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曼群岛开公司

阿曼群岛开公司(阿曼航空怎么样)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14 14:04:00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阿曼航空怎么样

问题一:阿曼航空公司的介绍 阿曼航空( *** 语:??????? ????????)是一间阿曼的国家航空公司。它的总部是阿曼马斯喀特。它国内和国际航班服务。它的枢纽机场是马斯喀特国际机场。阿曼航空是 *** 航空运输组织中的一间航空公司。 问题二:阿曼航空公司的基本资料 我再也不会选择阿曼航空,来回购买阿曼航空的广州飞Muscat飞法兰克福,欧盟出发他们不敢取消,但Muscat至广州,来回都取消,且不提前通知,杯具啊,不会再选择这个航空公司,并且同航班认识的朋友之后也是这样遭遇,这个航空公司太欺负中国人了,不怕的人就坐阿曼航空吧 问题三:阿曼航空公司的历史 阿曼航空成立于1981年和1993年开始服务。阿曼 *** 持有82.4%股权。其余17.6%是由其他的投资者。于2009年3月,阿曼航空宣布于2009年6月,开始服务六个城市:班加罗尔、法兰克福、科泽科德、吉隆坡、大马士革、沙那。 问题四:behind oman air sultanate of oman哪里 behind oman air sultanate of oman 阿曼航空阿曼苏丹国后面 问题五:海湾航空公司的简介 海湾航空(英语:Gulf Air; *** 语:????? ??????)是属于中东国家巴林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于巴林首都麦纳玛,主要枢纽机场是巴林国际机场。虽然海湾航空并没有加入任何航空公司联盟,但它的航线也属“寰宇一家”的计分制中。它与捷达航空和阿曼航空有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其他航空公司共同提供代码共享航班。

第章 阿曼南部沙拉拉盆地第三系珊瑚礁、碳酸盐岩台地及其周围沉积物的露头和地震响应

Jean R.F.Borgomano

Shell Research and Technical Services,Rijswijk,The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Provence,Marseille,France

Jeroen M.Peters

Petroleum Development Oman,Muscat,Sultanate of Oman

摘要

本文在综合露头、地震及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对阿曼南部沙拉拉(Salalah)地区的碳酸盐岩边缘进行了层序地层解释。这一边缘与亚丁湾在第三纪的裂开有关。为了有助于对地下的对应层位进行地震地层解释,对台地、珊瑚礁、断裂陆架边缘以及陆坡底部相碳酸盐岩的露头显示作了简要描述。沉降速率的快速增大以及断垒和断槽的分化,导致了浅海碳酸盐岩逐步被淹没以及盆地相泥灰岩和浊积岩向上增多。断块边缘珊瑚礁的发育发生在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终结之前。

前言

阿曼石油开发公司于1994年在阿曼南端佐法尔(Dhofar)省的沙拉拉盆地钻探了第一口陆上油气探井,编号为沙拉拉平原1井(Salalah Plain-1)(图1)。在地震剖面上,该井的钻探目标被确定为一个丘状构造,同时通过与附近第三系露头的类比,可以解释为第三系礁体(图2)。尽管这口井打空了,但它却证实了地层模型和构造解释的正确性;同时提供了与区域地质有关的资料,其中有关亚丁湾在渐新世—中新世裂开期间的碳酸盐沉积演化资料尤为重要(关于区域地质背景可参见Platel和Roger,1989;Roger等,1989、1997)。

沙拉拉盆地的始新统—中新统由碳酸盐岩台地、礁及周围的沉积物组成,本文将着重讨论它们的露头和地震响应。这里的露头和地下地层解释是在亚丁湾裂谷的大地构造背景下进行的(图2B和图3)。沙拉拉盆地为从露头和地下资料的综合使用出发研究这套厚层(500~2500m)新生界碳酸盐岩层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这套层序是在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缘沉积的(图2A)。

地下资料

图1归纳了与沙拉拉平原1井有关的地下资料。有关的地震测量包括有多条二维地震测线,它们的炮检距为25m,地震波传播时间为10s,频率范围为5~60Hz,最大偏移距为3200m,同时有72次覆盖(图1)。在460m s到800m s之间的双程旅行时范围,解释出了一个约有300m s双程旅行时的地层闭合度。图1中体现这一构造解释的蓝色层位实际并不是等时地层界面,而是与这一丘状异常有关的礁体形态。结合对该井资料的解释,下文将对这一圈闭给出另一种解释。

