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春山居图烟

富春山居图烟(利群富春山居图香烟哪里有卖)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6 15:57:32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利群富春山居图香烟哪里有卖

成都市锦江区观音桥街。利群富春山居图这款香烟可以在成都市锦江区观音桥街。利群是是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卷烟厂的代表品牌,利群阳光、利群老版、利群软蓝、利群蓝天等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品牌始创于1960年。

中国最贵的香烟

中国最贵的香烟是利群—富春山居。

“利群”是杭州卷烟厂的老品牌,始创于1960年。1995年,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成功地进行了老牌翻新改造,产品以“醇和、淡雅”的风格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利群最贵的烟就属于利群富春山居了,据了解富春山居一共有两款,每包售价都比较高。利群富春山居香烟,并且还是有价无市的,一般人是见都没见过。

对于利群最贵的烟多少钱,这款香烟的出厂价非常惊人,基本上都是特供香烟,市面没有流通或者流通很少,基本上是有价无市,关于它传说从未断过。

利群富春山居图,浙江独有的香料烟,完全不加香料,橡木桶存放烟丝,这款香烟给人的感觉也非常飘渺,除去烟嘴留下手中香气,剩下都很缥缈,烟丝和工艺都不差,可偏偏就是一款淡如水,清如汤的烟。

利群配方设计:

以彰显“醇香浙烟”的香味风格为目标,对烟叶原料进行精心的筛选,结合先进的化学分析手段和成熟的烟叶评价技术,优选了国内外香气优雅、吃味干净、烟碱适中、焦油含量低的优质烟叶作为主要原料。

通过反复配比,精心组合,不断优化配方结构,广泛的原料选择也有效地减少了产品的整体质量波动。在配方设计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原料理化数据,应用创新的叶组降焦技术,辅以进口的天然香精香料。

结合“正交试验”指导配方设计,使烟气中焦油和烟碱的比值保持在10∶1左右的合理范围,既保证了卷烟的吸味品质,又给予了消费者舒适的体验。

富春山居图在构图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富春山居图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使简略的景物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结尾处有事一座山岭陡立,与卷首呼应。整幅作品中,起伏的山形成自然的段落,水势贯穿始终,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都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女子在饮料瓶上手绘《富春山居图》,此图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

什么是富春山居图

引言:历史当中有很多文化瑰宝,都流传了下来,这些受了时代影响的文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的时候,人们都会为它的美丽而惊叹。

一、《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焕江黄公望在1350年的时候创作完成的纸本水墨画,这幅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而且这幅画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作品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画的,这幅画作主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采用了墨淡雅的方式,用山和水的布置,和墨色一起进行渲染,让这幅画充满了变化的感觉,因此这幅画也受到了很高的地位。

二、《富春山居图》的历史

在乾隆年间的时候,一副富春山居图被征收了宫中,因此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但是在隔了一年以后又一副富春山居图进入了清宫,前面的称作是子明卷,是后人伪造的,后者是无用师卷,这个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是乾隆皇帝却认定子明卷是真的,而且还在假话上面加盖了玉玺,还和大臣们在留白处赋诗题词,然后到了近代学者才翻案,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剩山图”,如今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意境

这幅画作以长卷的形式,主要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美丽景色,同时也画出了丰满耸翠和松石挺秀的样子,而且远处的云山烟树和村社都没作者描绘的有声有色,而且变化无穷,作者以清润的笔墨和简单的意境,把浩瀚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的淋漓尽致,整幅画作达到了山川浑厚的意境,这个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在画史上也有有很大的影响。

《富春山居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

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表现内容: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艺术手法:

《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 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文化价值:

《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笔墨之于中国画,等于灵魂之于躯体。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

构图方式:

《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

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

接着是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 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点缀村 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 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元代作家黄公望。至正十年为其同门师弟郑樗所画,是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作。画作以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两岸浩渺连绵的峰峦云山、丘陵沙汀、丛林烟树、小桥渔舟、民居村舍等种种景色,但并不追求真山真水如实描摹,而是偏重于笔墨意趣的创造,山石树木多以干笔皴擦,或以浅淡水墨烘染。

