,会影响到业务伙伴、交易所、评级机构、投资者对一家公司业务经营状况的判断,会影响到它的后续经营,也会影响到它在市场中交易的股份的价格。
当然,因为虚构而来的各项收入并不存在,持续的亏损总会最终让业务经营走向难以为继;所以,造假,也只能蒙骗一时。
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将那些由造假团队占据的资源,及时分配给更加合规、真正拥有经营能力的经营者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生产者,让企业的经营真正为社会创造出福祉;
另一方面,我们也奉劝那些经营无方、连年亏损的团队,如果同时没有得到用户认可的创新产品、也无法实现连年向投资者融资维持经营的话,不妨转向另一个、对产品服务要求更低的市场(比如海外另一个国家),前往那个与自身能力匹配的市场当中去维持自己的经营活动。
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这是不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冰山一角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是有很多公司都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也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未来。很多事我们都比较看重一些公司,并且我们也比较看好一些公司,因为我们觉得一些公司的确能够有个更好的未来。
但其实可能有一些公司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比较好的行为,而且也不能够去遵守一些规范,并且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守法的行为,这就会导致我们对那些公司有个不太好的看法。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这是不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冰山一角呢?我认为很可能是冰山一角。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有一些上市公司也会想要造假。
其实我觉得这的确可能是冰山一角,因为有一些上市公司也会想要造假,因为很多时候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如果能够让自己公司的数据变得更加好看的话,就能够让自己的公司更加吸引人,而且也能够省到更多的投资。
二、有一些上市公司本身就可能会有违法行为。
当然我觉得有一些上市公司本身就可能会有一些违法行为,因为很多时候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来让自己做出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情,并且也可能会让这些行为受到处罚。
三、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当然,我觉得还要一些上市公司的一些违法行为,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因为很多时候一些上市公司懂得隐藏自己的行为,而且也会运用一些合法的手段来隐藏自己非法的目的,这就导致很多时候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十年前造假旧账被翻出,中信国安违规细节曝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信国安,000839,公司全称是“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上市公司没有直接的实际控制人,但是大股东具有一定国企背景。中信国安最终的控制层面股东是中信集团。
2021年3月4日,中信国安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曝出了十年前的财务造假旧案。
《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中信国安竟然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七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这七年的财务造假全部与中信国安的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青海中信国安”)有关。青海中信国安造假起因是在2009年4月召开销售专题会议,在预计当年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的情况下,却制定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青海中信国安采用预售方式完成业绩,为了调动客户提前付款的积极性,青海中信国安给客户作出10%价格让利和补贴预付款利息的方式,利息补贴标准是按照同期商业贷款利率,实际执行的利率以合同双方最终结算数据为准。由于采取预售的方式来销售,明明到账的销售款不仅仅是当年收入,真实情况是账面收入大于当年的实际发货金额,但是青海中信国安却将账面收入提前确认为收入,导致当年入账的收入虚高。
经查明,在青海中信国安纳入中信国安合并报表的2009年至2014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亿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5.07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虽然涉嫌违规事宜发生的比较早,但只要证监会处罚能够落地,在相关时间段买卖股票而受损的投资者依然有索赔机会,此前即已对中信国安涉嫌信披违规被调查保持关注的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介绍称,目前暂定的可索赔条件为:在2010年2月6日到2020年5月18日之间买入中信国安股票,并且在2020年5月18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提起索赔。但许峰也提示,该案可索赔时间段有点长,索赔条件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结果,最终以法院认定的条件为准。
对于证监会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中信国安并未表示是否会采取相关救济措施,但称公司及相关人员如进行陈述、申辩和听证,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财务造假,他们可能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财务造假,七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亿元,累计少计算财务费用5.0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造假性质太恶劣,公司也得到重罚。
处罚结果:
1、对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对孙璐、孙亚雷、李宏灿给予警告,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3、对吴毅群给予警告,处以10万元罚款;
4、对李士林、晏凤霞、罗宁、严浩宇给予警告,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
一、中信国安造假的目的是什么。
