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塔哈丽真实照片

玛塔哈丽真实照片(一战时期有间谍曾让5万士兵送命双重间谍哈丽原有何过人之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5-22 18:42:39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一战时期有间谍曾让5万士兵送命双重间谍哈丽原有何过人之处

能做双面间谍,首先是对这两个国家有了解以及来去自由的,用美人计来获取信息。哈丽原是荷兰人。母亲是印尼人,她是个漂亮的混血。从小生活富裕,后来他的父亲生意破产后,父母离异,生活变得窘迫。19岁她嫁给了一名离异的荷兰海军军官,没想到丈夫是个酒鬼,时常家暴,后来两人分手。

1904年,28岁的她独自来到巴黎讨生活。她橄榄色的皮肤和一头东方人的黑眼睛,使她看起来很神秘也很迷人。为了生计,她在巴黎剧院表演大胆的脱衣舞。“玛塔·哈丽”便是那时起的艺名,意为“神之母”。凭借出色演出,玛塔·哈丽也渐渐融入法国的贵族阶层,并周旋于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这期间,玛塔·哈丽的表演引起了德国情报机关的注意。因为当时同盟国与协约国在打仗,德国急需一个间谍在法国搞情报。她的生活态度也如她的舞蹈一样随意放纵。

在与权贵大佬的交际中,她常常会听到一些大的爆料,但多数时候,她只是用它们来炫耀自己。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哈丽正在德国巡回表演。德国花了200万美元收买她,让她把听到的消息给他们。想到自己会有老的那一天,于是答应了德国人的要求。她俘获了法国的高官和将军,从他们口中源源不断地套取情报。由于玛塔·哈丽的国籍是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荷兰是中立国,所以玛塔·哈丽可以自由出入欧洲各国。这期间玛塔·哈丽为德国服务如鱼得水,不仅获得大量金钱,而且还把法国高级军官拉到床上,获取了重要情报。

一战女间谍玛尔塔·哈里,因长得太漂亮,死后头颅被放入博物馆,你怎么看

希望自己长得好看似乎是每个女孩的梦想,的确漂亮的人在日常生活里都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毕竟爱美之心是大家的一个共性。不过有的人却善于利用好看的外表去为达到某种目的,因为美貌是他们的有利武器,而且这种武器还让人难以防范。比如一战时的大美女玛塔·哈丽就是这样的人。

玛塔·哈丽原名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本是荷兰人,而且从小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不过到了她7岁的时候,整个家庭发生了巨变:父亲的帽子厂破了产,其一生积蓄都被人用股票给榨了个精光。在这种情况下,玛塔的老爸直接选择了离婚出走,而她母亲又在1891年郁闷而死。

与此同时,她的亲戚也不愿继续抚养这个孤儿。就这样,玛塔·哈丽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玛塔生得花容月貌,可她却一直因为这个而遭到了其他女人的嫉妒,比如不受女亲戚待见,甚至还会被怀疑。后来她的1位女亲戚就做主把玛塔·哈丽嫁给了出去。

玛塔的老公是个二婚海军军官,为人看起来很绅士。不过他们结婚后,这个“绅士军官”就暴露出了嗜酒的毛病,而且喝了酒就喜欢打媳妇儿。1903年,不堪忍受家暴的玛塔只好离了婚。没了老公的她去了法国想办法生活。

1904年,玛塔·哈丽来到了巴黎。由于她生得美艳无双,所以自然就有不少的工作机会。像马戏团的表演,艺术模特演出等工作,玛塔都可胜任。因为她长得太好看了,同时又落落大方,于是就有了去巴黎剧场表演的机会。在那里,漂亮的玛塔一下子成了大家的偶像。

1905年,玛塔·哈丽这个艺名开始有了名气,甚至连《巴黎人报》都亲自为其点赞:玛塔一出场就可让观众疯狂。不过那会儿正值欧洲的战乱时期,因此这个美女也成了军方的利用工具。1914年,玛塔到了德国演出,德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一下子就相中了好看的她。

不过这个巴龙不是看上了对方,而是想把她培养成间谍去帮德军窃取情报。就这样,玛塔·哈丽凭着高超的演技与好看的外表在德、法军队之间活动。然而常在江湖飘就摆脱不了“挨刀”的命运。

