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熊vs科迪亚克棕熊

北极熊vs科迪亚克棕熊(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呢)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23 11:38:46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呢

关键还是看个体了,这两种动物的平均体型都差不多,大约都有400公斤到500公斤左右,如果论最大个体的话,北极熊要大一些,曾经有一只北极熊其中可以达到一吨,虽然这只北极熊已经被射杀了,但是它的标本依然保存完好,而棕熊的最大个体也就是七八百公斤左右,如果按战斗力来算,这两种熊的性格都是比较凶猛的,可能北极熊更要凶猛一些,因为北极熊主要以肉食为主,而棕熊还是杂食类动物。

说起陆地上最强悍的食肉动物,相信很多人会想到狮子或者是老虎,毕竟这两种动物是万兽之王,老虎是亚洲的森林之王,狮子则是非洲草原上的霸主,但是要和棕熊和北极熊比起来,狮子和老虎还是差一些,很多人可能感到不服了,老虎和狮子这么凶猛,怎么可能打不过熊,那是因为狮子老虎碰到的熊个子比较小,真的碰到下面所说的两种,老虎和狮子绝对不敢上前对抗,那就是科迪亚克棕熊和北极熊,科迪亚克棕熊则是最大的一种棕熊,生活在北美洲地区。

像我们亚洲的棕熊普遍个子不会太大,哪怕是北亚地区的棕熊,大概也只有300公斤左右,但是北美洲地区阿拉斯加一带的棕熊一般个子都可以达到400公斤以上,雌性也可以达到300公斤,大个子的往往都会达到600公斤,而科迪亚克岛上面的棕熊500公斤以上的并不是少数,曾经有人捕捉到最大的一只有800公斤重,这也是发现过最大的一只棕熊,不过这一种棕熊虽然个子不比北极熊差,但是主要以杂食性为主,很少会捕食别的动物,所以说战斗力可能不如北极熊。

而北极熊依然还是地地道道的陆地食肉霸主,北极熊平均个子也就300~500公斤,和棕熊基本上不相上下,最大的一只北极熊有1000公斤左右,现在已经制成了标本,但是北极熊是纯肉食性动物,因为它生活在北极,根本没有别的食物可以选择,所以北极熊只能靠捕杀其他动物生存下来,比方说捕杀白鲸或者是捕杀海豹等等,所以北极熊的性格也比棕熊要凶猛得多。

科迪亚克岛棕熊是最大的熊吗比北极熊更大吗

科迪亚克岛棕熊是最大的熊吗?比北极熊更大吗?科迪亚克岛棕熊不是最大的熊,没有北极熊大。

1.科迪亚克岛棕熊是棕熊最大的亚种,也是现存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平均体重超过北极熊,阿拉斯加棕熊。他们庞大的身躯足以和那些白人邻居抗衡-北极熊。体长2-2.8米,体重一般可达650公斤以上,最大个体800公斤。这些非常大的熊在它们生活的地方没有天敌,并提供充足的食物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科迪亚克岛棕熊的小眼睛视力不好,小耳朵和嗅觉都很好,尤其是嗅觉超级灵敏。鼻粘膜的面积是人类的100多倍,1.5公里外都能闻到。

2.科迪亚克岛棕熊是杂食性动物,包括各种根、块茎、草、谷物、水果和蘑菇。他们也吃动物性食物,包括昆虫、啮齿动物、有蹄类动物(麋鹿、驯鹿、驼鹿)、鱼和腐肉,有时甚至会杀死较小的美洲黑熊来充饥。我经常去海边寻找海草、蛤蜊、死鲸等海鲜。这种高营养的食物是科迪亚克岛棕熊比内陆棕熊更高更壮的重要原因之一。

