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钢琴曲十大名曲有哪些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作品简介
- 世界十大名曲分别是哪些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背景
- 密会的原声音乐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作品详析
-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第18变奏为啥和其他变奏不一样
钢琴曲十大名曲有哪些
钢琴曲欣赏10大名曲如下:
1、《军队波兰舞曲》
《军队波兰舞曲》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他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情绪昂扬、气魄宏大,富于戏剧性;
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本曲与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兰舞曲》均属于第一类。李斯特最赞赏这两首乐曲,几乎在他的每次钢琴演奏会上都要演奏这两首乐曲。本曲A大调,三拍子,复三部曲式,是一首胜利凯旋的进行曲。
它歌颂了波兰民族斗争的光辉业绩,被认为是肖邦音乐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主题刚劲有力,表现了军队高昂坚定的情绪。中部的旋律威武嘹亮,犹如军号在大地上回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演奏时间约4分钟)
2、《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
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
3、《爱之梦》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
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d,so land du lieder kannst)。
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4、《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色彩十分明朗,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再度呈示第一主题。乐章的第二主题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钢琴展示出绚烂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2/2拍子,三段歌谣曲式。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呈示歌谣风的主题,接着重新由主奏钢琴加以接引。担任主题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在整个乐章中几乎不曾间断。第三乐章,极活泼的快板,C大调,2/4拍子。
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之后,由钢琴再度呈示主题。在乐章的中段,管弦乐伴奏与钢琴主奏不断交替出现,相映生辉。最后钢琴以排山倒海之势的上升音阶,华丽地结束全曲。
5、《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
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
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6、《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勃拉姆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创作和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李斯特等浪漫派音乐家交往甚密,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支持,有人把勃拉姆斯的作品比作“掺杂着浪漫主义新酒的古典主义陈酒”。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作品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创作了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
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和整理而成。
7、《悲怆奏鸣曲》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
8、《雨的印记》
Kiss The Rain,中文翻译成《雨的印记》,出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YIRUMA之手,写这首歌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星满天的夜晚,忽然间一场雨,让YIRUMA有感而发写下《Kiss The Rain》这首曲子。
钢琴家与作曲家Yiruma,在韩国出生英国长大。曾就学于英国伦敦“The Purcell School”特别音乐学校,后来毕业于“King‘s College of London University”,主修作曲。在他的音乐作品里,展现了兼融东方的抒情与西方的典雅细致的音乐风格。
因主修古典钢琴与作曲,Yiruma展现他傲人的古典才情与欧洲人善感的特质;同时,纯净与清新的东方特色也呈现在他的音色里。藉由细致的音乐性探触,他精致的演奏技巧,予人一种非凡艺术家的深刻印象。
9、《第八钢琴协奏曲》
作于1776年4月,据说乃为当时萨尔茨堡城防司令吕左伯爵夫人安东尼雅而作,莫扎特为此曲第1、2乐章分别作了3种华彩。乐曲共有3个乐章:1.明亮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
第1主题在合奏呈示后,主奏接替,转成高调后,展示动机中带半音进行的旋律,第2主题则由主奏钢琴与弦乐对话的方式表示。发展部以小调发展为主体,再现部3个主题均以原调再现,华彩有3种方式。2.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
一开始即由弦乐演奏第1主题,主奏部接替后将第1主题加以修饰与变奏。第2主题为C大调,发展部手法同第1乐章。3.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C大调。
