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契诃夫简介,契诃夫简要生平
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叫安东·巴浦洛维奇·契河夫,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土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简介,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为高明!”
契诃夫简要生平:
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杂货铺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只有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职员之死》、《苦恼》,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契诃夫于1904年7月逝世。
补充资料: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契诃夫简介,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部分译成中文小说:
《柳树》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坏孩子》 《变色龙》 《我的“她”》 《拨萝卜》(仿童话) 《假面》 《牡蛎》 《必要的前奏》 《未婚夫和爸爸》 《小人物》 《预谋犯》 《相识的男人》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哀伤》 《苦恼》 《美妙的结局》 《卡什坦卡的故事》 《捉弄》 《歌女》 《在钉子上》 《跳来跳去的女人》 《演说家》 《万卡》 《外科手术》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贵的狗》 《带阁楼的房子》 《出事》 《打赌》 《在流放地》 《夜莺演唱会》 《农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小职员之死》 《醋栗》 《姚内奇》 《窝囊》
契科夫简介
契科夫简介
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详细信息:
生平经历
早期
巅峰时期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
契诃(hē)夫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
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
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
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
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层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
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
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契诃夫简介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
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契柯夫的介绍
契诃夫简介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368 更新时间:2004-12-6 文章录入:admin 〕 契诃夫(Anton Chekhov,1860~1904)是一位与法国作家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中国学生对他的了解大多是从中学课本中的《变色龙》和《套中人》(又译《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开始的。 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其代表作有揭露统治阶级奴才的暴戾无耻的《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反映小市民庸俗与丑恶的《匿名者的故事》、《跳来跳去的女人》等。《哀伤》、《苦恼》、《万卡》等真切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剧命运;而《没意思的故事》《套中人》等则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向往新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剧作《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与他的小说一样表面上并无离奇之处,大都讲述很普通的生活故事,然而细细品味,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人物的对白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樱桃园》发出了年轻的俄罗斯的声音:“永别了,旧生活!”“你好,新生活!”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病逝于德国。 作为俄国19世纪末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契诃夫以对“小人物” 命运空前的关注,以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契诃夫的作品在欧美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契诃夫逝世不久,他的作品便被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1925年先后由文学家郑振铎、曹靖华译成中文。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经常上演契诃夫的作品。现在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都有中译本。 参考资料:http://www.zhcedu.com.cn/schoolweb/bmlx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