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东京奥运中国队第九次包揽冠亚军,后续还有哪些比赛有包揽的实力
- 国乒连续4届包揽冠亚军,连续9届奥运会夺得金牌了吗
- 体坛功勋教练之乒乓球(一)
- 乒乓强国,几次大包大揽
- 国乒包揽世界杯冠亚军
- 男单三米板中国包揽冠亚军 王宗源摘金曹缘夺银
东京奥运中国队第九次包揽冠亚军,后续还有哪些比赛有包揽的实力
东京奥运会已经到尾声了,后面的大部分都是田径项目,在往年,我国对这些项目不是很擅长,能有包揽冠亚军的,应该是男子十米台与女子1万米这两场。
一、我国田径在今年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在今年的奥运会当中,我国的田径已经在金牌上有突破,不仅仅是在长跑上面有优势了,在短跑项目以及体育场内的一些田径项目,都陆续有奖牌产生。然而,有突破不表示有包揽金银牌的把握。
二、男子十米台虽然丢过金牌,但是后续这些比赛当中,的确是能包揽金银牌最大可能的项目。在往后的比赛中,男子十米台是最有可能包揽金银牌的,因为跳水项目是我们的强项。虽然有失误丢过金牌,但是整体实力是一直都在的,在历年的男子十米台当中,也有过包揽金银的情况,因此,在这么多项目当中,男子十米台真的算得上是一项比较有包揽概率的项目。
虽然说今年的双人十米台有失误,但是哪怕是失误之后,跟冠军的差距也不是很大,所以说男子十米台的两位选手只要不发挥失常,是有同时站在领奖台的概率的。
三、女子1万米是另一个可能。还有一个是女子1万米的比赛,在往年的奥运会当中,女子1万米也是我们夺冠的热门,虽然说没有包揽过冠亚军,但是这个项目的夺金概率还是挺高的,有一搏的机率。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的奥运会当中,有着各种意外,并且我们田径队也有着各种突破,反观往年田径较为擅长的国家,今年倒是夺冠不多,因此,凡事还是有别的可能的,搞不好在田径的某些我们之前没怎么关注的项目当中,会有夺冠的可能也说不准。
国乒连续4届包揽冠亚军,连续9届奥运会夺得金牌了吗
北京时间的7月29日,中国乒乓球迎来喜讯,孙颖莎4-0狂虐日本选手伊藤美诚,这一次伊藤美诚再也笑不出来。之前在混双项目上,伊藤美诚与水谷隼击败了中国组合许昕和刘诗雯,在比赛最后阶段,脸上已经是抑制不住露出笑容,毕竟击败中国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国乒实力有多强?连续4届包揽冠亚军,连9届奥运会夺得金牌!
本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已经确定包揽了女单的金银牌,将由陈梦和孙颖莎来争夺金银牌。从1988年到2020年奥运会,中国在乒乓球女单这一项目中从未失手,没有一个国家的运动员可以挑战中国在该项目的地位。奥运会第一次拿到女单金牌的是,之后是邓亚萍的两次奥运冠军,然后王楠、张怡宁、李晓霞、丁宁,中国女乒源源不断的有人才涌出,不给其他国家一点机会。
日本的伊藤美诚其实实力已经是非常强了,但面对中国选手,还是显得差了一个档次。说女单是中国最强的一个项目一点也不为过,过去九届奥运会的金牌得主都是中国运动员,而且中国女乒已经连续四届包揽了金银牌,也就是说最后打到决赛的都是两名中国选手,打来打去打了个寂寞,最后还是打成了国内比赛。
当然,中国能够这么多优秀运动员也不是天生就那么厉害的,她们是经过一层层的筛选,最终被选中代表中国出战。中国的乒乓球竞争环境实在是太过残酷,导致很多球员都选择到国外发展,成为别的国家的归化球员。就像很多网友们说的那样,在民间还有很多高手,公园老大爷也有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打球经验,有这样的竞争体系,国乒就永远保持在世界前列。
体坛功勋教练之乒乓球(一)
从今日起,向各位读者发布我国各项 体育 事业功勋教练简历,希望各位点击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梁焯辉
梁焯辉是新中国第一位乒乓球教练,被誉为国乒第一帅。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男乒能从世界二流队上升到一流队伍,梁焯辉功不可没。从1952年起,梁焯辉先后担任广州市、广东省、中南区队教练,后又任国家队第一任教练,直至1958年。1953年第20届世乒赛,中国男乒首次参加这一大赛,当时取得二级队第三名。三年后的第23届世乒赛,中国男乒第二次出战,这次跃居一级赛第六名,同时姜永宁成为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击败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第24届世乒赛,中国男队一举打入半决赛,成为国际乒坛一支公认的强队。短短数年,中国男乒从一支二流队跃升至一流强队,身为一队之帅的梁焯辉战功卓著,为中国男乒日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3年曾获广州市儿童组乒乓球个人冠军。
1938年到香港,1940年获香港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
1946年回广州。
1952年先后任广东乒乓球队和中南乒乓球队教练。
1953年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1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4年在北京 体育 学院任教。
1973年调国家体委 体育 科研所。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 体育 总会副主席。
1979年北京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1980年任球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3年上海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1987年广东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二、傅其芳
傅其芳(1923年-1968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世界冠军和中国乒乓球队首个男子团体赛世界冠军。
1952年傅其芳代表香港参加了在印度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52年在新加坡,他所在的香港队战胜日本队,夺得亚洲冠军,当时一位年迈的女教师对他说:“祝贺你们得了冠军,如果是代表新中国就更好了。”
1953年春,傅其芳加入了于1952年底组建的中国乒乓球队。傅其芳的加入使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大增。
1957年3月,傅其芳终于实现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高水平比赛的愿望。在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经过苦战夺得第三名,第一次拿到了奖牌,跻身世界前列。傅其芳作为主力队员,在团体分组赛中获得全胜。
1958年起,贺龙元帅委任傅其芳为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的路子,在多特蒙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指导容国团夺得了首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培养出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一批世界级名将。
