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谁发现了胰岛素
人体内有一个很大的腺体,称为胰腺,胰岛素就是胰腺分泌的,它的功能是帮助利用糖类。患糖尿病的人体内要么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要么不能利用胰岛素。如果疾病得不到治疗,病人就会极度口渴、饥饿、尿多、消瘦、软弱,最后会昏迷乃至死亡。
医生早已知道,糖尿病病人不能利用自己身体里的糖类,问题是怎样为糖尿病病人提供胰岛素。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知道答案:把取自健康动物胰脏内的胰岛素给糖尿病病人使用。但当时没有人能从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来。
后来,加拿大医生和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取得了成功。班廷于1891年出生在安大略省阿利斯顿附近。1920年,他在安大略学院讲学。一个晚上,他正在准备一篇关于胰脏的讲稿时,突然意识到,他已发现提取胰岛素的方法。他到多伦多大学请求约翰·麦克劳德教授的帮助。当时,麦克劳德领导着一个大实验室,他同意班廷在他的实验室工作两个月。
1921年5月,班廷在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查尔斯·贝斯特的帮助下开始工作。他们废寝忘食,几星期内就从一条狗的胰腺内获得第一批胰岛素,经过多次实验后,他们于1922年1月,第一次使用胰岛素对一位濒于死亡的患糖尿病的男孩进行治疗,这位男孩的病情立即好转。其他病人在用胰岛素后病情也同样得到改善。这样,人类在医学史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谁提取并命名了胰岛素
约翰·麦克劳德1921年7月27日,加拿大医生弗雷德里克·G·班廷和他的合作者查尔斯·贝斯特从狗的胰腺中分离出一种可消除糖尿病致命症状的物质,这种提取物被多伦多大学博士约翰·麦克劳德命名为胰岛素。
为什么人工牛胰岛素造福了无数人,仍然无法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或者中方提出的人数太多了,或者不要资本主义的臭钱了,这些都算一种说法吧,但根本的还不是这些。年仅28岁的退伍兵班廷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提取胰岛素的方法,当时糖尿病几乎就是绝症,医生对糖尿病人只能采用“饥饿疗法”苟延残喘,虽然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胰腺功能障碍,不能分泌足够的降糖激素,可是如何从胰腺组织中提取胰岛素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班廷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可是苦于没有实验条件,只好求助当时的生理学家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麦克劳德,可是麦克劳德对这个年轻人的想法不屑一顾,婉拒了班廷,班廷毫不气馁,继续恳求麦克劳德教授,教授不厌其烦,最后给了班廷一个实验室和十条狗,安排大四学生贝斯特做班廷的助手,并且限定时间两个月,两个月后如果没有成果,教授就要收回实验室。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班廷毫不犹豫地救答应了,因为这已经是麦克劳德教授最大的让步了,麦克劳德事务性地指导了他们两个年轻人几句后,就出去度假了。
可是实验并不顺利,两周之内,用于实验的狗就死了七只,这让班廷一筹莫展,没有狗就没有办法做实验,不能做实验就没有实验成果,没有成果就会失去实验室,这简直就是一个怪圈。
没奈何,班廷卖掉了房子和汽车,四处去买狗,可是还是不够,班廷和贝斯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偷狗。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的研究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注射他们提取的胰岛素后,一只被切去胰腺的狗狗活了七十天,这已经证明了他们提取的胰岛素的效果。
此时,麦克劳德教授度假归来,看到他们的实验成果,也开始为他们提供帮助,请来了生化专家科力普来帮他们做最后的提纯,科力普为胰岛素的提纯做了最后的推动作用,动物实验效果已经非常稳定,成功就在眼前了。
可这时候,科力普却起了小心眼,拒绝透露提纯方法,这让班廷火冒三丈。这就好比一场战役,终于打到了城门口,突然窜出一名将军,冲上去把敌军的旗帜拔了,而且还拒不交出。
班廷为了实验狗都能偷,当然忍不下这口气,直接把科力普揍了一顿,看来科学家里面也有鲁智深啊,不过班廷没有鲁大师的本领,并没有打死科力普,不过这已经有辱斯文了,在多伦多大学董事会的协调下,科力普交出了提纯方法,至于班廷是不是因为打架受到惩罚就不太清楚了。在美国生理学学会大会上,麦克劳德教授代表研究小组宣读了论文《胰腺提取液对糖尿病的疗效》,并将提取液的名字正式命名为“胰岛素”。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班廷和麦克劳德。麦克劳德教授自是喜不自胜,而侠义无双的偷狗大侠班廷却揭开了真相,认为麦克劳德窃取了诺贝尔奖的荣誉,这个荣誉应该颁发给他亲密的合作伙伴贝斯特,并且声称拒绝领奖。
此举令麦克劳德十分尴尬,最后他也没好意思前往领奖。最终班廷还是接受了诺贝尔奖,但他还是公开表示了自己的极度不满,并宣布要将诺贝尔奖金的一半分给贝斯特。
这可把麦克劳德逼上了绝路,为了挽回面子,麦克劳德也宣布将自己的一半奖金分给了科利普。
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胰岛素投入工业化生产后,立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医生梅诺德,当时梅诺德正在研究恶性贫血,可是他患上了糖尿病,已经时日无多,注射胰岛素后,梅诺德医生恢复了健康,可以继续他的研究,并且获得了193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但是此时的胰岛素只能从动物体内提取,人们迫切要求揭开胰岛素的化学结构,来达到人工合成,化学家萨格第一个找出了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就打开了合成胰岛素大门。德国宣布合成胰岛素,美国宣布合成胰岛素,中国宣布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其中又以中国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纯度最高,可以直接用于生物实验。杨振宁先生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了中国结晶牛胰岛素的成果,可遗憾的是并没有获奖,或许是诺贝尔奖委员会觉得胰岛素已经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而人工合成不再具有独创性,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中国的骄傲,人类的骄傲。
历史上研究胰岛素的有几人获得诺贝尔奖
1、历史上研究胰岛素的有四人。
2、获得诺贝尔奖有两个人,192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班廷和麦克莱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3、胰岛素的四位发现者:班廷,贝斯特,克里普,麦克莱德。
4、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扩展资料:
获得诺贝尔奖的条件:
1、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在特定学科拥有杰出的贡献。
