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 读了短文,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
-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
- 读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什么
- 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 邮票齿孔的故事
- 邮票齿孔的故事的课本教案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原文】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了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教材简说】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读了短文,你想对阿切尔说些什么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学情简析:教学目标: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教案是每个老师都会接触到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案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不同的教案也是有不一样的优势的,以下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1
教材分析
1、《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科学”。课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2、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的一幅彩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造成“奇特”的原因就是“失重”。“失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失重”的原因是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的引力。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要求做到:一是要让别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的常识,再搜集一些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解决措施:教师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邮票一枚,火花一张。
学具准备:一张纸,一根针(可人人准备,也可以组为单位准备)。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知道吗?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
“我指你认”。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
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请大家帮助你。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2、 合作学习。
组内伙伴轮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
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尝试读读你认为重要的句、段。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全班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动手操作,促进理解。老师提供印有“邮票”的纸,部分同学用手撕纸中的“邮票”,部分学生模仿酒馆中那位先生的做法。交流感受。
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重要语句。如:用礼貌的语气读两人对话;找出表现两人善于动脑筋的句子,读时突出他们的用心思考;“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4、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课题。
回忆: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启发创造
1、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样的邮票。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交流: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过渡: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词,认读。
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
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
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积累运用,指导实践(根据教学情况,部分内容放到课后。)
1、 数量词积累。
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集体订正。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 邮票常识积累。
读“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部分关于邮票的常识。
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 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教案3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读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什么
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说理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发明家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赞扬了阿切尔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启发学生从小要养成爱观察、勤思考、敢动手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邮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邮票的知识,板书课题:邮票上的齿孔。
2、齐读课题,别看这小小的邮票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合作学习,把生字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让学生看了哪些字较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5、指名朗读课文。
6、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7个生字,学生练习拼读。
2、用生字组词。
3、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把句子读顺。
2、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那个外地人为什么事情而发愁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外地人有什么举动?看插图你能想象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学一学他的样子。
3、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哪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师范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轮的邮票。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
三、联系实际,延伸扩展。
四、总结全文。
五、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邮票上的齿孔
外地人:发愁、用别针刺一圈小孔
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阿切尔:思考、发明邮票打孔机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位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他就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能很容易地被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篇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了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本篇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我们可以抓住课文描写那个用别针刺邮票的人一系列动作的句子感悟他的善于动脑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大胆想象阿切尔被那个人的行为所吸引后的想法以及研究发明打孔机的过程来感悟他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的优秀品质,揭示课文所寓含的道理。最后我们可以住抓住文中“立即”、“直到现在”、“仍然”来感悟这一发明的重大价值。另外文中还有较多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家酒馆等,可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课后还有一个介绍邮票知识的资料袋,可作适当扩展,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还可培养集邮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了解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积累运用表示数量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3.初步学会能抓住重点词句和想象补白来感悟人物的品质、课文的’真谛。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13个生字,书写12个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实物投影仪、简单的PPT课件。
学生:集邮册,搜集一些关于邮票常识的文字资料,一张画着多张无齿孔邮票的白纸。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预设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欣赏铺垫
1.猜谜语:小小一幅画,无脚走天下。寄信必用它,无它信不发。请打一物。
2.板书“邮票”。你知道关于邮票的哪些知识吗?
3.课件图片演示:一边出现各种邮票的画面,一边结合课后资料袋
配乐补充
介绍邮票的知识。
二、比较理解齿孔,引出课题
1.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无齿孔,一张有齿孔。比较这两张邮票有何不同?
板书:齿孔。为什么把这些小孔叫齿孔?随机认识“齿”,牙齿的齿。
2.邮票的四周为什么会有齿孔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板书完整课题。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段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力争读通课文。
2.交流反馈: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1)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出示生字卡片“裁”,与“栽”“载”作比较。
(2)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的一家小酒馆喝酒。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酒”,与“洒”作区别。
出示词语卡片“伦敦”,补充介绍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3)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四、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人?板书用别针刺邮票的人和阿切尔。
2.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3.交流研读描写用别针刺邮票的人的句子。
(1)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理解什么叫求助。
(2)用上其中一些重要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是怎么解决裁邮票没有小刀这个问题的。
(3)取下胸前的校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邮票纸,模仿这个人刺好一个个小孔,轻松撕邮票的过程。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撕”,体念用手撕的感觉。
(4)从这个人的这番举动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动脑思考。
(5)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4.交流研读描写阿切尔的句子。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什么叫吸引?酒馆那么多人,为什么单单只有阿切尔会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
(2)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他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词语卡片“研究”。想象这个研究会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阿切尔会碰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
(4)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善于观察事物、思考研究、发明创造。
(5)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五、巩固字词书写新字
1.课件出示:比一比,口头组词。
力()裁()斯()论()酒()更()
刀()栽()撕()伦()洒()便()
2.指导书写生字
(1)归类指导:仍、使、便
“使”字中间是个口,一撇要出头;“便”字中间是个日,一撇不能出头。
(2)重点指导:英、整、式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会认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利用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2、抓词句的训练。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邮票齿孔的故事
一 邮票齿孔的故事的课文内容
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回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答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二 邮票打孔的故事课文有哪些
《邮票齿孔的故事》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读本。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了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三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原文】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左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那个人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了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教材简说】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 二年级学完邮票齿孔的故事后有什么启发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 《邮票齿孔的故事》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普通译法:Story of a stamp’s teeth 文艺译法:A tour on a stamp 二逼译法:A stamp’s stroy of f**king holes
六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善于动脑 细心观察
七 《邮票齿孔的故事》中阿切尔是如何发明邮票打孔机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当时邮票没有齿孔,需要剪刀剪开,中阿切儿看见有人用胸针在邮票扎眼,便受到启发,发明了打空机。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加以改善,就能创造历史。
邮票齿孔的故事的课本教案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当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一)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数量多,但其中好多字在生活中接触过,比如,“刀、酒、便”。要通过自主识字展示的方式,把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分类,然后有侧重地识字。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5.写字指导。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二)朗读感悟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教师可以倡导。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一些重点词句,读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要多读。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学的看法可以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可以。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读好各部分课文。以下的引导方法可供参考。(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三)积累运用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四)实践活动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习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片断:合作感悟,进行思维训练1.默读课文,初知汇报。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什么?”小组推荐代表或自荐在全班交流。3.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是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还是研制邮票打孔机的人?一个反映灵敏、聪明手巧;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思考,要创造发明,二者都需要。4.老师设计或选择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尝试解决。据说,最初生产的卫生纸是完整无孔的,人们使用时需要用手撕开,使用起来不方便。后来,有人建议在一小段一小段之间切成孔隙,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拓展思维,动脑实践。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邮票创始人罗兰·希尔罗兰·希尔(1795—1879)是英国教育家,邮票的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