图1 研究区位置及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沙拉拉平原1井的综合资料。

沙拉拉平原1井总进尺为1450m TVD(垂直深度)。由于受界面条件的影响,这口井发生了偏斜,同时在560m TVD时钻入所标绘构造的顶部。有一套标准组合测井已证实目标储层物性良好。这一构造全部含水,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油气充注。尽管此井未取心,但已从岩屑和井壁取样中获得了岩性及生物地层资料,并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进一步解释中结合使用了这些资料。

这口井还证实了由周边露头厘定的地层名称及据此所作的地震地层解释(图3,Platel和Roger,1989),这些解释包括:

Ashawq组底部(Shizar段)的局限海和浅海相泥灰岩和灰岩是一套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前裂谷期台地层序;

图2 阿拉伯半岛南部基本地质格架:(A)也门东北部地质剖面图;(B)阿拉伯半岛南部主要构造单元简图。

Ashawq组上部(Nakhlit段)的富珊瑚浅海相灰岩是一套早渐新世的同裂谷期礁层序;

Mughsayl组的深海浊积相灰岩和泥灰岩是一套以盆地相为主的晚渐新世—中新世后裂谷期层序。

本文讨论的另一种解释是Ashawq组最上部与Mughsayl组最底部之间可能是一套等时沉积,因此它具有地球动力学意义。

第三系礁、台地和相邻沉积物的露头显示

本节讨论的绝大部分露头资料都是由阿曼石油开发公司在1990~1994年期间组织的多次地质调查中收集的。由阿曼石油矿产部(MPM)和法国地质调查局(BRGM)出版的1∶1000,000和地质图(Platel等,1987)是层序、沉积和构造分析的基础资料。本文重点讨论的是Mughsayl露头区,这里主要出露Mughsayl组和Ashawq组的始新统—中新统碳酸盐岩(图4A)。此露头区在沙拉拉平原1井以西约40km处,为一高1000m的海岸陡崖,它相当于沙拉拉盆地的西缘,是在亚丁湾裂谷肩部的晚中新世隆升过程中出露的(Platel和Roger,1989)。有一条断裂的古陆架边缘(Platel等,1987)将浅海相碳酸盐岩(Ashawq组)与斜坡-盆地相碳酸盐岩(Mughsayl组)分隔开来(图4B)。有一条非常陡险和蜿蜒崎岖的公路爬上了这一由古陆架边缘形成的陡崖,为深入观测这一复杂的沉积体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图5A)。

图3 阿曼南部佐法尔地区白垩系—第三系地层柱状图(据Roger等,1989修改)1=泥质砂岩;2=浅海灰岩;3=泥灰岩;4=白云岩;5=硫酸盐岩;6=浊积灰岩;7=滑塌堆积灰岩;8=砾石灰岩;9=区域不整合。

在Mughsayl以西的古陆架边缘可以看到多个丘状构造的露头(图4,图5),它们的现今地貌以及披覆在丘状构造侧翼的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层呈金字塔形。这些丘状礁体的高度约为100m,其横向宽度至少是高度的3倍。最上部的丘状礁体受到了流向盆地的古冲沟的分割(图5)。这些分布于Ashawq组顶部的丘状体,组成了明显后退的碳酸盐建隆群(图4A)。这种总体“海进趋势”符合在丘状体侧翼看到的准层序组,它们具有“向上开阔”的层序(Borgomano,2000),即从局限海相的粟孔虫粒泥灰岩变为珊瑚粘结灰岩以及向上变细的生屑砾状灰岩-颗粒灰岩(图5B)。

图4 Mughsayl地区第三系露头的地质格架。横剖面图(A)和地质图(B)显示了Ashawq组(始新世—早渐新世)浅海碳酸盐岩与Mughsayl组(早—晚渐新世)较深海碳酸盐岩之间的空间关系(据Platel等,1987)。1=Ashawq组浅海碳酸盐岩(陆架和珊瑚礁);2=Mughsayl组较深海碳酸盐岩(低密度和高密度浊积岩、角砾岩及滑塌岩);3=古陆架边缘表现为Ashawq组和Mughsayl组之间的断层突变接触。

