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 儒林外史中鲍文卿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 《儒林外史》鲍文卿是个什么样的人
- 儒林外史鲍文卿是一个戏子,向知县为什么对他情深意重
- 鲍文卿主要事件概括是什么
- 鲍文卿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话说鲍文卿到城北去寻人,觅孩子学戏。走到鼓楼坡上,他才上坡,遇着一个人下坡。鲍文卿看那人时,头戴破毡帽,身穿一件破黑绸直裰,脚下一双烂红鞋,花白胡须,约有六十多岁光景。手里拿着一张破琴,琴上贴着一条白纸,纸上写着四个字道:“修补乐器。”鲍文卿赶上几步,向他拱手道:“老爹是会修补乐器的么?”那人道:“正是。”鲍文卿道:“如此,屈老爹在茶馆坐坐。”当下两人进了茶馆坐下,拿了一壶茶来吃着。鲍文卿道:“老爹尊姓?”那人道:“贱姓倪。”鲍文卿道,“尊府在那里?”那人道,“远哩!舍下在三牌楼。”鲍文卿道:“倪老爹,你这修补乐器,三弦、琵琶都可以修得么,”倪老爹道:“都可以修得的。”鲍文卿道:“在下姓鲍,舍下住在水西门,原是梨园行业。因家里有几件乐器坏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如今不知是屈老爹到舍下去修好,还是送到老爹府上去修?”倪老爹道:“长兄,你共有几件乐器?”鲍文卿道:“只怕也有七八件。”倪老爹道:“有七八件就不好拿来,还是我到你府上来修罢。也不过一两日功夫,我只扰你一顿早饭,晚里还回来家。”鲍文卿道:“这就好了。只是茶水不周,老爹休要见怪。”’又道:”几时可以屈老爹去?”倪老爹道:“明日不得闲,后日来罢。”当下说定了。门口挑了一担茯苓糕来,鲍文卿买了半斤,同倪老爹吃了,彼此告别。鲍文卿道:“后日清晨,专候老爹。”倪老爹应诺去了。鲍文卿回来和浑家说下,把乐器都揩抹净了,搬出来摆在客座里。 到那日清晨,倪老爹来了,吃过茶点心,拿这乐器修补。修了一回,家里两个学戏的孩子捧出一顿素饭来,鲍文卿陪着倪老爹吃了。到下午时候。鲍文卿出门回来,向倪老爹道:“却是怠慢老爹的紧,家里没个好菜蔬,不恭。我而今约老爹去酒楼上坐坐,这乐器丢着,明日再补罢。”倪老爹道:“为甚么又要取扰?”当下两人走出来,到一个酒楼上,拣了一个僻净座头坐下。堂官过来问:“可还有客?”倪老爹道:“没有客了。你这里有些甚么菜?”走堂的叠着指头数道:“肘子、鸭子、黄闷鱼、醉白鱼、杂脍、单鸡、白切肚子、生烙肉、京烙肉、烙肉片、煎肉圆、闷青鱼、煮鲢头,还有便碟白切肉。”倪老爹道:“长兄,我们自己人,吃个便碟罢。”鲍文卿道:“便碟不恭。”因叫堂官先拿卖鸭子来吃酒,再爆肉片带饭来。堂官应下去了。须臾,捧着一卖鸭子,两壶酒上来。 鲍文卿起身斟倪老爹一杯,坐下吃酒,因问倪老爹道:“我看老爹像个斯文人,因甚做这修补乐器的事?”那倪老爹叹一口气道:“长兄,告诉不得你!我从二十岁上进学,到而今做了三十六年的秀才。就坏在读了这几句死书,拿不得轻,负不的重,一日穷似一日,儿女又多,只得借这手艺糊口,原是没奈何的事!”鲍文卿惊道:“原来老爹是学校中人,我大胆的狠了。请问老爹几位相公?老太太可是齐眉?”倪老爹道:“老妻还在。从前倒有六个小儿,而今说不得了。”鲍文卿道:“这是甚么原故?”倪老爹说到此处,不觉凄然垂下泪来。鲍文卿又斟一杯酒,递与倪老爹,说道:“老爹,你有甚心事,不访和在下说,我或者可以替你分忧。”倪老爹道:“这话不说罢,说了反要惹你长兄笑。”鲍文卿道:“我是何等之人,敢笑老爹?老爹只管说。”倪老爹道:“不瞒你说,我是六个儿子,死了一个,而今只得第六个小儿子在家里,那四个……”说着,又忍着不说了。鲍文卿道:“那四个怎的?”倪老爹被他问急了,说道:“长兄,你不是外人,料想也不笑我。我不瞒你说,那四个儿子,我都因没有的吃用,把他们卖在他州外府去了!”鲍文卿听见这句话,忍不住的眼里流下泪来,说道:“这四个可怜了!”倪老爹垂泪道:“岂但那四个卖了,这一个小的,将来也留不住,也要卖与人去!”鲍文卿道:“老爹,你和你家老太太怎的舍得?”倪老爹道:“只因衣食欠缺,留他在家跟着饿死,不如放他一条生路。”