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脱维亚行政区划

拉脱维亚行政区划(拉脱维亚共和国)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09 13:58:11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拉脱维亚共和国

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全国总面积64589平方公里。拉脱维亚是单一制国家,由109个自治市和9个直辖市组成。拉脱维亚人属于波罗的人,文化上接近立陶宛人。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是波罗的语族仅存的语言。10~13世纪建立封建公国,17世纪初形成拉脱维亚民族,1710年至1918年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和德国占领, 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1940年7月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5日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后期实行的经济改革彻底改变了前苏联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恢复独立。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

俄罗斯行政区划

俄罗斯联邦由89个平等的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2000年5月13日俄联邦89个联邦主体划分为七个联邦区。2014年增加到八个。

俄罗斯联邦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是当今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前苏联总面积的76.3%。东濒太平洋,北临北极洋,西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西南靠黑海。

它与14个国家接壤:西北和挪威和芬兰毗邻,西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及乌克兰接壤,西南与乔治亚、阿塞拜疆、哈萨克相邻,东南则和蒙古、中国、北韩交界。

地形地貌:

俄罗斯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势南高北低,西低东高。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低地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

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俄罗斯领土36%在北极圈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俄罗斯行政区划

苏联的行政区划

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15个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 20 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1940~1956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 年并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十六个。

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由哪些国家组成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 、马里 、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 、乌德穆尔特 、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阿扎尔、卡拉卡尔帕克、纳希切凡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拉脱维亚的地理环境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西部,临波罗的海东岸,里加湾深入内陆;同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面积为6458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千米,内水面积2543平方千米。 拉脱维亚地形以平原、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间,四分之三地区在海拔120米以下,最高点海拔311米。 拉脱维亚海岸线长307千米,里加湾深入内陆。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千米,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千米。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 拉脱维亚行政区划分为109个区(自治市)和9个国家级市(直辖市),均为一级行政区。 里加,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70.6万(2010年)。 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北纬56度58分0秒,东经24度8分0秒,濒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由于里加濒河临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积307平方千米。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全年平均气温6.7℃。

世界省份最多的国家,国家面积不大,却划成118个省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国家之间领土,规模等差异那是非常巨大的。而从国家行政区划来说,一般国家越大,应该划分更多的区划,以方便管理。如俄罗斯就是因为太大了,所以划分成近90个省级单位,而国家越小,自然需要的区划那就越少,如梵蒂冈,圣马力诺等国家,国土太小,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划分区划,直接管理即可。

按照这个理论来说,世界区划省份最多的应该就是大国,但是,恰恰相反,世界区划省份最多的却是一个小国。下面这个小国,是世界上划分省份最多的国家,国家面积不大,却划分成118个省,成为世界之最。

这个小国是俄罗斯的邻国,也是俄罗斯的兄弟国,拉脱维亚共和国。我们知道俄罗斯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其划分的省份,也才80多个,在世界上也是很多的,因为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省份单位也才30多个。

但是拉脱维亚,作为欧洲小国,好像故意要跟俄罗斯比拼似的。其国土连俄罗斯的零头都不到,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是零头都不到,不到200万人。但是,在省份划分上,拉脱维亚却压了俄罗斯一头,俄罗斯省份有89个,拉脱维亚直接设了109个省份,还有9个国家直辖市,总数加在一起,总共有118个,整整比俄罗斯要多出快30个。

想想,拉脱维亚才6万平方公里啊,这么分,一个省份连我国一个县的面积都不到,只有一个镇,甚至一个村的面积。整个人口一个省只能分1万多人,堪称世界最胡乱区划的国家了,而且这个数字也是世界区划历史上,一级省份区划数量最多的,到现在都没人能够超越。

很多人不明白,拉脱维亚人为何要这样呢?这一方面是将国家扁平化,整个国家直接管理到一线,这样有事总统带着118个省长开会,那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而另一方面,拉脱维亚跟俄罗斯那是有世仇的,在近代被俄罗斯打怕了,到现在还痛恨俄罗斯,仇视俄罗斯人。

所以独立后快速加入北约,加入围堵俄罗斯的行列了,所以这里面也有要压一压俄罗斯,壮壮胆的意思。毕竟国家小,但是省比你多,从区域交流来看,拉脱维亚一个省长,和俄罗斯一个自治共和国总统级别那是一样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拉脱维亚划分这么多省,国家管理还是井井有条的,其独立之后,国家经济发展还是非常迅速。

在苏联时代备受打压的经济,快速恢复过来,直接成为了前苏联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超过了1.6万美元,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比俄罗斯,乌克兰,等老牌苏联富国,发展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划分118个省,还是非常有作用的。

