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其顿历史

历史上马其顿是怎么一回事与它同时期 是什么国家?马其顿王国是怎么兴起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5 17:52:29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马其顿是怎么一回事与它同时期 是什么国家

马其顿帝国(古希腊语: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腊西北部的一个王国。其史上最辉煌的时刻,是由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同时期的王朝 1以马其顿-希腊为中心的卡山得王朝 2亚洲的塞琉西帝国 3占据埃及和叙利亚的托勒密王朝马其顿的崛起:马其顿在希波战争初期依附于波斯,但又背着波斯人给希腊人暗送情报。公元前5世纪末,国都从西北山区的埃格(Aigai)迁往东南沿海的佩拉。到公元前4世纪,摄政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废黜幼主,自立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鉴希腊的先进经验,并采取的马其顿特色的举措,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创建了强有力的马其顿方阵。后来他又侵占了色雷斯的金矿,每年又有一稳定的收入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腓力二世在国势强大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与马其顿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盟军惨败。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开会,宣布什腊各城邦成立联盟,几乎全希腊都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并决定进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继承。帝国盛世: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各邦再度出现了反马其顿起义。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以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迅速镇压了叛乱。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了赫勒斯滂海峡进攻波斯帝国,亚历山大的军队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战役(Granicus)畔首次展开会战,希腊军大胜,不到半年即占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Issus)大败大流土三世亲率的10万多波斯军,俘虏了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大流士三世向东溃逃。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筑了一座新城叫做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1年春季又离开埃及,继续东征。渡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十月间在阿贝拉又与大流土三世军队发生战争。报传说波斯军队约有四十万人之多,有马步队、象兵,但皆被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又东逃。亚历山大继续前进攻克了巴比伦城。他从巴比伦又东行,进入波斯本土,占领波斯的苏萨与波斯波利斯两个都城,获得大量金银及珠宝后放火焚毁波斯波利斯城,杀戮其居民,以报复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纵火焚毁雅典城的仇恨。以后三年间亚历山大又镇压了波斯东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杀,波斯灭亡。 公元前327年又进兵印度。他统帅大军从里海南岸东进,经过帕提亚,征服阿富汗,进入印度,战败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拟沿着印度河继续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转战连年,甩归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气酷热,士兵饱受痛著,几至公开哗变,亚历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为三省并留驻兵而还。 公元前324年初,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新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发病10天后就离世,仅33岁。 后人称亚历山大征服的土地为亚历山大帝国,因为这个帝国的兴衰和亚历山大个人的人生历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历山大的辉煌,就是帝国的辉煌,亚历山大生命的终结,也就是帝国的终结帝国分裂:亚历山大死后,由于他的遗言:“把王位交给最强的人”,所以帝国被四位大将分割。最终,公元前301年在弗里基亚的伊浦苏斯之役(又被称为继承者之役)结束了争执。

马其顿王国是怎么兴起的

马其顿位于希腊本土的最北部,东以斯特律蒙河和色雷斯毗连,西以品多斯山脉与伊利里亚、伊庇鲁斯接壤。南以奥林帕斯山与帖萨利亚交界,北与帕伊奥尼亚为邻。马其顿的西部是森林茂密的山区,称为上马其顿。东部的沿海地区是适合于农牧的沃野平原,称为下马其顿。马其顿的居民是由色雷斯、伊利里亚和一些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混合而组成的。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人进入文明时代较大部分希腊人晚,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还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王位是世袭的,但王权受军事贵族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限制。这种军事贵族称之为“王友”,他们组成贵族会议。古老的民众会议仍然存在,战时召集。

希波战争期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前450年在位)曾依附于波斯国王薛西斯,但当普拉特亚战役前夕,他又将军事情报暗地告知希腊人,后来他就以这一功劳被允许参加奥林匹克赛会。

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马其顿国家逐渐形成。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马其顿与希腊各邦的往来日益频繁。公元前424年马其顿国王帕尔迪卡斯二世(约公元前450—前413年)曾联合斯巴达司令官布拉西达斯,从雅典手中夺占安姆菲波利斯。国王阿尔赫拉于斯(约公元前413—前399年)时代,马其顿国家初具规模。他文武兼修,改革军事,开辟道路,兴建城寨,发展教育,举办体育竞赛,大力提倡希腊学术文化,从希腊本土请来悲剧家幼里披底斯和画家泽于克西斯。他把国都从山城埃盖迁到近海的平原城市佩拉,结果马其顿大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忒拜与斯巴达争霸,希腊本土各邦无暇北顾,马其顿得以迅速壮大。

