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什么提出的
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被称为“公共选择之父”。布坎南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919年10月2日,布坎南生于田纳西州的穆尔弗里(Murfreesboro)的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9—1983年,布坎南担任了弗吉尼亚工业学院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主任,并被授予荣誉教授称号。之后,布坎南和他的研究中心一起迁到了位于弗吉尼亚费尔法克斯城的乔治治梅森大学。1986年12月10日,布坎南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他一生辉煌成就的顶点。布坎南一生学术建树良多,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他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在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的开创者们之前,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被认为是分开和遵循不同规律的社会行为,而布坎南打通了这种界限。布坎南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他的精神导师维克赛尔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构成要素的研究:一是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二是经济人假设,三是把行为政治作为交换行为来看。布坎南与戈登登塔洛克共同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初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针对以往学者在分析市场决策时认为所有的经济个体都是“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私利,而在研究政治决策时却假设政治行为人是无私的。对这一相互矛盾的结论,布坎南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布坎南指出,作为同样在市场上活动的同一个人很难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布坎南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40年来人们用以检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用来研究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从而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成功地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领域,把政治舞台理解为政治市场,把选民、利益集团、官僚和政
詹姆斯·布坎南的简介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Jr. )(October 3, 1919 - January 9,2013)布坎南是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布坎南被称为公共选择之父,著述丰富代表性著作有《同意的计算》,《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学》(1960年),《民主过程中的公共财政》(1976),《自由的限度》;(1975),《立契约中的自由》;(1978),《征税的权利》,(1980),以及《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等。除此之外,布坎南还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例如他的《俱乐部经济理论》(1967)就构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公共决策中的以足投票理论。早期布坎南深受芝加哥经济学派影响,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其导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创始人富兰克·奈特 。后担任乔治.梅森大学教授,1986年因把经济方法运用于政治过程的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填补经济学研究领域空缺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成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布坎南等人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张在经济研究上回到古典学派,分析规则和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把政治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之中.1962年布坎南与塔洛克发表了《同意的计算》为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1969年与塔洛克在弗吉尼亚工艺学院创建了“公共选择研究中心”,并出版了《公共选择》杂志,促进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迅猛发展,同时使公共选择理论传播的欧洲和日本。布坎南对意大利的公共财政学著作推崇备至,曾于1955-----1956年和1959——1960年两度赴意大利进修。
詹姆斯·布坎南的介绍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布坎南深受芝加哥学派(经济)影响,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导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创始人富兰克·奈特2。布坎南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公共选择理论。
詹姆斯·布坎南的三个要素
布坎南在多种场合分析了公共选择学科所使用的经济学方法,并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这三个要素被称为研究政治问题的公共选择方法或公共选择思路。一、方法论个人主义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二、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布坎南认为: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另一方面,他在理论分析中又实际上把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认为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但决不是象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不过,布坎南也指出理想行为假设有其局限性,第一,与经济活动相比,政治活动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难以做到行为理性化,甚至连理性行为的定义都难以给出,第二,与经济活动相比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对活动的结果承担的责任要轻的多,因而不大会进行理性的比较计算。三、政治的交换过程性质布坎南认为民主政治活动中的个人活动也具有交换的性质,人们在政治活动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无不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因而类似市场中的交换,另外,布坎南也特别强调把政治作为一种过程来理解,理解为一个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交换达成协议的过程。For the president of this name, see James Buchanan.James McGill Buchanan Jr. (born October 3, 1919) is an economist most renowned for his work on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who won the 1986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He originally graduated from Middle Tennessee Normal School in 1940. He has long been professor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His work in economics included a rigorous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logrolling.His book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classic works that founded the discipline of public choice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第十八届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建者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关于消费者和企业家如何做出关于商品购买、工作选择、生产及投资决策的,而布坎南则相应地创建了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被称作“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经济学中个人间相互交换的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的领域中。于是,政治过程便成为一种旨在达到互利的合作手段。但政治秩序的形成要求人们接受一套规则、一种宪法。这反过来又强调了规则形成的极端重要性和宪法改革的可能性。布坎南认为,劝导政治家或试图影响特定问题的结局常常是徒劳的,事情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则体系决定的。 ——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