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尔实验室被拆分

贝尔实验室被拆分(迈思希姆半导体(Maximum semi)行业地位如何 )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5-14 13:52:5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迈思希姆半导体(Maximum semi)行业地位如何

迈思希姆半导体(Maximum semi)是原美信半导体功率器件FAB事业部,2007年拆分独立,公司通过突破性技术和创新性设计实现最优极限化器件性能及最小化系统成本,Maximum Semiconductor Inc.是一家系统集成功率半导体设计公司,致力于提供创新型及成本节约型技术以实现最优化功率管理方案。相比于其他半导体供应商,Maximum 凭借其规模和专业水平,在客户服务方面具有绝对竞争力,可实现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主要研发团队由原任职MaximIntegrated技术执行官,高级工程总监Vito Silicolin,Power Integrations Inc.系统集成器件技术总监,AT&T贝尔实验室杰出技术骨干;Dr.Silicolin,其专注于功率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高压集成电路、BCDMOS及亚微米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此外,Dr. Silicolin还拥有超过100项的发布及待发布专利,他的发明包括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LIGBT)、WFET以及目前的领先技术——Turbo-FET trench MOSFET,2011年,Dr.Silicolin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国际研讨会及系统电路 (SPSD)副主席。同时,Dr.Silicolin也是IEEE Tran Electron Device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其于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Maximum不仅具备专有的器件结构和工艺技术,同时还拥有大量和持续增加的知识产权,其用在系统执行电路中的碳化硅肖特基器件,以及外围毕环芯片,可广泛用于系统集成转换效率提高,功率器件与分立器件的低成本高效提升,使得其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保持最强竞争力,为市场不断提供尖端产品。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Maximum凭借丰富的研发、设计及在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经验,均可实现超越对方期望的高性能。目前产品主要有:新能源构件器件设计Chip(高效能充电放电转换碳化硅器件),系统运放解决方案,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工业过程控制方案(SPC) ,电源管理芯片(AC-DC/DC-DC),PFC,IGBT,Super MOSFETs, 外围闭环芯片chip器件(高压MOS,中压MOS,低压MOS,整流二极管,快恢复整流器,高效整流器,超快回复整流器,FRD,肖特基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瞬态电压抑制,桥式整流器,ESD保护,通用三极管,开关三极管,晶体管,单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三象限可控硅),功率模块系列chip(IGBT 整流 快恢复 晶闸管)。望采纳,谢谢。

中国电信的未来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电信行业的始祖,被两次拆分,很自然让我联想到了AT&T,其中还包括了闻名遐迩的贝尔实验室。其实,AT&T形成垄断,我是不同情它的,但是贝尔实验室真的让我很崇敬的,这里出了7个诺贝尔奖,是块学术的高地啊。现在拥有贝尔实验室的朗讯被阿尔卡特合并,真的是让人嘘嘘不止。中国电信两次被拆分,第二次我是很同情它的。虽然它还在垄断,为什么呢?因为2002年的时候,其实可以看到移动代替固化的趋势了。国内那些饭桶,看不到本国的趋势,也可以看看国外的嘛!那个时候,中国移动已经取代中国电信成为新的垄断王了。还搞个南北拆分。事实上,AT&T的拆分并不成功,现在美国的南方电信又被AT&T收购回去了。其实,打破中国电信的垄断并没有必要拆分,而是打破电信运营的管理政策。放开广电进入电信领域,还有电通进入就好办了。因为技术上讲,电力通信和广电通信是可以实现的。所谓的四网融合真是包括了广电通信和电力通信,以后WIFI的无线网络发展起来后,那估计是五网融合了。现在中国电信拿到一个C网,虽然可以平滑升级到3G,但是首先网络不大,用户不多,信号盲点多,第二,终端设备不太好。因为CDMA的手机是专用的,手机型号不多,换网必须换手机。而且电信基于捆绑的立场出发,推动双模手机的力度也不会大。看看宇龙酷派的股价大家都明白了。宇龙酷派的手机以高端双模为主,现在股价跌的厉害啊。中国电信的C网是最小的,那么它的后发优势在哪里呢?一个是基于捆绑政策的固网融合方向,一个是WIFI热点的建立。只要手机可以通过WIFI热点的网络实现网络漫游并拨打免费的网络电话,那么中国电信的客户,我想会大幅度增长的。呵呵,想象,有免费的午餐谁不想啊?但是一旦拥有CDMA手机,只要他在没有WIFI热点的地方,那么他必然要使用电信的网络,那么自然电信的收入随之而来。我曾经写过一篇《飞信的未来》,里面谈到了飞信的免费策略,当然也谈到了它的致命伤:那就是粘性不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的。结合现在的携号漫游问题,如果移动取消手机漫游费,那么换号的人我估计会少掉很多。比如说我吧,我在江西学校,然后在深圳、广州几个地方带过,换了好几个号码。如果没有漫游费,我换什么啊?现在电信在大规模抢建WIFI热点,我相信电信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朗讯和AT&T的关系

