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二战前夜狂妄的意大利企图一举吞并埃塞俄比亚,却让自己深陷泥潭
1935年10月,在时隔40年之后,意大利再次发动了对东非国家埃寒俄比亚的侵略战争。10月2日,在向全国发表的演说中,墨索里尼公开宣称要以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并断言,这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原以为,只要进入埃塞俄比亚国土,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就将率领国民屈服投降。然而,让墨索里尼料想不到的是,战争开始之后,法西斯意大利的军队既未速战,更未速决,反而被深深陷人埃塞俄比亚军民英勇抗敌的泥潭之中。
1935年10月3日凌展,即在墨索里尼发表战争演说的第二天,意大利的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埃塞俄比亚的领空,向埃塞俄比亚的城市、边界防线军事据点投下大批炸弹。随后,意军在坦克、大炮的猛烈炮火掩护下,从北南两个方向对埃塞俄比亚发起进攻。
北线「厄立特里亚」方面由东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指挥,担任主攻,任务是消灭埃塞俄比亚军队,占领其全部领土。南线意属索马里方面由「格拉齐亚尼」指挥,任务是牵制埃塞俄比亚南方军,并依据战机发动进攻。在北线,意大利投入17.5万人的部队,配备了580辆坦克和120架飞机;在南线投入5万人的部队,配备了70辆坦克和38架飞机。埃塞俄比亚虽然在北、南两线分别集结了25万和5万军队迎击侵略者,但因经济落后,武器装备十分缺乏和陈旧。全国仅有200门野战炮.500挺机枪和不能用于作战的13架老式飞机。甚至连正规部队也做不到人手一支老式步枪,许多人手持大刀或长矛参加战斗。
10月6日,意军长驱直人占领阿杜瓦。15 日,又占领了阿克苏姆。但当意军向战略纵深的「提格雷」地区发动进攻时,遭到埃塞俄比亚军队的重创。陆军大臣「穆鲁吉埃塔」公爵指挥埃塞俄比亚军队顽强抵抗,先后击毙、击伤意军数千人巴多里奥简介,并乘势夺回了部分失地,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提格雷战役初步宣告了墨索里尼速决战计划的破产。10月17日,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威严的阅兵仪式。在年轻的皇帝「塞拉西」的 *** 鼓动之下,埃塞俄比亚10多万军民发出“誓死抗敌,宁死不屈”的震天怒吼。
在提格雷战役遭重创之后,担任北线主攻任务的意军司令「德博诺」为避免更大损失,一时暂停了进攻,在占领区内宣布废除奴隶制,停止缴纳某些封建捐税,实行“商人有其店,耕者有其田”,试图以“安抚政策”,实现不战而征服,然而,埃塞俄比亚人民对「德.博诺」的欺骗不予理睬,以“至死不屈”的精神,不断打击侵略者。埃塞俄比亚的游击队利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进行英勇而巧妙的斗争。他们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巴多里奥简介,炸掉他们的军火库。他们的武器弹药及粮食大部分都是从敌人那儿缴获而来。埃塞俄比亚的老百姓们,则自发地把粮食、肉类节省下来支援前线,为在沙漠地带作战的部队送水。在意军占领区,群众把粮食运走或藏到“地下”,把水井填死或者放上食盐。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 上牵制和削弱了意大利侵略军的战斗力。
1935年11月30日,墨索里尼派遗总参谋长「巴多里奥」接替「德博诺」指挥侵埃战争。然而,直至1936年1月底,巴多里奥也由于埃塞俄比亚军民的不懈抗击,以及兵员装备不足,部队士气低落,纪律松地等因素,而未敢发动进攻。就这样,墨索里尼的侵埃速决战计划,最终彻底破产了。
埃厄边境战争
埃厄边境战争
埃厄边境战争于1998年5月爆发,绵延经年。这是一场两个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间的战争,被驻厄首都阿斯马拉外交官和记者归纳为“二次大战的装备,一次大战的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战地救护。”
厄立特里亚源于希腊语Erythrea Mare,意为“红色的海”。历史上,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最初同为阿克苏姆帝国的领地,自16世纪起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19世纪中叶埃及人占领了这一地区;1889年,意大利在西方列强对非洲的瓜分中获得对包括阿斯马拉在内以及沿海和一部分高原地区的统治权,并于次年将其占领区正式命名厄立特里亚。
1941年,英军占领了厄立特里亚并经联合国授权托管,直至1950年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62年,埃皇塞拉西强行把厄立特里亚划为第14个省。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厄立特里亚人终于在1993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TPLF)与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EPLF)(即现在执政的厄人阵党)当年曾并肩战斗,推翻了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政权。厄立特里亚的独立因此得到了埃塞俄比亚的首肯。“亲兄弟”分了家,却忽略了“明算帐”两国继续沿用意大利殖民时期模糊不清的边界。
埃塞俄比亚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内陆国,要假道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港出海。港口虽名为“免费”使用,实际双方在港务结算上龃龉不绝。
同时,独立后的厄立特里亚继续使用埃塞俄比亚的货币比尔,两国也为此纠纷不断,厄特(厄里特里亚的简称)遂于1986年启用本国货币纳克法。经济利益的激烈矛盾使两国最终反目成为必然。1998年5月,两国终于在西部边界一个叫巴德梅的地方兵戎相见。
经过
埃塞军人与厄特官员发生磨擦,5名厄特人被打死。厄特遂出动军队,歼灭了那支埃塞军队,并占领了巴德梅。厄立特里亚年轻的领导人没有料到,这起通过国际社会调解本可能避免的小规模冲突竟演变成无尽的灾难。人口及综合国力强于对手10余倍的埃塞声称要彻底教训“侵略者”,并把所有“被占领土”夺回来。
