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军团vs莫斯科

华沙军团vs莫斯科(大德意志装甲师的战史(看清楚是战史~不是资料))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1 11:34:11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大德意志装甲师的战史(看清楚是战史~不是资料)

魔鬼之师-德国第七装甲师战史1939波兰战役第7装甲师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于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隶属于第9军区。1939年9月1日,该师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第2、3轻装甲师组成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师指挥官斯图姆中将。此时该师的第66装甲营拥有可用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坦克,另外还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进攻从西里西亚的霍耐科开始,目标凯尔斯和拉当。部队几乎未受损失就于9月9日占领了拉当。以此为起点,第2轻装师继续向华沙以西地区和更远的莫德林推进,从南面包围了华沙,战斗于1939年9月27日结束。该师于1939年10月1日接到命令返回原驻地,并于10月中旬抵达图林根。根据波兰战役的经验,第1~4轻装师改编为正规装甲师,部队编号:第6~9装甲师。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仅仅是番号改变了,该师也按照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彻底改编。第66装甲营被加强,组建了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并归第7机械化步兵旅指挥。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从斯图姆手中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这期间,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特别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远优于原来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与Ⅲ型相当,但是火炮射程更远。入侵法国前夕,一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强到第7装甲师。这次改编使该师的坦克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的“黄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再一次隶属于第15摩托化军,这次和第5装甲师一起受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指挥。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主力,将强行通过阿登地区,越过芒斯,出现在盟军主力后侧,切断敌军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并将其分割。1940年5月10日清晨,该师的坦克部队出发准备在第纳特通过芒斯,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随后,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这场“赛跑”指挥的相当精彩。只发生过一个小小的意外:英军于5月21日在阿拉斯发起了反攻。这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因为德军第42反坦克营的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穿英军步兵坦克的厚重装甲。只得以88mm高炮来对付。这是88mm高炮第一次被用来对地射击,结果效果显著,英军坦克纷纷被摧毁。这招,在之后的北非战役中隆美尔也经常用起——隆美尔一直冲在他军队的第一个,在指挥官鼓舞下,第7装甲师奋勇前进。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图为1940年期间第7装甲师师徽师长隆美尔正飞越第7装甲师先头部队上空1940法国战役第一阶段第7装甲师推进路线1940法国战役第二阶段在法国战役的第二阶段,第7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一起隶属于第4集团军第15装甲军。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这个区域上横挡着魏刚防线,由法国第10军防守。第5、7两个装甲师在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并由此分割了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以第7装甲师为先导,第15装甲军快速推进。 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该城于6月10被占领。6月12日,第7装甲师占领圣万勒瑞。法国第9集团军和英军第5山地师的一部分被合围,46000人投降。随后,该师继续推进,于6月19日进抵瑟堡。虽然部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少量英军从此撤走。经短暂休息,第7装甲师再次向南挺进,一路之上未遇有组织的抵抗。穿过科唐坦和布列塔尼,该部于安塞尼斯渡过卢瓦尔河。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是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停战后,第7装甲师驻扎波尔多,可是仅仅4天后,就被调往查特斯,在那儿待到7月24日,随后又驻扎巴黎以西,为海狮计划做准备。不过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在那一直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随后,前往波恩-拜德哥德斯堡。在这一期间,隆美尔少将被提升为非洲军团指挥官,汉斯·冯·冯克少将接任师长。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了东普鲁士,积极为进攻苏联做准备。此时,该部齐装满员,全部装备38(t)、Ⅳ号坦克,机械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机动能力显著提高。1941~1945年期间第7装甲师师徽1940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第7装甲师推进路线1941苏联前线"巴巴罗萨"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第2天,该师试图由奥利他渡过聂曼河时,爆发了一场与苏军第5坦克师的激战。苏军被全歼,但第7装甲师也损失了半数坦克。,进攻继续,维尔纳于6月25日被占领,以此为基地,第39 装甲军转向东南的明斯克。6月28日该城被第3装甲集群和第二装甲集群从东、南两面攻占,次日,3个俄国军被合围歼灭。于是第7装甲师横卧于明斯克以东通往莫斯科的大路。7月5日,合围圈中最后28000名苏军投降。第2、3装甲集群迅速开始下一个包围战,这次的目标:斯莫棱斯克。第7装甲师此时仍是一马当先,杀在第39装甲军的最前面,因为该部已于3天前就开始了作战行动。7月3日,该师通过贝瑞西娜,几天后抵达散诺,在此遇到顽强的抵抗。7月10日大多数的第39装甲军部队通过了?,占领了维帖布斯克,并在该城南部警戒,此时,苏军的防御以暂时被打破了,德军再次把目标转到了斯莫棱斯克。在白俄罗斯成土飞扬的大道上前进了5天后,第7装甲师抵达了加泽沃附近的斯莫棱斯克-莫斯科大道。第2、3装甲集群抵达斯莫棱斯克,包围了3个俄国军。