图5 (A)Mughsayl地区Ashawq组珊瑚礁及相邻沉积物的露头(其位置见图4),注意图中分割两珊瑚礁的古冲沟。箭头指示珊瑚礁两侧地层的倾向;虚线标出了珊瑚礁顶部的轮廓。图A下方近水平直线表示Mughsayl组陆坡底部地层的倾向。一条平行于画面的近直立断层控制了这两组地层的接触关系。(B)Ashawq珊瑚礁顶部的详细剖面,显示了珊瑚粘结岩被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的超覆和覆盖。这里的垂向层序在下部是局限内陆架小粟虫粒泥灰岩,向上变为高能砾状灰岩-颗粒灰岩,符合浅海碳酸盐岩的总体退积趋势。

这些丘状体由珊瑚粘结灰岩组成,含有相当比例(占总体积的30%~40%)的骨屑间和骨屑内的方解石胶结物以及示顶底的泥质沉积物。上覆的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主要含有珊瑚碎片、微晶颗粒以及底栖有孔虫,其粒间胶结物的含量中等(占总体积的10%~30%),而孔隙度为10%~20%。在小范围的露头上,这些生物碎屑沉积物披覆在珊瑚粘结灰岩所形成的地形之上。不管是生物作用(珊瑚发育)还是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都对这些丘状体的形成有贡献。这种发育于陆架边缘的珊瑚丘可以看作生态礁(Longman,1981),它们常沉积在地形高点之上,而且对周围地区的沉积作用有强烈影响。

台地

古陆架边缘以西海台的最宽阔部分(图4A)由Ashawq组厚200~300m的水平灰岩和白云岩层序组成(图6A)。据Roger等(1997)研究,这一水平层序相当于一个碳酸盐岩台地(Wilson,1975),主要是沉积于局限浅海环境(类似于现代潟湖)的泥状灰岩-粒泥灰岩。虽然对古陆架边缘礁和台地层序的空间关系尚未详细填图,但我们的调查表明,台地层序的上部在横向上对应于边缘礁,因而可以看作“礁后”层序。

斜坡脚-盆地

在古陆架边缘的靠海一侧(图4B),厚400~500m的Mughsayl组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灰岩、砾屑灰岩、角砾岩和滑塌物等组成(图6B,图7)。根据Roger等(1997)以及我们的研究,Mughsayl组沉积物充填了受断层控制的海底深切水道,位于Ashawq组浅水碳酸盐岩之内。值得一提的是,在局部地区还可见到Mughsayl组在古陆架边缘的两侧覆盖着Ashawq组(图4)。Mughsayl组与Ashawq组呈突变接触关系,即前者超覆或披覆在由Ashawq组礁丘所形成的地貌之上。在露头上未见到两者之间的渐变或指状交错接触关系。

图6 (A)Ashawq组陆架碳酸盐岩露头(其位置见图4B)。这一水平层序主要由泥状灰岩-粒泥灰泥岩组成,可能对应于礁后环境。(B)古陆坡底部Mughsayl组的典型滑塌堆积(大岩块)和滑塌层(其位置见图4B)。

Mughsayl组是在断崖底部的海水环境中沉积的。这从深水远洋泥状灰岩与重力流产物的互层中可得到证实。重力流产物包括碎屑流(图6B)、颗粒流、浊流(图7A)以及滑塌物(图7B)。这些重力流沉积常形成席状米级厚度的岩层,主要为生物碎屑或岩屑颗粒灰岩-砾屑灰岩,具有高粒间孔隙度(可达总体积的20%~35%)。这些碳酸盐碎屑物质属于浅海成因(珊瑚和双壳类生屑、有孔虫以及似球粒),而岩屑中还含有大量再沉积“海相胶结物”。其中的大岩块也属于浅水珊瑚礁成因,而且含有海相碳酸盐胶结物。尽管碳酸盐岩颗粒流和浊流的发生并不都需要有陆坡或陆架坡折(Cook,1982),但夹有如此大量大岩块的碳酸盐岩碎屑流(图6B)表明在渐新世应存在一个侵蚀性陆架边缘和一个明显的断层陡崖。总之,Mughsayl组具有陆坡底部近源沉积复合体的特征,含有高比例的碎屑流、岩屑以及大岩块(Boromano,2000)。在有关露头上没有看到向较远源部分(以浊流沉积或砂级生物碎屑为主)或盆地相沉积体系的过渡。

图7 (A)由钙质浊流(低密度和高密度)、颗粒流及深水灰泥沉积物组成的Mughsayl组未扰动层露头。(B)Mughsayl组滑塌和被错断地层露头。图A和B地层的岩性相似。B中的变形层说明陆坡是不稳定的,同时还有同沉积期构造活动。图B地质学家上方可见水成岩墙。