3.成年北极熊平均体长约2.5米,平均体重约550公斤,最大个体体重超过800公斤。从体型来看,无论是平均个体还是最大个体,科迪亚克棕熊都略小于北极熊。所以现存最大的熊是北极熊,而科迪亚克棕熊是现存最大的棕熊。作为北极食物链的顶级动物,北极熊极具攻击性。它脾气暴躁,会攻击所有踏入领地的生物,包括人类。北极熊的主要猎物以各种海豹为食。通常情况下,北极熊会静静地等待海豹在浮冰上呼吸。当海豹把头伸出水面时,北极熊会用直径25cm、打击力超过一吨的爪子猛击海豹的头部,然后用牙齿把昏迷的海豹拖到浮冰上吃掉。

究竟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更大

      北极熊比科迪亚克棕熊大。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极熊体重为300~800公斤,雌性为150~400公斤;在冬季来临前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800公斤以上。熊掌可达25厘米宽,熊爪可超过10厘米,北极熊奔跑的时速可达40公里,还能在海里以时速10公里游97公里远。科迪亚克岛棕熊(学名:Ursusarctosmiddendorffi):是棕熊中体型最大的亚种,体长在2-2.8米,体重通常可达650多千克,最大个体800公斤。体形健硕,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颜色,一般是在不同深浅的棕色至褐色之间变换。到了冬天被毛会进一步长长,最长能到10厘米,到了夏季则重新变短,颜色较冬季的深。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厘米。有42颗牙齿,其中包括两颗大犬齿。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它们也是跎型动物,并长有一条短尾巴。

北极熊和棕熊谁厉害

如果北极熊不跑,而是和棕熊硬拼的话,依靠体型上的优势,最先倒下的或是棕熊。首先比较一下体型,相对而言北极熊的个头要比棕熊更大一些,成年雄性北极熊的体重在350~600公斤之间,是陆地上食肉兽类中体重最大的一种。而棕熊种类很多,体型差别也比较大,小个头的棕熊其实很小,比绵羊大不了多少,但是最大的科迪亚克棕熊的个头却和北极熊差不多少,有记录的最大的棕熊个头达到了751千克,但是最大的北极熊的体重则超过了一吨,所以还是北极熊的体型要更大一些。

其实分析一下两者的生活习性,也大概能明白了,北极熊擅长的是猎杀海中的动物,它们常年在北极圈中的冰盖或者浮冰上生存,主要以海洋动物为食,而且它很擅长游泳,可以说已经非常适应半海洋式的生活,这样也让它缺乏和陆上动物斗争的经验,而且北极熊都十分的特立独行,它们生存的区域也很少会有其他动物它们发生打斗,所以它们和其他动物发生打斗的机会不多。

相对而言棕熊就不一样了,它是一个纯粹的陆地动物,而且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如果有肉类食物的话那是必争必抢的,甚至不惜和同类打得头破血流,所以当这家伙看到北极熊有肉类食物的时候,拼命也要上去抢的,而北极熊觉得在危险到来之际应该自保,犯不着和一个为口吃的就要玩命的家伙弄个两败俱伤。

地球上最大的熊,棕熊和北极熊谁厉害,谁是老大

熊科动物也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包括黑熊,棕熊,北极熊等,其中黑熊和棕熊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北极熊也被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是棕熊的一种),那么在所有的熊科动物中,哪一种最大呢?

记得中学课本上曾经特别提到北极熊是肉食动物中的重量级选手,因为它的体型要比老虎和狮子都大多了,的确是这样!北极熊体长超2米,肩高1.6米,站立起来比姚明还高,雄性北极熊通常在2.5米以上,最高者接近3米高,体重可达300~800公斤,雌性可达150~400公斤(因在不同季节有脂肪存储现象,所以冬眠前后体重差别极大)。

虽然一般认为北极熊的个头最大,但棕熊的个头也不小,特别是科迪亚克岛棕熊,它的体型并不亚于北极熊,甚至有生物学家认为科迪亚克棕熊是比北极熊还大的熊科动物。

这种熊主要生活在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上,另外在阿弗格纳克岛和苏伊克岛也有分布,其成年体长在2米以上,站立的高度也在2.5米以上,最大者体重也可达800公斤,甚至有人认为由于科迪亚克棕熊属于杂食动物,其食物来源更丰富,所以它们体型可能没有北极熊更高更长,但身体却更臃肿,所以最大的棕熊比北极熊的体重还重一点。