公元前4世纪中叶,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当政时,马其顿王权大大加强,国势两军交战时的情景也日益发展。腓力年轻时曾在忒拜做人质三年,处于埃帕米农达斯左右,学习到战争策略、战斗技术和政治权术。他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了解希腊城邦的弱点及其相互的矛盾。腓力雄才大略,即位后削除各部落首领的武装力量,限制贵族会议的权力,把军队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他还实行了货币改革,兼用金币银币,两种货币按固定价格兑换。当时希腊用银币,波斯用金币,马其顿金币银币并用,既便于通商,又可以和两种货币势力抗衡。货币改革促进了马其顿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力量。

最重要的是腓力实行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常备军。他仿效忒拜的军队阵法,加以改进,创制更为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马其顿方阵。队形随着敌情和地形而变化。重装步兵构成方阵的核心,他们配备有盔甲、短剑、盾牌,手持名为“萨里萨”的长枪,这种长枪加强了步兵进攻的能力。方阵的外面呈现为一重防护的盾牌及密如刺猬的枪头。方阵配置有重装骑兵、轻装骑兵和轻装步兵作为前锋和护翼。重装步兵由农民组成,重装骑兵由贵族组成,轻装步兵、轻装骑兵从色雷斯和伊利里亚边远部落中征募。在腓力统治时期,马其顿开始采用各种围攻堡垒的设备(弩炮、破城槌、攻城塔等),同时还建立了海军。

关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的社会经济情况,传世的资料极少。但从腓力的货币改革中,可见商业已有发展。腓力于公元前348年征服奥林托斯时,曾将居民变卖为奴,可见奴隶制度和奴隶市场有所发展。在商业和奴隶制发展过程中,马其顿出现了新的富裕的奴隶主。他们对内要求统一,对外要求扩张,因而必然拥护王权的扩大,积极支持腓力的改革。而腓力的改革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也壮大了马其顿国家的实力。与希腊各邦相比,马其顿是内部矛盾少、兵力强、财力足,而这时的雅典、斯巴达、忒拜等城邦,则恰恰与之相反。当时内外部条件都有利于马其顿的兴起。

马其顿王国发展史:马其顿王国的兴盛和衰落

马其顿本来从未有过帝国,一般只称作马其顿王国。只有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才被称作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强盛一时,但在历史长河中如同昙花一现。也非常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下面就来讲说马其顿王国的兴衰史。马其顿位于希腊东北部的边缘地带,与希腊沿奥林匹斯山隔开,西为伊利里亚,东邻色雷斯。马其顿又分为上马其顿和下马其顿。上马其顿地势险要,为马其顿人居住地。下马其顿是濒临爱琴海的平原地区,是马其顿人发展农业的地方。

马其顿人的起源非常复杂,非常大概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和希腊人的共同后裔。由于地势偏僻,早期希腊人并不将马其顿视为希腊城邦的一员。马其顿人彪悍勇猛。被许多希腊人称作异族蛮人。马其顿人国家毕竟是怎样形成的,到现今依旧是一个谜团。但长期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使其多少接受了一些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零星材料,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部落联盟,此后经过一些统一运动,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定都上马其顿的埃盖。建国初期的马其顿国力弱小。在希波战争中被迫依附于波斯帝国,协助波斯军队进攻希腊。

公元前5世纪,马其顿迁都到下马其顿的派拉,并开始干预邻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发生内部决定权争夺。国家政局动荡。摄政王腓力二世临危受命,政局稳定后,腓力二世废黜幼主,自立为王。在腓力二世的经营下,马其顿开始崛起为一个地区强国。

腓力二世当政后锐意改革,强化王权。改革币制,推动商业发展。并建立了对国王个人效忠的常备军。创造了极具打击了的马其顿方阵(这也是亚历山大大帝此后开展征服之路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马其顿方阵的先进性主要在于骑兵步兵协同作战的作战理念超越了同历史时期的周边其他国家。这也是马其顿能发展成为一个帝国的重要基础。