埃塞依靠兵源优势,采取拉长战线的战略,将战火在双方1000多公里的边界蔓延开来。区区200多万人口的厄特对付6000多万人口的埃塞,压力可想而知。冲突爆发前,厄特军队共有4万多人。
埃塞的全线进攻迫使厄特实行全民皆兵政策,迅速组建了30万军队,年满18岁至50岁的男人均要服兵役。这意味着厄特全国一半的青壮男人要到前线。即便如此,其军队数目仍远远劣于敌方。
结局
由于埃塞俄比亚已经收复了所有被厄立特里亚占领的领土,埃塞俄比亚从即日起停止同厄立特里亚的战争,并准备把部队撤到1998年5月6日前的埃塞俄比亚控制区。梅莱斯同时要求国际社会保证厄立特里亚方面不再对埃塞俄比亚构成军事威胁。他说,在埃塞俄比亚得到国际社会的保证之前,仍在厄立特里亚境内的埃塞军队将原地待命。
此前,势微力弱的厄立特里亚终于不敌“瘦死骆驼比马大”的埃塞俄比亚,被迫从两国有争议的边界地区撤军,并宣布接受非洲统一组织的邀请,参加在阿尔及尔举行的旨在解决两国边界争端的间接会谈。边界争端将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国拖入战争,长达两年的流血冲突导致7万多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1999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支持非洲统一组织(OAU)提出的让厄立特里亚撤兵的提案,呼吁两国的和平。3月,厄立特里亚接受了OAU提出的调停方案及联合国安理会的通告,停止了武力争斗开始进行交涉。
然而,就在2000年5月,厄立特里亚军队再次开战,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禁止对两国进行武器贩卖,要求马上停战、重新进行交涉。12月,两国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沿国境线设置了25公里的缓冲区,联合国调查团(UNMEE)定期在两国边境巡查,两国走上了稳定和发展的道路。
埃塞俄比亚尔收复厄立特里亚的影响
与当地的民众也是影响的,因为埃塞俄比亚收复厄利特里亚是在国际上和国家上都是影响的灾厄,埃塞俄比亚属于是收复领地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国际上是标志着战争的结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埃塞俄比亚和厄里特尼亚还在打吗
埃塞俄比亚和厄里特尼亚还在打。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2023年埃塞俄比亚和厄里特尼亚冲突仍在持续,2000年2月6日,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边境爆发武装冲突,国内对此感到痛心,并对冲突给两国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深表关切。
因为一块土地,两亲兄弟国家反目成仇,60万人厮杀2年,7万人死伤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一旦账算不清楚,很可能反目成仇。这个放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最典型如下面这两个国家,为了一块土地,亲兄弟反目成仇,60万人厮杀2年多,死伤7万人,上百万人成难民。
这就是非洲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埃厄边境战争。说到这场战争,还要追溯到两国的关系,在历史上,厄立特里亚曾是非洲大国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位于红海沿岸,占据埃塞俄比亚整个的北方出海口。而二战后,埃塞俄比亚独立,而厄立特里亚省却一直不得安宁,不断的要求独立,从70年代开始厄立特里亚就一直武装斗争 *** 。
最终在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出去,成立现在的厄立特里亚共和国。本身兄弟分家,还算是和平,但是,两国分立后,长达1000公里的边界线却是模糊不清,在古代因为是一个地方,因此也不在意。但是现在是两个国家了,领土的模糊不清就买下了伏笔。同一块地方,埃塞俄比亚说是自己的,厄立特里亚也说是他们的。
于是在1998年5月,爆发了一场边境大战。在1998年5月,因为独立后的边境矛盾,埃塞俄比亚的军人在两国边境巴德海地区,跟厄立特里亚的官员爆发冲突,造成5名厄立特里亚人被打死。此事件爆发后,当时年轻气盛的厄立特里亚的领袖,立刻下令出动军队袭击了巴德海,将巴德海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消灭,还占领了巴德海。
这个事件一下子把问题搞大了,埃塞俄比亚的总统内加索·吉达达立刻反应,出动30多万大军,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同时开战,企图利用这次事件,彻底解决边界的矛盾。而厄立特里亚一看,傻眼了,自己毕竟国小民少,又很穷,全国200万人口。而埃塞俄比亚那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有7000万人口,30万军队那是小儿科。
而厄立特里亚只有5万军队,为此,立刻下达全国总动员,2000万人口中,愣是凑了30万大军,也开到前线。于是在现代一场世界上两个最穷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了,双方动用了现代武器,坦克,战机,战车等都用上了,甚至吉普车。原始的炮弹等都在利用范围,被形容成二次大战的装备,一次大战的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战地救护。整个战争到最后就是人海战术,两国60多万军队,在边界断断续续打了2年多,直接打到了2000年。
虽然埃塞俄比亚军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战争打的很水,敌不过厄立特里亚,最终还打成了势均力敌,而到最后埃塞俄比亚才占据优势。期间联合国,非盟多次调解无效,最终造成了7万多人死亡,100多万人成为难民。其中绝大多数是厄立特里亚的难民,200万人口几乎跑了一半,对其本身贫困到极点的经济无疑致命的打击。
在2000年12月,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调停下,两国签署和平协议,恢复1998年5月的实际控制区,在边界建立宽度达到25公里的战争缓冲区,联合国调查团定期在两国边境巡查,这才结束了战斗。也就是说打了2年多,死亡惨重,最后还是恢复了原状,真是不可思议啊。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