这两种体型庞大的熊类都是老虎和狮子都惹不起的家伙,猫科动物见了它们都要退避三舍。但是,在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的熊科动物中,这两种熊类却又并非最大,熊科动物中的体型冠军应该属于北美巨型短面熊。

巨型短面熊是距今200~50万年前美洲大陆上生活的一种可怕的肉食动物。由于它们的主要猎物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也被称为“噬牛熊”。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经存在过,其下面又可细分为几种熊类,其中以南美巨型短面熊类别中的细齿巨熊为最大,这种史前巨兽平均体重达到1600~1750公斤,想一想,我国北方地区的黄牛体重通常还不到500公斤,这种熊竟然比三头黄牛的重量还多,其体长也很惊人,可达3.6米,肩高1.8米,站立时高度接近5米,实在是大得吓人呀!如今个头最大的北极熊和棕熊,在这种熊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弟了。

熊类咬合力有多大棕熊VS北极熊结果

北极熊比棕熊的咬合力只多一千克,棕熊咬力有816千克,北极熊咬力有817千克,美洲黑熊的咬合力有680千克,亚洲黑熊咬力有560千克,懒熊咬力有有520千克,大熊猫,眼睛熊咬力有400多千克,马来熊咬力有200多千克一般棕熊不是北极熊的对手,但北美洲的科迪亚克棕熊有800多千克,甚至一吨,北极熊一般重680到800千克,甚至一吨,棕熊不如北极熊凶猛,灵敏,而且不如北极熊有捕食经验,但是棕熊假如给北极熊一击,北极熊可能死亡,但是同样的道理,假如棕熊被北极熊击一下,棕熊也会毙命,但是灵活性让北极熊的北极熊击杀棕熊的可能性就高,所以北极熊的胜算就高,所以我的排名是1.北极熊2.北美棕熊3俄罗斯棕熊4北美黑熊5.藏马熊6.亚洲黑熊7.懒熊8.大熊猫9.眼睛熊10.马来熊。

北极熊和棕熊相比哪个比较厉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棕熊大小不一,而小北极熊基本上都那样大,小的棕熊才180斤,大的棕熊贴近一吨。相对来说小北极熊的块头要比棕熊更高一些,成年人男性小北极熊的重量在350~600KG中间,是地面上食肉兽类中重量较大的一种。而棕熊类型许多,身型区别也非常大,小块头的棕熊实际上不大,比羊了不起是多少,可是最高的科迪亚克棕熊的块头却和小北极熊类似少,有统计的最高的棕熊块头做到了751Kg,可是最高的白熊的重量则超出了一吨,

因此或是小北极熊的体积要更多一些。小北极熊均值重量1600斤,科迪亚克棕熊均值重量1400斤,但较大的科迪亚克棕熊做到2200斤,而最高的小北极熊做到了2000斤。仅凭重量,二者难分伯仲,但小北极熊是纯肉食动物,并且效率迅速,比棕熊要快,既可以捕捉小鸟,还可以掠食重约2吨的海象,还能够摧毁硬实的厚冰捕猎白鲸,而科迪亚克棕熊属于杂食性,,但应对比自身能量和速率都需要强劲的小北极熊有一些费劲,因而小北极熊在能力上更胜一筹。

相对性于虎、狮子座、小豹子等猫科,熊科动物并不是高超的姿势型猎人。棕熊也一样,它也会吃一些海底生物,也会围攻野牛和鹿群,可是成功的机遇并不是很多,大量的情况下他们都喜欢在小河边打鱼,为此来填补所必须的肉类食品动能,可是和小北极熊不一样的是,棕熊还可以吃绿色植物,例如嫩芽,果子,种籽等,可以说它是一种杂食性。

