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打了多久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曼哈顿岛争夺战:1776年9月至11月
长岛会战后,华盛顿的大陆军退回曼哈顿岛。由于曼哈顿岛三面环水,大陆军有被英军包围之虞。不过,华盛顿及大陆军军官都无意弃守而去,何奥将军也没有即时发动进攻。当时何奥兄弟既是军事将领,亦是英国国会任命的和平特使,可以向殖民地颁发有限的特赦令。故此,理查德·何奥在长岛会战后,决定与殖民地领袖进行谈判,双方在9月11日举行斯塔滕岛和议。由于双方分歧过大,和议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9月15日,何奥将军开始包围曼哈顿岛的军事计划。他在当日发动基普湾登陆战,在曼哈顿岛东南侧登陆。虽然何奥于同日和平占据纽约市,但驻守纽约的大陆军兵再次避过拦截,而安全向哈林区撤退。虽然大陆军在翌日的哈林高地战役成功击退英国的一支追兵,但何奥当时已无意继续行动。他起初忙于协助效忠派居民占领纽约市的军事设施;后来纽约在9月21日发生大火,几乎烧毁整个市区,何奥又要协助居民及士兵安顿,一直无暇进攻。
要到10月初,何奥才再次行动。他一方面派军舰闯入哈德逊河,穿越大陆军的堡垒防线,并向华盛顿的曼哈顿军队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又派军队穿过东河,在长岛海湾的布朗克斯区登陆,打算从东面向西行军,将曼哈顿岛由陆路及海路四面包围。不过,何奥及华盛顿却各自犯下错误。何奥因地图失误,而要临时改变登陆地点,使到华盛顿及时率领部分军队离开,到北面的白原市高地防守;何奥也在10月18日登陆沛尔岬后被民兵狙击拖延,令到大陆军有充足时间行军。至于华盛顿则仍相信曼哈顿岛可以防守,而没有撤走所有驻军,令到该等士兵无法脱离险境。
10月28日,英军在白原战役取胜,迫使华盛顿放弃白原,退守北面的哈德逊河高地。这使到大陆军再也无法直接支援曼哈顿岛。何奥在11月5日掉头南下,终于将曼哈顿岛的3,000名大陆军兵包围,并在11月18日的华盛顿堡攻城战迫使全堡军兵投降。纽约战役就此告终。这是大陆军在纽约损伤最严重的一场战斗,而纽约市附近的地方也恢复英国殖民管治,直到独立战争结束为止。
不过,何奥切割新英格兰的计划却要暂时搁置。1776年5月,大陆军在魁北克战役落败,辗转被逐回尚普兰湖区域。10月11日,盖伊·卡尔顿爵士在瓦库尔岛战役击破大陆军舰队,一度迫近提康德罗加堡。然而卡尔顿不愿意在寒冬作战,决定撤回魁北克过冬,未有沿哈德逊河南下。
战火波及新泽西州与革命形势逆转
华盛顿堡攻城战后,华盛顿率领败兵横过新泽西州,向宾夕法尼亚州撤退,终于在12月2日至7日横渡特拉华河。当时英军将领普遍相信北美叛乱即将告终,故此何奥只派查尔斯·康沃利斯负责追击华盛顿,而亨利·克林顿则分兵占领罗得岛州的纽波特。康沃利斯的追兵未有积极追击,最终在12月8日占领特拉华河畔的特伦顿。此时新泽西大部分土地已恢复英国殖民管治。
正如英军将领所料,革命一方陷入了严重危机。纽约州的战败令到民兵士气低落,军队又欠缺衣物、鞋只及食物,却要在寒冬及恶劣天气下行军。适逢大陆军士兵在12月起陆续服役期满,大量士兵开始离去,令到华盛顿的部队不断缩减。另外,英军在新泽西州节节胜利,使革命出现信心危机。大陆军在各地的募兵活动遭到冷待、部分支援革命的家族开始转趋观望、恐慌情绪一直向各州蔓延、华盛顿的领导才能也受到质疑。华盛顿私下也透露出一丝悲观。他在12月17日一封家书写道:
" 现今我们的生死存亡,完全仰赖军队能否迅速招募新血。如果然不可以,我想我们快要输掉这场战争了。我们期望不满英国的新泽西居民会抱持信心及坚毅不屈,但他们非但没有反抗,还投靠到何奥将军手下接受保护。
Ouronlydependencenowisuponthespeedyenlistmentofanewarmy.Ifthisfails,Ithinkthegamewillbeprettywellup,as,fromdisaffectionandwantofspiritandfortitude,theinhabitants,insteadofresistance,areofferingsub-missionandtakingprotectionfromGen.HoweinJersey. "
