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伊斯尤利西斯

乔伊斯尤利西斯(尤利西斯讲的什么 尤利西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4-27 13:18:30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尤利西斯讲的什么 尤利西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

尤利西斯讲的什么,《尤利西斯》讲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以下是关于《尤利西斯》这部小说的简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关于尤利西斯的简介

1、在《尤利西斯》这部小说里,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2、《尤利西斯》一共有三部分十八章,该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

3、《尤利西斯》小说中的人物有这些,一:利奥波德·布卢姆,其在长相、性情、行动上都缺乏英雄性,卑微无能,性格略显多重。二:摩莉·布卢姆,其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业余歌手。三:斯蒂芬·德迪勒斯,其是一位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的青年教师。

4、《尤利西斯》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有,一:揭露殖民统治的罪恶,弘扬爱尔兰民族解放精神。二:以驳斥反犹太主义为镜子,批判爱尔兰的精神瘫痪及欧洲的狭隘思想。

请问谁了解乔伊斯的《尤里西斯》这本书

《尤里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尤利西斯名词解释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 该小说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讲述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

尤利西斯写的是什么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作品简述   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 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 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

《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手法如何表现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尤利西斯》是乔伊斯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1)叙述焦点由外部彻底转向内部

和传统小说不同,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点已由外部彻底转向了内部,即人物的意识,但是人物的意识流绝不是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的。一方面,人物过去的全部经历,他们彼时彼地的许多感受都零乱地、时断时续地出现在“此时”的意识流中,细心的研究者甚至不难把它们从中“清理”出来;另一方面,引发出那如缕不绝的意识之流的不是别的,而恰恰是眼前的外部世界。

(2)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来状况

意识流和传统小说中条理化、逻辑化、井然有序的内心历程显然有别,小说所追踪的是人物意识活动的原始状态,他们的意识流动飘忽不定,不受时间、空间和逻辑的制约;这种表面的紊乱其实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来状况。既反映了在现代心理学成就启发下人们对自身意识活动的更深入的认识,在文学上也是对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一个重要突破。总之,在《尤利西斯》中,人物的意识流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人物内在特征的外化,在跳跃性、随意性之中,处处显露出人物过去的经历、教养、气质。例如,布卢姆的意识流总是带上了务实的色彩,具体而平凡,涉及到的不外日常人生,看得出他懂得人情世故,有幽默感;斯蒂芬的意识流常常引经据典,既有哲理性,又有诗歌的形象性,富于玄想;玛莉恩的意识流则更生活化,更多鲜艳的色彩,更多花草,她生性坦荡,少有顾忌的特点也在意识流中表露无遗。

(3)人物“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传统小说中,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这种情况相反,在《尤利西斯》中作家好像“退出”了小说,人物仿佛越过了作家而“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

《尤利西斯》到底讲些什么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

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2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4年的一天,乔伊斯在都柏林街上和人发生冲突,一位中年人亨特把受伤的他扶起来送回了家。后来他听说亨特是一个受到歧视的犹太人,而且妻子对他不忠,亨特的精神更是令乔伊斯感动。乔伊斯对弟弟说,他想就此写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就是《尤利西斯》。后来,他又想把它写成中篇,直到1914年,乔伊斯才动手写该题材。

作品赏析

《尤利西斯》的人物体现了现代主义特征:首先,《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不是故事情节的驱动者,而是作者调控小说艺术形式的有效工具。坚决淡化小说人物的传统角色和职能,将其与故事情节剥离,并充分强调其对小说艺术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无疑是乔伊斯在人物描写艺术上的大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