小北极熊是与生俱来,杀海底生物轻轻松松,大海象、独角鲸都经常殒命熊口。但是猎人通常更怕负伤,对小北极熊而言负伤代表着身亡。与陆地动物的交手工作经验,恰好是小北极熊所十分缺乏的。棕熊是个清道夫,捕猎工作能力不强,但善于抢别的小动物的食材,虎和狼都很有可能被棕熊从猎食边上轰走。并且棕熊抢起食材来敢拼了命,不害怕负伤。棕熊即使受伤也可以靠啃果实活下,因而相对性无顾虑,战斗能力更强。总的来说,如果是争食,棕熊可以随便赶跑小北极熊

熊科里北极熊和棕熊谁更厉害

熊科是现存食肉目下体型最大的一个科,其中体型最大的两种熊就要属科迪亚克棕熊和北极熊了。科迪亚克棕熊仅分布于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上,而北极熊则仅分布于北冰洋附近,因此,在现实中,两种动物是没有交手机会的。所以,要想判断两种大型的熊科动物谁更厉害?我们只能通过双方的一些数据以及习性来做一下综合的对比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迪亚克棕熊

熊科下一共有三个亚科:熊猫亚科、眼镜熊亚科以及熊亚科。在这个三个亚科下,除了熊亚科外,其他两个亚科下分别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大熊猫和眼镜熊。相比较两个“冷清”的亚科,熊亚科就显得“热闹”的多了,现存的熊亚科有6种不同的熊类,包括棕熊、亚洲、美洲黑熊、懒熊、马来熊以及北极熊。

棕熊是所有熊科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种,无论是在亚洲、欧洲还是北美洲均有分布,而且棕熊有20个不同的亚种。在所有的棕熊亚种中,科迪亚克棕熊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栖息在北美洲科迪亚克岛上的棕熊亚种是现存体型最大的棕熊,成年的雄性科迪亚克棕熊体长平均在2.4米左右,体重平均在450公斤左右,最大个体体重超过了700公斤。

科迪亚克棕熊是一种典型的独居动物,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通常一头成年雄性棕熊的领地范围在800平方公里左右,这个区域就是它的主要活动范围。虽然,科迪亚克棕熊在食肉目下,但是它与大多数的熊科动物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在科迪亚克棕熊的食谱中,平均有75%以上的为植物性食物,剩下的25%由鱼类以及有蹄类动物构成。

北极熊

北极熊与棕熊同属熊亚科,不同的是,北极熊是单独的北极熊种,与棕熊相差甚远。许多小伙伴对最大的熊科动物一直有些搞不清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到底谁更大?

成年雄性北极熊的平均体长在2.5米左右,体重平均在550公斤左右,最大个体体重超过了800公斤。

从体型上看,科迪亚克棕熊无论是平均值还是最大的个体均略小于北极熊,因此,现存体型最大的熊是北极熊,而科迪亚克棕熊是现存体型最大的棕熊。

北极熊是现存所有熊科动物中生存环境最恶劣的熊,它主要分布于北冰洋海域附近的浮冰之上,恶劣的气候条件,同时也造就了北极熊强大的耐寒能力。虽然从表面上看,北极熊被白色的毛发覆盖,但其实它的毛发是中空而透明的,皮肤是黑色的,北极熊之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是因为光线以及环境光的反射效果。

作为北极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北极熊有着极强的攻击性,它脾气暴躁,会攻击一切踏入领地范围内的生物,包括人类。北极熊的主要猎物以各种海豹为食,通常北极熊会在浮冰上静静的等待换气的海豹,当海豹将头露出水面时,北极熊会用自己直径25公分、拍击力超过一吨的熊掌猛击海豹的头部,然后再将拍晕的海豹用牙齿拖到浮冰上吃掉。

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才是真正的“猛兽之王”?