1961年4月4日,带领中国队参加第26届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以5 3击败世界乒坛霸主,第一次举起了代表世界乒乓球运动最高奖项的斯韦思林杯。
1963年4月,带领中国队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以5 1大败日本队,再度捧回斯韦思林杯。
1965年4月,在原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傅其芳又带领中国队第三次蝉联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冠军;他还配合已经当上女队教练的容国团,首次攻下分量很重的女子团体冠军;神勇的中国队总共揽得五金四银七铜,取得了参加世乒赛以来的空前战绩。
傅其芳被认为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与容国团、姜永宁并称当代中国的乒坛三杰。
三、容国团
容国团(1937-1968) 男,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中共党员。生前在原国家体委工作。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家运动健将。容国团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发球精,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乒乓球左推右攻的传统技艺,并创造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开创了我国乒乓球“快、准、狠、变”的近台快攻技术风格。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4月,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他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体坛一位里程碑式人物。1984年,他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
1957年2月的全港乒乓球赛,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赛,与队友夺得男团、男单和男双冠军。当年9月,容国团作为港澳乒乓球队队员到北京、上海、杭州访问,见证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个月后,他毅然跨过了罗湖桥,投入祖国的怀抱。
1958年4月,容国团在广东省 体育 工作者跃进誓师大会上表示,“3年内取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然而在当时,获得世界冠军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在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一路过关斩将,挺进男单决赛。决赛中,他迎战曾9次摘得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容国团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战胜对手夺冠,成为新中国 体育 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圣•勃莱德杯第一次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自此,小小乒乓球开始飞舞在祖国各地,乒乓球热席卷中华大地。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与此前五连冠的日本队在男团决赛中展开了激烈交锋。被重点盯防的容国团遭遇了两场失利。第八场上场前,队友问:“下一场你准备怎么办?”容国团吼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容国团以2比1击败星野展弥,帮助中国队以5比3战胜日本队,第一次获得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那时容国团担任教练已两年,但是任女队主教练只有4个月时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队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了曾6次夺冠的日本队,首捧考比伦杯。
1958年,容国团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艾•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艾•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艾•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体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
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1年,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
1964年,容国团担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的教练员,在他和其它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夺得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容国团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四、徐寅生
徐寅生,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直拍快攻打法的徐寅生当运动员时有“智多星”之称。第26、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主力成员,第28届世乒赛男双冠军。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徐寅生连扣日本名将星野十二大板,至今传为佳话。
为帮助中国女队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打翻身仗,1964年,徐寅生到女队介绍经验,这篇“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讲话,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多年以来,没有看过这样好的作品。”
1965年,徐寅生出任国家男队教练。1970年,徐寅生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任总教练。作为教练,徐寅生为人宽厚豁达,睿智从容,而又思维超前,勇于创新。1971年,在中国乒坛关于打法发展方向的大争论中,徐寅生主张在近台快攻中的“快、准、狠、变”四字风格中加一个“转”字,从而完善了直拍快攻打法。