但是,此时只有装甲部队在维持着包围圈,步兵部队还在150公里以外。苏军组织了好几个新的军试图解围。激烈的战斗从7月18日一直打到8月7日,包围圈中的最后一支部队才投降。这是德国人的又一次战术胜利,但是第7装甲师也受到了很大的消耗。虽然胜利了,可是德国人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却停止了,而转向列宁格勒和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第7装甲师损失了40%的坦克,最后只能由一个步兵师接防,而该部撤到前线后面休整。在8月的休整期间,第7装甲师像“消防队”一样,经常帮助前线的步兵师对付苏军的反攻。总算,在9月的头两周,还算清静。9月19日一个新的任务到来了,准备参加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击:“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中,第7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第14摩托化步兵师被编入了第3装甲集团军第LVI装甲军。10月2日进攻开始,24小时内,两个装甲师就渡过了第聂伯河,第4天,抵达维加斯马,与从南面而来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10装甲师取得联系,4个俄国军被合围,第7 装甲师第3次切断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13天后,苏军投降,但是10月7日,一个新的,更危险的敌人出现了——淤泥。所有的行动立刻慢了下来,所有的人和装备也陷入了泥水中,几乎到处如此。10月22日至11月8日第7师被调离前线,前维亚济马以北地区。到了11月中旬,开始冰冻道路才又重新畅通,对莫斯科的进攻也开始加速。第7装甲师开始攻击两支苏军的接合部,并击败第30高加索骑兵师。于11月23日占领克林。4天后,捷克洛马附近控制莫斯科-伏尔加运河的桥头堡被建立起来。不过气温此时已渐渐降到零下30摄氏度。12月5日,德军彻底疲惫了,进攻停止。第7装甲师此时距莫斯科大约70公里,德军进攻失败了,苏军补充后,开始了反击。1941/42冬、1942春第一次防御第3装甲集团军遭到苏军打击,但第7装甲师未受攻击。由于疲惫和损失,第7装甲师于12月6日后撤。最后沿利马建立了第1道防线,可是,此时的第7装甲师像大多数师一样,不过是一个战斗群规模:仅有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为挡住苏军,该师苦战至1942年3月。援兵终于到达,包括40辆坦克。这个月底,该师和第1装甲师在瑞参夫周边作战,之后在4月初,调往维亚济马,接替第246步兵师围困杰洛伊,5月2日胜利。之后部队脱离第9集团军,调回法国休整补充。在俄国的第一年中该师损失9200人,其中2100战死。1942法国的休整在法国诺埃特-帕瑟内地区休整期间。第7师的每个装甲团减少到2个营,但是全部装备Ⅲ号、Ⅳ号坦克。第6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也全部装备半履带车。8月,该师抵达安格斯-乔勒特,9月1日,做好战斗准备。1942年11月8日,盟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XTL立即命令占领维西法国。第7装甲师在费尔博装甲军指挥下于11月27日开始向地中海进军,攻至土伦,试图俘获法国舰队,但法舰抢先自沉。12月中旬,该部进抵地中海沿岸。这时,东线的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第7装甲师于1942年12月22日运往俄国。经过漫长的路途,1月1日至5日第7装甲师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6日前往佛彻斯太特东北,与苏军第3近卫军的一支部队遭遇。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并坚守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和斯拉万斯克附近,连日激战。至2月15日,该师离开防线重组,并转隶于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  2月18日,第7装甲师向北面的埃斯琼进攻,以打通和5.SS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1装甲师的联系。部队虽遭重大损失,但仍于2月28日占领埃斯琼,经激战,该师于4月6日从前线后撤,接受补充,最大的补充是第78炮兵团得到了Wespe和Hummel自行火炮。此时,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准备夏季攻势。该师也于5月初抵达哈尔科夫以南。1943库尔斯克1943年夏,德军夏季攻势发起,准备于1943年7月5日发起“堡垒”行动。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攻力量是下辖两个装甲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肯夫集群由两个集团军和第三装甲军组成,该军下辖第6、7、19装甲师和168步兵师。第7装甲师集结在顿河东岸。贝尔戈罗德以北地区,计划渡过顿河攻占多罗格波士诺,苏军近卫第7军正顽强坚守于此地区。战斗开始后,第7装甲师是第3装甲军内唯一取得进展的部队。当步兵首先发起进攻时,25装甲团也在一次坦克大战中突破了T-34的防守,现在第6装甲师11装甲团,随第7装甲师共同前进,这两支部队不断获得胜利。但是,到第3天。即使第7师取得了这些胜利,但第3装甲军仍不能突破苏军防线,随后该军转向北面进攻,第7师担任侧翼支持。6天后,进攻继续,在第6装甲师与敌激战后,第7师再次冲到了前面,占据多纳茨。不过这已经太迟了,苏军已经获得了突出部的全面胜利,此时,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堡垒行动终止。库尔斯克会战期间,第7装甲师的推进路线1943/ 44在苏联南方的休整现在苏军已经准备好对哈尔科夫的进攻了,第7装甲师作为第48装甲军的一部分,8月5日进攻了坡洛斯,6日在格瑞沃若防守。8月7-8日退到斯拉夫格洛达 -坡尔勤诺叶娃,随后8月10日与第11装甲师在贝尔卡以北发起了一次成功的反击。在之后的14天内,该师防守在阿奇特卡以北,但是8月25日,城市陷落。师长汉斯·冯·冯克调走,曼特菲尔少将接任。然而,退却仍是不可避免,在波尔塔瓦防御战后,第7装甲师在克瑞曼彻撤过了第聂伯河,在切尔卡瑟东南集结,但是缺编一个装甲营,因为该营被运至法国,装备豹式坦克,此时苏军暂时被挡在了第聂伯河东岸。9月27日,苏军于基辅以西的皮尔雅斯拉夫附近建立桥头堡,第7装甲师与其他不对试图击退苏军的渡河行动,但是到10月初,攻击停止为止,桥头堡虽然被大大缩小了,但是仍然没有被拔除,不过毕竟阻止住了苏军的突破。不久之后,该师又被调到了基辅以北的奥琼泰施桥头堡守卫,并打破了敌军包围斯克琼纳比尔的企图。在接下来的10月4号到24号这些日子,第7师就一直防守于此,直到转为集团军预备队,才撤到基辅以西小憩。不过11月3日,苏军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向奥琼泰施桥头堡发起了进攻,突击目标指向基辅、夏特迈尔、阔洛斯特,第7装甲师立即发起反击,但是却无能为力,仅仅能阻止苏军在基辅以西的埃尔彭河附近获得立足点。1943年11月6日苏军第38军攻占基辅,次日,法斯特夫失守。此时,德军将所有可以集中的装甲师包括第7师统统编入第48装甲军,计划在11月15日到12月23日之间发起一系列反突击。,在这个行动中,第7师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11月15 日,反突击按计划执行,第7装甲师与第一装甲师从法斯特夫以东发起进攻,分别于17、18日夜进入夏托迈尔,两天后,攻击部队向西直扑伯拉斯洛夫,大批苏军被合围,强大的部队从西向东从夏特迈尔到拉德米歇尔碾过苏军防线,第7师担负着掩护北翼的任务。在快速的进攻中,该部进攻、追击、消灭一气呵成,在马林附近大败苏军,使第1装甲师和党卫队元首旗队师顺利到达拉德米歇尔,到12月15日,该师已经在马林附近的阿尔斯卡和北岸筑起了坚固的桥头堡阵地,这个阵地的建成是梅莱尼包围战的两个起点之一。到12月23日,战斗结束的短短一个月中,第7装甲师,特别是第25装甲团因战果辉煌,受到了统帅部的嘉奖。