在我看来,北极熊比科迪亚克棕熊更能称得上是“猛兽之王”。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01 体型

在同科动物之间的较量中,往往体型的优势更能够决定战斗力的强弱,而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北极熊的体型是略大于科迪亚克棕熊的。

这是北极熊的第一个优势。

02 食性

虽然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都是食肉目下的动物,但是,科迪亚克棕熊的主要食物还是偏素食性,而北极熊则不同,除了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外,它是纯正的肉食性动物。

体型相近的情况下,显然食肉动物比杂食性动物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实战能力。

03 灵活性

北极熊与科迪亚克棕熊体型相近,但是,两种动物的灵活性却相差很大。这其实还是与两种动物不同的习性决定的,科迪亚克棕熊的猎物大都不需要自己捕杀,再加上没有天敌,所以,科迪亚克棕熊比较的笨拙。而北极熊除了猎杀海豹外,还会猎杀大型的动物,比如海象、鲸鱼等等,所以其灵活性要比棕熊高很多。

总结

北极熊无论从食性、体型还是灵活性上都比科迪亚克棕熊要强一些,所以如果两种动物相遇,北极熊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体型相近的两种动物战斗,结果大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因此,即使两种动物在现实中碰面,也不太会爆发大战。

你说呢?

北极熊和棕熊体型对比区别是什么

北极熊和棕熊体型对比区别是北极熊的个头要比棕熊更大一些,成年雄性北极熊的体重在350到600公斤之间,而棕熊种类很多,体型差别也比较大,小个头的棕熊其实很小。最大的科迪亚克棕熊的个头却和北极熊差不多少,有记录的最大的棕熊个头达到了751千克。

北极熊动物

虽然一般认为北极熊的个头最大,但棕熊的个头也不小,特别是科迪亚克岛棕熊,它的体型并不亚于北极熊,甚至有生物学家认为科迪亚克棕熊是比北极熊还大的熊科动物。

这种熊主要生活在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上,另外在阿弗格纳克岛和苏伊克岛也有分布,其成年体长在2米以上,站立的高度也在2.5米以上,最大者体重也可达800公斤。

甚至有人认为由于科迪亚克棕熊属于杂食动物,其食物来源更丰富,所以它们体型可能没有北极熊更高更长,但身体却更臃肿,所以最大的棕熊比北极熊的体重还重一点。

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

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阿拉斯加棕熊比北极熊还要大,是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这是真的吗?

北极熊和现代棕熊都是古棕熊的后代,分化不过几十万年。但它们的形态结构还是有些区别的,北极熊脑袋小,脖子长,身体长,肩峰突出不明显,屁股大;而棕熊脑袋大,脖子短、身体短、肩峰突出非常显著。因此,北极熊体长占绝对优势,而大亚种棕熊则在头骨大小、肩高方面与北极熊有一较之力。

鉴于两种熊形态结构的区别,要科学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只能比体重。网上流传的体重数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然而这些往往没有可靠的来源。因此,本文只比较科考数据,即科学家测量并正式发表在学术文献上的体重数据,数据来源我列在文末,参考资料可在知网等数据库上查阅。

比平均体重,北极熊更大无争议

大众对这些熊的极限体重更感兴趣,而在科学的统计中,平均体重是相对更稳定的一个指标,而样本的最大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容量。

棕熊存在很大的种内变异,全世界有20多个亚种,仅美国阿拉斯加州也有五个亚种。与动物通常北大南下、大陆大岛屿小不同的是,阿拉斯加棕熊正好相反,南部沿海的岛屿和半岛地区的棕熊最大。科迪亚克岛上的科迪亚克棕熊,6岁以上的公熊夏季平均有312千克,母熊202千克,而阿拉斯加半岛巨型亚种(半岛巨棕熊)则是5岁以上的公熊春季平均319千克,母熊198千克。

可与北极熊一比大小的棕熊亚种也就只有科迪亚克棕熊和半岛棕熊了。阿拉斯加大陆的棕熊属于阿拉斯加亚种,公熊平均只有200千克左右,母熊约110千克。阿拉斯加东南部"锅柄"地区有锡特卡棕熊和达氏棕熊,公熊平均270千克,母熊170千克。这些都无法和北极熊相提并论了。