--华盛顿
不过,英军非常快在新泽西州遇上障碍。何奥相信叛乱即将告终,在12月13日下令士兵过冬,停止向大陆军攻击。这些士兵分散到新泽西州各个哨站,协助效忠派居民恢复英国管治,并接受所有居民向英国重新宣誓效忠。但是,英军因为补给线过长,使到粮食物资极为短缺。无奈之下,何奥只好派士兵到郊区向居民征集物资。然而征集物资非常快便演变为抢掠与 *** ,就连效忠派居民也不可以幸免。结果新泽西州平民开始组成民兵,自发攻击英军哨站与部队,是为新泽西州起义。
正当英军因新泽西州起义而疲于奔命,美国革命却开始出现复苏。首先,华盛顿先后获得约翰·沙利文及霍雷肖·盖茨的增援,而新泽西州的起义民兵也乐于配合大陆军作战。第二,华盛顿在危机中获得大陆议会信任,向其下放更多决定权之余,也尝试为他筹措更多补给。第三,汤玛斯·潘恩撰写的《美国人的危机》,在12月19日开始出版,令到革命派士气大振。这些事件,令到华盛顿足以发动反攻。
12月26日,华盛顿在恶劣天气下率军横渡特拉华河,成功突袭特伦顿的黑森驻军,是为特伦顿战役。华盛顿的部队只有少量人命损失,却俘虏了接近900名黑森士兵,还迫使南新泽西的英军及黑森士兵放弃哨站,逃到北面的普林斯顿。战役的讯息传开后,北美各地的革命派恢复活跃,而何奥也被迫恢复军事行动。
1776年12月27日,康沃利斯由纽约率军急行南下,讨伐华盛顿的部队。当时华盛顿再次横渡特拉华河,得悉英军即将抵达,决定在特伦顿东南面隔河守住英军攻势。1777年1月2日,阿孙平克溪战役因而爆发。英军在普林斯顿向南行军之时,接连遭到民兵及大陆军滋扰,丧失了宝贵的白昼时间。后来康沃利斯决定期待日出再战,使华盛顿再次有机可乘。他在当晚率领所有部队离开,绕行一条小路,最后在1月3日早上突袭防御薄弱的普林斯顿。大陆军不但取得最终胜利,还威胁英军在不伦瑞克市的大本营。结果康沃利斯放弃了南方大量据点,赶回不伦瑞克防守。
英军陷入被动与粮草战争:1777年1月至3月
普林斯顿战役结束后,何奥将英军退回不伦瑞克一带,而华盛顿则到摩利斯镇过冬。虽然华盛顿没有能力发动另一次战役,但新泽西州的民兵却受到特伦顿及普林斯顿的胜利鼓舞,愈来愈敢于攻击英军部队。适逢1777年1月至3月是北美寒冬,牧草无法生长,何奥必须派军到郊区蒐集粮草食物,令到民兵有机可乘。
1777年1月至3月,新泽西民兵在大陆军配合下,持续不断地攻击英军搜掠部队,令到英军伤亡惨重。到春季来临时,何奥再次要期待英国及黑森的援军,方能发动新一轮攻击。相对英军的士气低落,革命派的信心却日益坚定。何奥的平叛战略就此失败。何奥在1月31日向殖民地大臣热尔曼勋爵写道:
" 我带着无比忧虑向勋爵阁下汇报战况:特伦顿那场不幸与不适时的战败,令到叛军大受鼓舞,还使我们前功尽废,实在让人始料不及。我们现今唯一的胜算,就是迫使叛军前来正面交锋。然而叛军士兵远比我们迅速敏捷,要达成此目标恐怕困难重重。
Itiswithmuchconcern,thatIamtoinformyourLordship,theunfortunateanduntimelydefeatatTrenton,hasthrownusfurtherbackthanwasatfirstapprehended,fromthegreatencouragementithasgiventotherebels.Idonotnowseeaprospectofterminatingthewar,butbyageneralaction,andIamawareofthedifficultiesinourwaytoobtainit,astheenemymoveswithsomuchmoreceleritythanwepossiblycan. "
--威廉·何奥
后续影响
英军透过纽约及新泽西战役,成功恢复曼哈顿岛及长岛一带的殖民管治,直到独立战争在1783年结束为止。至于新泽西州方面,英军在1777年初只能控制不伦瑞克及安博伊一带。1777年6月30日,何奥将新泽西驻军全部撤回斯塔滕岛,预备即将展开的费城战役,新泽西州大致上回到美国手中。约翰·伯戈因在1777年夏季取代卡尔顿,并指挥军队沿尚普兰湖南侵,是为萨拉托加战役。纽约及新泽西州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战争结束。