24 日,苏军发起圣诞节攻势,第7师再次被命令防守夏托迈尔,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严重的交通堵塞,使该部根本无法部署,被迫后撤。到1月中旬,该部退到了伯第斯彻夫和夏普托夫卡之间,奥斯特若普尔之间的地方,这一段的防线直到月底才好不容易匆匆建立起来。1月26日,冯·曼托福尔少将离任,舒尔茨少将继任,但是仅仅两天后这位第7装甲师之魂、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就在他的第178次战斗行动中阵亡了,继任者是卡尔茂斯将军。2月2日,该师接到命令,火速奔赴洛夫诺以西地区,阻击苏军,两周后再次转移至卢兹克以北执行阻击任务。苏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塔努伯尔,三月初第7师调制兹伯拉兹(塔努伯尔西北15公里),位于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3月7日至21日,该部成功的协同第68步兵师、元首旗队师塔努伯尔以东战线上的缺口,但是21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几乎全歼了第68步兵师,第7师被向东南压缩,于是被配属给了第 1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此时已有许多部队被分割包围在著名的卡曼兹-波多利斯克和赫尔伯两大包围圈中。第7装甲师作为突围前锋,向塔努伯尔发起了进攻,战斗从3月28日一直持续到4月15日,最后,总算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16装甲师会师。一系列的恶战之后,第7师疲惫不堪的撤了下来,作为预备队驻扎在伯扎克斯以北休整,并于4月21日撤至斯坦尼斯拉夫。4天后,该部向南越过克尔巴阡山脉,转归匈牙利第7集团军指挥,在此平静的休整至7月1日援兵的到来。1944前往苏联北方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一周之内,3个军几乎被全歼,损失了24个德国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苏军正由这个口子飞速涌入,于是从其他前线和部队调来的德军扑向白俄罗斯,试图堵上这个豁口,第7装甲师也被火车从伦堡(现乌克兰利沃夫)运至战线后方30公里的里达,当7月5日,该部的第一个单位到达后,就立即被派往霍尔斯扎尼归属第4集团军第39装甲军,实际上此时的第4集团军以被包围并歼灭在明斯克以东,所以该装甲军两翼都未于友邻取得联系,因此第7和第5装甲师岁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到7月9日,总算与其他部队取得了联系,并渡过聂曼河抵达1941年6月战斗过的奥利塔附近,7月12日到24日部队在东岸建起桥头堡,并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该军的北翼此时已与北方集团军群16集团军彻底失去了联系,因此在这些部队间有着一个巨大的口子,第7师派驻于此,就是为了以备不测,并被寄望能够封闭缺口。第7师受命攻击庞哲维奇,但是部队却无法按规定集结,因为计划中的进攻出发地域已被苏军占领,要发起进攻就的重新夺取这些地方,而夺回这些地方后,估计部队已无继续进攻的能力,因此命令只得被撤销。从7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退过了渡比萨河,并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这些最后的战斗中25装甲团2营都没有参加,因为它被留在奥利塔后面,直到8月18日才归队。幸运的是第1营已于7月18日归队,并换装了“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7月30日,苏军机械化旅抵达里加湾,切断了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陆军司令部立即制订计划准备重建两军的联系,几个装甲师开始在库兰集结,准备攻击米陶,第16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军39和40装甲军也被派执行这个拯救计划,第7装甲师作为第40装甲军的南翼参战,向斯阔伦方向进攻,8月15日向科勒穆发起进攻,以夺取总攻集结地域,次日开始总攻。整个行动持续到8月27日,并且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两个集团军群恢复了联系,苏军则从海上撤走了,不过在此战中,第7师仅仅前进了10-15公里,因为他们遇到了苏军近卫第2和近卫第5坦克军的顽强阻击。此战过后,两支德军再次转入防御,苏军也继续寻找割裂北方集团军群的机会,德军于是抢先发起进攻,这次第7装甲师和另两个装甲师与其他两支部队担任突击的主力,此次从9月16日持续到21日的行动,改善了16集团军的防御状况,并打乱了苏军的战役企图,不过两星期后,10月5日苏军还是发起了进攻,这次是向西攻,并且于5天后进抵波罗的海,最终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也于1944年10月 10日和第三装甲集团军残部一起被分割在美梅尔周围地区。并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58步兵师并肩战斗。战至10月22日第7装甲师仅剩团级规模,被迫后撤海运至皮洛,后开往东普鲁士埃瑞斯训练场休整。1945最后一战-在红军开始新的进攻前,第7装甲师被作为第2集团军预备队,驻扎于琴查诺夫。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第7师试图发起一次反突击,但是苏军太强大了,反突击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虽然挡不住苏军,但是还是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尽管第7装甲师曾发起救援行动,但是这最后的一座城市还是于2月9日失守,这部分战线也随之安静了将近一个月,不过此时的第2集团军业已被彻底切断。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第7装甲军包括第7装甲师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这儿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0天后,该师(实际上只剩下个名字了)。10天后又被撤至斯维穆德,并呆到4月18/19号左右,又被用火车运至瓦润-潘兹林,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实际上已无任何战斗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附录-第7装甲师的主要编制--1940年--第25装甲团第7步兵旅;第37装甲侦察营第78炮兵团第42反坦克营第83通信营第58工兵营师属后勤部队第25装甲团第6装甲掷弹兵团第7装甲掷弹兵团第42反坦克营第7侦察营第78装甲炮兵营第296高炮营第58装甲工兵营第83通信营"I第58摩托化营!师属后勤单位 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9格奥尔格·施图姆中将-"第2轻装甲师"师长(1939.10.18~1940.2.5)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少将-师长(1940.2.12~1941.2.14)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汉斯·冯·冯克少将-师长(1941.2.15~1943.8.18),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哈索-埃哈德·冯·曼特菲尔中将-师长(1943.8.20~1944.1.26)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阿达尔贝特·舒尔茨中将-师长(1944.1.26~1944.1.28战死)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卡尔·毛斯中将-师长(1944.1.28~1945.3.23重伤离职)附录-第7装甲师指挥官汉斯·克里斯腾上校-代理师长(1945.3.23~1945.5.3)