因此,纠正大家的一个说法,准确地说最大的棕熊亚种是科迪亚克棕熊和半岛棕熊,而不是"阿拉斯加棕熊"。

北极熊虽然全球都是一个整体,但不同地区的亚种群还是存在一定体型差异的。取5岁以上为成年,南哈德逊湾的成年公北极熊平均489千克,楚科奇海是461千克,南波弗特海是368千克;最大的还要属福克斯湾,成年公熊平均有510千克。

可见,要比平均体重,棕熊难与北极熊相比,北极熊是第一大熊无争议。

田忌赛马,棕熊能赢北极熊吗?

拿最大亚种的棕熊去比北极熊已经是田忌赛马了,但我们发现棕熊还是比不上,看来棕熊要想夺得第一大熊的桂冠,得想一些其他办法了。

1. 体成熟体重

雄性棕熊和北极熊虽说5岁就性成熟了,但之后身体仍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大亚种棕熊十多岁才达到体成熟。10岁以上的半岛棕熊雄性春季平均389千克,雌性207千克。

而北极熊视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比半岛棕熊生长快一些。哈德逊湾的公熊在5岁性成熟的同时就体成熟了,波弗特海的个体7岁达到97%的体成熟体重,而最大的福波斯湾北极熊生长期更长一些。

北极熊专家通过测量大量个体并用公式拟合计算,给出了北美各地和挪威的北极熊体成熟体重(下图),我们正好和半岛棕熊做一下对比。欧洲的北极熊一般认为是全球最小的,挪威斯瓦尔巴特的公熊体成熟体重只有389千克,和半岛棕熊一样大。而北美和西伯利亚的北极熊还是明显比棕熊大,楚科奇海有557千克,福克斯湾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79千克!

看来,棕熊的体成熟体重虽大,但和北极熊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2. 秋季体重

科考测量熊的体重有统一规范,通常春季称重,上面我们说的北极熊和棕熊体重除科迪亚克棕熊是夏季外,其余都是春季。

北极熊体重的季节变化比较小。比较靠南的种群如哈德逊湾,公熊在秋季冰融期体重最小。靠北的种群如加拿大高北极地区,则是春季体重比较小。波弗特海、楚科奇海这些生活在中间的北极熊,可能没有明显的季节波动。

棕熊体重四季变化明显,晚秋入仓冬眠前最重,春季较轻,夏季最轻。对公熊来说,秋季要比春季重约24%。

这样,春季体成熟平均近400千克的雄性半岛棕熊和科迪亚克棕熊,到秋季可能有490千克。这个体重已经超过波弗特海北极熊,达到南哈德逊湾(486)和戴维斯海峡(481)的水平了,但较之楚科奇海(557)、福克斯湾(579)还是有不小差距。

3. 母熊体重

北极熊的体重性二型比棕熊显著,因此母熊的差距比公熊小。雌性的半岛棕熊和科迪亚克棕熊平均体重都是200多千克级别的,这就明显超过了185千克的挪威母北极熊,和波弗特海的差不多大了。但福克斯湾、戴维斯海峡和楚科奇海这些地区的母北极熊都是250千克级别的,比母棕熊还是大不少的。

科考中北极熊的体重性二型较大也是由于称重是在春季,这时候去年怀孕产仔的母北极熊刚结束冬眠,体况比较差,体重正值一年的最低谷,而公熊是不冬眠的。棕熊则是无论公母都要冬眠。

4. 最大体重

科考称重的个体中,挪威的北极熊最大有510千克,波弗特海最大有610千克,楚科奇海有614千克,哈德逊湾有654千克,东格陵兰有680千克,而福克斯湾有810千克。而最重的科迪亚克棕熊是611千克(秋季)。