第31届世乒赛后,徐寅生巧用“激将法”,使原本打直拍正胶的郗恩庭改为反胶,并在第32届世乒赛上最终夺得男单冠军。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乒乓球队一举获得第31届世乒赛男团、女单、女双和混双4枚金牌。
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为中国乒协主席的徐寅生带领中国乒乓球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他一手推动了40mm大球的改革,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林慧卿
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
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原籍广东新会。削球打法的林慧卿是“神州四英”(林慧卿、郑敏之、梁丽珍、李赫男)的“大家姐”。曾获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女团、女双冠军,1971年第31届世乒赛中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世乒赛“金满贯”的女选手。
林慧卿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她有一句名言:“没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顽强的人。”
第31届世乒赛后,林慧卿随中国代表团访美,是“乒乓外交”的一位女使者,她优雅的削球姿势和独特的气质迷倒了无数在联合国总部观看乒乓球表演赛的各界名流。但由于过度疲劳,林慧卿回国后便病倒在床,病愈后,她开始担任女队教练。
1971年,林慧卿接人王志良成为女队主教练。1973年,她率领中国女队参加了第32届世乒赛,这届比赛胡玉兰获得女单冠军,梁戈亮/李莉获得混双冠军。
林慧卿曾三次获得国家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2002年获“中国乒乓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六、张燮林
张燮林,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1940年出生于上海,江苏镇江人。1958年入上海市队,196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优秀运动员团体赛上,张燮林使用“新式武器”长胶接连打败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杨瑞华等名将,震惊了整个乒坛。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决赛,张燮林轻取日本队的三木圭一和木村兴治,为男团夺冠立下奇功。此外,他还获得过第27届世乒赛男双、第28届男团以及第31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魔术师”张燮林的教练生涯更为辉煌。1971年张燮林任国家队教练,1975年出任女队主教练,不仅培养出葛新爱、童玲等长胶削攻型的世界冠军,还培养出了长胶全攻型的“乒坛女皇”邓亚萍以及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的世界冠军焦志敏。
据统计,截止到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为止,身为女队主帅的张燮林带队取得了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33-40、42、43)、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和3枚奥运金牌。
1989年张燮林被评为“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他曾13次获国家 体育 运动员荣誉奖章。1996年,国际乒联将“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授予张燮林,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如此评价张燮林:“他在中国和世界乒坛上取得的成就,后人难以逾越。”
七、李富荣
李富荣,1942年出生,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获得过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 体育 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1958年入上海乒乓球队,同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混合双打亚军(与韩玉珍合作)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3年在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从1961年至1984年八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
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分级分组委员会委员。
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
1984年任中国 体育 代表团副团长,率领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著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张燮林进行乒乓球表演。
1988年,到北京 体育 学院进修。
1990年起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后又任中国兵乓球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4年3月起任全国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同年9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96年10月22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
1999年5月任国家 体育 总局副局长。
八、许绍发
许绍发,男,1945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人。
1977年任乒乓球队教练,1983年任乒乓球男队教练组长,任主教练,副总教练,1985年至1992年任总教练,率队获得12项世界冠军,2枚奥运会金牌,并多次获 体育 荣誉奖章,1987年获十佳教练,2001年第46届世乒赛期间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国际乒联贡献奖”,该奖项是国际乒联贡献奖发给那些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2003年获得中国乒乓球队建队五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1958年开始打乒乓球,1960年调吉林省 体育 训练班,1965年调入国家乒乓球队。
许绍发是在世界比赛中使用高抛发球的第一人(1973年32届世乒赛),并使其风靡世界,同时还首创了快带弧圈技术。