公元前355年,趁著毗邻马其顿的中希腊发生内乱,腓力二世借此挥兵南下,控制了希腊的中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快速崛起使其他希腊城邦感到了威胁。在雅典人的串联下,组织起了反马其顿联盟。一度遏制了马其顿人的扩张势头。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为首的反马其顿军队在中希腊的克罗尼亚展开决战,马其顿大获全胜。此后,希腊各城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此处有种中国春秋五国争霸的既视感)。只有斯巴达人不承认马其顿。

腓力二世在科林斯主持希腊和会,建立起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公元前337年,马其顿牵头组建了「希腊同盟(科林斯同盟)」。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身亡,腓力二世年仅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亚历山大以其过人的计谋和勇武镇压了希腊人的反抗,迅速平息了内乱。

为了实现自个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转向了领土辽阔,繁荣发达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远征东方的波斯帝国。次似乎的波斯帝国正值大流士三世统治,波斯内 *** 败,危机四伏。马其顿与波斯在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畔展开会战,马其顿大胜,夺取了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再次打败大流士一世亲率的10万大军。并且俘虏了大流士三世的妈妈,妻子和两个女儿。接着,亚历山大继续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军攻占了大马士革。经过了7个月的艰苦作战,攻下了推罗城。公元前332年,在切断了波斯陆军和海上舰队的联络后,亚历山大调转矛头,长驱直入,攻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流传到今天的亚历山大城。并让埃及的法老为自个加上了「法老」的称号。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再次挥军东进,插入两河流域北部。与号称百万的波斯军队在高加梅拉决战。在交战中,大流士三世弃阵而逃,波斯军队全线崩溃。波斯也由此一蹶不振。

亚历山大率军占领了波斯首都巴比伦和苏萨。波斯帝国自此灭亡。不久,亚历山大又沿里海东进,对大流士三世穷追不舍。在进入安息前得知大流士三世已为部下所杀。但亚历山大并未停下东进的步伐。于公元前329年穿越兴都库什山,打到中亚锡尔河一带。(这也是离西方文明最早离中华文明最近的一次了,不过没有发生碰撞)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离开中亚,南下入侵印度,企图打穿亚欧大陆。亚历山大不费吹灰之力就迅速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就在他想进一步深入恒河流域,征服印度心脏地带的时候,亚历山大的士兵们不干了,他们厌倦了长期紧张的战争生涯,加之印度炎热,暴雨的气候,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大军不可以适应,并且军中疾病蔓延。他们拒绝再前进,要求回家。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万般无奈之西,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从印度分两路撤回。

公元前324年,两路大军再巴比伦的奥匹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大军损失非常大,短时间内非常难恢复元气。于是历经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告结束。

结束远征后,亚历山大将帝国定都巴比伦,建立其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邻尼罗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的庞大帝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帝国。

亚历山大过去一度以为希腊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民族,其他都是野蛮落后的民族,但是随着亚历山大四处征战,逐渐认识到了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又杰出的智慧和才能。进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以为各民族应当公平对待,和睦相处。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亚历山大以自个为典范,与大流士三世的女儿结婚,并借此贵马其顿人与波斯人和其他东方人互相融合。

亚历山大还再巴比伦再次组建了一支包含波斯人的庞大军队,准备开启新的征程。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上恶性疟疾在10天内就撒手人寰。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并没有指定他的接班人,这就导致了帝国内部展开了激励的争夺王权的斗争。在斗争中,亚历山大的妈妈,妻子和儿女纷纷被杀。统军将领纷纷自立为王。由此横跨亚非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就此陷入四分五裂。亚历山大的庞大帝国之存在额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开拓了西方人的视野。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之间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建立了一系列希腊化的国家。此时的马其顿王国只占有巴尔干半岛的一隅之地。此后的马其顿王国逐渐衰落,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他希腊城邦逐渐纷纷脱离了马其顿的掌控。而在此时,罗马逐渐强大起来,并向地中海东部地区渗透,与马其顿人发生了正面冲突。

在经历了三次与罗马人的大规模战争后,马其顿战败。国王被俘处斩。此后马其顿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成为罗马统治下的一个区域。公元前149年至公元前148年罗马镇压了马其顿人的大规模起义后,马其顿变成了由罗马人直接统治的行省。