英军在纽约及新泽西州损耗严重。当何奥在8月27日发动长岛会战时,他统计得北美英军共有31,625人,当中有24,464人可以作战。受到战损、伤病及逃亡等因素影响,到1777年1月8日,何奥统计得北美英军只剩下22,957人,当中仅有14,000人可以作战。换言之,英军在北美征战超过半年,其可作战部队已缩减超过四成,当中大部分更是英国、黑森及苏格兰的精锐士兵。由于英军在北美没有获得大量民兵支援,何奥不可以在北美补充兵源,只能要求伦敦当局增派援军。他在1月31日向热尔曼勋爵写信,要求额外20,000名士兵,令到朝野震撼。由于英国招募士兵困难,兼且黑森雇佣兵很昂贵,热尔曼向何奥回复,指他只能估计有7,800人增援。北美英军再未能够恢复1776年夏季的战力,军队的绝对优势自此一去不返。
至于美国方面,大陆军同样面对兵力不足问题,却能够于北美补充兵力。华盛顿的部队在1777年初陆续因服役期满而离去,又或者被派往家乡招募士兵,到1月19日一度萎缩至800人,以及数千名地方民兵。虽然大陆议会及华盛顿已开始招募三年服役期的士兵,而各地亦陆续有士兵远道而来,但到1777年3月,华盛顿仍只有2,500名士兵驻守摩利斯镇,使华盛顿要继续依赖纪律不严的民兵。5月中旬,华盛顿在摩利斯镇统计得有8,188人,当中大部分是民兵。
最后,美国也凭著新泽西战役的胜利,说服法国提供更多援助。西勒·迪恩在1776年初已出使法国,而本杰明·富兰克林则在12月随后而至。法国 *** 先派博马舍代理军火,以一间私人公司的名义,运送大量武器物资到美国;而路易十六也私下向美国借贷一百万法镑(相当于二十万英镑)。1777年3月至4月,三艘法国商船先后抵达北美,向大陆军提供了最少23,000挺火枪及刺刀、多门火炮与及大量衣服。英国驻法大使曼斯菲子爵曾多次向法国外交大臣夏尔·格拉维耶 *** ,但没有效果。曼斯菲子爵更指法国宫廷受到新泽西的战事鼓舞,而在对英立场日趋强硬。
安达曼群岛详细资料大全
安达曼群岛:是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的一组岛屿,长期以来,人们把北安达曼群岛、中安达曼群岛和南安达曼群岛统称为大安达曼群岛。其它还有兰德法耳岛、韦斯特岛、小安达曼岛等主要岛屿。
安达曼群岛、十度海峡和尼科巴群岛统称为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这是印度的海外领地。
原为英属印度统治(1789年被英国占领),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这份领域。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印度联邦的海外联合属地,处于缅甸以南,孟加拉湾与缅甸海(即安达曼海)之间,距离印度大陆800公里。 印度安达曼与尼科巴中央直辖区的一岛群,位于孟加拉湾的东南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 :安达曼群岛
- 外文名称 :Andaman Islands
- 行政区类别 :印度的海外联合属地、直辖区
- 所属地区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 下辖地区 :大安达曼群岛、小安达曼岛等
- *** 驻地 :布莱尔港
- 地理位置 :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
- 面积 :6408平方公里
- 人口 :37.99万(2011年)
- 岛屿 :哈夫洛克岛、尼尔岛等
- 海拔 :732米
建制沿革
英属印度
