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卢蒂诺维奇中国名言

米卢蒂诺维奇中国名言(20分钟颠球2000次,被米卢称为“足球神童”,周了了如今怎样了)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7 18:00:56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20分钟颠球2000次,被米卢称为“足球神童”,周了了如今怎样了

历史上有一位文学家,名叫江淹。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六岁就能写诗。因为姜郎的文章写得好,名声大噪,他的作品也为建平王刘景素所欣赏。

江淹得到刘静素的赏识后,徐州南部的学者又上了高中,名声又得到提升。后来,江淹成为历史学家,编撰历史。江淹很快又得到了历史上升职的机会。

有一天,襄阳出土了一座古墓。墓中有一个竹简,上面刻着一种无人知道的字体。这时他们找到了江淹,江淹一眼就认出了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从此姜郎名声比以前更大。

江淹做大官的时候,每天都过着闲散的生活,再也不读书了。最后,他的写作开始衰退。有时人们读了自己写的东西,发现它们不如以前好。他们惊呼:“你的才华耗尽了。”

江淹才尽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在催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今天的文章和江淹才尽也是从小就出名的,他的经历和江郎才尽有什么区别呢?

一、九年练就成名,成为神童

2002年,这样的一幕出现在国家足球队的颁奖典礼上。一名儿童在现场展示了完美的跳球得分,多次受到媒体的称赞,他只是一名6岁的神童,名叫周了了。

周了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总是带着她去看足球,踢足球。周了了渐渐对足球产生了兴趣。周了了的父亲看到儿子喜欢足球,就开始训练周了了。

周了了在足球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当她四岁的时候,她能在20分钟内弹球2000次。她还知道一些技术动作,比如手背。正是因为周璇的出色表现,她才有机会出现在国家足球队的颁奖典礼上。

当时,周了了登上颁奖典礼的时候只有6岁。六岁时,他就能像这样练习足球了。难怪一些杂志和媒体找到了他,为他做了单独的报道和纪录片。

当时,一位韩国导演特地来看周迅,希望她能参与他的宣传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周了了再次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导演也对周了了大加赞赏。

从那时起,周了了就出名了,并被称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周了了成名后一直积极训练,并因在2002年国家足球队颁奖典礼上的表现而被公众誉为天神。

周了了被表扬得那么高,最开心的莫过于他的爸爸,从那以后,爸爸每天陪他踢足球和锻炼身体。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孩子,但她的身体状况也比同龄人好得多。

如果说周了了在媒体上的名声是功劳的一半,那么另一半则是因为他受到了前国足教练米卢的赞扬。

二、被米卢誉为中国“足球神童”,却没有成为一名球员

周了了在国足颁奖典礼上表演时,当时的国足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也在场。米卢看到了周了了的表现,称赞他为中国的“足球神童”。这是把他送上神坛的最后一步。

米卢是谁?那被称为“魔术教练”的人物,虽然米卢蒂诺维奇作为一名球员并不是很好,但当他作为一名教练负责球队时,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米卢于2000年出任中国男足主教练,并于2001年带领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决赛,实现了中国足球参加世界杯的梦想。他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沿用至今。

这样一位“魔术教练”看到周总不免赞叹不已,可见周总到底有多好,米卢曾说过周总如果继续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

那周了了他成为好球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成名后,周了了很快就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周了了的消息。

直到2007年,媒体才在北京足球训练班上看到周了了。那时候,周了了很胖。也许是因为学习的原因,他减少了足球训练。

然而,当这位前足球神童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公众的视线中时,可能会有一些失望,也许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太高了。

对于周了了来说,她现在需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学习和减肥,而恢复体形比成为天才更重要。

那么,为什么这一代神童会从媒体的聚光灯下消失呢?原因很简单。

第三,媒体的标签使神童堕落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媒体,他们认为周了了年轻时表现很好,长大后会成为足球天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神童,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更喜欢足球,而媒体对他的描述是如此之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类似于对一个孩子成长道路的道德绑架。

这些行为可以让周了了认为她很有天赋,她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甚至是一名足球明星,而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努力。这对周了了来说不是好消息,他仍处于成长阶段。