礁、台地及周围沉积物的地震响应

由于本区缺少钻井资料,沙拉拉盆地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使用了周围的露头。沙拉拉平原1井钻遇的渐新统丘状体发育在东西走向的断块上,它平行于沙拉拉盆地及Wadi Jeza断槽的轴向(图2)。沙拉拉盆地这一埋藏的断块可能是在Mughsayl地区出露的隆起构造的向东延伸部分(图4)。图8~图11显示了结合3条倾向测线和1条走向测线的解释结果。已将统一记录的反射尖灭点和地震相(Vail等,1977;Vail,1987;Schlager,1992)与井下资料结合在一起,而对露头观测结果也作了定量外推。它们共同构成了本文地震-地层解释的基础。

图8 (A—B)二维地震剖面的地震-地层解释(剖面位置见图1)。浅海碳酸盐岩最初仅限于在南部发育,然后到达台地边缘,因而在早期台地位置形成了一个“空桶”。(C)1∶1礁体形态,显示了很陡的斜坡角度。这条倾向测线是向盆地方向延伸的。R-1=礁体1。

图9 (A—B)二维地震测线(位置见图1)的地震地层解释。此测线是向盆地延伸的(倾向线)。台地的向北进积是根据底部层位上的下超推断的。图中R-1=礁体1,R-2=礁体2。

从露头上观察到的岩层成因类型,只有两种可以在地震响应中加以区分(图8~图10)。一是浅海碳酸盐岩,它们不断加厚、生长并形成地貌;二是陆坡底部碳酸盐岩,它们充填和披覆了已有地貌。露头的岩石性质分析表明,这两种岩石成因有明显不同,其中浅海碳酸盐岩固结很好、孔隙度中等(占总体积10%~20%),而陆坡底部的碳酸盐岩固结程度较差、孔隙度较高(占总体积的20%~35%)。在这种背景下,显示为平行反射(“轨道线”)、下超反射(进积)和具有高反射率的丘状反射(加积)的地震相,都可解释为浅海碳酸盐岩;而显示为上超(充填)和反射率较低的楔形反射的地震相,则可解释为陆坡底部沉积物。在走向地震剖面上还可见到一条切入浅海碳酸盐岩的冲沟,表明当时海底侵蚀作用强烈(图10B)。另外,还从剖面上识别了两个礁体(R-1和R-2)以及多个礁体生长期(R-1有3个生长期,R-2有2个生长期)。图9的下超反射尖灭点被认为与陆架的进积有关,它的形成要早于礁体生长(图9B)。这一认识与钻前解释有很大不同,后者只显示了单一的对称建隆(图1)。现在的认识更加符合在露头上观测到的非对称沉积体系(图4,图5),严格地说,有关礁分布在宽阔台地的边缘,因此这种台地可定义为“镶边台地”(Wilson,1975)。这种地震地层学解释还表明,早渐新世的Ashawq组上部(浅海单元)与Mughsayl组下部陆坡底部单元是在同时代沉积的,因此在地震剖面范围存在指状交错。

礁R-1的真实大小(图8C)要比露头中的单个礁体大2~3倍,但与图4A所示的古陆坡剖面类似,这些最可能生长在陆架边缘的单个小型礁体由于地震反射频率过低而不容易识别。根据露头和地震解释结果,这一陆坡的倾角(10°~15°)处在大多数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高斯倾角”范围(Adams和Schlager,2000)。礁体露头较陡的斜坡(45°)可能对应于地震所识别的“冲沟”。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与陆坡底部碳酸盐岩沉积之间的过渡带,由于已超出地震分辨率而难于识别。但不管这一过渡带是突变性的还是渐变性的,都应做进一步的地震解释。在露头上两组地层之间为一与断层有关边缘,这表明有一个突变性的似上超过渡带。总之,有关地震反射反映了在附近露头观察到的构造,包括披盖的丘状体、上超、水平层、深切冲沟以及与断裂的陆架边缘有关的陡坡等。

图10 (A—B)平行于盆地轴向(走向)的二维地震测线(位置见图1)的地震地层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浅海碳酸盐岩与陆坡底部碳酸盐岩之间在地震反射上存在重要差别。前者形成、发育和产生了地貌(丘状),因而有很强的反射,而后者则充填和披盖了地貌(上超),因而反射较弱。图中R-1=礁体1;R-2=礁体2;G=冲沟。