什么是攻克华沙

在德国空军集中兵力摧毁华沙市内供水系统和发电站的同时,第3、第10集团军也连续对该市进行了炮轰。德军企图利用侦察部队找出波军防御的弱点,然后进行进攻。而波兰军队在前罗兹集团军指挥官罗梅尔将军的指挥下,坚持英勇反击,致使德军几乎无法前进一步。华沙城里的波军弹药充足,市内被毁坏的地方成了很好的炮兵防御阵地。在这里,防御部队不仅包括常规军队的士兵,而且也有一支士气高昂的国民自卫队。9月22日,希特勒来到第3集团军的司令部,视察了部署在华沙东部郊区普拉加的炮兵部队。尽管希特勒因德军迟迟不能摧毁华沙而大为恼火,但他同时又反对从维斯拉河东岸进攻华沙,以免激怒苏联军队。希特勒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除了因为有可能带来德军的重大人员伤亡之外,还因为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这一地区应该属于苏联的管辖范围。鉴于这些原因,德军批准了一项进攻华沙西部地区的决定。这一决定将把大量的华沙市民赶到波兰东部去,从而使其成为苏联武装部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包袱。进攻华沙的任务落到了刚消灭完库特诺口袋地区波军的第8集团军肩上。为部署这一进攻,德军首先要保证任何人都无法突出重围,这样波军对食品的需求就会增加,而时间一长,食物供给显然会变得紧缺。同时,德国空军继续轰炸华沙的自来水过滤站和抽水站,毁坏市内的正常供水系统。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这样一来,华沙的居民们就不得不直接饮用维斯拉河中的水。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染上伤寒或肠胃病。德军还切断了华沙大部分发电站的电源,并烧毁了该市的面粉加工厂。对华沙的居民和守军来说,饥饿马上就要降临到他们头上。在德国第3集团军从北面轰炸华沙的同时,9月26日上午,第8集团军也开始对华沙发起了进攻。德国步兵冲破外围防线,开始取得进展。经过一天的激烈攻势之后,波兰军队要求停火休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德军的拒绝,因为他们要求驻守华沙的波军无条件投降。对罗梅尔将军和他的参谋们来说,败局已不可扭转,为了保护平民不受到更大的生命威胁,他们被迫接受了德军的条件。9月27日下午2点,驻守在华沙的14万名波军开始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勃拉斯科维兹将军把攻占华沙一役的胜利归功于该市的防御者们,因为当时他们就要撤离华沙了。华沙败降后,驻守在华沙北部的莫德林军团仍在顽强抵抗。德国将进攻华沙时用的大炮重新布置来对付莫德林防卫部队。9月27日,德军发动了一场渗透到波兰外部防线的全面进攻。由于莫德林驻军严重缺水,食品储备也越来越少,因此驻军指挥官汤米将军于9月28日要求休战。此后,除了少数几支分散的小规模部队仍在波兰的密林丛中进行游击战以外,唯一坚持抵抗的地方就是波罗的海沿岸了,在这里还驻扎着几支拥有防御基地的波兰军队。尽管有关南方波军被摧毁的坏消息频频向他们传来,但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军队却仍然极为顽强地战斗着。虽然军队指挥官戴贝克上校成功地把大部分驻军撤离到在奥克斯伏特的新据点,但9月14日,德军还是夺取了波罗的海的主要港口格丁尼亚。9月16日和门日,德国空军发动了猛烈进攻,紧接着9月18日到19日,德军又发起主攻。经过这场打击,波军被彻底击垮了。在此次战斗中,戴贝克上校自杀殉国。在9月29日德军发起最后一次地面进攻之前,守卫在海勒半岛的一小块延伸到但泽湾的陆地的波兰驻军就遭受了来自德国陆、海、空三军的打击和轰炸。但直到10月1日。驻守在那里的海军少将安鲁格才接受了德军的投降要求,波军被迫沿半岛撤退。海勒守军投降后,除了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内还有几场小的战斗以外,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战争就已经全面结束了。经过36天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作为一个军事作战部队已完全被摧毁而不复存在了。战争中,波军死亡人数总数为6.63人,受伤人数13万人,德军声称俘获了近70万名波兰军人,但后来有人认为这个数字过高,他们认为德军很可能总共俘虏了大约40万名波兰军人,也许还有20万名波军被苏联俘虏后囚禁起来,很多人死在了那里,但也有一些人经由中东成功地逃脱出来了。1939年9月,大约有10万名波兰军人逃出了德国和苏联的军事网络,逃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立陶宛。根据德国官方修改后的数字显示,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共有1.06人丧生,3万人受伤和3400人失踪。整个9月份,共有217辆德军坦克被摧毁,战争损耗更是进一步降低了这些机械化师的战斗力。9月底,被迫向东普鲁士撤退的第19军团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检修包括坦克车、装甲汽车和卡车在内的破损车辆而完全不能行动。德国空军被损毁了285架飞机,其中有279架飞机根本不能修理而完全报废。在18世纪末期,波兰曾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3次瓜分,1939年,波兰又经历了第4次瓜分。为了最后敲定瓜分的细节问题,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往莫斯科,于9月28日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德国同意将立陶宛划到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作为补偿,德国将其控制的波兰领土继续向东延伸到布格河一线。尽管德国想获取波兰的产油区,但斯大林拒绝交出包括利沃夫和德赫贝卡、博尔斯劳产油区在内的散河以东领土。总的来说,苏、德双方对这一新条约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斯大林丝毫没有放慢要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行使“权力”的步伐。这些国家面临着接受苏联控制的巨大压力。1940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正式并入苏联之前,斯大林已把目标转向芬兰,要求割让苏芬边界的领土。由于芬兰拒绝了苏联的领土要求,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尽管在战争的初期苏联红军损失惨重但在芬兰高级军官的妥协下,芬军于1940年3月被迫停战求和。

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役集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兴亡