专家比较认可的狩猎记录中,最大的科迪亚克棕熊重751千克,而最大的北极熊有1002千克。

可见,最大个体也是北极熊更胜一筹。

北极熊不是陆生动物

综上所述,北极熊是第一大熊没有争议,但它们可能不能算是陆生动物,尽管其形态结构与陆地动物比较符合。陆生动物的定义,一方面看其生活的基底,即是不是站在陆地上活动;另一方面看其营养来源,即食物是不是来自陆地生态系统。

这两方面北极熊都不符合,北极熊生活的基底是海冰,其觅食、求偶、交配活动都在海冰上进行,海冰仍然属于北冰洋的一部分,而不属于陆地。其食物来源海豹、海象、白鲸都是海洋动物,而不是陆地动物。北极熊登陆,要么就是海冰完全融化暂时登陆避难,要么就是怀孕母熊登陆冬眠并产仔。北极熊在陆地上有时会找些植物、垃圾等充饥,但这对其营养和繁殖都没有多大价值。

生产幼仔是北极熊唯一一项通常在陆地上完成的重要生命活动,然而这不是必须的。波弗特海的母北极熊就是在海冰上筑巢产仔的,这样就完全脱离了陆地的限制。因此,严格地说北极熊不是陆生动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编纂《世界海洋哺乳动物》时明确把北极熊列为海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也说北极熊是海洋动物。

总结一下本文要点:最大的棕熊不是阿拉斯加棕熊,而是科迪亚克棕熊和半岛巨棕熊;然而即便是这两个亚种,体型也比不上北极熊。棕熊确实是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但这不是因为其体型超过了北极熊,而是通过把北极熊开除"陆地藉"实现的。

棕熊是食肉动物吗?

有人常说棕熊不是食肉动物,是杂食动物。这里要强调三点:

从分类上来说熊是属于食肉目(Carnivora),因此当然是"食肉动物"。

棕熊是必须吃肉的,尤其是春季,植物性饮食无法完全满足熊的需求,这与野猪、狒狒这些偶尔开荤的真正杂食动物有本质区别。

棕熊的亚种中,藏马熊是纯食肉动物,很多地区的棕熊会不同程度地捕食有蹄动物,海边的棕熊捕捉大量鲑鱼。

如果说棕熊因浆果吃得多、捕食有蹄动物较少,其食肉动物身份就受到质疑的话,那么犬科、灵猫科中也有很多主食昆虫、植物的种类,狼獾、棕鬣狗也很少自己捕猎,真正符合要求的"纯食肉动物"只有猫科、灰狼等少数几种大型犬科、斑鬣狗和一些小型鼬科等寥寥数种而已。如果只说"纯食肉动物",那么以虎、狮等大型猫类最大。

因此,棕熊无疑是食肉动物,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多是清道夫,而不像北极熊、老虎和狼那样,属于捕食者。

大不意味着强,强不意味着生存更好,希望大家不要纠结于这些动物哪个大。有关北极熊和棕熊的演化关系、竞争关系和各自的生存现状,动物志今后将一一发文介绍,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Charles C. Schwartz, Sterling D. Miller and Mark A. Haroldson (2003). Grizzly bear. In Wild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Bi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econd edition) (Second edition)

Steven C. Amstrup (2003). Polar bear. In Wild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Bi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econd edition) (Second edition)

Leland P. Glenn (1980).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Brown Bears on the Central Alaska Peninsula.

A. E. Derocher (1991).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logy of polar bears in western Hudson Bay

A. E. Derocher and é. Wiig (2002). Postnatal growth in body length and mass of polar bears (Ursus maritimus) at Svalbard

Eric V. Regehr, Steven C. Amstrup and Ian Stirling (2006). Polar Bear Population Status in the Southern Beaufort Sea

Karyn Rode and Eric V. Regehr (2010). Polar bear research in the Chukchi and Bering Seas: A synopsis of 2010 field work

Karyn Rode, et al. (2013).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of an Arctic top predator experiencing habitat loss: feeding and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two polar bear popu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