沙拉拉地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第三纪演化

根据Schlager(1999)总结的碳酸盐建隆模型,本文对沙拉拉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演化进行了解释。这一演化可以用两种速率的平衡来解释。一种是沉积可容纳空间的新增速率,另一种则是碳酸盐岩的生长和发育速率。但台地镶边与内陆架之间发育速率的差异也是一种重要参数,因为作为构造沉降的一种表现,它也反映了可容纳空间增大速率的空间变化(Borgomano,2000)。对沙拉拉地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演化可分为4个重要阶段(图12):

图11 (A—B)二维地震测线(位置见图1)的地震地层解释。此测线是向盆地延伸的(倾向线)。图中R-1=礁体1,R-2=礁体2。

1)加积台地阶段(前裂谷期,图12A):在始新世,沉积环境稳定,构造沉降及/或海平面上升均匀,形成了很厚的加积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速率约120m/Ma(Platel和Roger,1989)。

2)进积台地阶段(同裂谷期早期,图12B):在渐新世初期,随着地堑的形成和构造沉降速率的整体增加,形成了受水流切割的浅海陆架和较深水断槽两大沉积区。在这个时期,浅海碳酸盐岩的堆积速率超过了构造高地上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从而导致了陆架的进积(图9B)。但由于断槽有陡坡,而且水深已在透光带之下,从而使陆架的扩展无法越过断槽边缘。但台地上多余的碳酸盐产物会被搬运到断槽内。这在断裂的台地边缘,是高位体系域的常见情形(Borgomano,2000)。这一进积台地的沉积速率可能为100~150m/Ma。

3)礁体生长阶段(同裂谷期,图12C):在渐新世早期,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受控于强烈的构造沉降,它超过了内陆架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图9B)。只有在陆架边缘才能赶上可容纳空间的这一增大速率。在台地的一个海进体系域中,这个阶段对应于“空桶”形态(Schlager,1999)。对有关礁体,可以识别出两个生长期,这表明礁体生长曾因受控于构造或海平面下降的小型短暂海退而中断。据推算,珊瑚礁的生长速率约200~300m/Ma。此时周围高地上的碳酸盐岩陆架可以向所保留的断槽注入大量碳酸盐物质。

图12 沙拉拉碳酸盐岩边缘西部在始新—渐新世的演化示意图。(A)始新世的加积台地(前裂谷期)。(B)渐新世初发育的进积台地(早期裂谷),出现了沉积空间的增加并形成了断裂边缘(1)。这一陆架不能越过此断层扩展,多余的碳酸盐产物则被搬运至断槽内。(C)早渐新世的礁体发育(中期裂谷)。沉积空间的增加速率受控于构造沉降,因而超过了内陆架的沉积速率。只有陆架边缘能赶上沉降速率的增大,而珊瑚礁的发育也得到了发展(2)。这里可以发现第二个珊瑚礁生长期,表明中间曾有受控于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海退(3)。(D)早渐新世末的礁体沉没(后裂谷期晚期)。构造沉降的加速(4)导致礁体最终淹没,并直接覆盖了低密度浊积物和深海泥。

4)礁淹没阶段(后裂谷期晚期,图12D):早渐新世末期,构造沉降导致了沙拉拉盆地珊瑚礁及台地的最终淹没。来自盆地边缘的低密度浊流及深水灰泥,直接覆盖在最晚期礁体(R-1)之上。Platel和Roger(1989)研究结果表明,Mughsayl地区这一时期的构造沉降速率超过了300m/Ma,但我们根据沙拉拉平原1井估算,该盆地相当大部分的构造沉降速率要比这一数值大1~2倍。由于沉降速率已大大超过礁体的生长速率,因此礁体得以保存和埋藏。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有较深水灰岩和泥灰岩逐渐充填了整个沙拉拉盆地。

亚丁湾裂谷肩部在晚中新世的隆升标志着沙拉拉碳酸盐岩边缘海相演化的结束。

结论

沙拉拉碳酸盐岩边缘的演化,强烈受控于始新世—中新世的亚丁湾张开。构造沉降速率的快速增加以及断裂高地和断槽的分异,导致了碳酸盐岩沉积体系分4阶段的逐渐消亡,即从加积陆架、进积陆架、礁体生长直到礁体最终淹没。只有在这一裂谷的初始阶段,碳酸盐岩产率才能平衡快速的构造沉降。这样就在高地上形成了礁体,而在断槽内则堆积了厚层碎屑楔形体。