1917年,法判处了她“曾使5万士兵死亡”的间谍罪,并在10月处死了她。这个曾粉丝无数的美女在死后却没人替她收尸,而她的头颅则被防腐后保留到了巴黎博物馆里。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谁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清朝最美格格真实照片揭露

谁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清朝最美格格真实照片揭露

“清朝最后的格格”的爱新觉罗·显琦。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关系消息人士26日透露,川岛芳子的胞妹、被称为“清朝最后的格格”的爱新觉罗·显琦已去世,享年95岁。显琦去世的时间、地点及死因不明。

显琦于1918年出生于旅顺,是清朝肃亲王的第17个女儿。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有着“东方的玛塔·哈丽”之称。

金默玉(1918-),女,原名爱新觉罗·显琦,满族,1918年9月14日生于辽宁省旅顺市。“末代格格”金默玉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川岛芳子的妹妹,年仅4岁时父母双亡,由同父异母的三位姐姐抚养长大。金默玉是现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马万里的第三任妻子。

清朝最后一个格格写的自传

我记得清朝最后和宫廷有关的女子,还写过书的 是叫德龄,她是被封为郡主的。

以下是德龄的百科,希望是你要找的,如果是,请采纳,谢谢!!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她的亲人有:大哥、名号不详;二哥、 勋龄;四弟 、馨龄;五妹 、容龄(山寿郡主)。满族,1886年出生于武昌,后在荆州、沙市度过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上世纪初,精通八国外语的漂亮、聪慧的德龄公主,走进了充满神秘、诡异又异常险恶的皇宫,作为御前女官为慈禧太后做翻译工作。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龄一起被慈禧太后诏进宫中充作“御前女官”。 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宫赴沪。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龄以“百日孝”为由从此没再回宫。1907年,德龄和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后改做报馆记者)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1911年德龄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两年》出版,署名德龄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辜鸿铭欣然为之撰写英文书评,大为赞赏。1927-1928年间,德龄回国逗留,并亲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语清宫戏。同时找到小德张等人,进一步回忆收集清宫资料。此后,德龄先后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反映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时间风靡海内外。德龄的清廷题材英文作品,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肇兴时期的特定产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绍了中国高层统治者现实生活的实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国主义分子强加给西方读者的传闻和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正基于此,这些作品至今仍拥有广大的读者。

清朝最后一个格格和阿哥分别是谁叫什么名字

最后一个格格是爱新觉罗.显琦, 还出了书《清朝王女的一生 》;

最后一个大清阿哥:溥儁,即保庆帝溥儁,全名爱新觉罗·溥儁。 金默玉(1918.9.14—2014.5.26),本名爱新觉罗·显琦,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七女,川岛芳子胞妹,被称为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四岁时父母双亡,由三位异母姐姐抚养长大。新中国建国后,金默玉致力于教育事业和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曾与美术教育家马万里有过一段婚姻。 爱新觉罗·溥儁【jùn】(1885年-1942年),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次子,母亲为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想废黜光绪帝,于是在1900年1月2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此举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后来溥儁生活落魄,晚景凄凉。

满清最后一位格格是谁,曾出席群英会获模范教师,自称民族罪人?

她就是被称为“末代皇姑”的爱新觉罗·韫欢。近些年,末代格格、最后一位格格之类的电视剧盛行,这也表明了大众对于清朝皇室的一种好奇,而我国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位格格,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她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妹妹,爱新觉罗·韫欢。

她和溥仪是亲兄妹,是醇亲王最小的女儿,在醇亲王府中被称为七格格。她幼年丧母,因此养成了坚韧独立的性格。后和四哥、六姐一起进入“耀华学校”读书。耀华学校是英国工部办的,可以说韫欢在里面得到了先进的新思想文化教育,再后来又师承刘隽生进行正统的书画教育。

后来她将自己改名为金志坚,并在建国前创办了“志坚女子职业学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格格,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不自命清高,而是放下身段去教书育人。1960年,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她与溥仪见面,并在之后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她先后在精忠街小学、二二七中和区教育局教育培训班等地任教, 并于20世纪60年代出席全国群英会,“模范教师”的荣誉更是拿到手软。

直到2004年临终之时,她躺在病床上动情地表示,她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而她作为家族后人,能为人民服务,是她一生的荣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韫欢,又名金志坚,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园丁。

请问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显琦现在还在世上吗?