10、《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作品简介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俄语: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英语: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俄罗斯裔美国藉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在1934年创作的A小调24段变奏曲,作品编号43,由钢琴独奏配以管弦乐团伴奏,类似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写的这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也可以称之“帕格尼尼主题变奏”,音乐取材于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在一个音乐主题上展开24个变奏,铺衍成一部气势辉煌的大型作品。这24个变奏前后分成三组,很像是不间断连续演奏的协奏曲的三个乐章,而且独奏钢琴与乐队展开炫技性的竞奏,又很符合协奏曲。但是从音乐狂热的激情和艰深的技巧看,还是应该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标题理解为狂想曲。根据《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乐谱上的说明,拉赫玛尼诺夫在1934年7月3日-8月18日在瑞士琉森湖边Senar别墅创作此曲。此曲于同年11月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首次公演,由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拉赫曼尼诺夫弹奏钢琴,费城管弦乐团伴奏。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其中一段行板(Var.18)被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又译时光倒流七十年)采纳为背景音乐;在影片中,这首乐曲不但被导演和编剧拿来作为一件重要的音乐道具,起到了跨越时空、在男女主人公之间沟通心灵的作用,而且在作曲家约翰·巴里手中,它还是全片配乐的灵感与源泉。对比影片音乐主题,就会感到它们是何其相似,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其间的过渡;实际上,《时光倒流七十年》主题就是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的一首变奏曲(a Re-variation)。约翰·巴里在旋律的情绪和节奏以及曲调的走向和速度上,都与原曲既保持相近又有区别,使观众自始至终感觉到由一首不断出现的动人乐曲所折射、所辉映的两个艺术家之间那种心心相印的高尚激情的存在。所以,从非严格的意义上说“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就是电影《时光倒流》的音乐主题也并不为过。
世界十大名曲分别是哪些
世界十大名曲分别是《军队波兰舞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爱之梦》、《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闲聊波尔卡》、《伦敦德里小调》、《威尼斯狂欢节》、《罗马之恋》、《意大利随想曲》、《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1、《军队波兰舞曲》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钢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
2、《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俄罗斯裔美国藉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诺夫在1934年创作的A小调24段变奏曲,作品编号43,由钢琴独奏配以管弦乐团伴奏,类似钢琴协奏曲。作者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已六十有七,这不是创作的最佳年龄,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仍然写出了堪称经典的杰作。
3、《爱之梦》这首作品作于1845年,在音乐的历史上,此曲流传广泛,这也是李斯特根据自己的歌曲进行改编的再度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目。这首作品是夜曲体裁,歌曲来源于德国浪漫派革命者佛拉里拉特的诗集《一瞬间》中的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
4、《闲聊快速波尔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管弦波尔卡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是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次数较多的曲目。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背景
拉赫曼尼诺夫尊崇古典浪漫传统,厌恶庸俗的艺术趣味,他青年时代写的升C小调前奏曲名扬海外,移居美国后只要一有演出,观众便一定要求加演这首前奏曲,使他对自己的这首杰作产生了怀疑,他认为这首前奏曲里一定有某种东西迎合了庸俗的趣味,于是他开始憎恶自己的这首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移居美国,按照民族主义的理论,他应该就此失去了灵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他创作的新作品的确不多,但这不能印证这种断言,因为拉赫玛尼诺夫把主要精力用于演出,作品自然就少了。他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已六十有七,这不是创作的最佳年龄,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仍然写出了堪称经典的杰作。
密会的原声音乐
密会 (JTBC 电视剧) Classic Album专辑风格:O.S.T发行日期:2014.05.15曲目列表:01. 特幻想F小调, D. 940 -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02.舒伯特幻想F小调, D. 940 - III. Allegro vivace03.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 No. 5 in E flat, 作品. 73 ’Emperor’ - I. Allegro04. 李斯特练习曲 d’execution transcendente d’apres Paganini - No.4 in E, ’Arpeggio’05.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No.9 in A minor, K310 - I. Allegro maestoso0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No. 23 in F minor, 作品. 57 ’Appassionata’ - III. Allegro, ma non troppo – Presto07. 柴可夫斯基季节作品 37b - IV. April08.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No. 21 in C, 作品. 53 ’Waldstein’ - I. Allegro con brio09. 舒伯特幻想曲 in C, D. 760 ’Wandererfantasie’ - IV. Allegro10. 肖邦G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作品65 - III. Largo11. 肖邦练习曲 in C,作品10 No. 112. 莫扎特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 Thema13. 莫扎特 Variations on ’Ah vous dirai-je, maman’, K265 - Variation I14.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二重奏 in C, K521 - I Allegro01.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美国254.mp302.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 - Variation IX L’istesso tempo03.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III Allegro04.