欢迎关注【揭秘历史的真相】,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欧洲历史》。

里加详细资料大全

里加(Riga),拉脱维亚首都,经济、文化中心,波罗的海里加湾的大海港,渔港。

里加位于道加瓦河注入里加湾的交汇处,距海约15千米,面积302.8平方千米。

2018年9月,荣获“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 :里加
  • 外文名称 :Riga(英),Рига(俄)  
  • 行政区类别 :首都
  • 所属地区 :拉脱维亚
  • 地理位置 :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
  • 面积 :302.8平方千米
  • 人口 :637,971(2018年)
  • 方言 :拉脱维亚语
  • 气候条件 :介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之间
  • 著名景点 :里加历史中心
  • 机场 :里加国际机场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气候,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体育,教育,交通运输,历史文化,地方特产,著名人物,友好城市,

历史沿革

里加在古时是利弗人的居民点,1201年建为要塞城市。1282年参加汉 萨同盟,成为波罗的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1709-1710年被俄国人占领。此后成为俄国西北部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至18十八世纪发展为海港。1918年拉脱维亚独立,里加成为首都。1940年并入苏联,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后,里加又成为首都。 里加 1918年11月18日,拉脱维亚在经历了700多年的外国统治之后,宣布独立,定都里加。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年-1940年),拉脱维亚将注意力从俄国转向西欧国家,建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制 *** 。拉脱维亚语成为拉脱维亚的官方语言。 1991年9月6日,俄罗斯承认拉脱维亚独立。1991年9月17日,拉脱维亚作为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1992年到1994年,所有俄国军队撤离。2004年 3月29日,拉脱维亚加入北约。 2004年 5月1日,拉脱维亚加入欧盟。

行政区划

古都里加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积不大,有运河环绕。老城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每座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相传13世纪末叶起风信鸡就被当地居民认为是避邪之物,后来人们把鸡身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别风向,风信鸡只是作为城市的特有标志。里加虽历经战争破坏,但老城区的许多古老建筑仍然保存下来,它们构造奇巧、外观精美。一只只闪闪发光的金属公鸡矗立在在几座13世纪大教堂的尖顶上。在造型各异的教堂中,多姆教堂以其内部庞大的管风琴闻名于世,圣彼得大教堂是里加最高的教堂,其他有名的建筑还包括骑士团城堡、大行会会所和小行会会所等。市内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商人住宅和仓库。新城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城市运河河湾处,全市绿荫覆盖,花丛处处,素有“欧洲美人”之称,里加人喜欢称其为“花城”。新城区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街道宽敞整齐,建筑壮观,喷泉、纪念像和雕刻随处可见。吉士湖畔有著名的梅沙公园,其中的歌咏场可容纳3万名观众,并可供1万人演唱。尤格湖畔的露天民俗博物馆是拉脱维亚民族的缩影,这里有葱郁的树木、柔软的草坪、矮小的农舍、古老的风力磨坊。里加的公园多而美。面积最大的是文化休息公园,米耶斯都拉公园以历史悠久著称。离市区25公里是滨海疗养区,绵延20英里细沙的海滨非常值得一去,那里遍布著各式各样的大小别墅,还有几家豪华宾馆,如里加湾宾馆和里加海滨宾馆。在这些宾馆里,游客可以进行矿泉水 *** 和泥浴。 里加

地理环境

位置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Riga) 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北纬56度58分0秒,东经24度8分0秒56.9666,濒临里加湾,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 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 里加 由于里加濒河临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称,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鲁巴河、城市运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积307平方公里。

气候

1月平均气温-4.9℃,7月平均气温16.9℃。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该港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约30℃,最低约-26℃。沿海冰冻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需破冰船协助开航。全年平均降雨量约700mm。河口水位平均高0.9~1.8m。 里加

人口

根据2003年人口统计,里加市人口为739,357人,其中拉脱维亚人占95%,俄罗斯人占5%。(拉脱维亚全国居民中,拉脱维亚人占90%一点,2%是俄罗斯人,0.9%是白俄罗斯人, 0.6%是乌克兰人,)大部分是东正教路德会信徒,而大部分俄罗斯人属于东正教。 里加 1767年 19,500 1800年 29,500 1840年 60,000 1867年 102,600 1881年 169,300 1897年 282,200 1913年 517,500 1920年 ¹;185,100 1930年 377,900 1940年 353,800 1941年 335,200 1945年 228,200 1950年 482,300 1955年 566,900 1959年 580,400 1965年 665,200 1970年 731,800 1975年 795,600 1979年 835,500 1987年 900,300 1990年 909,135 1991年 900,455 1992年 889,741 1993年 863,657 1994年 843,552 1995年 824,988 1996年 810,172 1997年 797,947 1998年 786,612 1999年 776,008 2000年 764,329 2001年 756,627 2002年 747,157 2003年 739,232 2004年 735,241 2005年 731,762 2010年 70.6万 『注释』: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急剧减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清洗以后人口减少。

经济

里加是拉脱维亚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为机械制造业,生产电气化铁路车辆、电车、内燃机车、船舶和机车等,电器、仪表、化工、纺织和食品工业亦较发达。重要商港和渔船队的基地。铁路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塔林等地。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连。有拉脱维亚大学、拉脱维亚科学院等多所大学。多十三至十九世纪古迹。海滨为有名的疗养地。 里加 里加(拉脱维亚语: Rīga)是拉脱维亚的首都,3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中最大的一个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岸边,道加瓦河口。 北纬56度58分,东经24度8分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Expression error: Unexpected / operator里加又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工商业中心。