造假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在股市获得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只要能够上市就可以获得融资,同时能够解决债务危机,发行债券,定增,配股都是公司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利益的方式。
二、中信国安财务报表怎样造假。
中信国安造假其实并不复杂,他们财务报告通过虚增收入和少计财务费用达到造假的目的,这种方式一般投资者没有办法辨别真假,因为这些财务报告都是经过专业财务审计出示的专业财务报告。
三、机构这十年为什么没有发现它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都是通过专业的会计公司进行审核,这些会计公司都是非常知名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怀疑他们报告的真实性,同时他们对中信国安出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财务报表,这是上市公司中最高等级的财务标准,一般出示这样的报告都代表财务没有任何风险,这也是机构没有发现他们造假的真正原因。
四、股票大跌股民亏损怎么办。
中信国安造假已经被石锤,根据法律造假企业股民可以向上市公司进行索赔,而且中信国安还没有退市,股民索赔成功率比较大,这是股民的权利。
五、对于中信国安处罚你怎么看。
上市公司造假是非常恶劣的事情,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上市企业造假国家法律法律也再不断修改,随着注册制不断推进,上市公司造假将会付出严重代价。但我们从中信国安造假来看,最高惩罚才60万元,这明显处罚太轻,希望法律早点完善,严惩造假上市企业。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已经30多年,但是制度还不够完善,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我相信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弊端会得到有效改变。
目瞪口呆!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公司财务造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财务造假,会对该公司的投资者造成利益损害,并且误导相关的投行机构。这段时间,证券行业最热闹的就是中信国安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了,根据该公司披露,证监会的调查已经结束,并且给予了处罚结果,处罚通知显示,该公司在过去七年的时间里,存在对财务数据的造假行为,对此,证监会给予公司60万的罚款,对其他九名公司负责人处以5万到30万不等的处罚结果。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2009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内,该公司虚增家营收5亿元人民币,同时减少了相关财务支出5亿元人民币,一增一减让公司利润增加了10亿以上。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财务造假的几年里,会记事务所竟然毫不知情,两家会计事务所都参与了该公司的审计,但最后都给出了标准保留意见。随后有媒体曝出,这两个审计其实是同一个公司,只是公司名称更换了,所以显示有两家公司参与审计。
据悉这起案件,在去年5月份就开始调查,当时停牌消息一出,公司股价随即暴跌,目前股价只有两块钱了,股价跌幅超过了90%以上。
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子公司,1997年10月便已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业务中的有线电视网、卫星通信网的投资建设。2020年半年报显示,中信国安的主营业务为信息及服务、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9.44%、0.56%。
今年1月30日,中信国安披露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度亏损18.5亿元至2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9.4亿元至22.9亿元。业绩变动原因是计提对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4.80亿元,公司投资的联营合营公司利润下滑,同时,公司之子公司业务开展受限,亏损增加。
中信国安连续七年进行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有哪些套路
中信国安连续7年财务造假,经常在网上看到某些新闻,某个公司财务造假,他到底什么东西算财务造假呢?这个其实非常复杂,但是我们都知道财务造假,最终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欺骗其他人,一般来说是虚增利润。
这个公司为什么财务造假?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说具体哪个企业我们不知道,但是大部分公司财务造假都是因为上市公司,他要公布年报,因为上市公司是有相应的要求的,连续两年或者连续三年亏损,你要强制退市,连续三年开始的,这三年上市的第1年,第2年第3年利润率要达到多少?它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继续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存在,比如我现在是个上市公司,但是我今年经营的不好,亏了10%,政策强制要求,我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会被强制退市,我现在已经第3年了,我再亏损下去不就没了吗?那不行啊,我想想办法把利润虚增上去,把成本降下来,从财务报表上来看我就赚钱了。
怎么能让财务报表看起来赚钱,这就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最主要的途径,降低成本提高存货。我是一个制造业企业,我有100台电脑,一台电脑,2000块钱,那这就意味着我有20万的资产,但如果我把这个电脑不写100台我写200台,我不就有40万的资产了吗?存货也算做资产负债表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货比较多,也可以增加这个公司的利润空间,然后我如果赚的比较少的情况下,一台电脑我其实就赚200块钱,这么看的话不赚钱,但我就写赚300块钱同样可以的呀,就算是找注册会计师来审计,他去现场盘存,他也不见得是全盘,基本都是抽查。
财务造假的丑闻一般都是离不开相应的注册会计师公司的,很多小公司他之所以不愿意找四大,也就是说像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这些,就是因为这些公司他的审查程序非常之严格,你公司的财务报表有问题,到时候就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说保留意见,那这就意味着公司基本废了小一些,小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有一些小的问题就可以帮忙调整,调整以后不出事那这样就好了,出事了那这个注册会计师就麻烦了,因为这都是有档案留存的,不是说审完了之后人就可以跑了,跑不了。
偷税漏税的公司那个一般就不算财务造假的那个都是另外一个事情,那是税税务上的事情,一般财务造假都是虚增存货降低成本,虚增利润让他们的利润看起来更高,实际上他不赚钱,要是没有公司盯上了一点,那自然就好了,但如果被相应的浑水公司盯上了,要做空这个公司,再放出一些不太好的消息把一些证据摆出来一查,那这个公司基本就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