1975年33届世乒赛后退役。
1973年第32届世界锦标赛获男团亚军
1975年第33届世界锦标赛获男团冠军
1985年率队夺得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
1985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6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7年率队夺得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1987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8年率队夺得24届奥运会女单、男双冠军
1988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亚军
1989年率队夺得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亚军
1989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九、蔡振华
蔡振华,男,汉族,1961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
运动经历
蔡振华正式开始打球大约在7岁的时候,进入无锡市少年体校后,经过了4个月的训练,就成为无锡市的少年冠军。
1978年到1985年,蔡振华作为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之时获奖无数。1979年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1980年第5届亚锦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与施之皓)、混双第三名(与齐宝香);1981年第36届世乒赛男双冠军(与李振恃)、男单亚军、男团冠军;1983年第37届世乒赛男单亚军、混双第三(与曹燕华)、男团冠军;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曹燕华)、男双第三(与江嘉良)。1980年,蔡振华获得中国运动健将称号。26年运动生涯中,蔡振华10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 体育 荣誉”奖章。
1983年3月14日,瑞典邮政局发行了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为蔡振华比赛场面,他成为第一个在国外邮票画面上出现的中国运动员。 1997年获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国家 体育 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当选为光耀60年新中国最具影响力 体育 人物。
执教生涯
1985年,作为公派教练,蔡振华带着妻子前往意大利,担任主教练。语言不通,生活习俗差异甚大。蔡振华在意大利的三年半时间里,将队伍成绩带至世乒赛团体第七,将该国的乒乓球水平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被意大利乒乓球界称为乒乓教父。1989年受中国国家队邀请,蔡振华毅然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回到了北京。
1991年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冠军;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冠军;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会六项冠军;1998年女子世界杯赛单打冠亚军;1998年世界职业巡回赛四个单项的冠亚军;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六项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揽四项冠军、三项亚军和一项第三;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包揽七项冠军、四项亚军和五项第三;2002年男女世界杯赛冠军;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夺四项冠军;2003年男子世界杯赛冠军、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四个单项冠军、三项亚军;2003年第8届女子世界杯赛包揽冠亚军和第三名;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三项冠军,一项亚军,两项第三名。
十、陆元盛
陆元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1954年生,上海人。“秘密武器”陆元盛当年靠削球“魔杖”行走江湖。1975年第33届世乒赛,陆元盛战胜南斯拉夫名将舒尔贝克,为中国男团捧冠军杯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陆元盛还是中国男队当时对付日本队和很多欧洲队的一张王牌,他还和黄亮一起书写过世乒赛男双比赛中的逆转经典。
1995年,陆元盛接替张燮林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他带领中国女队持续了乒坛辉煌,从1996年至2005年,陆元盛率领的中国女队在三大赛中面对冠军无一次“失手”。
2006年10月,陆元盛出任国家 体育 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助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十一、施之皓
施之皓,男,汉族,1959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在职大学,教育学学士,国家级教练。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7月参加工作。
曾任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乒乓球队教练和上海乒乓球男队教练;先后赴日本、德国留学、执教。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主教练。执教期间,多次率队获得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冠军。
1973年,进八一体工大队乒乓球队。
1977年入国家队。
1980年,印度亚锦赛,男单、男团冠军,男双亚军。
1981年,前南斯拉夫第3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八强。
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杯男单第四名。
执教成绩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双冠军(王楠、李菊)、女单亚军李菊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双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张怡宁)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张怡宁、王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张怡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