原住居民为矮黑人。安达曼群岛位于印度和缅甸之间的古代贸易路线上,1789年东印度公司海军的孟买海军陆战队中尉布莱尔(Archibald Blair)来此访问,1789年被英国占领,长期为流放英属印度各族政治犯的场所,以后有不少大陆人迁入。群岛上的第一个欧洲人聚落在位于南安达曼岛东海岸的布莱尔港,现为中央直辖区首府。群岛是从北往南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穹窿形丘陵地带,最高峰萨德尔(Saddle)峰达737公尺(2418呎),在北安达曼岛上。平地很少,仅限于少数谷地如比丹普尔(Bitampur)和迪格里普尔(Diglipur)。诸岛由第三纪砂岩、石灰岩及页岩构成,切割很深。岩石表面覆被著稠密的森林,北安达曼岛北部有大片红树林沼泽。常年河很少,供水不足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印度继承
英国统治印度、缅甸等国的时期即英属印度时期,缅甸划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安达曼群岛也属于英属印度,印度和缅甸独立后,印度继承了这份领域,后来,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前身)从印度独立,但安达曼群岛还是属于印度。行政区划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是印度联邦的海外联合属地,处于缅甸以南,孟加拉湾与缅甸海(即安达曼海)之间,距离印度大陆800公里。 印度安达曼与尼科巴中央直辖区的一岛群,位于孟加拉湾的东南方。安达曼群岛是中央直辖区两个主要岛群之一,共有300多个岛屿(其中有居民的26个),陆地面积为6408平方公里(2474平方哩)。三个大岛,即北安达曼、中安达曼和南安达曼,位置紧密相邻,总称大安达曼岛。它们南面的小安达曼岛也重要。 安达曼群岛的主要城市是布莱尔港。 印度南安达曼岛东部的深水海港,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首府。人口3万(1981)。地处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之间,战略地位重要。始建于1789年。输出木材、贝壳、椰子、椰仁、橡胶和槟榔。工业有木材加工(一部分为火柴梗)、轮船机械和修造等厂。距加尔各答1,255公里,距马德拉斯1,190公里。有定期轮船航行各岛和来往于印度之间。与加尔各答有航空联系。 港的最大吃水9.14米。水的载重密度为1025。潮差2.7米。盛行西南和东北风。不强制引航。用无线电甚高频16频道与港务长联系。节假日参见孟买。工作时间:8:00-17:00,可以加班,船舶只能在白天入港。港口服务设施有:修船、加燃料、干船坞,医疗、牵引、淡水供应,无小艇、给养、遣返和排污设施。该港是一个优良的安全避风港,水深3.7-45.7米。在罗斯岛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入港航道,南航道较浅,船舶大多从北航道入港。港内有两个码头:查塔姆岛码头水深9.14米,哈杜码头水深9.14米。地理环境
安达曼群岛,是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的一组岛屿,属印度。 北隔普雷帕里斯海峡与大陆相距约220公里。南隔十度海峡遥接尼科巴群岛,行政区划上与尼科巴群岛共同组成印度中央直辖区,统称为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共有204个岛屿,以北、中、南小安达曼岛为主,有些岛屿无常住人口。面积6,461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为中安达曼岛。人口约15.8万(1981)。多火山与丘陵,北安达曼岛上萨德尔峰海拔750米。群岛呈长串形,自北而南排列,长467公里。港湾曲折,水道纷歧,主要城市和海港是布莱尔港(也是直辖区首府)。全年湿热,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且常年有水的河流很少,供水困难。森林占总面积86%,特产红木。 2019年5月22日08时39分在印度安达曼群岛地区(北纬13.80度,东经93.01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自然资源