还在世。

爱新觉罗·显琦  爱新觉罗·显琦,(1918-),女,肃亲王的十七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又名金默玉,满族,1918年9月14日生于辽宁省旅顺市。   金默玉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年仅4岁时父母双亡,由同父异母的三位姐姐抚养长大。小学在旅顺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就读,13岁赴日本,进入贵族学校——女子学院读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日本女子大学英文系学习。大学二年级,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辍学,一年后回到北平,进入日本人在王府井开设的钟纺公司当顾问。   解放后,自谋职业,开办“益康食堂”,与人合伙经营四川风味担担面,生意红火。那时她乐观向上,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成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1956年6月考人北京编译社做翻译,主要从事中译日的工作。1958年,在翻译方志敏传记期间,因故入狱,1979年 *** 后回到北京。   198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0年任日本“东京满学协会”总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金默玉总想要为国家做点事情,考虑到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和中日文化的交流,她萌生了创办儿童日语班的想法。经多方筹措,1992年2月,“爱心儿童日语班”正式开学。她既当校长,又当老师,亲自教课,并亲率儿童学员东渡扶桑,与日本学校儿童进行文化交流。此后,又经多方努力,1996年10月,由“爱心日语班”更名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在河北省廊坊市经济开发区正式落成开学。金默玉不顾八十高龄,不仅亲自教课,还多次往返中日之间,筹措资金。她的热心办学精神得到日本 *** 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和赞助,还有一些日本志愿者来校授课,培养中国日语人才。金默玉还积极参与东方大学城的筹建工作,2000年9月新兴东方大学城正式开学,近万名大学生人校学习。金默玉任副董事长。多年来,金默玉热心致力于中日友好联谊活动,接待了众多的日本客人。   2000年9月被日本静冈县日本A.C.C.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亲王的十七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又名金默玉),川岛芳子的妹妹。北京东方研修学院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2年批准成立的一所优质民办高校,创办者是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总裁、清王朝后裔爱新觉罗显琦女士。

最传奇的“双面间谍”玛塔·哈丽,游走在两国之间,最后怎么样了

说起女间谍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是女间谍都非常漂亮呢,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拍摄的女间谍各个都长得十分漂亮,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花冷艳神秘。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女间谍就是非常漂亮的,她不仅长得漂亮身材也非常好,不过她的一生却是非常凄惨的。你想不想知道这位美艳女间谍的故事呢?想的话就接着往下看吧。

成为孤儿

这个美艳的女间谍叫做玛塔·哈丽,她的原名叫做玛格丽莎·泽尔,玛塔·哈丽这是一个艺名。玛塔的家境在当时算得上比较好的,她的父亲是一个帽子店的老板,家里还有着一个农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玛塔的家里一共有四个孩子,她是唯一一个女孩子,所以非常受父母的宠爱。不过玛塔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荷兰人,金发碧眼十分的漂亮,当地的人也都是金发碧眼的,可是玛塔却和他们不同。玛塔有着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和一对黑黝黝的眼睛,皮肤也是棕色的。

玛塔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荷兰人,也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父母的亲生女儿,可是就长了一副不一样的长相,这种长相一般都是犹太人或者东南亚人的长相。不过父母并没有在意这些,还是非常的宠爱她。在玛塔13岁的时候帽子店的生意就越来越不好,父亲又因为投资股票失败,家里变得穷困潦倒。农场和房子都被父亲卖了拿去还债,他们一家人只能搬到一个贫民窟里面去住。

从之前的生活变成现在这样,她的父亲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决定要东山再起前往荷兰首都去创业,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而玛塔的母亲也因为天天操劳,压力很大导致生了一场重病,没有熬过去。本来一个好好的家庭,现在变成了这样,四个孩子也都成为了孤儿。还好有一些好心的亲戚愿意收养他们,他们四个孩子也分开到了不同的家庭。