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单打冠军(丁宁)
2011年,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丁宁)
201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郭焱、郭跃、丁宁、刘诗雯、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冠军(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团冠军(丁宁、李晓霞、郭跃)
十二、刘国梁
刘国梁,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
1992年亚洲杯男团、混双冠军,亚锦赛男团、混双冠军。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男团亚军、男双第3(与林志刚),中国公开赛男团冠军,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团冠军,芬兰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七运会男双冠军(与王涛)。
1994年,全国锦标赛男团、男双冠军(与林志刚)、混双第三(与乔云萍)、男团冠军,第12届亚锦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单亚军,第3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双亚军(与熊柯)。
1995年中国明星赛男单亚军,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男双第三名(与林志刚),中国大奖赛男双冠军(与王涛)、男单第三名,世界杯男单第三名,亚洲杯团体赛男团冠军。
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第26届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与孔令辉)冠军,第17届世界杯男单冠军,亚锦赛男双冠军。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混双冠军(与邬娜),男双冠军(与孔令辉)。
199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男团冠军,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中国公开赛赛男单冠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单冠军,第13届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第14届亚锦赛男团、男双冠军(与马琳)。
1999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亚军,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冠军,第45届世乒赛男单、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奥地利公开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亚军,第26届奥运会男单第三名,男双亚军,巴西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单亚军,日本、美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2001年韩国公开赛男双冠军,第4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
2002年退役。
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教研组组长兼男队总教练。
2004年3月7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2005年上海世乒赛,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包揽7金。
2006年,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多哈亚运会男团冠军。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全部冠亚军。
2008年,广州世乒赛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拿到第三个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8年8月18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和男单冠、亚、季军。
2009年横滨世乒赛,率领中国男乒包揽男单、男双、混双冠亚军。
2010年,率队在莫斯科世乒赛中先后击败劲敌日本队和德国队,尤其在与德国队一战中,他们在0比1落后的局面下上演了翻盘,真正达到了在伦敦奥运会前练兵的目的。
2010年,手下的众将除了豪夺参加的四站公开赛的男单冠军外,更令亚洲杯、亚运会、世界杯团体赛、男子世界杯和世乒赛等重大赛事的冠军无一旁落。
2011年,率队在鹿特丹世乒赛包揽了全部五枚金牌。
2011年1月31日下午,在北京红山口八一体工队被授予大校军衔。
2012年,率队在伦敦奥运会完成了近5届奥运会第4次的金牌全包揽,延续着乒坛“梦之队”的神奇表现。
2013年,出任国乒总教练兼男队主教练。
2013年,率队参加世乒赛丢两金创20年最差战绩 。
2014年,率队参加世乒赛中国男女队再一次包揽冠军。
2015年,率队参加世乒赛在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项目上获得冠军,混双冠军(许昕搭档韩国梁夏银获得)。
2016年,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奥运会全部四枚金牌的辉煌战绩,结束了里约奥运会的征程。
2017年4月,刘国梁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不再兼任男队主教练。
2017年6月,不再担任总教练,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2003年6月-2017年4月,刘国梁收拍执教,先后出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中国乒乓球总教练。教练员时代的刘国梁带领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了三十多项国际赛事冠军。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一代代乒乓球人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的结果。由于篇幅等原因,郗恩庭、孙梅英、庄家富、王志良、李赫男、李隼、乔红、秦志戬等等优秀教练未列其中,同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之后会陆续发表其他项目功勋教练,敬请期待!