社会

环境

曾在30年代游览里加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写下了“里加,北方巴黎”这句话。在人行道两侧,遍布著现代化的咖啡馆和饭馆,城市的商业娱乐活动及其繁荣。拉迪森-斯拉维扬斯卡馆店坐落在道加瓦河上,拥有全国最完备的会议设施,从这里可以俯瞰旧城区的美景。里加的食品与北欧其它国家类似,油腻而且丰盛,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奶油大麦汤和牛奶鱼汤,夹着腊肉和洋葱的馅饼以及黑面包布丁。当地人喜欢喝啤酒。 市内设有科学院、大学、工业学院、音乐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建有人种学博物馆和8所剧院。

体育

2017年5月19日,国际冰球联合会当天以55票赞成,52票反对,通过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和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共同主办2021年世界冰球锦标赛的决定。两城是在击败芬兰坦佩雷和赫尔辛基后获得这一赛事主办权的。锦标赛预计在2021年5月7日至23日举办。

教育

里加拥有一大批学术机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校里加分校。有拉脱维亚大学和拉脱维亚科学院等多所大学、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城市沿西德维纳河岸延伸30公里,共分6个区。旧城位于西德维纳河与城市运河之间,街道狭窄,保存著罗马式、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物,并有骑士团城堡、教堂等古迹。东北部为重要工业区,有火电站和许多机器制造厂。东郊有化工、轻工业企业。介于里加湾和利耶卢佩河之间的滨海区,散布著不少海滨疗养院。

交通运输

港区主要有2个港池,共33个泊位,其中有散、杂货专用码头,最大水深达10m。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浮吊、卷扬机及拖船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能力为45吨,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100吨,还有仓库及冷冻库等设施。大船锚地水深达35m。主要进口货物为机器、食品、纺织品、糖、金属制品、鱼及化工产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焦炭、机械设备、铁矿、水泥、生铁、木材、棉花、羊毛、粮谷及亚麻等,在节假日中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业,但应付加班费。拉脱维亚 *** 还打算将里加发展成为北欧的高科技中心。

历史文化

里加历史纪念区包括六个著名的遗址。遗址包括古老的里加、里加的中心地区、砖制圆顶屋、圣彼得教堂、圣雅可比教堂、圣约翰教堂、火药塔、瑞典门、里加城堡、以及许多博物馆和艺术画廊。 拉脱维亚历史博物馆和外国艺术博物馆。 圣彼得教堂,有72米高的塔楼.。 圣约翰教堂,一个13世纪小教堂,在圣彼得教堂的后面. Powder 塔(Pulvertornis),城墙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塔楼,里面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里加广播电视塔,高达368.5米,为本国最高建筑。全欧洲第三高建筑及电视塔。 里加是汉萨同盟的一个主要中心,它同中欧和东欧的贸易在13-15世纪达到繁荣。尽管大部分的早期建筑受到火灾 "祖国与自由"纪念碑 和战争的破坏,它中世纪中心的城市建筑仍然反映了这种繁荣。19世纪里加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中世纪城镇的市郊已经建成,风格从开始的古典木制建筑转入“新艺术”风格。里加被看作是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风格的中心。

地方特产

拉脱维亚饮食与北欧各国饮食相近,多以海味为主,如各种鱼类、海鲜等,在北欧经常可以品尝到丰盛异常的海鲜大餐,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油腻。拉脱维亚的美食也是如此,丰盛、美味却油脂太多。 拉脱维亚的美食有奶油大麦汤、牛奶鱼汤、腊肉洋葱馅饼和黑面包布丁。在品尝这些称得上拉脱维亚美食代表的食物时,应搭配着当地的啤酒才算够味儿。和北欧其他国家一样,拉脱维亚人好饮啤酒,并有着醇正的欧洲啤酒可以品尝。

著名人物

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 - 著名芭蕾舞蹈家。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 - 著名俄罗斯电影导演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ald) -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瓦尔特·扎普(Valter Capp)密诺斯微型相机的发明人 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 著名指挥大师

友好城市

奥尔堡,丹麦佛罗伦斯, 义大利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加来,法国 阿姆斯特丹,荷兰 凯恩斯(昆士兰省),澳大利亚 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 基辅, 乌克兰 波尔多, 法国 神户,日本 不莱梅,德国 莫斯科, 俄罗斯 达拉斯,美国 明斯克, 白俄罗斯 北雪平, 瑞典 北京, 中国 罗斯托克, 德国 圣彼得堡, 俄罗斯 圣地亚哥,智利 斯德哥尔摩, 瑞典 苏州,中国 台北,中国 塔林, 爱沙尼亚 维尔纽斯,立陶宛 华沙,波兰

苏联的行政区划如何划分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马里、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乌德穆尔特、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1940-1956年,还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