历史上有很多像周了了、方仲永、江淹等人,都是年轻的名人,最后也因为年轻的名人毁了自己的一生。

周了了没有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他仍然可以继续踢足球,继续做他喜欢做的事,但这件事确实值得思考。

当一个孩子被贴上标签时,就等于固定了他未来的发展道路。江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作家。当他老了,不再写文章时,人们认为他的才华枯竭了。

不像周了了,他没有成为一名球员,所以他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长大成人的周了了会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中,他可能是一名教师、白领,也可能是一名足球运动员。

哪个教练给中国队神奇带入世界杯

博拉-米卢蒂诺维奇给中国队神奇带入世界杯(2002年世界杯)。

博拉·米卢蒂诺维奇(Bora Milutinovic):著名足球教练。1944年9月7日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巴斯塔,现已加入墨西哥国籍。米卢具有惊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他总能寻觅出对手的软肋,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战术进行致命一击。丰富的国际比赛经验让米卢具备了临场处危不乱的心理素质。聪明的米卢用事实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

博拉球员时期曾效力于南斯拉夫、法国、瑞士、墨西哥等国家的足球俱乐部。1983年开始执教生涯,担任墨西哥国家队主教练。1986年世界杯率领墨西哥国家队首次打入八强。1990年担任哥斯达黎加队主教练,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又率队创造了进军16强的神话。1994年,米卢又率领美国队首次进军世界杯16强。1997年11月,米卢率领墨西哥队成功获得法国世界杯入场券。1998年法国世界杯,米卢率领的尼日利亚队也成功打入了16强。至此,他成为世界足球史上,唯一一位连续四届率领不同的国家队进入世界杯16强的“神奇教练”。2001年10月7日,米卢再度创造了神奇纪录,率领的中国国家队圆了44年的世界杯之梦,首次进军世界杯正赛阶段的比赛。2002年韩日世界杯结束后卸任。之后历任洪都拉斯、牙买加、伊拉克等国家队主教练。

2017年9月20日,担任国家足球学院首席技术顾问。

心态决定一切演讲稿

  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几篇心态决定一切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心态决定一切演讲稿篇一

  我演讲的主题是:态度决定一切。

  李响这个名字大家知道吗?她是一个女人,一名中国足球记者。不知道她的名字没关系,有一个人的名字曾经和李响一度连在一起,这个人是一个老外,一个古怪老头,他就是前中国男足主帅―――米卢蒂诺维奇。

  随着时间的流逝,米卢在国人的记忆中渐渐远去。他在中国的执教来去匆匆,留下的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到来改变了中国足球的宿命,带领中国队44年来首次杀进世界杯决赛圈,完成了中国足球多年的夙愿。米卢给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引以为荣的那次欣喜,也不只是他脸上那份诡异莫测的笑容,更重要的他的那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什么是态度?在我看来,态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看法,是一种观点,更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我们每一天中,都在不停地做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决定,有时我们去选择,去坚持,有时我们去拒绝,去放弃,而左右这些决定的,恰恰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生活中太多。

  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

  一个是古代的。蒲松龄大家一定都知道,他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的时候,亲自写下了一幅励志自勉联。全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他把这幅对联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整副对联可以说是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第二个例子,现代的,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以前我在机关工作时,有一位领导,也是一位前辈。为人正直厚道,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受礼行贿,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家中收藏了数千册的书,每天都看上几个小时,多年以来已经成了习惯。书看得多了,谈起话来便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很多人非常崇拜,见面便夸其满腹经纶,才学过人。其实这些人背后说的却是他太过教条死板,虽然身在官场,却不谙政道。在我看来,这其实无可厚非,只是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而已。他的思想和社会上那些丑恶的、黑暗的、堕落的东西格格不入,他珍视的是书画中那份静谧,花木间那种恬淡,对他来说,这些已经足矣。他总是告诫我们说:“凡事要多学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多想别人的难处”。他不在乎升官发财,也没有刻意去追求两袖清风,他坚持的,是“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物利两忘,漫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人生态度,而这种修身养性的境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达到呢?

