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有哪些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有《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
丹尼尔·笛福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他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同以往的文学作品相比,无论在艺术形式或是在艺术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丹尼尔·笛福向世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说文本,作品没有蒲柏的古典风范,也没有斯威夫特的辛辣讽刺,但也自成一家,在平直晓畅、细枝末节中见真实。
同时,他的作品不再以“英雄”“伟人”为主角,而把焦点对准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普通百姓及其美德,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气之先河。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影响以及作用,他因此成为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
人物生平:
1660年5月6日,出生于伦敦圣盖尔斯街。1671年,开始在詹姆斯·费希尔牧师在萨里郡的道尔金开办的学校读书。1674年,开始在主教查尔斯·莫顿在纽温顿格林村主办的学校读书。1681年,完成第一部作品论著《冥想》。1683年,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1688年,参加光荣革命。1695年,被任命为皇家彩票事务负责人。1697年,出版论著《计划论》。1701年,出版长诗《地道的英国人》。1702年,出版论著《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1703年,创作诗歌《立枷颂》。1704年,开始独立主办《评论》杂志。
1705年,创作行旅小说《团结》。1709年,完成历史记录《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史》。1719年,出版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20年,完成历史小说《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鲁滨逊漂流记的回想》。
1722年,出版小说《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1724年,出版小说《罗克萨娜》。1725年,出版小说《英国商人手册》。1731年4月24日,逝世于伦敦居所,葬于本希尔公墓。
笛福的主要作品除了《鲁滨逊漂流记》外,还有哪三部作品
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英国著名小说家。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最好的作品、《大疫年日记》,他的其他作品还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报刊文学之父”
笛福是谁,他写过什么作品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摩尔·弗兰德斯》 《大疫年日记》 《杰克上校》 《罗克查娜》 《一个骑士的回忆录》
丹尼尔笛福代表作有哪些
丹尼尔笛福代表作有:
1、摩尔·弗兰德斯:
《摩尔·弗兰德斯》是《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的另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书写,极具震撼力。
2、辛格顿船长:
《辛格顿船长》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一部以同名主人公航海冒险、开发荒岛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生活,德和理想,发表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读物。
3、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什么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如下:
一、1681年,完成第一部作品论著《冥想》。1683年,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二、1697年,出版论著《计划论》。
三、1701年,出版长诗《地道的英国人》。
四、1702年,出版论著《对付新教徒最直截了当的办法》。
五、1703年,创作诗歌《立枷颂》。
六、1704年,开始独立主办《评论》杂志。
七、1705年,创作行旅小说《团结》。
八、1709年,完成历史记录《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史》。
九、1719年,出版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十、1720年,完成历史小说《骑士回忆录》《辛格顿船长》《鲁滨逊漂流记的回想》。
十一、1722年,出版小说《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大疫年日记》。
十二、1724年,出版小说《罗克萨娜》。1725年,出版小说《英国商人手册》。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什么
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年),英国著名作家。尽管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的熏陶,却靠自学成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除《鲁滨孙漂流记》外,还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以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水手的海上经历为原型而写成的《鲁滨孙漂流记》,因为表现了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挑战大自然的信心和勇气,而广为流传,并奠定了他“英国小说之父”的地位。
《鲁滨孙漂流记》讲的是贫民出生的鲁滨孙,发现与非洲进行贸易获利颇丰,于是想去非洲淘金。不料最后一次却碰上海盗,被抓住做了奴隶。趁机逃跑后,鲁滨孙在巴西过了一段舒服的生活。冒险的天性使鲁滨孙再次前往非洲,不幸航船触礁,他侥幸保住性命,在一个小孤岛上生活了28年。
在岛上,孤身一人的鲁滨孙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他在孤岛上造了一个“家”,在果林里建起一间“别墅”——茅草屋。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鲁滨孙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第二年。鲁滨孙开始制作面包,开始养育野羊,使自己有了羊肉吃、有了羊奶喝和羊皮作的衣服。到了第六年,他做了一只小船,挖了条通往外面的小河。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一群野人的到来,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载歌载舞的野人吃的原来是人肉!鲁滨孙惊呆了,再次为自己的“家”增设机关。但是23年过去了,日子平安无事。后来他救起了一个野人的俘虏,为他起名“星期五”。从此,星期五和他相依为命,学会了说话,成了他忠实的朋友和仆人。他们还一起,救起了流落到岛上的白人和星期五的父亲。
家庭人员增多了,他们开垦出了更多的田地种植农作物。同时,鲁滨孙派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得救的白人去救助岛上的白人。他们则在岛上开始造船。
不久,他们又帮助一艘英国商船的船长和大副夺回被暴徒抢去的船。鲁滨孙把岛上的一切机关都告诉了他们,组织他们把小岛打理好。他们没等星期五的父亲回来,就回国了。
回到阔别35年的故乡,鲁滨孙发现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父母已经辞别人世,留下两个妹妹和两个侄子。同时,鲁滨孙在巴西的种植园给他带来了大笔财富。他娶妻生子,过着平静的生活。妻子去世后,鲁滨孙再次出海,回到小岛,发现小岛上已经居住了许多的欧洲人,人丁兴旺了。
回巴西的途中,他们的船遭到野人的袭击,星期五死去了。鲁滨孙脱险后,经巴西、好望角来到中国,处理掉叛徒,回到英国。没过多久,他再次开始自己新的探险征程。
《鲁滨孙漂流记》最鲜明的特色是以第一人称的笔法来行文,似乎是故事的主人公在给我们讲他的实际经历。记者出身的笛福很善于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笔触来刻画人物、描述故事。
但是,最吸引我们的是鲁滨孙神奇、惊险、新奇却真实的航海经历。这种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的人所缺乏的。
所以,小说刚出版就引起很大的反响。这种探险的精神正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新兴资本家形象的象征。所以,战胜孤独、战胜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精神很容易在当时的人们心里引起共鸣。
小说的反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多次用鲁滨孙的故事来剖析资产阶级的本质。而卢梭在《爱弥儿》中,将《鲁滨孙漂流记》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
历代对向福及《鲁滨孙漂流记》有很高的评价,如杰克逊:如果人们要重新抓住资产阶级在它年轻的、革命的、上升时期的旺盛而自信的精神,那么最好的导引莫过于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了。
伍尔芙:笛福是抓住事实的天才,这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伟大散文作品的叙事效果。
德拉·梅尔:他的杰作的魅力不仅仅是传奇的故事,而是这传奇故事被披上了纪实的外衣,使故事看起来真实可信。
詹姆士·萨瑟兰是笛福最优秀的传记作家。在众多的笛福传记中,萨瑟兰的《笛福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而且在理解笛福作品和体会其思想性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