朗讯科技是建立在AT&T下属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和西部电子(Western Electric)基础上的一个公司。1996年9月30日从贝尔实验室分离。美国的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以及法国的阿尔卡特(Alcatel)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合并成立阿尔卡特-朗讯,以阿尔卡特为存续公司。阿尔卡特-朗讯提供电信软硬件设备及服务的跨国公司,总部设于法国巴黎。阿尔卡特-朗讯的产品线极广,从传统PSTN交换机至行动通讯设备、宽带网络设备等,近年来亦发展IPTV、NGN等设备。AT&T的前身是由贝尔于1877年创建的贝尔电话公司。1895年,贝尔公司将其正在开发的美国全国范围的长途业务项目分割,建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1899年,AT&T整合了美国贝尔的业务和资产,成为贝尔系统的母公司。该公司一直是美国长途电话技术的先行者。1984年,美国司法部依据《反托拉斯法》拆分AT&T,分拆出一个继承了母公司名称的新AT&T公司(专营长途电话业务)和七个本地电话公司(即“贝尔七兄弟”),美国电信业从此进入了竞争时代。1995年,又从公司中分离出了从事设备开发制造的朗讯科技和NCR,只保留了通信服务业务。2000年后,AT&T又先后出售了无线通信,有线电视和宽带通信部门。2005年,原“小贝尔”之一的西南贝尔(SBC)对AT&T兼并,合并后的企业继承了AT&T的名称。2007年,AT&T开始在其提供固网电话的地区拓展光纤电视服务,与卫星电视和近年进入宽带电话市场的有线电视公司竞争。

什么是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 将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世界上诸多大公司内设研究机构的一大特色,贝尔实验室就是如此。贝尔实验室的全称是贝尔电话实验室,始建于192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它是一个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贝尔实验室对通信技术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前身为贝尔电话公司)所采用,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从事着许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多成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声电影就是1926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的。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喇顿、肖克莱研制成功晶体管,打破了电子管在体积、功耗、寿命等方面的局限性,使电子技术跃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也因此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在广阔无边的宇宙空间,从各个方向都传来强度相同的微波辐射(后被称为3K宇宙背景辐射)。经过研究,认定这是宇宙最初起源时"大爆炸"的遗迹。由于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因而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它的两位发现者为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除以上所举外,还有如通讯数学理论(后称为信息论)、激光理论、可视电话、磁泡器件、光通信、UNIX、C/C++、数字计算机等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每年都要发表上千篇学术论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有7人获诺贝尔奖,7人获美国国家科学奖,9人获美国国家技术奖。正是由于贝尔实验室产生了许多科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人们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之一。 1997年5月,贝尔实验室总裁史德杨博士被上海交通大学授予名誉教授职位,同时他宣布在中国建立两个贝尔实验室分支机构,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用于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随着企业资源的变化以及配置与整合效率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凭借着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动力,一个企业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提升。在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G.Hamel)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发展特征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延展性);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有用性)。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就长远来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独特性)。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越高的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叠加性。即两项或多项核心能力一经叠加,可能会派生出一种新的核心能力,而且这种新的核心能力往往不止是原来几项核心能力的简单相加,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范围经济和物理学中的共振所体现出来的性质。