岛的树木繁茂,有安达曼红木、麻栗树、桃花心木、胡桃木、橡木等等。其中安达曼红木是建筑、造船、做家具的良好用材。树木多,为动物们提供了良好的家园。可是动物们却不大乐于在这儿安家。岛上的动物大约只有20种。有可以食肉的小野猪,还有长尾麝香猫、蝙蝠和一些鼠类。这些动物占岛上哺乳类动物的4/5,此外还有引进来的猴子以及安达曼海中的儒艮(美人鱼)。让岛上人们聊做安慰的是,群岛的鱼比较多,有很多种类是安达曼海中特有的。海鱼也非常丰富,是加尔各答市场的主要货源之一。经济
以农业为主,作物有谷类、豆子、椰子、槟榔、果类、木薯、辣椒和郁金。也有少量工业。只在南安达曼岛上有公路,一条岛际轮船航线将布莱尔港与北、中、南及小安达曼各岛联系起来。印度大革命家萨瓦尔迦尔(Vinayak Damodar Savarkar)于1911∼1937年被监禁在布莱尔港的“分格式监狱”(Cellular Jail,1979年被宣布为国家纪念馆)。人口约240,089(1991)。人口民族
原始居民
原始居民中只有现存于南安达曼岛、拉特兰岛(Rutland)及小安达曼岛上的贾拉瓦(Jarawa)和昂格(Onge)人还保留着传统的狩猎与采集的生活方式。 尼科巴群岛的传统语言尼科巴语是南亚语系里非常独特的语言。安达曼群岛的语言独成一体,和亚洲大陆的语言没有同源关系。人种血统
居民主要是克伦人、孟加拉人和矮黑人。人口314,084人。 人种血统 历史学家认为,2000多年前这些黑人曾在东南亚诸海岛上辗转生活,但是现如今绝大多数岛屿上还有一万多黑人,可目前大约只有500人左右了。他们是现在居住在地球上的唯一的旧石器时代的残存者。由于地处偏远,几乎与世隔绝,因此无论他们的身体形态还是他们的文化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明显的改变。他们嚼草根,吃野果,不会耕作,和他们长相酷似的狗是他们惟一的饲养动物。原始型的方箭是他们使用的武器,捕鱼时用四个齿的鱼叉,射猎野猪时用临时捆绑的箭杆。有时候,他们还从失事的船只上弄些铁下来,做成箭头,小刀和锛子。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安达曼群岛的存在。公元9世纪阿拉伯旅行者和13世纪马可·波罗都曾谈到安达曼群岛。当时马可·波罗称“安达曼”为“安加曼尼”。15世纪又有人叫它“金岛”。1789年9月,布莱尔大尉受孟加拉 *** 的指令在安达曼群岛东南湾的南安达曼岛上建立犯人流放地。这个流放地当时叫作康沃利斯港。两年后,孟加拉 *** 反流放地连同它的名字“康沃利斯”港的名字转到安达曼群岛的东北部。1844年,“布里顿”号和“鲁民蒙德”号两艘军舰在群岛附近失事,土著居民以为是向他们进攻,就将船上人员全部杀死,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为了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英国决定占领群岛。在1855年,他们制定了一项殖民地和囚犯流放地计画。但由于1857年的印度兵变,这项计画被打乱了。为了惩罚兵变中的俘虏,英国1858年初又在布莱尔港附近建立了一个新的流放地。1942年3月,日军侵占了安达曼。1945年10月,印度将其收回。随着孟加拉、缅甸和英属盖亚那的移民涌入,群岛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渐渐地繁荣和发达起来。土著居民特征