1940年夏季,纳粹德国赢得了西欧战役并征服法国等地。希特勒立刻把目标转向他梦寐以求的辽阔东方大地。9月20日,此前在西线作战的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接到命令,将接管「 ”东部”地区(波兰等地)的「 ”警卫防务”,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军人世家出身、个人军历一片光辉灿烂的博克元帅被认为是实现希特勒征服东方目标的最佳代理人之一,他本人对此也信心满满。此时他麾下所辖的军队包括3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总人数约50万。10月15日,B集团军群参谋部迁往被征服的波兰首都沙;10月21日,B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森(现为波兰城市波兹南)。此后,B集团军群被改称为中央集团军群。 第一任司令 冯.博克元帅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基于「 ”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训令,要求以一次快速战役击败苏联。1941年1月31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又下达作战预令,规定了北方、液如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的具体任务。其中,中央集团军群将如其名字所揭示的那样,由中路出击,夺取苏联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地区,然后改变方向,北上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吃掉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列宁格勒的苏军。不过一旦北方苏军自行崩溃,则中央集团军群不必改变方向,可继续沿着中路突向苏联首都莫斯科。 按照这一计划,中央集团军群将成为插向苏联心脏的一把匕首,因此获得了最多的兵力配额。战争准备紧锣密鼓。至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苏联前线共集中了152个师。其中148个师部署在「 ”东线战区”,陆军人员达330万人;另有4个师部署在「 ”芬兰战区”。加上海空军,德国对苏作战总兵力超过400多万,另有近百万仆从军。 上述「 ”东线战区”的148个师,除了28个师的预备队,主力120个师被编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以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最多,共有50个师。 「 ”巴巴罗萨”的胜利 当德国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时,冯·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占据一切优势。他的兵力大大超过猝不及防的对手。博克的装甲纵队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打到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同时合围了大约40万苏军。7月9日,德军肃清了包围圈内的敌人,苏军蒙受的损失超过41万人,其中30多万人被俘。这是苏德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围。不过,德军的损失同样不小,至7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74500人,得到的补充只有23000人。 博克继续长驱直入,扑向下一个目标——莫斯科的门户城市斯摩棱斯克。为此他把手下两个装甲集群合并为空前强大的第4装甲集团军。上千辆德国坦克急速向苏耐瞎联国土纵深推进。7月16日,德军突入斯摩棱斯克,通向莫斯科的大门洞开!可德国人随后就迎面撞上大量苏军预备队,激烈的战斗从7月打到8月底9月初。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8月8日工作日记有如下数据:中央集团军群兵力已增加到60个师(含17个「 ”装甲类型”师),所面对的苏军据判断大概有70个师(含8个半「 ”装甲类型”师)。红军以大量兵力发起一轮又一轮反攻,虽然没能把博克赶出斯摩棱斯克,却迎头重挫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势头,还从德军手中夺回了叶利尼亚突出部。 当中央集团军群陷入停滞的同时,德国高层爆发了激烈争吵。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主张继续向莫斯科推进,这得到了博克的赞同。他们也知道希特勒眼中莫斯科没那么值钱,强调这样还可以歼灭苏军主力。可希特勒除了经济因素,也找到了新理由:中央集团军群推进太远,与进展缓慢的南北德军严重脱节,因此侧翼面临危险。8月下旬,希特勒最终驳回布劳希奇等人的意见,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属给南方集团军群以歼灭基辅地区的苏联重兵。博克对此决定虽然大为不满,也只能暂时接受,等待进攻莫斯科的机会。 基辅战役拖到9月底,德军赢得空前胜利,一口气歼灭了60多万红军。希特勒相信大局已定,提前在9月6日下达第35号训令,要求中央集团军群最早于9月底对莫斯科采取行动。博克终于可以实现夙愿。同日,他在日记上写道:中央集团军群目前只剩下55个师,当面苏军据判断为86个半师。虽然一般来说苏联师比德国师要小很多,但为了执行被命名为「 ”台风”的莫斯科战役,博克需要更多的兵力和武器物资。希特勒满足了他。 「 ”台风”席卷莫斯科 经过3个多月的激战,博克麾下的庞大军团阵容已大为残缺。德军的统计资料显示,自苏闹亩启德战争开始到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近23万人,同期补充了151000人,由此产生的缺额达到78000人。 现在为了拿下莫斯科,博克不仅收回了此前分出的兵力,还获得了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群(4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南方集团军群的2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陆军总部预备队的2个装甲师等等。这样到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登记在册的总兵力达到1929406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战役集群所拥有兵力额度的最高纪录。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序列上有76个师。 当面的红军编成为三个方面军: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总兵力125万人。苏军人数大大少于德军,而且很多是临时拼凑的民兵部队,准备也不足。9月底到10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分别转入进攻,其势头果然如台风般气势汹汹不可阻挡,只用半个月就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包围并歼灭了苏联重兵集团。德军宣布俘虏了66万红军官兵。中央集团军群在10月1日到16日也损失48000人,伤亡虽然严重,却仅相当于苏军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此战击溃了防守通向莫斯科道路的红军主力,莫斯科门户大开。 可俄国人用最快速度拼凑起一切可用兵力,在莫斯科前方的莫扎伊斯克地区建立起新防线。博克遭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10月17日到11月15日又损失了4万人。博克麾下三个装甲集群之一的第2装甲集群,在9月30日本有280辆坦克,到11月17日只剩下150辆。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行。博克的「 ”台风”势头大减,逐渐减速以至于停顿下来。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斯大林从各地调来了更多军队,包括来自远东地区的一些精锐部队。 11月15日,博克恢复了攻势。此时天气逐渐变冷,把原本泥泞的地面冻硬,有利于德军行动。但德军冬装和冬季作战物资都严重不足,严寒给德军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之后的两周里,博克又损失了41000人,兵力缺额上升到207000人。此时,德军已损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步兵。技术装备的损失更大,11月中旬还有150辆坦克的第2装甲集群,现在只剩下25辆坦克。 德军在一些地段与莫斯科的距离只剩34公里,却一步都不能向前。可博克却坚信战斗已到最后关头,只要投入「 ”最后一个营”就能取胜。12月初,他驱使疲惫的部下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却立刻陷入瘫痪。失败的德军还没来得及回到阵地,110万苏军就出乎意料地发起了强大反攻,虽然人数依然比中央集团军群少很多,但苏军有很多精力充沛且拥有良好冬季装备的新锐部队。博克终于意识到战局不是靠「 ”最后一个营”就能决定的,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的集团军群败下阵来。 12月8日,希特勒发出第39号训令,命令在东线转入防御,同时许诺从德国国内、西线、德国在罗马尼亚等地的驻军、后勤机关等等抽出兵力来补充东线。12月份,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得到了久违的补充兵,有41000人。但是,总体缺额已经扩大到27万人。 德国将军们失魂落魄,大喊大叫着要求撤退。希特勒却严令死守到底,这个一战的老兵很清楚,一旦撤退就很难停止,重武器将丢失殆尽,后方也没有阵地可以依靠。一大批不听话的高级将领被撤职,其中就包括博克元帅。 