当时的玛塔已经到了青春期,她长得十分漂亮,身材也发育得很好,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在玛塔19岁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征婚的消息。一个比她大22岁的海军军官正在征婚,这个军官年龄已经大了,还离过婚。玛塔在童年时期父亲就不在身边了,所以玛塔是没受到过父爱的,对这种年龄大一点的男人,会有很大的好感。

遭到家暴

玛塔嫁给这个男人之后,才发现这个男人原来有这么多的坏习惯,不仅喜欢酗酒,喝醉之后还会对玛塔拳脚相加,把玛塔打的浑身都是伤。不过玛塔还是忍受了下来,为丈夫生了一男一女,有了孩子这种情况也没有好转,一直到玛塔的儿子意外死亡。玛塔终于忍受不了了,这段婚姻就是有孩子作为纽带才能维持这么久,可是现在孩子已经不在了。玛塔跟丈夫离了婚,女儿的抚养权也被丈夫抢去了,于是她只能回到荷兰。

为了维持生活,玛塔一个人去到了巴黎,她在巴黎的马戏团当一个骑师,偶尔还会兼职当一个模特。可是工资是非常低的,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玛塔只能放弃了尊严,她通过跳脱衣舞,被一个剧院的经理发现了。经理决定她非常的有潜力,决定把她给签下来,玛塔·哈丽这个名字就是经理帮她取得。从那之后,玛塔因为跳脱衣舞红了起来,大家都为她大胆前卫的表演感到惊叹。

再加上经理对玛塔的包装,她很快就从一个离异女人变成了一个有着僧侣背景的东方舞者,这也让她在巴黎成为了人尽皆知的舞者。她通过这份工作,变成了一个能够名流人士交往的艺术家。就在不久之前,她还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女人,通过一点点小小的包装,就变成了一个舞蹈艺术家,实在是世事无常啊。

成为间谍

玛塔也是当时有名的交际花,还成为了很多高级军官的地下情人,德国人知道后,决定花钱收买玛塔做间谍。因为玛塔经常陪在各种军官身旁,可以搜集到很多的信息和情报。这些高级官员实在是想不到,自己身边的情人居然是德国派来的间谍。而德国军队也因为玛塔提供的情报在战场了获得了很多的优势,不过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德国的实力也比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弱了很多。

玛塔看到德国日渐衰弱,开始担心起了自己的处境,她害怕依靠的德国最后战败了。所以玛塔有了一个当双面间谍的想法,她去见了法国的情报军官,答应成为法国军队的间谍,给法国提供自己收集到的情报。这样玛塔就成了一个双面间谍,游走在两个国家之间,要是有一点不注意就会万劫不复。不得不说,玛塔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

在1971年的时候,西班牙的德国军队向柏林发了电报,这封电报里讲的是一个德国间谍为军队提供大量情报的事情,可是这封电报却被法国军队给截获了。法国的情报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德国所说的间谍就是玛塔·哈丽。一个月之后,玛塔就在巴黎的一个酒店里面被抓了。虽然证据还不是很充足,但是在1917年的10月,玛塔就被判了死刑。

玛塔被抓这件事破绽百出,一封合格的军队情报是不会提到有关于间谍的,因为间谍是很秘密的存在,如果被发现了就完蛋了。而德国军队这封电报是故意为之的,他们可能也知道了玛塔双面间谍的事情,所以让法国军队来处理,这样就不关他们的事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玛塔的一生过得算是悲惨的,好不容易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可是还没有享受多久,就香消玉损了。

玛塔死了之后,她的头颅还被放在了巴黎的一个博物馆,不过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大家也把她给遗忘了。你们觉得玛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出来哦。

玛塔·哈丽的人物简介

玛塔·哈丽(Mata Hari,1876~1917),是荷兰人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的艺名。一战期间,玛塔·哈丽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脱衣舞女,但更是一位周旋在法、德两国之间的“美女双料间谍”,跻身历史上“最著名的10大超级间谍”之列!然而,法国反间谍部门却指控哈丽用“枕边风”为德国人窃取情报,并给法国带来巨大损失,造成5万名士兵身亡!1917年10月15日,她被以“叛国罪”的名义处死在巴黎郊外。玛塔·哈丽传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后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她的间谍身份,对当时的判决提出许多置疑。玛塔·哈丽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书籍、电影等文化作品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