很多人一定看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那么你见过小人国的人吗?世界上最矮的人种就是生活在安达曼群岛上!他们平均高度不到1.20米,一般男子的身高也不超过1.5米。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全都不习惯穿衣服。而是 *** 著身体。他们的脸长得比较大,鼻子直直的,头发黑而且长不长,皮肤像漆一样黑。他们张开嘴笑的时候,白白的牙齿显得异常刺眼。一位叫曼尔高.帕洛的探险家在他的著作中《东方见闻录》中这样描写他们:“生著狗一样的头、齿和眼睛,他们非常残忍,要吃人的”。因此,这个土著民族也叫“狗面民族”。 人类学家们在岛上发现了很少居民,他们是些粗野的类似儿童的蒙昧人。这些蒙昧人身材很小(男人低于五英尺),他们的皮肤是黑的,头发鬈曲;其断面非常扁平;头发的状态由于他们有给自己剃头的习惯,读者可用想像去补充。但是,在这些方面和非洲黑人相似的同时,他们跟非洲黑人也有不同,颅骨不窄,又宽又圆。嘴唇不那么肥厚,鼻子不那么宽,下颚不像非洲黑人那样有力地突出。解剖学家们认为——这种意见已被弗劳尔的颅骨研究所证实——安达曼岛上居民可能是某种极早的人类部族的残余,或许是原始黑人类型的最优秀的代表,这一类型后来在传布到世界广大地区的情况下,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土著居民安达曼人
南亚印度少数民族。居住在印度安达曼群岛。人数极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即黑色人种)尼格利陀类型(尼格利陀人)。使用安达曼语 ,语言系属未定。无文字。信鬼神和巫术,惧怕树林、海洋、疾病和祖先“鬼魂”。安达曼人原分10个部落,每个部落占有一定的区域。部落之下分为若干地方集团,由头人管辖。保留母系制残余。集团内的事务由年长的男人和女人处理。无法律。对危害他人生命财产者,由受害者本人或联合亲友进行报复。靠采集、渔猎为生。所用工具极为原始。能制造粗陶器、独木舟,会用竹篾、藤条、蔓草编织篮子。不懂驯养牲畜。实行一夫一妻制。没有表示各种亲戚关系的称谓,通常直呼名字。一般无衣着,男女都剃发,喜欢全身刺青,佩戴用骨、贝、木竹以及树叶、藤蔓制成的腰带、臂箍、手镯和项链。 安达曼少女 孟加拉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原住民,属于尼格利陀(Negrito)人种,马来西亚的塞芒人(Semang)和菲律宾的俾格米人(Pygmy)也属该种族。安达曼人已经摆脱了部落习惯,接受了现代印度的生活方式,统称为大安达曼的三个大岛的居民更是这样。但在南安达曼、拉特兰(Rutland)及小安达曼等较小岛屿上的贾拉瓦人(Jarawa)和昂格人(Onge)等部落中,传统的文化仍然存在。说安达曼语的约有1000人。直到19世纪中叶,安达曼人由于住地遥远,极端排外,屠杀一切外人,在物质或文化上都没有重大变化。残留的部落现仍不识耕种,仅靠打猎和采集为生。是唯一不知取火方法的民族。历史文化
“安达曼”(Andaman)这个名字来自Handuman,是马来语对印度猴神Hanuman的称谓。 安达曼群岛 中国古籍中,较早对该群岛的记录,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义净自述行程,记载尼科巴群岛,称之为“倮人国”,指岛民以椰子、芭蕉、藤竹器来求换铁器,大如两指的铁可换得椰子五至十个。又说岛上居民都 *** 衣服,妇女只以片叶遮形,即使商人给他们衣服也不要。又记岛上居民“容色不黑、量等中形”,以“卢呵”(铁)最珍贵。如果对方不愿贸易,就会放毒箭杀害对方。 宋人赵汝适《诸蕃志》“海上杂国”条,称“晏陀蛮国,自蓝无里去细兰国,如风不顺,飘至一所,地名晏陀蛮,海中有一大屿,内有两山,一大一小,其小山全无人烟,其大山周围七十里。山中之人身如黑漆,能生食人,船人不敢舣岸。山内无寸铁,皆以砗磲蚌壳磨铦为刃。”又指岛上有圣迹浑金床,承一死人,有大蛇保护,经代不朽。又指岛上有井会流出圣水,凡水流过的沙石都会变成金。 《瀛涯胜览》锡兰条称之为“桉笃蛮”,指“自帽山南放洋,好风向东北行三日,见翠蓝山在海中,其山三四座,惟一山最高大,番名桉笃蛮山”,又指岛上的人“巢居穴处,男女赤体,皆无寸丝,如兽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波罗蜜、芭蕉子之类,或海中捕鱼虾而食。”又传说当地人如果有寸布在身就会生烂疮,原因是以前佛陀在此澡浴时衣服被岛民偷掉,因此被咒不能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