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战苏联名将朱可夫简介
- 被称为二战终结者的朱可夫有多厉害乌克兰人民应该感谢他吗
- 二朱分别是朱德和谁
- 苏联英雄朱可夫是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多次参加二战,为何会错过最后一战
- 给我看下名将朱克夫将军的个人历史资料谢谢拉
- 朱可夫元帅的简介
- 朱可夫元帅生平
二战苏联名将朱可夫简介
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
被称为二战终结者的朱可夫有多厉害乌克兰人民应该感谢他吗
中国有个常胜将军叫赵子龙,苏联有个常胜将军叫朱可夫,中国有个兵先叫韩信,苏联有个军神还是叫朱可夫。希特勒曾经说过,假如他有一名向朱可夫一样的将领,他早就已经称霸世界,那么二战终结者朱可夫有多牛?下面是他的三个经典事迹:
第一,二战期间把日军揍得不敢北上。日本在侵华期间,为了扩充军备,攫取更多资源,以战养战,就打上了苏联的主意,要进攻广袤的西伯利亚,结果碰上了朱可夫。朱可夫出其不意地采用德国闪电战战术,让日军阵线全面崩溃,史称木门罕战役。日本这一次尝试到了战斗民族的厉害,所以再也没有北上挑战北极熊了。朱可夫领导的鹿门罕战役导致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第二,以退为进,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这里包含了朱可夫亲自指挥的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战役。面对德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防御准备的苏联因此一溃千里。为了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乌克兰基辅防御问题上,朱可夫主张有序撤退,斯大林却主张死守基辅。后来的事实验证了朱可夫的正确主张。德军围攻列宁格勒时,朱可夫决定将这里武装成碉堡,德军在莫斯科也遭到了堡垒防御,酷寒缺少食物让德军筋疲力尽。当时机成熟时,朱可夫乘胜追击,抢回被占地盘,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
第三,攻克柏林,终结二战。 1945年4月1日,斯大林召集苏军高级将领研究对德国的最后进攻。德军在柏林以东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在城周围筑起了三层防御圈,将柏林市区化成九个防御区。4月16日,柏林战役打响,朱可夫用18000门各式大炮实施炮火准备,20分钟内向地震倾泻了5万吨炮弹,同时,轰炸机对敌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轰炸。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德军各个防御逐个被击破,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德军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总之,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期间立下了不朽军功,他领导下的每一场战争都关系苏联的生死存亡,但无论有多凶险,他都能扭转乾坤,最后被人们誉为二战终结者。毫不夸张的说,苏联如果没有出口,二战的历史一定会被改写,乌克兰人民更应该感谢这位元帅,因为他曾经为乌克兰的领土与人民的尊严而抛头颅洒热血。
二朱分别是朱德和谁
人物姓名:朱可夫 (1896~1974)人物国别:苏联元帅 苏联将领朱可夫元帅出生于1896年12月2日,是原苏联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军事活动家、卓越的战略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贡献,使他名垂青史,成为前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生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9岁那年,朱可夫离开家乡,到莫斯科一家毛皮作坊学徒。他的吃苦耐劳和忠诚老实受到老板赏识,5年以后当上了师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被征兵上了战场,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十月革命以后,朱可夫参加了红军骑兵,在保卫苏维埃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多次立功受奖,连连得到提升。至1937年秋,他已成为骑兵第三军军长。1939年,日军侵犯中蒙边界哈勒欣河地区,朱可夫受命前往指挥作战。这一仗不仅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充分显示出朱可夫的指挥才干。1941年,45岁的朱可夫出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人民委员兼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悍然向苏联发动进攻。在苏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朱可夫曾建议在叶利尼亚组织反击,以防德军以此为桥头堡进攻莫斯科。基辅失陷后,朱可夫以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的身份赴叶利尼亚前线指挥反击,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期间苏军的第一次进攻战役,重创德军的突击军团。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1941年9月,正当列宁格勒地区战事处于危急关头,朱可夫临危受命就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和列宁格勒人民的支持下,该方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敌人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始终没有得逞。 哪里危机,朱可夫就出现在哪里。1941年9月30日,德军动用180多万兵力,1700辆坦克和1390架飞机,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总攻。10月6日,朱可夫被任命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担负着抗击德军主力军团,保卫莫斯科的重大使命。经过激烈交战,红军不仅挫败了德军占领莫斯科的战役企图,而且使整个苏德战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次举世闻名的战役中,朱可夫作为拯救莫斯科的英雄而名声大噪。1942年2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西部方向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几个方面军参参加了几个意义重大的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和第聂伯会战。由于每战必胜,朱可夫被人们誉为常胜将军, 1943年1月晋升为元帅。 1944年3月,朱可夫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他率领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荡德军,向前挺进。他们的速度之快使苏联新闻局无法及时准确地报道,有一次只好笼统地报道:今天解放了240个地方。为庆祝他们的胜利,莫斯科每天傍晚都要鸣放12 响到20响礼炮。同年9月,朱可夫调任进攻柏林的主力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在他的指挥下,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德军大本营进攻,最终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国武装部队的投降,向全世界宣告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结束。 在艰苦的战争中,朱可夫始终所向无敌,而在战后复杂多变的政治风浪中却历经坎坷,沉浮无定。柏林解放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愿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并获得列宁勋章。1 974年朱可夫病逝。
苏联英雄朱可夫是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多次参加二战,为何会错过最后一战
朱可夫是苏联的元帅,曾经获得英雄的称呼,在二战期间也担任过军事统帅,在很多比较大型的战役中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几乎战争都取得了成功,因为这些卓越的战功,他也被人们称为“苏联战神”,但是奇怪的是几乎所有苏德之间大型的战役都是他指挥的,唯独二战中最后的一场战役他却错过了。
对于朱可夫来说,他自然是想参与这次战役,因为这也算是二战的终点,任何一位将领都想给自己的战争生涯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实际情况是在1945年的时候朱可夫不可能去东方作战。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在德国展开决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对日作战的问题,而远东战役的筹划和准备早在1944年就开始了,朱可夫并未参与相关工作,实际上他直到德国投降后的1945年5月中旬才了解到苏联高层正在研究对日作战问题。
等到德国宣布投降的时候朱可夫也没有被调往日本,因为整个欧洲还需要他作为驻守德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主持大局,处理战后德国的工作,这无疑是当时苏联最关心的事物,远比在日本打一场仗来的重要。