1941年12月19日11时,克卢格陆军元帅接受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这位新司令和博克一样也是军人世家出身,不过为人却比较圆滑。他就任之初的战况相当紧迫。到1942年1月,中央集团军群已经被红军驱赶到远离莫斯科100-250公里处。 在希特勒的严令下,德军逐渐停止了后撤,开始在新防线上稳住阵脚。本来就兵力虚弱的红军,很快丧失了进攻锐气。中央集团军群主力部队之一的第9集团军,在名叫莫德尔的新指挥官率领下,不仅顶住了红军的进攻,还狠狠反咬了对手一口。艰苦的战斗一直拖到1942年春季,最终在泥泞期停顿下来。希特勒「 ”以快速战役击败苏联”的期望已经破产,中央集团军群苦难的东线历程才刚刚开始。 相互牵制的1942年 度过冬季危机后,希特勒重新谋划1942年的东线攻势。这次他选择的主战场位于南部,由此引发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和高加索会战。同时,在东线中部150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害怕莫斯科再度陷入危机的红军,依然部署了最庞大的重兵集团,隶属于西方、加里宁、布良斯克三个方面军。与之对抗的中央集团军群虽然交出了一些部队,但依然实力不俗。其在1942年6月16日所辖的战术兵团包括:42个三团制步兵师、6个两团制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8个装甲师、6个警卫师、1个党卫军师。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时期。尽管战争的焦点在南方,但在所谓「 ”次要”的中部战区,双方都部署了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主战场的巨大重兵集团。克卢格曾奉命制造假象,使俄国人误以为德军将实施代号为「 ”克里姆林宫”的新一轮莫斯科攻势。双方的焦点位于德国第9集团军扼守的勒热夫突出部,这是威胁苏联首都的重要进攻基地,被称为「 ”对准莫斯科胸膛的手枪”。 7月2日,德国第9集团军发动「 ”塞德里茨”行动,重创了苏联第39集团军(加里宁方面军所辖),改善了突出部的战线态势。中央集团军群还制定了所谓的「 ”飓风”战役计划,企图消灭尤赫诺夫、基洛夫和别廖夫三角地带的苏军,并推进到奥卡河和沙尼亚河一线。 俄国人也没消停。「 ”塞德里茨”行动开始后三天的7月5日,苏联西方方面军也在布良斯克方向采取行动,攻打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这次进攻虽然战果不大,却迫使德国人投入了一些预备队,这使得「 ”飓风”计划因兵力不足而搁浅。 希特勒不甘心完全放弃「 ”飓风”,于是在7月9日把它缩小为「 ”旋风”计划。基本目的是缩短苏希尼奇地域的战线,好腾出兵力参加第9集团军向奥斯塔什科夫进攻的「 ”德弗林格尔”战役。长远看,「 ”旋风”将为进攻莫斯科创造更好的条件,行动发起时间预定在8月7—9日。但7月底又生变数。苏军再度猛攻勒热夫突出部。这次行动由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联手实施。经过激战,西方方面军推进到勒热夫——维亚济马之间的交通线上,加里宁方面军也得以逼近勒热夫。一时间,出现了拔除勒热夫突出部的可能。这迫使德国人把预定投入南部的3个装甲师和一些步兵单位都拿出来阻止苏军扩大战果,甚至连德军的劳工辅助人员也被投入战斗。战场上一时出现两军1500多辆坦克对战的场面。在苏军两路强攻下,德第9集团军陷入苦战,有个团在一周时间内就失去了8个指挥官。 在勒热夫攻势的威胁下,克卢格于8月8日跑到希特勒的「 ”狼穴”大本营,要求取消「 ”旋风”行动,将预定使用在这次战役中的装甲部队用来拯救第9集团军,但希特勒拒绝。8月11日,「 ”旋风”行动开始,德军很快陷入一片布满雷场的沼泽地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8月22日,进攻被迫停止。这次失败对希特勒个人打击很大,宣称这是1942年最大的错误。次日,红军向勒热夫的进攻也结束了。 最终,苏联人既没有占领勒热夫,也没有能在这一地域的伏尔加河右岸建立登陆场。但在德国高层,由于伤亡太大,对继续坚守勒热夫突出部的必要性也产生了怀疑。8月24日的军事会议上,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请求希特勒允许第9集团军后撤,结果引发了一场撕破脸面的激烈争吵,希特勒甚至当面讽刺哈尔德是个根本没上过前线的办公室官僚。 由于一系列出血大战,克卢格应付下一次危机的兵力并不充足。到1942年9月20日,中央集团军群下降到101万人。德国情报部门判断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红军兵力与之相当,也是101万人。但苏军在后方另有34万人的预备队。 当中央集团军群与苏军互相攻防的同时,在苏德战场南部正进行着决战。德军重兵被牵制在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中,直到冬季来临。1942年11月19日,红军发起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很快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二十多万兵力。 为了防止克卢格调兵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在苏军南线得手之后几天,朱可夫指挥苏联西方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各一部兵力,总计66700人,1900辆坦克,再度进攻德军第9集团军防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给中央集团军群不小的压力。进攻在极恶劣天气下发起,苏军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却无法扩大突破口,已经攻入德军防线的机械化部队拥挤在几条狭窄的道路上,遭到德军炮火的重大杀伤。更重要的是,中央集团军群拥有相当强大的装甲预备队。12月中旬,红军的进攻以失败告终。德军判断红军共损失20万人。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格兰茨宣称这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所遭受的最惨重失败。德军损失不详,仅知中央集团军群在11、12两个月内损耗了10万人。 1942年战局就这样结束了。有评论说红军在东线中部的行动牵制了德军。问题是红军自己也投入了太多兵力。很难说是谁牵制住了谁。 库尔斯克成为胜负手 1943年初,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正走向灭亡,德军在整个南部战场都一败涂地。在中部战场,克卢格元帅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勒热夫突出部内,莫德尔将军的第9集团军虽然击退了「 ”火星”攻势,但自身也损失严重。红军对莫德尔的压力也几乎从未停止。1月17日,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夺取了勒热夫突出部后方的交通枢纽大卢基城。莫德尔的处境变得更为凶险。在克卢格的强烈请求下,希特勒终于允许放弃勒热夫突出部。3月1日,撤退行动开始,代号为「 ”水牛行动”。该行动将使战线缩短230公里,节省21个师的兵力,这意味着德军被迫收回了「 ”对准莫斯科胸膛的手枪”。 撤出来的第9集团军被派往南部,布置在库尔斯克北面的奥廖尔地区。这里构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翼。与此同时,南部战场的德军也发起反攻,于3月16日夺回了库尔斯克以南的哈尔科夫,由此构成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翼。随着春季泥泞的泛滥,战局再度稳定下来。 1943年4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所拥有的部队基干为78个师,包括8个装甲类型师。其兵力达到1221000人,装备396辆战车,配备了2732门火炮。此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远远超过东线另外三个集团军群「 ”A”、南方、北方(兵力自32万到64万不等)。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约有143万人,略多于德军。 此后3个月,中央集团军群又得到了很多补充,特别是获得了大量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这些武器将用来在1943年夏季实施代号为「 ”堡垒”的库尔斯克战役。这是希特勒夺取东线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为了实现目的将投入德国最新式最强大的武器(特别是新式重型坦克)、最精锐的野战部队和最优秀的指挥官。 与信心爆棚的曼施坦因相比,克卢格和莫德尔对「 ”城堡”的前景并不是那么乐观。实际上,俄国人早就获悉了德军的意图,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7月5日战役开始。在德国空军的积极配合下,莫德尔投入了大量兵力和重型坦克、安装了超长身管88毫米火炮和200毫米重装甲的「 ”菲迪南德”坦克歼击车,企图以凶猛的装甲攻势「 ”撞开”红军防线。可战局的发展证明了克卢格和莫德尔的担忧。德军仅仅取得初步胜利,就逐渐为红军的顽强抵抗所迟滞。不可一世的「 ”菲迪南德”陷入地雷、火炮、坦克、燃烧瓶、强击机的联合攻击而损失惨重。打到7月12日,莫德尔的攻势宣告失败,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步兵、647辆战车。曼施坦因的攻势维持的时间较长一点,可是随着红军投入强大战略预备队,加上整体战略态势与战场形势的恶化,曼施坦因败下阵来。 此时兵力对比于德国人已相当不利。1943年7月20日,中央集团军群有75个师,含8个装甲类型师,总计1251000人,拥有801辆战车和3479门火炮。规模依然是东线最大。德国人判断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当面的苏军拥有166万人(来自西方、布良斯克、中央方面军等),装备有2266辆战车。实力已经大大超过德军。 「 ”堡垒”战役失败了,德国从此丧失了东线的主动权,不得不在俄国人无休止的追击下步步后退。克卢格的中央集团军群也不例外。