乒乓强国,几次大包大揽
这是他们第六次包揽全部冠军 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包括5个单项的冠亚军,再次创造神话,这已经是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第三次。而囊括5枚金牌,则是历史上的第六次。 26年前,同样是在前南斯拉夫土地上,中国队包揽了第36届世乒赛全部五个单项的前四名。第二次包揽冠亚军,则是在1999年的第45届埃因霍温世乒赛上。 除了这三次包揽全部五个单项冠亚军外,中国乒乓球队还有三次包揽全部五个单项的金牌,分别是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2001年第46届大阪世乒赛、2005年第48届上海世乒赛。
国乒包揽世界杯冠亚军
是的,11月15日,男乒世界杯结束了半决赛较量,国乒世界第一樊振东击败韩国悍将张禹珍,与队友马龙会师决赛,国乒就此包揽冠亚军。张禹珍将与张本智和争夺世界杯铜牌。
在第一场半决赛中,全满贯马龙宝刀未老,在总分1-3落后的绝境中,连赢3局上演超级大逆转,以4-3险胜日乒一哥张本智和,上演了荡气回肠的绝地反击,展现了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轮到世界杯卫冕冠军樊振东出战,他以4-0横扫韩国狂人张禹珍,展现出超强霸气!张禹珍曾在一站公开赛连夺3个冠军,成为三冠王,有股狠劲,但遇到樊振东还是被横扫出局。
扩展资料
张本智需要重点关注:
马龙在和张本智比赛后表示,“对手的实力很强,对于我的球路适应得很快,比赛中也一度将我逼到极限。1比3落后的时候没有放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换了发球,尽可能咬住比分,对手在看到胜利的时候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张本智和这几年变化很大,比赛中的气场会给对手很大压力。”
从中可见,马龙在比赛中感受到了张本智和带来的巨大压力,后者仍是国乒在备战奥运会时的强劲对手,需要重点关注。
男单三米板中国包揽冠亚军 王宗源摘金曹缘夺银
2022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的争夺继续进行,男子单人三米板决赛,两位中国选手表现稳健,王宗源561.95分获得冠军,中国队获得该项目世锦赛八连冠。曹缘492.85分拿到亚军,英国名将拉夫尔以473.30分摘得铜牌。 曹缘和王宗源此前搭档,在男双三米板上为中国跳水队拿到本届世锦赛第一项冠军。两人携手再战三米板单人项目,王宗源状态更为稳定,预赛和半决赛均排名第一,曹缘渐入佳境,预赛失误偏多排名第三,半决赛状态有所提升,位列第二进入决赛。 决赛,第一轮曹缘选择难度系数3.4的5154B(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屈体),进入状态很快充分发挥,得到81.60分位列第三。王宗源难度系数3.4的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上来就展现出极高的水准,拿下91.80分排名第一。英国名将拉夫尔以85分排名第二。 第二轮,曹缘的动作是难度系数3.5的5337D(反身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没有重复预赛和半决赛时的失误,顺利完成拿下84分,以165.60分升至第二。王宗源同样的5337D,走板高度更高,入水控制到位,拿下94.50的高分,以186.20分扩大优势。拉夫尔的307C出现失误,只得到70分以155分跌至第四。 第三轮,曹缘选择难度系数3.5的3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一扫半决赛失误的颓势,高质量的完成获得89.25分,以254.85分位居次席。王宗源难度系数3.9的5156B(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完成的非常轻松,获得93.60分以2679.90分稳居首位。拉夫尔第三轮拿下91.80分,以246.80分追到第三。 第四轮,曹缘的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稳住状态,成套完成的非常到位,取下83、80分以338.15分位列第二。王宗源的307C动作,发挥不错没有明显的失误,拿到89.25分以369.15分稳居第一。拉尔夫的207C严重失误仅得到37.80分,284.60分跌至第六。 第五轮,曹缘选择难度系数3.6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动作非常流畅,入水也尚算不错,得到88.20分以426.35分排在第二。王宗源同样的207C,表现比曹缘更胜一筹,拿到91.80分以445.35分继续领先。拉夫尔的109C拿到91.20分,以375.80分夺回第三的位置。 最后一轮,曹缘的动作是难度系数3.8的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入水没有控制好,水花稍大获得66.50分以总分492.85分取得亚军。王宗源同样的109C发挥极为出色,动作几乎没有瑕疵,拿到106.40分的破百分数,以561.95分获得冠军。拉夫尔的5156B获得97.50分,以473.30分获得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