  最后一个例子。我说的这个人是我一家子。牛根生大家一定知道吧,蒙牛集团总裁。蒙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到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牛根生靠的是什么,他说过两句话很有名。一句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什么意思?“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德是什么?德就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另一句话是:“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大家品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举完了几个例子,我想跟大家说,态度导致好恶各异、取舍不同,于是自然决定成败。工作和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热情,少一些消极,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攀比,多一些淡泊,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既然今天我们走在了一起,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去端正态度、表明态度、坚定态度呢,一起走近成功,迈向辉煌!谢谢!

  心态决定一切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演讲稿:态度决定一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在机关开展的学习活动中,我认真阅读和学习了《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体会很深。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啊......

  第二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不过这份工作可真是不轻松啊......

  第三个人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我们现在所盖的这幢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致性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工程,真是令人兴奋。”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可见,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心态决定一切演讲稿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心态决定一切》。

  虽然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但态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在做过万人次以上的调查后发现了态度和成功的一些规律:成功的第一大类要素与他们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积极、主动、果断、毅立、奉献、乐观、信心、雄心、恒心、决心、爱心、责任心等这样因素大概占80%左右;第二类要素,属于后天修炼所得,叫“技巧”,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口才好、有远见、创造力强、技术好、工作能力强,这类要素大概占13%左右;第三类属于客观要素,如运气、机遇、环境、长相、天赋等,这类要素大概占7%左右;同时,还归纳了这三者的关系:第一,态度与技巧是因果关系。第二,成功需要持续的好运气。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很累,钱挣的很少” , “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挣的比我多呢?”,“领导为什么只重视他,委以他重任呢?”诚然,这样的情况实际中确实存在。带着情绪工作,肯定不会有出的表现。试想,左手边站着一个态度积极向上、右手边站一个灰心丧气、凡事都摇头的员工,领导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工作和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对待生活。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够担负起责任,才能够团结,才能够开拓创新,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来勇于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丰富我们的人生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足球:是中国的人种就不适合踢球吗

原国家对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说的中国人种就不适合踢足球,大意是欧美各国,包括南美洲,其人种大多是白人、黑人、当地土著的“杂交”的后代,身体素质比中国人要野蛮强健很多,而足球这种激烈对抗的项目是不适合人种相对很单纯的中国人玩的。相信米卢这句话一说,上至中国足协,中至国家队教练,下至那些国家队员,应该是都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压力顿减吧?因为一旦是人种问题,那其他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比如,足球体制、运动员的培养和教练的能力等等。体育项目是关乎身体素质的,而身体素质确实是很人种有关。比如,长跑运动,据说黑人的肌肉中能分泌一种激素而减轻肌酸蛋白的增加,如此,黑人跑长跑就不怎么觉得累,这样,长跑项目自然就是黑人的长项。比如,爆发力的项目,也是黑人的特长,如铁饼、标枪等,因此,和耐力有关、和爆发力有关的田径赛事大多是黑人的天下。但比如,技巧类的项目,比如自由体操,中国人就比较擅长,这也是关乎人种的,而兵乓球更不必说了。本次巴西世界杯,亚洲球队全部折戟沉沙惨败而归,也由此激发了米卢的足球“人种论”。那么若是真的关乎人种,我们是干脆放弃足球项目,或是继续咬牙重在参与,还是从人种以外其他原因入手彻底改革以求推翻这个论调,何去何从谁说了算?