鲍文卿着实伤感了一会,说道:“这件事,我倒有个商议,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说。”倪老爹道:“长兄,你有甚么话,只管说有何妨?”鲍文卿正待要说,又忍住道:“不说罢,这话说了,恐怕惹老爹怪。”倪老爹道:“岂有此理。任凭你说甚么,我怎肯怪你?”鲍文卿道:“我大胆说了罢。”倪老爹道:“你说,你说。”鲍文卿道:“老爹,比如你要把这小相公卖与人,若是卖到他州别府,就和那几个相公一样不见面了。如今我在下四十多岁,生平只得一个女儿,并不曾有儿子。你老人家若肯不弃贱行,把这小令郎过继与我,我照样送过二十两银子与老爹,我抚养他成人。平日逢时遇节,可以到老爹家里来,后来老爹事体好了,依旧把他送还老爹。这可以使得的么?”倪老爹道:“若得如此,就是我的小儿子恩星照命,我有甚么不肯?但是既过继与你,累你抚养,我那里还收得你的银子?”鲍文卿道:“说那里话,我一定送过二十两银子来。”说罢,彼此又吃了一回,会了账。出得店门,趁天色未黑,倪老爹回家去了。鲍文卿回来,把这话向乃眷说了一遍,乃眷也欢喜。次日,倪老爹清早来补乐器,会着鲍文卿,说:“昨日商议的话,我回去和老妻说,老妻也甚是感激。如今一言为定,择个好日,就带小儿来过继便了。”鲍文卿大喜。自此两人呼为亲家。
儒林外史中鲍文卿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儒林外史》中鲍文卿的主要事件具体如下:
鲍文卿乃是崔按察门下一戏子。按察夜读奏本,鲍文卿偶听到,毅然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言之切切。鲍文卿分析知县所为也是尊重读书人的本意,一番话竟使崔按察罢了参处的念头。
并推荐鲍文卿拿信去县衙得谢回家过活。鲍文卿被向知县礼遇,谢恩,如待上人,这戏子断然不坐,不敢当。酒后知县封五百两银子谢鲍文卿,鲍文卿一厘不受。在此小说中,崔老爷病故,鲍文卿回家做生计,收修补乐器的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路遇升任知府的向老爷,因感恩尊称他“老友”。
《儒林外史》鲍文卿的主要事迹:
鲍文卿回到南京,他遇到修乐器的倪老爹。倪老爹家境贫寒,一个孩子也养活不起。鲍文卿就把倪老爹的儿子倪廷玺过继来,作为自己的儿子,并送了二十两银子给倪老爹。倪廷玺自此改名为鲍廷玺。其后几年,鲍文卿领着戏班子,在南京官宦府内唱戏谋生。
一日鲍文卿偶遇升为安庆府知府的向知县,双方之间相互叙旧。安庆府的书办见鲍文卿与像向知府关系不错,他就托鲍文卿办事。如果事情办好,书办要谢鲍文卿五百两银子。鲍文卿见所托之事有损向知府的清名,断然拒绝了。其后,向知府做媒。鲍廷玺娶了府内王总管的女儿。婚后因为难产,鲍廷玺的媳妇死了。
《儒林外史》鲍文卿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正直,重情重义,不贪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有种一般人所没有的高尚品质。鲍文卿乃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按察夜读奏本,鲍文卿偶听到,毅然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言之切切。“这位老爷小的也不认识,但自从七八岁学戏,在师父手里念的就是他做的曲子,这老爷是个大才子,大名士,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才做得一个知县,好不可怜!今天又要因这事被参处了。”
他分析知县所为也是尊重读书人的本意。一番话竟使崔按察罢了参处的念头。并推荐鲍文卿拿信去县衙得谢回家过活。鲍文卿被向知县礼遇,谢恩,如待上人,这戏子断然不坐,不敢当。酒后知县封五百两银子谢他,鲍文卿一厘不受,“怎敢用老爷们的俸银?”唉,替人请命,堪称义举,不受人恩惠,可见清风,难道不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吗?