北电网络公司的发展历史

1874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在蒙特利尔设立了自己的机械生产部门以生产电话装置,机械部门成立时只有2名员工。1886年,机械部门生产了该部门的第一部电话交换台--50线标准磁石式交换机。1895年,北方电子制造公司(Northern Electric and Manufacturing)在机械部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这也是现在北电网络的前身。1914年,北方电子有限公司成立。Charles Fleetford Sise将北方电子制造公司与皇家有线及电缆公司(Imperial Wire and Cable Company)合并,成立了北方电子有限公司,美国公司西部电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拥有44%的股份,加拿大贝尔公司拥有50%的股份。1915年,一战爆发,北方电子制造了最早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设计的军用产品——便携式交换台。1920年,战争结束,北方电子已经在加拿大各主要城市设立了23个销售处。公司日益壮大,先后生产出加拿大的第一个真空管,第一个有声电影系统以及各种无线发射机和广播设备。1926年,遭遇经济大萧条,公司被迫裁员66%,启动了一些旨在防止人力闲置的项目。1932年,在公司陷进低谷时出现一次转机,投入运行的泛加拿大长途电话系统采用了北方电子生产的大型自动交换机。随后,公司进入了另一轮黄金发展期:成立Dominion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声音和音响服务;开发了205电话——集团电话的前身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北方电子将工厂转向为军工服务,制造海上和空中无线电、坦克无线电、防空炮台引信。1949年,北方电子选择独立。美国司法部强制AT&T拆分其主要的子公司-西部电子公司和贝尔实验室。西部电子公司将其在北方电子持有的股权卖给了加拿大贝尔公司,导致北电没有了主要的技术来源,使其只能购买加拿大市场其他公司的技术,或者开发自己的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北方电子开始开发机电交换技术,开始使用光电晶体管。1953年,北方电子开发了采用RCA显像管的电子表格式电视机。1958年,北方电子实施全球最长的微波系统泛加拿大空中高架公路(Trans-Canada Skyway),共有6114.2公里(3,800英里)。1967年,北方电子在土耳其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生产制造交换设备和电话机,开始了国际扩张。1969年,北方电子与贝尔的工程师密切合作,致力于研究将类比话音信号转换成计算机代码的数字交换的方式;北电借助SP-1交换系统在美国的巨大成功进入美国市场。1972年,北方电子将编码/解码(CODEC)单一转换单元压缩到一个微芯片中,引领数字处理技术潮流。1973年,公司上市。1975年,北方电子推出了第一种商用数字交换系统——SL-1系统。1976年,北方电子将公司更名为北方电讯(Northern Telecom),将所有全球子公司统一到公司名下。1979年,北方电讯推出全功能本地/长途数字交换机——DMS-100,使北方电讯闻名全球。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可提供全套数字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公司并发起了“开放世界”(OPEN World)战略。1983年,北方电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销售出第一台数字交换机。1985年,北方电讯成为第一家在日本安装大型全数字PBX的非日本公司。1988年,北方电讯与中国通广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为中国市场生产Meridian 1 PBX(SL-1)系统。1989年,北方电讯成为宣布推出全套SONET标准光纤产品的第一家电信设备供应商。1993年,通广和北方电讯开始在北京及各省首府安装DPN-100交换机,形成ChinaPac的骨干,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数据通信网络。1995年,喜迎100年华诞,更名为北电(Nortel),反映了其从电话制造公司到各种多业务网络设计、构建及集成公司的演进。1995年,罗世杰(John Roth)开始带领北电进入新世纪。在今后的几年中,罗世杰对公司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和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1999年,通过一些列的并购,北电完成数据和电话融合的一体化网络。2009年,北电网路同时在美国和加拿大申请破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