2、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
3、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4、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5、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而且必须是在世的。
胰岛素的发现者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 1921年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异常闷热,因为放假,加拿大的多伦多医学院空无一人。从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突然传来几声欢呼,之后又立即恢复了宁静。原来在医学院的一个生理实验室里,两个年轻人--班延和白斯特刚刚完成了生理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现: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用提取的胰岛素来治愈困扰人类多年的糖尿病了!这是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梦想,以至班廷和白斯特不敢肯定他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急忙收住狂喜的欢呼声,但是激动的泪水依然充溢着他们的双眼。 班廷是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医学院的青年教师,因为当时的医学对胰脏了解得很少,每当对学生们讲述胰脏和糖代谢的时候,班廷总是感到焦虑,心中无底。胰脏作为一种器官,兼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它的外分泌物是胰液,含有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它的内分泌物是由岛状组织细胞(即胰岛)所分泌的,这些胰岛散布于胰脏的外分泌组织中。班延只知道胰脏与糖尿病有关,切除动物的胰脏会引发糖尿病昏迷等症状,一两周内动物必然死亡。他反复思考: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分为什么与众不同,即不能转变为身体需要的燃料而加以利用,使之变成热能呢?一些有名的生理学家认为胰岛分泌的这种未知的内分泌物能调节糖代谢,使血液中的糖分保持一定的含量,不至于太多,也不至于太少。其中有一位性急的科学家给这种还未经证实的内分泌物起名叫"胰岛素"。但是由于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在提取液中破坏了"胰岛素",致使人们始终无法得见它的"庐山真面目"。 有一天,班廷偶然在一篇论文中读到:如果阻塞胰脏通向十二指肠的导管,就有可能引起胰脏萎缩。一个想法立即在班廷的脑海里产生了:结扎狗的胰导管,等狗的胰脏外分泌组织(即腺泡)萎缩,只剩下内分泌组织(即胰岛)以后,再试图分离出胰岛素以治疗糖尿病。这个新的设想让他十分兴奋,几经周折,班延找到多伦多大学生理系的麦克劳德教授,以求得这位有名的糖代谢权威的支持。 可是麦克劳德教授认为班廷是一个只有肤浅的科学知识、毫无研究经验的年轻人,曾经有多少有名望的科学家在提取胰岛素的过程中都失败了,班廷的设想也不会成功的。但是班延毫不死心,经过多次努力,麦克劳德教授终于允许他在大学暑假期间来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两个月,并给了班廷10条狗,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他决心不顾一切,一定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1921年5月中旬,班廷的实验开始了。可是在短短的两周之内,10条狗中就有7条狗在切除胰脏和结扎胰导管的手术中死亡。往后的实验进展也不顺利,重新买进的十多条实验狗因为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又死亡了7条。实验的进展很不理想,班延的钱也快要花光了。他没日没夜地工作,食无定时,居无定处,连已经与他订婚的女朋友也与他分了手。但这些都没能动摇班廷的信心,他和白斯特互相鼓励,决心从头开始,经过不懈的努力,实验有了重大的进展。他们在10条因手术而患上糖尿病的狗身上,共注射了75次以上的胰岛素提取液,获得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含量及延长病狗寿命的效果,其中有一条狗竟活了70天。这些都证明了胰岛素提取液的 实验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他们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取液的制备手续太复杂,而且还很不纯净,胰岛素的含量太少,无法应用于临床。很快他们就发现酸化酒精能够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以用来直接提取正常胰脏的胰岛素,保证胰岛素的足量供应。 此时麦克劳德教授改变了他的态度,不仅本人直接参与班廷的实验,还动员他的助手以及生化学家考立普参加到这项令人兴奋的工作中来,考立普对于胰岛素提取液的纯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几个月后,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儿童进行治疗,获得了成功,而后又对几个成年患者加以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毫无疑问地证实了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29岁的班廷和他所创造的奇迹,各地的糖尿病患者纷纷要求能得到治疗,这使得班廷和他的合作者们很快就研制出在酸性和冷冻(冷冻也可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的条件下,用酒精直接从动物(主要是牛)胰腺里提取胰岛素的方法,并在美国的伊来·礼里制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1923年,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决定授予班廷和麦克劳德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战胜疾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白斯特后来也成为一名著名的生理学家。至今,班廷和他的合作者们发现的胰岛素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胰岛素的创始人是谁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丁(Frederick Banting)与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岛素
第二代胰岛素-人胰岛素
20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基因工程(重组DNA)(转基因)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出高纯度的合成人胰岛素,其结构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一样。
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可紧临餐使用,也称为餐时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