在此小说中,崔老爷病故,文卿回家做生计,收修补乐器的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路遇升任知府的向老爷,因感恩尊称他“老友”,约请父子两个半月内找他。好事连连,船上遇大人两书办,极力奉承文卿,并请求恩人在向老爷面前替事人说几句好话求情,登时给银五百两。最喜文卿那几句话,说得又是一番大义。
艺人文卿笑道:“我要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太老爷曾赏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我知道自己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敢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人要有理(指犯事之人),肯定不会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做人情;要是准了这一边的人情,那一边就要受委屈,这不是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服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名声,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况且人要有理(指犯事之人),肯定不会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做人情;要是准了这一边的人情,那一边就要受委屈,这不是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服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名声,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
扩展资料
在吴敬梓生活的历史时期,曾经应运而生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当时进步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唐甄以及颜元、戴震等,都从不同方面,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给予过同情,并广泛地描写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三十九岁到四十九岁之间,由于作者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后来他又“远游以观察社会,广交以体验人事”,把感情全部熔铸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绘制出儒林百丑的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小市民形象。
儒林外史鲍文卿是一个戏子,向知县为什么对他情深意重
鲍文卿乃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按察夜读奏本,鲍文卿偶听到,毅然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言之切切,一番话竟使崔按察罢了参处的念头。并推荐鲍文卿拿信去县衙得谢回家过活。鲍文卿被向知县礼遇,谢恩,如待上人,这戏子断然不坐,不敢当。酒后知县封五百两银子谢他,鲍文卿一厘不受。替人请命,堪称义举,不受人恩惠,可见清风,鲍文卿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
鲍文卿主要事件概括是什么
鲍文卿是一个较为正面的人物,本是崔按察门下一戏子。曾为素不相识的被人连累下狱的知县求情,堪称义举,不受人恩惠,可见清风,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后被知县谢恩,如待上人。后因崔老爷病故,鲍文卿回家做生计,并收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
向知县因为真假牛布衣案件处理的过于草率,被传的上司知道,崔按察负责调查。如果追究下去,查出是牛浦假冒牛布衣,向知县面临着被罢官的险境。正当危机时刻,崔按察的门下戏子鲍文卿出面求情,救了向知县。事后,向知县要酬谢鲍文卿,被鲍文卿婉词拒绝了。
鲍文卿回到南京,他遇到修乐器的倪老爹。倪老爹家境贫寒,一个孩子也养活不起。鲍文卿就把倪老爹的儿子倪廷玺过继来,作为自己的儿子,并送了二十两银子给倪老爹。倪廷玺自此改名为鲍廷玺。其后几年,鲍文卿领着戏班子,在南京官宦府内唱戏谋生。
一日鲍文卿偶遇升为安庆府知府的向知县,双方之间相互叙旧。安庆府的书办见鲍文卿与像向知府关系不错,他就托鲍文卿办事。如果事情办好,书办要谢鲍文卿五百两银子。鲍文卿见所托之事有损向知府的清名,断然拒绝了。其后,向知府做媒。鲍廷玺娶了府内王总管的女儿。婚后因为难产,鲍廷玺的媳妇死了。
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他与鲍文卿父子作别。几个月后,鲍文卿病重亡故。出殡前,登门拜访的向道台题写了铭旌。
戏子金次福说和,沈大脚做媒,鲍廷玺娶了归家的姑娘。由于沈大脚假说鲍廷玺是举人,归太太方同意将女儿出嫁。婚后,归太太发觉鲍廷玺不是举人,立刻气的昏死过去。归太太醒来后得了疯病,闹了两年,把鲍廷玺家给折腾穷了。这鲍廷玺也真是的,自己明明是个戏子,何必冒称举人骗婚。
鲍廷玺落魄之际,他遇到了在苏州抚院衙门做相公的大哥倪廷珠。倪廷珠资助鲍廷玺了七十多两银子,并帮鲍廷玺预定了一所房子。鲍廷玺的银子快用完了,他到苏州寻找大哥,那知大哥得重病死了。失去依靠的鲍廷玺只好到扬州,去寻找以前自己丈人王总管的孙女婿季苇萧。季苇萧只给了五分银子,托鲍廷玺带封信到南京。
回到南京,因为无钱买房,鲍廷玺预定的那套房子也黄了。无处安身的鲍廷玺,只好借了一套房子暂住。为了生活,鲍廷玺只得重新领着戏班子,游走于官府、戏院、文士之间,平淡度过一生。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创作时代背景时清康雍乾代,这时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社会表面的繁荣依然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鲍文卿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儒林外史》鲍文卿人物形象:是个正直,重情重义,不贪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有种一般人所没有的高尚品质。鲍文卿乃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按察夜读奏本,鲍文卿偶听到,毅然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言之切切。
《儒林外史》作品影响:
《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以《儒林外史》为发端的一大批谴责小说出现,如《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形成了一股批判封建社会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影响到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
《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并出版了一些外国学者的研究专著。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节,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