斯大林的下一个目标是斯摩棱斯克,为此动用了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经过一番恶战,9月25日,苏军从克卢格手中夺取了斯摩棱斯克。接下来,红军的新目标是夺回白俄罗斯。克卢格针锋相对,他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停止撤退,死守现有阵地。 1943年秋,叶廖缅科的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大举进攻涅韦尔,这是北方、中央两大集团军群接合部上的交通枢纽。守军为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团军,以及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6集团军。10月6日晨战斗开始。战力低下的德国空军野战师(由空军人员组成的陆战部队)很快就被打垮。当天红军占领了涅韦尔,第二天又切断了连接中央、北方两大集团军群的横向铁路。为了遏制苏军,挽回面子,德国空军投入了600多架飞机和一些高炮部队,陆军投入了1个装甲师和2个重型坦克营以及一些步兵。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主张发动更大规模的反攻,以夺回涅韦尔。但克卢格的注意力完全被奥尔沙与莫吉廖夫地区的战斗所牵制,他变得越来越意志消沉。克卢格向希特勒抱怨说中央集团军群缺额达到20万人,新补充的兵员质量也相当低劣。1943年10月14日,中央集团军群兵力人数跌破100万大关,只剩下925000人。不到一个月后的1943年11月1日 ,中央集团军群所辖野战陆军兵力进一步减少到80多万。库尔斯克会战以来的5个月内,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了近41万人,得到的补充还不到20万人。 战局不利迫使克卢格寻找出路,越来越深地参与反希特勒密谋,可他在10月27日出了车祸。原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元帅成为新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与博克和克卢格不同,布施不是军人世家,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只是个忠实执行希特勒命令的传声筒。新司令面临的形势也比前任严峻。红军对德第3装甲集团军的攻势持续到了年底。战斗中险象环生,德军士气空前低落,出现了很多逃亡以及误伤事件。德国人好不容易才在维捷布斯克附近稳住阵脚。此时,中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已经被苏军切断。 「 ”巴格拉季昂”击垮中央集团军群 1944年的形势对东线德军极为不利。中央集团军群依然是东线最大的重兵集团,可兵力却在持续减少。这年春季,中央集团军群只剩792000人。 上半年,红军在多个方向攻打中央集团军群,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德军反而赢回了一些地盘。特别是3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科韦利附近与南方集团军群重新建立起联系。6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恢复到849000人。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强击火炮总数据说有996辆,但真正的机动部队只有一个很弱的第20装甲师、第501「 ”虎”式重型坦克营,再加上拥有少量坦克的「 ”统帅堂”装甲步兵师。上述单位到6月底一共只有162辆坦克,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强击火炮部队。 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这么少,原因在于德国陆军总部坚信,红军夏季攻势的真正目标将是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前南方集团军群,现在由莫德尔指挥),为此把大量坦克都给了莫德尔。 可德国人完全猜错了。红军的真正目标,恰恰是中央集团军群及其盘踞的白俄罗斯地区,为此集中了空前强大的兵力。到6月22日前,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及北方集团军群、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各一部当面,红军展开了4个方面军,包括: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3、2、1方面军。总计有244万人,装备5200辆坦克自行火炮,36400门火炮,超过5300架作战飞机(不含远程航空兵)。另外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还有24万人的游击队。 1944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三周年的日子,红军开始了代号为「 ”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进攻战役。德军防线被撕裂,一败涂地。战至6月27日,德军第9集团军几乎被歼灭,第3装甲集团军也遭到重创。平庸的布施完全应付不了危机,于6月28日被希特勒免职。莫德尔陆军元帅——过去的第9集团军司令,现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接管了中央集团军群。 虽然希特勒紧急提供了一些援兵,但莫德尔回天乏术。7月3日,苏军攻下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合围了另一个重兵集团——第4集团军的十余万兵力。7月4日,莫德尔报告称在宽达350公里的突破地段上,德军只剩相当于8个师的兵力。却要对付红军的116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16个机械化步兵旅和42个坦克旅。7月6日中午,希特勒获悉中央集团军群的总损失达28个师,伤亡大约为35万人。 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损失从未有过精确统计。但德国战后编写的中央集团军群战史估计,仅最初四周时间内就有20万德军死亡(包括10个将军),另有85000人被俘(包括21个将军)。其中57600名德国俘虏,包括18个将军、1200名军官被押往莫斯科游街示众。为了夺取莫斯科而建立的中央集团军群官兵们,终于来到了「 ”目的地”。而俄国人穿越了战前边境线,一举突入波兰,终于在7月下旬兵逼华沙。 莫德尔乘机在华沙城下集中了5个新锐装甲师的重兵,由强有力的空军配合,给予苏军迎头痛击,终于遏制住了俄国人。与此同时,华沙城内爆发了波兰人的起义,但也遭到德军的残酷镇压。到1944年10月2日,华沙起义最终失败。而华沙防线则由重新组建的德国第9集团军防守,形势逐渐趋于平静。 中央集团军群逃出了白俄罗斯,其北邻的北方集团军群却遭到切断。7月底,苏军一举突入里加湾,抵达波罗的海海岸。这意味着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被切断,北方集团军群的几十万大军全部被孤立在波罗的海沿岸。希特勒决心倾尽全力挽回危局,于是集中庞大装甲部队,由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指挥,出动300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在德国海军第2战斗群的重型战舰配合下发动强大反击。一番恶战后,于8月下旬在里加湾打通了一条走廊,恢复了两大集团军群的联系。就在这次反击开始阶段的1944年8月16日,莫德尔被调往西线,由莱茵哈特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此时,红军已经突入了东普鲁士境内。 毁灭在东普鲁士 1944年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恢复到694000人,但是平静是短暂的,其所辖防守东普鲁士的第4集团军(司令为霍斯巴赫将军)在10月遭到了苏联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猛攻。 1944年10月16日,红军5个集团军沿着100公里宽正面展开攻击,很快撕裂了德军防线。尽管德军投入包括第505重坦克营在内的部队加以救援,红军还是前进了60公里进入德国境内。10月21日,红军打到了交通枢纽贡宾嫩,一旦攻克此地,就可能长驱直入,夺取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德军匆忙调来大量援兵,包括第3装甲集团军的「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还有「 ”元首”步兵旅。10月22日,德军第4集团军在贡宾嫩附近击败了红军第11近卫集团军和第2近卫坦克军。11月3日,德国第39装甲军(第5装甲师和第50步兵师)又击败了苏联第31集团军,夺回了东普鲁士城市戈乌达普。 当德军在1944年兵败如山倒之际,贡宾嫩反击战的胜利成为少有的亮点。苏军死伤七八万人,丧失了大量坦克。但德国人也未能把俄国人赶出东普鲁士。 1944年12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在580公里正面上展开了35个步兵师又1个旅、5个装甲师、3个装甲步兵师。装备有1563辆战车、8200门火炮。集团军群的正规军总兵力达58万人,另有20万被称为国民突击队的德国民兵。与1941年10月的鼎盛时期相比,现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正规军兵力连当年的三分之一都没有。 最后一任司令 莫德尔元帅 1945年1月13日,红军开始了东普鲁士战役。德军虽然顽强抵抗,还是在红军的强大压力下步步后退。1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被改称为北方集团军群(此时,原来的北方集团军群已经被围困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库尔兰半岛,于同一天改称为「 ”库尔兰”集团军群)。德国人在东普鲁士的地盘越来越小,兵力也越来越少。到德国最终投降时,这里的德军只剩10万人。脱离中央集团军群的老牌部队第9集团军,在1945年初的维斯瓦河攻势中再度遭受毁灭性打击,重建后被用以直接防守德国首都柏林的前线地带,最终在柏林战役中被歼灭。至此,人类历史上最大战役集群烟消云散。