画作影响

全图用墨淡雅,干湿浓淡并用,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点线相间,浓淡交错,若淡若疏,笔法随意潇洒,画面明净疏朗,秀润清爽,充分发挥了笔墨意趣,体现了中国画线条和墨色的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真本曾多次易手,在明末清初由宜兴吴正志珍藏,由于吴对此画宝爱异常,临终时将此画焚以为殉,其侄趁其瞑目之际从烟燎中救出,然已烧去起首一段,揭去烧焦部分,分成前后两段,分别为“无用师卷”和“剩山图”两段(全长约688厘米,高33厘米)。

描写富春山居的诗句

1. 关于富春山居的诗句 关于富春山居的诗句 1.求美化富春山居图的诗句,帮忙多提供一些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公望 、 正文: 两至正七年(1347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1350年)歇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2.描写富春的诗句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唐代诗人皎然笔下的富春江,其神其韵就在一个“春”字。春天的韵致总是把山水整合的美轮美奂,灵秀扑面。所以这个季节的富春江与其它季节相比,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的。 李白当年游览富春江时赋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孟浩然亦赋诗感叹:“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层青迭翠千万重,一峰一格羞雷同,篷窗坐眺快眼饱,故乡无此青芙蓉。或如兔鹘起落势,或如鸾鹤回翔容,槎丫或似踞猛虎,蜿蜒或若游神龙。忽堂忽奥忽高圹,如壁如堵如长墉,老苍滴成悲翠绿,旧赭流作珊瑚红。 3.赞美“富春山水”的诗词歌赋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孙愿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秋日富春江行 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功名 陆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 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愧富春生。 连娟落月依山尽,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 遣怀 陆游 秋风策策冷吹衣,谢病经年昼掩扉。 绝世本来希独立,刺天不复计群飞。 细思万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谁与归? 葬近要离非素意,富春滩畔有苔矶。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4.富春江的诗 元代诗人吴师道曾留有诗句赞富春江月夜: "江霏山气生白烟, 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 静看水月摇清圆。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5.赞美“富春山水”的诗词歌赋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 崔涂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苹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李德裕 钓濑水涟漪,富春山合沓。 松上夜猿鸣,谷中清响合。 冲网忽见羁,故山从此辞。 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送王少府归杭州 韩翃 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送陆判官归杭州 皎然 芳草潜州路,乘轺忆再旋。 余花故林下,残月旧池边。 峰色云端寺,潮声海上天。 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 送孙愿 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今日奚生去,新安江正秋。 水清迎过客,霜叶落行舟。 遥想赤亭下,闻猿应夜愁。 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 权德舆 候晓起徒驭,春江多好风。 白波连青云,荡漾晨光中。 四望浩无际,沉忧将此同。 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俯见触饵鳞,仰目凌霄鸿。 缨尘日已厚,心累何时空。 区区此人世,所向皆樊笼。 唯应杯中物,醒醉为穷通。 故人悬圃姿,琼树纷青葱。 终当此山去,共结兰桂丛。 秋日富春江行 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泛富春江 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读史 陆游 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 莫怪富春江上客,一生不厌钓渔矶。 功名 陆游 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 金甲虽如朝邑尉,羊裘终愧富春生。 连娟落月依山尽,寂寞寒潮蘸岸平。 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 遣怀 陆游 秋风策策冷吹衣,谢病经年昼掩扉。 绝世本来希独立,刺天不复计群飞。 细思万古名何用,太息九原谁与归? 葬近要离非素意,富春滩畔有苔矶。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6.关于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富春山居图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扩展资料: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积压了九十年的亡国痛转成另外一个东西,豁达,摆脱异族统治的痛苦,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自己。

当时张士诚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是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 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

山间点缀村 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 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