最终因为这件事情,朱可夫完完全全的错过了最后一战,虽说对于朱可夫自己来说有点遗憾,但是对于整个当时苏联的局势来说,这是最适当的一种安排,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给我看下名将朱克夫将军的个人历史资料谢谢拉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0�7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0�7нович Жу�0�7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政治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场上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在一次遭遇战中,他指挥100人对2000人,并且坚守了阵地七个小时,得到斯大林的赏识。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晋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二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朱可夫在预备军司令员任上组织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 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闲居的朱可夫著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这在苏联历史上仅有两人(另一人是对勋章有执着狂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时,也是获得两次胜利勋章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两人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苏联二战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所言,朱可夫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永恒象征,为后人所敬仰。 朱可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朱可夫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朱可夫元帅的简介
朱可夫全名: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是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
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歼敌5万余人。
1940年5月,他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
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的“传奇元帅”。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与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扩展资料: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8月29日,1944年7月29日,1945年6月1日,1956年12月1日),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荣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功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年),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
防空军事指挥学院以其名字命名。
著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
朱可夫元帅生平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匠家庭,19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作战有功,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十月革命爆发后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至连长。以后屡次深造,先是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后于1925年又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再毕生于高级首长班。之后,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 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次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成员之一。7月29日,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驳:“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一阵争执之后,斯大林决定解出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派他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几小时后朱可夫就动身去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他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 1941年9月,当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时,朱可夫被任名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率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挫败了希特勒要将该城“从地球上抹掉”的企图。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担任新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莫斯科防御战的指挥。他着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强的防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使德军精疲力尽,锐气丧尽。当寒冬来临之际,苏军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在分析了斯大林格勒的形势后,他先组织苏军积极防御使敌疲劳,然后会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庞大的反攻计划,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被围歼。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成功。 1944年3月,朱可夫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该方面军立即成为1944年反攻中最出色的部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攻势中,歼灭德军20万,解放了4万余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5月,朱可夫又被委以新任,负责协调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及第二方面军的作战行动,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1944年1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很快率该方面军反攻到德国境内。 1945年4月16日,苏军三个方面军对柏林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矛头,首先攻占柏林。5月9日,朱可夫代表苏联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 战后,驻德苏军部队统编为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朱可夫出任总司令兼苏联军管局总指挥。1946年4月,朱可夫调离柏林,回莫斯科担任苏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3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2月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8年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 朱可夫是现时代的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功勋卓著,先后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勋章2枚,以及奖章和外国勋章多枚。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库图佐夫、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朱可夫是战场上胜利的象征。1974年,这位战功卓著的元帅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