骑马与砍杀火与剑波兰主线怎么做

具体做法如下:

1、和波兰领主做任务,选择成为为波兰服务的雇佣兵队长之后,与领主谈话后,会触发“如何拯救波兰”,任务栏中会出现“大洪水”剧情。 

2、与不同的领主对话,他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与某个波兰领主谈话后,会告诉你“和上校成为朋友吧”,就可以让克拉科夫酒馆中的波兰上校加入队伍。

3、陪漏仔与该上校对话会出现“下一步我该怎么做”,但目前用处不明。

4、完成搜慎送马任务后,向国王要求特别任务,会得到“拯救波兰遗迹”的任务。地图上会出现一队215人的瑞典军队,消灭即可,或者去遗迹所在地村子消灭他们。

5、华沙和克拉科夫都已落入瑞典人手中,国王发出“华沙!”任务,你得到召集领主的权利,要求攻克华沙。

6、华沙有四百多人的守军,建议召集1000人以上的部队围攻。围攻过程中领主们总是会乱跑,建议多存档。攻下华沙后,成为“华沙保卫者”,你成为波兰国王的封臣。

拓展资料:

《骑马与砍杀》是由芦汪土耳其的taleworlds开发制作的一款动作角色扮演类游戏,于2008年发行。玩家能够扮演战场的指挥官,排兵布阵身先士卒,也能够扮演侠客浪迹天涯。

二战时期有什么著名战役

  1、华沙战役,纳粹德国闪击波兰,波兰灭亡。  2、在西欧,由于德军进展太快,没有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德军曼施坦因计划,它打破了德军进攻法国传统的路线:比利时——索姆河——巴黎。而是选择了从大兵团不易通过的阿登森林进攻,此举完全出乎联军意料,数十万联军被德军形成战略包围。  3、敦刻尔克大撤退。30余万联军撤回英伦三岛。  4、不列颠空战。这次战役粉碎了希特勒歼灭英国皇家空军取得制空权进而取得制海权以便登陆英伦的企图。  5、诺门坎战役。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对苏联的一次试探性质的进攻,由于装甲力量上的绝对劣势,号称“皇军之花”的日本关东军大败。是役后,关东军不敢窥视苏联远东地区。  6、托布鲁克战役,纳粹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埃尔温 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多次击败英军后,包围要塞托布鲁克,守军拼死抵抗,最终仍被破城,3万余英军被歼。是役后,隆美尔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德国将军。  7、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6月22日,德军集中所有主力分三个战略方向闪击苏联,苏军一线部队全军覆斗纤察没,其中乌克兰基辅战役苏军66.5万人被俘。苏军一线主力被全部歼灭,巴巴罗萨计划战略目标告达成。  8、莫斯科战役。苏军以鲜血的代价迟滞了德军的装甲攻势,最终漫天风雪让德军对近在咫尺的克里姆林宫徒呼奈何。德军是役损失50万精锐以及大量的技术兵器。 9、日本海空军奇袭珍珠港。1941年12月11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率全部主力奇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奇袭取得圆满成功,日军以微不足道的代价炸沉美军太平洋舰队8艘战列舰,美军官兵死伤2000多人。是役后,美国对日宣战。  10、日军南洋作战。奇袭珍珠港后,日军随即发起南洋作战,相继攻占菲律宾、香港、关岛、马来西亚,日本帝国势力达到鼎盛。  11、列宁格勒战役。北线德军包围列宁格勒,久攻不克,战略目标告失败。  12、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第六集团军猛攻苏联南线重镇斯大林格勒,该城一旦告破,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就将丧失,进而德军可威胁中东地区。苏联朱可夫元帅指挥苏军积极防御,在德军久攻不克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西线囤积大量兵力,并且对第六集团军完成战略包围,苏军随即发动大规模反攻,150万德军被歼灭。是役后,欧洲东线战场战略态势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斯大林格勒战役因此被称之为“二战转折点”。  13、中途岛海战。美军以绝对劣势兵力在尼米兹将军的指挥下于中途岛大败日本联合舰队,击沉四艘日航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基本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是役后,美日双方攻防逆转。   14、阿拉曼战役。德军非洲军团在隆美尔的指挥下进攻开罗的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此时德军已是强弩之末。英军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依靠绝对的兵力优势、火力优势和后勤补给优势在阿拉曼击败隆美尔。德军再无力在北非发动进攻。  15、库尔斯克会战。德军集中所有装甲主力进攻库尔斯克,苏军进行了积极防御后转入全面反攻,德军装甲兵团精锐损失殆尽。  16、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美日双方都意图以瓜岛作为前进基地,于是在瓜岛展开激烈争夺。是役,日军丧失太平洋外围重要基地。  17、卡萨布兰卡战役。美军第三集团军在巴顿将军的率领下登陆竖樱北非,与英军东西对进,最终将德意联军歼灭于突尼斯。  18、诺曼底登陆。盟军为了减轻东线战场的压力以及在战后的分赃中取得优势,进而在诺曼底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盟军损失11.3万人,德军损失10万。盟军完成了预期的战略目标。自此,纳粹德国处于被东西夹击的被动局面中。  19、菲律宾战役。在美军相继攻占塞班岛、硫磺岛之后,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直扑菲律宾。三十万日本被歼灭,日军名将“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投降。  20、阿登反击战。希特勒集中了最后的精锐部队进行的反击,被称为“最后的疯狂”。由于燃料不足原因,德军攻势骤停,被巴顿的美第空茄三集团军击败。  21、强击柏林。苏军集中了150万大军强击柏林城。10万苏军阵亡,苏军伤亡共计30万。纳粹德国战败。

二战时德国对苏战争的“巴巴罗萨”行动,四大装甲集群的指挥官分别是谁

只有三个,分别是北方集团军(由威廉·里特尔·冯·李布元帅指挥)第16军团(由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兵团(由埃里希·赫普纳指挥)第18军团(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中央集团军(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第4军团(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兵团(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兵团(由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军团(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南方集团军(由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第17军团(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兵团(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军团(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第6军团(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