Ashawq组最上部的珊瑚礁和Mughsayl组最下部的陆坡底部碳酸盐岩,在层序上是等时的,而在地震剖面上明显呈指状交错。地震及露头均揭示了类似的地层结构、沉积地貌以及空间变化频率。另一重要结论就是最初由地震资料解释的单个碳酸盐“建隆”实际上是底部的进积陆架边缘和顶部的加积陆架边缘(严格地说就是珊瑚礁)。

致谢

作者十分感谢阿曼石油开发公司惠准本文的出版。同时,我们也十分感谢一起参加野外调查和钻井工作的阿曼石油开发公司广大同事,特别感谢Wyste Sikkema和Salim Al Maskiry。

参考文献

Adams,E.W.,and W.Schlager,2000,Basic types of submarine slope curvature:Journal of Sedim ntary Research,v.70,no.4,p.814-828.

Borgomano,J.R.F.,2000,The Upper Cretaceous carbonates of the Gargano-Murge region,southern Italy:A model of platform-to-basin transition:AAPG Bulletin,v.84,p.1561-1588.

Cook,H.E.,1982,Carbonate submarine fan versus carbonate debris aprons:Facies patterns,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models: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v.14,p.466-467.

Longman,M.W.,1981,A process approach to recognizing facies of reef complexes,in D.F.Toomey,ed.,European fossil reef models:SEPM Special Publication 30,p.4-40.

Platel,J.-P.,and J.Roger,1989,Evolution dynamique du Dhofar pendant le Cretace et le Tertaire en relation avec l’ouverture du Golfe d’Aden: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Géologique de France,v.V,no.2,p.253-263.

Platel,J.P.,A.Berthiaux,J.Roger,A.Ferrand,and C.Robelin,198 Cartes geologiques a 1/100000.Hawf,Marbat,Sadh:Ministr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Muscat and Salalah,Sultanate of Oman,3 sheets.

Roger,J.,J.-P.Platel,C.Cavelier,and C.Bourdillon de Grissac,1989,Donnees nouvelles sur la stratigraphie et l’histoire geologique du Dhofar(Sultanatd ’Oman):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Géologique de France,v.V,no.2,p.265-277.

Roger,J.,J.-P.Platel,C.Cavelier,and C.Bourdillon de Grissac,1997,Geology ofDhofar.Geology and geodynamic evolution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the Cenozoic:MPM geological documents,Muscat,Sultanate of Oman,259 p.

Schlager,W.,1992,Sedimento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reefs and carbonate platforms,A short course:AAPG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 Note Series No.34,76 p.

Schlager,W.,1999,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carbonate rocks:Leading Edge(August),p.901-907.

Vail,P.R.,1987,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Part 1: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in A.W.Bally,ed.,Atlas ofs eismic stratigraphy,v.1:AAPG Studies in Geology No.27,p.1-10.

Vail,P.R.,R.M.Mitchum,and S.Thompson,1977,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global changes of sea level,Part 3,in C.E.Payton,ed.,Seismic stratigraphy-Applications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AAPG Memoir 26,p.61-83.

Wilson,J.L.,1975,Carbonate facies in geologic history:Berlin,Springer-Verlag,471 p.

(田海芹译;蔡勋育校)

求“全球前100强石油公司”名单谢谢!