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Introduction Allegro vivace05.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I Precedente06.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Tema L’istessa tempo07.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II L’istesso tempo08.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VIII Tempo I09.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10.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Variation XXIV A tempo un poco meno mosso(以上资料来源)密会 (JTBC 电视剧) OST专辑风格:O.S.T发行日期:2014.08.20曲目列表:01. Opening Credits02. J.S. Bach : Well Tempered Clavier, Book I No.1 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 / Tchaikovsky : The Seasons Op.37 The April `Snowdrop`03. Schubert : Fantasy In F Minor Op.103 D940 For Piano 4 Hands04.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Op.57 No.23 `Appassionata`05. Four Hands06. Chatting I07. Chatting II08. Affair09. Mozart : Sonata In C Major K.521 For Piano 4 Hands10.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 Introduction, Var.1, Tema, Var.2, 8, 9, 13, Piu Vivo, Var.1811. The Book12. Dialogue13. Warmhearted14. Mozart: Rondo in A minor K51115. Devotion16. End Credits: Waltz Finale(以上资料来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作品详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曲式结构比一般变奏曲更丰富和复杂。首先,音乐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帕格尼尼的一个主题, 作者在这首作品的若干段变奏中,其中的第七、第十、第二十四变奏都引入他所偏爱的中世纪教会歌调《末日经》;此外,这变奏曲的结构还兼具大型器乐套曲的特点——它的主题和二十四次变奏很明显地可以分成三组,相当于套曲的三个乐章,前后两组都是戏剧性情绪的体现,当中一组明朗而抒情,可以说是对幸福的一种幻想,也可以说是在激烈的生活漩涡中对幸福的过去的回忆。换句话说,这首作品由两组对比的形象构成,一个是阴暗的色彩占优势,它的一系列变奏]描绘出越来越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特别是当《末日经》的主题进入时更是如此。另一个则是诗意的抒情形象,它在前面的阴暗色彩的强烈对照之下,显得更加感人。这首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狂想曲共24段变奏;序曲为活泼的快板,24段分别为:Introduction: Allegro vivace引子 活泼的快板Variation I:(Precedente)第1变奏 速度同上,乐队单纯的节奏,小提琴表现主题Tema: L’istesso tempo主题 速度相同Variation II: L’istesso tempo第2变奏 速度相同,在圆号、长号伴奏下,钢琴表现主题Variation III:L’istesso tempo第3变奏 速度相同,小提琴、长笛交互奏16分音符音型主题片断,钢琴奏对位Variation IV: Piu vivo第4变奏 活泼的,钢琴表现主题,木管与弦乐表现片断Variation V: Tempo Precedente第5变奏 如前速,钢琴强有力变奏,弦乐与木管断奏伴奏Variation VI: L’istesso tempo第6变奏 速度相同,钢琴以华彩技巧奏主题变奏,英国管优美的加入两次主题片断Variation VII:Meno mosso, atempo moderato第7变奏 不太快的中板,钢琴奏《末日经》旋律,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表现主题Variation VIII: Tempo I第8变奏 原速度,钢琴断奏主题Variation IX: L’istesso tempo第9变奏 原速度,乐队以三连音符伴奏,钢琴穿梭于伴奏之间Variation X: Poco marcato第10变奏 稍有力的,钢琴再度出现《末日经》旋律,乐队奏主题片断,相互呼应Variation XI: Moderato第11变奏 中板,钢琴以华彩表现主题,竖琴滑奏Variation XII: Tempo di minuetto第12变奏 小步舞曲节奏,以木管表现为主Variation XIII: Allegro第13变奏 快板,乐队奏主题,钢琴奏出和弦Variation XIV: L’istesso tempo第14变奏 原速度,先乐队后钢琴进行强有力的进行曲格式变奏Variation XV: Piu vivo scherzando第15变奏 钢琴更多活泼谐谑的变奏,并加入弦乐和木管Variation XVI: Allegretto第16变奏 小快板,双簧管奏优美的旋律,钢琴奏主题片断Variation XVII: (Alletretto)第17变奏 在乐队背景上钢琴作自由变奏Variation XVIII: Andante cantabile第18变奏 如歌的行板,钢琴加入弦乐和木管。这是动机的抒情形式,它既显露出技巧上的才华,又以动人的忧郁曲调扣入心弦。象作者的早期钢琴作品一样,这一变奏开始时完全是一支平和、明朗的抒情旋律,但随后激烈地发展为热情和有感奋力量的歌曲;这里,同样使人想到意大利的民间曲调,但就其总的特性看则可以叫做夜曲或者船歌。Variation XIX: A tempo vivace第19变奏 原速度,在弦乐断奏上,钢琴奏三连音符Variation XX: Un poco piu vivo第20变奏 稍活泼,在小提琴细致音型上钢琴奏主题变奏Variation XXI: Un poco piu vivo第21变奏 钢琴以断奏奏三连音符Variation XXII: Un poco piu vivo(Alla breve)第22变奏 进行曲风格始,乐队出现主题片断,钢琴奏和弦,变为三连音符音群。乐队再出现主题片断,钢琴装饰Variation XXIII: L’istesso tempo第23变奏 原速,钢琴奏主题,乐队承接后钢琴奏华彩Variation XXIV: A tempo un poco meno mosso第24变奏 更活泼、华丽的到达顶峰后,乐队奏《末日经》,钢琴奏主题而结束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第18变奏为啥和其他变奏不一样
感情不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变奏与其他的系列不同,这一支钢琴曲的感情更加激烈,在钢琴显露出技巧上的才华,又以动人的忧郁曲调扣入心弦,以平和的抒情旋律,发展为热情有力量的浪漫激情颂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表现的是一位狂热的浪漫派艺术大师的艺术个性,也是拉赫玛尼诺夫自己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