现当今欧洲还有一个与希腊毗邻的马其顿共和国,算是古代马其顿留着这个世界地图上唯一的印记了。(为国名还跟希腊人长期势如水火)

马其顿王朝历史发展与特点

亚历山大东侵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为了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统治方式,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但是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一些生活方式不同、语言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组成的,其内部很少联系,瓦解不可避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帝国随即分裂。亚历山大部下的马其顿将领各据一方,互相混战,帝国衰微。公元前307年,马其顿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马其顿帝国为什么不打秦朝 马其顿为什么这么厉害

马其顿帝国不攻打秦朝是因为,早在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就因为疾病永远的离开了人间,没有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马其顿帝国就此灭亡,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所以马其顿帝国没有能力再去攻打秦朝,况且马其顿帝国最东边离秦朝还很远,想要攻打秦朝绝非困难的事情。

一、马其顿帝国辉煌的历史

马其顿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马其顿帝国存在的时期是我国战国时期,就算把战国七雄所占领的面积全部加起来,也不能和马其顿帝国媲美,马其顿帝国是一个突然膨胀性的帝国,本来马其顿帝国的实力并不是很强,但是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上位,他超凡的指挥能力,非凡的政治思想,使得马其顿帝国变得空前的富强。

马其顿帝国先后攻占了希腊地区、波斯地区最后直击阿拉伯地区,但是当马其顿帝国准备继续向东攻占印度的时候,突然亚历山大大帝永远地离开了人间,马其顿帝国的辉煌至此结束,最终马其顿帝国四分五裂,没有能力继续攻占亚洲地区。

二、马其顿帝国攻打秦朝能赢吗

如果马其顿帝国攻打秦朝,那么马其顿帝国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首先秦朝远在东亚地区,马其顿帝国想攻打秦朝,必须越过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战士所损耗的体力很大,其次秦朝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经济、军事、政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马其顿帝国只有15年的发展历史,并没有秦朝百年发展历史基础雄厚。

​另外,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集体主义思想,一旦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会一致对外,一旦马其顿帝国攻打中国,那么其他六个国家会不计前嫌的一致,对外一同抵抗马其顿帝国的侵犯,所以马其顿帝国攻打秦国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马其顿王朝历史:君士坦丁七世和皇后海伦娜的爱情故事

马其顿王朝不管是在历史编撰还是文化建设方面都有着不一样的特色。

君士坦丁七世非常早就失去了他的父亲利奥六世。在复杂多变的拜占庭宫廷环境中成长,他从小就对宫廷礼仪、拜占庭历史深感兴趣,经常去思考和阅读。

在913年6月,君士坦丁七世的叔父亚历山大去世前就成立了七人摄政委员会。其中起最重要的是大教长尼古拉·米斯蒂科斯。保加利亚的西蒙非常有野心,从他继承其父亲的王位以来,多次利用时机入侵拜占庭。在这个关键时候,内忧外患严重情况下,不得以承认西蒙为皇帝,这就意味着将来保加利亚与拜占庭帝国平起平坐。结果,君士坦丁七世的妈妈太后佐伊,以为尼古拉与保加利亚的和平条约有损拜占庭的权威,立即解除了他的摄政职务。919年,佐伊的摄政职务被海军上将罗曼诺斯·利卡潘努斯所取代。海军上将罗曼诺斯的女儿海伦娜嫁给了君士坦丁七世为妻子。这样,罗曼诺斯的地位就被升迁到凯撒的地位,最后,在920年成为共治皇帝。

对于君士坦丁七世来讲,罗曼诺斯的几个儿子成为共治皇帝,权势熏天;而他非常少参与政务。君士坦丁七世是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多年时间用在他所感兴趣的拜占庭宫廷礼仪。后来许多人都说君士坦丁七世(皇太子)是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和学者,他撰写了关于宫廷礼仪的《礼仪》一书,以及详述拜占庭政治管理的《帝国行政伦》;他还精心选择编年史(从古代历史学者编年史中选择);他还为他的祖父瓦西里一世撰写了一部传记(关于瓦西里一世在位的事迹和业绩)。这些历史书籍内容卷帙浩繁,深深吸纳了后来的历史学者的眼光,它包含了许多历史、地理、政治、人类学、民族学非常丰富的资讯。在《拜占庭简史》中,约翰·朱利斯·诺威奇这样描述君士坦丁七世的:

「我们被告知,他是位热情的书籍收藏者,不仅仅是书籍和手稿,而且还收藏了各类艺术品。更为惊人的,在他那个阶层里,他似乎已是位优秀的画家」

君士坦丁七世对书籍和绘画的热爱和专注是惊人的,他喜欢赞助各类学者、作家、艺术家等人。尽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作为皇帝,他还是一位非常有效率的、非常能干的、努力工作的管理者。他懂得怎样「知人善任」的古训,任用了许多优秀的且有才能的人在 *** 重要职务上,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

作为拜占庭的皇帝,他深知农业对帝国的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意义。他下令要求归还农民的土地。这项政策执行地非常彻底,最终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状况,也为拜占庭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拜占庭的历代皇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管理国家的经验。皇后与皇帝的地位是相当的(奥古斯塔)。许多拜占庭皇后来自异国他乡,要改为东正教的名字;许多是出身皇室的公主。在东正教很严格的制度下,皇帝婚姻不可以超过三次,与西方的天主教是不一样的;皇帝结婚不是非常早,有不少超过了二十多多岁才结婚,这样想要成年的继承人都不是非常容易的。

海伦娜是罗曼诺斯和狄奥多拉的女儿。关于她的出生,根据狄奥法诺斯·君士坦提图斯的记载,关于她的婚姻描述置于919年的大事中。当时的君士坦丁七世距离14岁还有四个或者五个月。海伦娜的年岁没有记载,非常大概比居士坦丁要小一点。因为,他们直到930年才有孩子。在管理事务方面,君士坦丁七世把许多重要事情交给首相和将军,还有皇后海伦娜。海伦娜在许多方面积极支援他从事学术方面的研究。非常大概,海伦娜也非常懂得管理国家事务。夫妇双方表现得非常默契和和谐融洽。他们共有七个孩子。海伦娜去世于961年。

马其顿 ,为什么在历史上只崛起过1次,就默默无闻了

这个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庭中央,由一个来自亚美尼亚山区的农民神话般地建立起来,并将拜占庭实、尚武、狡诈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重组了中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使基督教文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响下,东欧各蛮族逐渐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国的道路。既有巴西尔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马其顿王朝,不但是军事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更是学术文化上的盛世。王朝创始人巴西尔原为阿摩里亚王朝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在位)的宠臣,867年篡位称王,为巴西尔一世。马其顿王朝时期,封建制已经形成,大土地所有制日益发展,自由农民土地被剥夺,纷纷破产沦为农奴。反封建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如928年小亚细亚的铜手瓦西里起义。为了保证税源和兵源,皇帝被迫公布法令,扶助工商业,保护小农利益,以缓和矛盾。巴西尔一世颁布新法典,补充和更新《查士丁尼法典》;改建军队,特别是海军,努力提高战斗力,并向四邻发动攻势,迫使阿拉伯人退却,收复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占领两河流域和叙利亚大部,在北境与保加利亚人抗争。通过征服和传教活动使拜占庭入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等斯拉夫人国家。东正教也随之广泛传播。至巴西尔二世(976~1025在位)时,多次颁布法令,限制大封建主兼并土地,但未切实执行。1018年征服了从北方威胁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衰落“佐伊之夫”与王朝衰落巴西尔二世一生未婚,也没有留下子嗣,而继任者,他的弟弟君士坦丁八世沉湎酒色,将政事交给大贵族。他在弥留之际才把次女佐伊草率地嫁给了任君士坦丁堡郊区总督的贵族罗曼努斯·阿吉鲁斯,后者于1028年继位,成为罗曼努斯三世。只是名字 和统治者不同罢了。

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是现在的哪里

在历史上,马其顿更多的作为一个广义上的地理区名称而存在。其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南部地区,西临阿尔巴尼亚山地,东接罗多彼山地,北靠歇亚山脉,东南临爱琴海。地处巴尔干核心,南下地中海的门户,一直为重要的贸易和军事通道。古代马其顿帝国在此兴起,其后先后隶属于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地理上的马其顿地区分属三国。共和国,属于塞尔维亚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马其顿地区包括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地区(包括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以及保加利亚的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