  1 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 沙特阿拉伯 100% 1 358.27 4 63428 1 44020 10 441 8 9765 7 14225  2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委内瑞拉 100% 5 104.26 6 41565 3 16395 11 410 3 15480 5 14735  3 英荷壳牌集团 英国、荷兰 12 13.74 13 17111 5 11770 2 812 2 20035 1 33930 4  4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伊朗 100% 4 122.35 2 231710 2 18625 8 481 13 7250 13 7195  5 5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 墨西哥 100% 7 63.82 12 17593 4 15350 7 495 10 8325 10 8120  6 6 美国埃克森公司 美国 19 9.33 17 11969 10 7835 4 653 1 21860 2 27165  7 10.15 英国石油阿莫科公司 英国 16 10.01 19 8773 8 10245 5 600 4 14075 3 24010  8 7 美国美孚公司 美国 24 6.49 26 4446 19 4675 9 444 7 10885 4 17200  9 8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 100% 3 132.19 15 14790 9 9525 34 91 15 5725 16 6085  10 9 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印度尼西亚 100% 27 5.48 9 30273 18 5045 6 518 19 4455 18 5895  11 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 100% 10 17.47 20 6611 6 10925 23 155 6 10975 33 3755  12 12 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 阿尔及利亚 100% 14 12.6 7 39847 11 6780 3 791 37 2425 26 4040  13 11 美国雪佛龙公司 美国 25 6.43 35 2633 15 5535 14 247 11 7925 8 10140  14 14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巴西 100% 15 10.27 36 2472 17 5250 30 114 9 9170 9 9315  15 13 美国德士古公司 美国 32 4.89 38 1844 20 4650 15 230 12 7530 6 14440  16 17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00% 6 73.68 5 62335 12 6655 12 364 67 1055 42 2275  17 18 意大利埃尼集团 意大利 36% 35 3.95 28 3826 27 3265 16 225 22 4295 20 5420  18 20 法国道达尔公司 法国 34 4.14 31 3276 28 2820 22 155 19 4455 14 6880  19 19 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 伊拉克 100% 2 154.11 8 31253 7 10710 65 36 49 1750 39 2570  20 7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 100% 23 7.22 32 3070 23 3530 78 23 5 11865 12 7390  21 21 法国埃尔夫阿奎坦公司 法国 37 3.53 43 1746 22 3995 29 125 23 4115 22 5175  22 23 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利比亚 100% 8 32.33 16 13150 14 6150 42 64 51 1710 46 1890  23 28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100% 31 4.92 11 18379 29 2760 13 334 55 1450 45 2085  24 22 美国阿科公司 美国 36 3.89 34 2786 24 3290 17 217 40 2310 38 2825  25 26 俄罗斯苏尔古特油气公司 俄罗斯 * 22 7.53 14 16180 23 3530 32 103 49 1750 54 1440  26 24 美国大陆石油公司⑴ 美国 43 2.18 42 1750 39 1740 26 146 25 4035 21 5245  27 25 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 尼日利亚 100% 9 22.95 10 22421 13 6640 67 33 41 2120 59 1255  28 29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 卡塔尔 100% 30 5.07 3 83337 21 4080 19 204 79 315 69 735  29 27 埃及石油总公司 埃及 100% 45 2.03 25 4457 36 2150 38 75 34 2900 44 2245  30 34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⑵ 美国 53 1.32 50 1148 56 980 28 128 18 4675 17 5990  31 36 阿根廷YPF公司 阿根廷 * 44 2.08 33 2940 31 2590 27 136 47 1850 51 1550  32 31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俄罗斯 41% 18 9.79 1 333663 57 950 1 5531 0 74 500  33 32 俄罗斯万科斯公司 俄罗斯 * 13 13.35 27 3951 25 3425 91 12 35 2700 48 1815  34 33 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 美国 49 1.59 40 1774 50 1175 24 150 42 2070 37 3360  35 37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挪威 100% 38 3.31 29 3397 35 2300 35 86 61 1300 47 1850  36 30 俄罗斯西丹科石油公司 俄罗斯 * 17 9.92 22 5105 37 1995 80 21 29 3525 64 1100  37 35 俄罗斯鲁克石油公司 俄罗斯 27% 11 15.31 66 659 16 5385 73 29 37 2425 53 1500  38 38 印度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印度 100% 27 5.48 21 5377 30 2670 18 207 0 0  39 39 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哥伦比亚 100% 42 2.31 49 1198 34 2445 43 62 58 1400 55 1415  40 43 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 俄罗斯 * 20 9.14 30 3373 38 1975 83 18 48 1800 69 735  41 40 俄罗斯石油公司 俄罗斯 100% 29 5.32 18 11778 48 1265 53 49 66 1075 79 330  42 42 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俄罗斯 26 5.49 37 2112 39 1740 87 15 45 1950 63 1175  43 44 美国阿美拉达-赫斯公司 美国 56 0.95 71 582 53 1030 46 59 36 2475 40 2410  44 41 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 比利时 58 0.92 81 378 68 700 48 53 28 3580 27 4000  45 47 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 西班牙 21% 59 0.88 73 568 54 1020 74 27 21 4360 30 3795  46 46 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 叙利亚 100% 46 1.97 41 1756 42 1615 72 30 62 1225 57 1275  47 48 阿曼石油开发公司⑶ 阿曼 60% 33 4.42 23 4941 32 2505 70 31 0 0  48 45 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 俄罗斯 77% 52 1.33 24 4941 49 1185 94 7 54 1455 72 690  49 49 加拿大石油公司 加拿大 18% 70 0.65 61 708 73 505 39 75 52 1540 52 1545  50 51 美国加州联合油公司 美国 66 0.73 44 1732 55 1015 20 188 0 0  参考资料:这是世界前50强的石油公司  排名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国家 主营业务 销售额 2 BP 英国石油 英国 炼油 232571.0 3 ExxonMobil 埃克森美孚 美国 炼油 222883.0 4 Shell 壳牌石油 英国/荷兰 炼油 201728.0 10 Total 道达尔 法国 炼油 118441.4 12 ChevronTexaco 雪佛龙德士古 美国 炼油 112937.0 14 ConocoPhillips 康菲 美国 炼油 99468.0 43 ENI 埃尼 意大利 炼油 59304.4 52 CNPC 中国石油 中国 采油、炼油 56384.0 54 Sinopec 中国石化 中国 炼油 55062.0 76 PDVSA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 委内瑞拉 炼油 46000.0 91 Repsol YPF 雷普索尔YPF 西班牙 炼油 42031.5 99 Valero Energy 瓦莱罗能源 美国 炼油 37968.6 100 BASF 巴斯夫 德国 化学品 37757.0 112 Statoil 国家石油 挪威 炼油 35241.8 119 SK 鲜京 韩国 炼油 33768.5 125 Dow Chemical 道化学 美国 化学品 32632.0 129 Bayer 拜耳 德国 化学品 32331.1 144 Petrobrás 巴西石油 巴西 炼油 30797.0 186 Petronas 马石油 马来西亚 炼油 25660.9 189 Indian Oil 印度石油 印度 炼油 25316.3 259 Lukoil 卢克石油 俄罗斯 炼油 19345.0 292 Idemitsu Kosan 出光兴产 日本 炼油 17669.6 308 Mitsubishi Chemical 三菱化学 日本 化学品 17045.0 323 Hanwha 韩华集团 韩国 化学 16181.8 326 Sunoco 太阳石油 美国 炼油 15930.0 342 Nippon Mining Holdings 日本 炼油 15551.1 359 Yukos 尤科斯 俄罗斯 炼油 14966.0 365 Akzo Nobel 阿克苏诺贝尔 荷兰 化学品 14770.7 371 RAG 莱茵集团 德国 采矿、原油 14559.2 378 Amerada Hess 阿拉美达赫斯 美国 炼油 14408.0 422 Fortum 芬兰 炼油 12893.1 427 Cosmo Oil 日本 炼油 12691.5 432 Cepsa 西班牙 炼油 12588.6 450 Bharat Petroleum 布哈拉特石油 印度 炼油 12053.7 456 PTT 泰国国家石油管理局泰国 炼油 11904.6 462 Hindustan Petroleum 印度斯坦石油 印度 炼油 11750.5 482 Reliance Industries 瑞来斯实业 印度 炼油 11327.7