中国男足首位外国籍主教练是谁

中国男足历任外籍主教练: 约瑟夫——被人们遗忘的国足首位外教   对于约瑟夫,若不是老资格球迷恐怕早已忘记。1954年,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中国决定派遣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匈牙利人约瑟夫便成为了国足的主帅,他手下的球员包括了年维泗、曾雪麟、张宏根等中国足球的元老。   由于水平太落后,中国队刚到匈牙利时甚至连训练基地的食堂大师傅都踢不过。然而在约瑟夫的率领下,中国队逐渐被打造成一支打法成熟、能在友谊赛上给当时的世界强队苏联队制造威胁的球队。在约瑟夫之后,国足的主教练许多都是出自当年这支留学匈牙利的球队。   施拉普纳——精神胜利法的倡导者   1992年,头顶“德国年度十佳教练”光环的施拉普纳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被普遍当成的“首位”外教。当时,由于人们对于前任主帅徐根宝的质疑以及对外教的盲目信任,施拉普纳被国人捧上了很高的位置。在1993年的央视春晚上,相声《拍卖》中甚至要拍卖施大爷的“一根为了中国足球变白的头发”。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施大爷带给中国足球的并不是显赫的成绩,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他提倡的“豹子精神”给中国队鼓舞了士气,而他那“如果你不知道把球往哪里踢,就往对方的门里踢”的言论更是成为了至理名言。但是,主教练毕竟要用成绩说话,随着中国队冲击1994年世界杯失利,施拉普纳黯然下课。   霍顿——理想守旧派的战术讲师   1998年初,英国绅士霍顿取代了刚刚在法国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的戚务生。上任伊始,身为国际足联讲师的他以“442”、“菱形站位”等对当时中国球迷较为新鲜的专业词汇赢得了市场。而在随后,他率队在东亚四强赛击败日本、夺得亚军,以及在曼谷亚运会闯入四强等等,许多人以为中国足球找到了“良师”。   然而随着恶战接踵而至,霍顿临场指挥的弱点便暴露无遗。1999年,霍顿顶替基斯.布伦特兼任国奥队主教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带领国奥队冲击悉尼奥运会失败直接导致了霍顿被解除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   虽然因为固执己见而饱受质疑,但不可否认霍顿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论升华。他崇尚的442阵形和菱形站位对中国队影响深远。   米卢蒂诺维奇——崇尚快乐的神奇老头   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老江湖”米卢在霍顿下课后接手了国足。面对韩日世界杯必须出线的重压,他以柔克刚,倡导起“快乐足球”的理念,在队中推广网式足球、足球高尔夫等等类似游戏的训练手段。与队员打成一片后,米卢又提出“态度决定一切”的论调。先不谈战术,米卢的驭人之道已经让中国球员折服。   在米卢看来,胜利其实很简单,只需比对手多进一个球。最终,他用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帮助中国足球完成了那个做了N年的梦。“米家军”在十强赛6场比赛中以5胜1平的战绩提前两轮出线,这是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尽管世界杯成绩有些尴尬,但米卢依然是迄今为止国足洋帅中最成功的一位。   世界杯结束后,米卢到期离任,他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执行完与中国足协合同的外籍教练。   阿里.哈恩——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2年世界杯韩国人在荷兰主帅希丁克的率领下历史性地闯入四强,让中国足协坚定地继续选择聘请外教的路线。荷兰人阿里.哈恩由此进入了中国足协的视线。虽然在球员时代,哈恩有着比前任外教更为辉煌的经历,但他在中国队的执教成绩则只能用暗淡来形容。   2004年亚洲杯亚军不能掩盖其临场指挥的薄弱。在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乱了阵脚的哈恩竟然祭出让郑智打中后卫、孙继海踢前锋的怪招。加之他在战术上的保守和呆板,导致中国队最终连八强赛都没进。哈恩的国足主帅经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虎头蛇尾。   福拉多——与杜伊科维奇组成看不懂的“双子星”   2006年,在北京奥运会战略的指导下,德国世界杯带领加纳队闯入十六强的塞尔维亚人杜伊科维奇被任命为中国国奥队主教练。2007年,他又被任命为国家队和国奥队总教练。在杜伊的推荐下,前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福拉多被足协聘任为国家队执行主教练。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杜伊携手率领中国队征战南非世界杯预选赛。   然而这种畸形的教练搭配模式最终的结果如同闹剧: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提前一轮锁定小组最后一名,福拉多黯然下课;而杜伊也因为在世预赛的失利而让人们失去了对他的信心,在距国奥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还有21天时,他也被剥夺了训练和比赛指挥的权利,成为了“傀儡”。   卡马乔——中国足球的另一个“救世主”?   福拉多之后,高洪波在2009年接过了处于最低谷的中国足球。从刚上任时的平德国、克伊朗,到打破持续32年的“恐韩症”,再到兵败卡塔尔亚洲杯和之后提出的所谓“练兵论”,高洪波在国足主帅的位置上也经历了高开低走。不过他率领球队在一系列友谊赛中的胜利还是让国足在巴西世界杯20强赛中被列为种子球队。   又是一轮世预赛,中国足协再一次把信任票投给了洋帅。56岁的西班牙人卡马乔,曾经的皇家马德里和西班牙队主教练,从高洪波手里接过了国足的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