阿曼金龙集团怎么样

好。1、工作环境好。阿曼金龙集团公司有独立的办公室,有空调等基本设施,同事之间融洽,领导和睦。2、福利待遇好。阿曼金龙集团公司的员工工资在4000元至5000元,每个节假日都有单独的礼品,每月的饭补为500元,还有旅游卡,阿曼金龙集团好。

腾讯阿里在那交关税

在我国交。。虽然注册地是在阿曼群岛,但是我国也有明文规定,我们国家的监管体系是很完善的。2018年最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在中国有业务的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注册地在中国,称为居民企业,另一类注册地在国外,称为非居民企业。税法明确规定,居民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的税率为20%。所以在我国交税是必然。

法云安缦的阿曼集团

Amanfayun 是阿曼集团(全球顶级的小型精品(Boutique)度假村集团之一)在国内开的第二家度假酒店,该酒店由昭德(杭州)酒店有限公司投资兴建。Amanfayun藏匿于一个风景如画的山谷中,四周围绕有静谧的茶园、天然林、别具风格的小村庄和五大佛教朝圣地之一的灵隐寺,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目前阿曼集团在全球十三个国家拥有19家酒店,其中近年开张的是老挝的Amantaka和中国北京的Aman at Summer Palace(颐和安缦),而杭州则有幸成为她入驻中国后第二个选址的城市。阿曼法云从2010年3月份酒店正式开张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