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复盘巴黎1-2曼联:4座大山堵死双核突进 3中卫思路全队受益
一场精彩的、充满战术思路对抗的比赛,不论是3中卫体系思路还是攻坚阶段对博格巴的使用,都透露着索夏正在试图打破此前的思维钢印。 前场球员努力,中后场更是神勇无比,三军用命的曼联再度成为王子公园球场里那座屹立不倒、难以逾越的大山。
正如赛前预测一样,索夏选择在客场拿出3中卫体系,卢克肖担任左边中卫,特莱斯首秀担任左边翼位,面对巴黎灵活、突破能力强的锋线,继续选用麦克托米奈搭配弗雷德坐镇中场。比赛的主攻权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在巴黎手中,曼联中场擅防不擅攻,前场擅冲不擅拿,这使得内马尔可以不断得到身后队友的球权输送,然后通过个人能力在左路尝试带球突破,配合姆巴佩的无球冲刺与迪跑跑的右路策应,持续受到压迫的曼联防守压力得不到缓解,只能越发收缩防守,让巴黎在外围轻松的起球,靠着德赫亚观音坐莲连场发威才撑了过去。
尽管蒂亚戈-席尔瓦这位惨案专家的离队,让巴黎后防补上了一个天坑,但是首发的迪亚洛不幸成了另一个大漏洞 ,第20分钟马夏尔靠着娴熟的中锋技巧造点,并由B费罚进之后,曼联开始变得从容。曼联右边三人万比萨卡、图恩泽贝、麦克托米奈立体的撑住了球队肋部防守,他们三人正好把中路林德洛夫身前身旁保护得严严实实。巴黎没有正统中锋来冲击林德洛夫,尽管进攻主动权在手,但巴黎的进攻都是从边路发起,皮球在打到林德洛夫身前就被干扰化解,冰人可以很从容的坐镇中路补位、争顶解围(对手没中锋还个儿矮),还能冷静的向前场输送传球。
巴黎的进攻套路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把球交给内马尔和姆巴佩。 巴黎中场对于皮球的支配能力不足,内马尔需要从中圈附近就开始持球推进,这样的长距离带球更多时候就显得孤立无援,是在单打独斗,姆巴佩向禁区内的冲刺反跑不多,迪跑跑的参与度也很低,巴西人的个人能力确实强,但曼联这边仍然很好的应对了下来。
上半场的麦克托米奈通过出色的奔跑,持续高强度的贴身对抗,将内马尔的突破逐次化解。 缺乏队友策应的单挑打的就是成功率,就算内马尔能够穿过麦克这一关,他身后还有万比萨卡这样单防世界级的球员在,连续几次突破失败后,巴黎就陷入进攻有而无果的状态。
下半场换上小基恩后,巴黎减少了突破而增加了边路传中,在扳平比分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又把曼联压到了开场阶段的狼狈模样。曼联前场拿不住球(背身接球只有马夏尔稍稳),拉师傅连续的单刀反击能跑出机会,但是最后的处理都有问题(频繁冲刺后脚步乱是必然),麦克因为黄牌隐患换到了左路,弗雷德没有那么强的对抗后面对内马尔防守显得吃力,对手传球处理更为容易。这时候万比萨卡、图恩泽贝站了出来。
英超铲断王万比萨卡在边路、禁区内连续的精彩放铲,让姆巴佩能冲起来却没法威胁到禁区;如若越过了万比萨卡,身后的图恩泽贝也能摆着大长腿追上断球;就算这两人都没挡住射门,德赫亚还能用神扑将皮球拒之门外。 曼联后防几乎全员的优异发挥,冷静、从容,让巴黎的进攻一次次无功而返。现在的巴黎远不如球迷想象中的强大,除去内马尔、姆巴佩“四亿难为”组合外,中后场就是欧洲二流。
在撑过巴黎短暂反扑后,索夏用博格巴换下特莱斯,进行了一次战术大调整,埋下了比赛胜负手。不同以往博格巴被锁在后腰位置上,因为身后队友有足够的对抗、奔跑能力与速度,博格巴上场后的位置十分靠前,每当曼联进攻他都是边路插上最快的那人,这样偏向菱形中场的构成终于能把法国人推向前场。
不论是在禁区前沿做轴处理球(给拉什福德的绝杀助攻),还是高速后插上对禁区的威胁,把博格巴嵌入到首发前场3人组的进攻套路里后,终于可以集齐流畅进攻所需的元素:能拉边冲刺策应,能连续传切有人后插上,有出色的对抗持球,有门前多样化的射门手段,进攻轮转基本成型。
最后再提一嘴两名巴西球员:当麦克托米奈吃牌收紧动作后,弗雷德站了出来发挥自己灵活敢下脚的特点,断球后更能持球推进及时疏导后场防守压力;而首秀的特莱斯处理球很有巴西球员风范,特别是一脚球传递,简单直接高效,角球的主罚弧度高速度急,未来配合马奎尔这样的头球大杀器,曼联的定位球进攻威力将剧增。
再度征服王子公园球场,索夏的曼联用了与上次相似思路的打法,而马奎尔伤缺卡瓦尼仍期待首秀,这意味曼联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此前固执的使用3前锋+双高中场,因为各种意外原因“被迫”放弃,反倒成为球队改头换面的契机,接下来连战伦敦双雄,将是验证这契机能否被真正把握住的最好机会。
曼联战胜巴黎欧冠小组赛开门红,这场比赛有何看点
足球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运动,有很多很多人都是很忠实的足球迷,足球它会给我们带来激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温情,我们都知道每年最受欢迎的就是欧冠,还有欧洲的五大超级联赛,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看点,也会吸引很多足球迷的目光。
今年的欧冠比赛现在已经开始了在北京时间的10月21日的凌晨三点钟,曼联面对强大的巴黎,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在这场比赛当中战胜了强大的巴黎,赢得了欧冠小组赛的开门红,我相信很多很多人都觉得在这场比赛当中,巴黎队会战胜曼联队,因为巴黎他们在上个赛季是进入了欧冠决赛的,虽然说在欧冠决赛当中输给了拜仁慕尼黑。
是对大巴黎里的表现,确实值得让人肯定的,而对于曼联队在最近的表现来讲,是有一点差强人意,他们在这个赛季都应召第五轮比赛当中,以6比1的大比分输给了热刺队,偶然这个比赛的结果肯定也会对曼联队的球员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定很多人都觉得在这场欧冠小组赛当中,大巴黎队取得比赛胜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对于这种在凌晨三点钟举行的比赛,大巴黎队,他们排出的阵容是433,而曼联队排出的阵容532我们从比赛的整个形势来看巴黎他们在场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场上的射门也有一定的危险,但是这些有威胁的射门都被曼联的门将德赫亚给一一化解了,在比赛的第28分钟的时候,曼联队就获得了一个点球,这个点球由b席主罚,并且成功命中,比赛来到了第55分钟,曼联队的马夏尔进了一个乌龙头球,这也让比赛的走向让人难以预测,但是在比赛的第87分钟,由博格巴助攻拉斯福德,并且成功打进了绝杀进球,嗯,比分2比1,最终成为了这场比赛的结局。
继续吹!战术细节分析曼联如何逆转巴黎,索帅的临场应变至关重要
引入瞩目的巴黎VS曼联的欧冠十六强淘汰赛最终落下帷幕,曼联凭借客场进球数多的优势最终淘汰了巴黎圣日耳曼。无论玄学也好,气质也罢,我们事后诸葛一番,从本场比赛的一些战术部署和执行细节上,分析下索尔斯克亚在本场比赛的一些战术指挥详情。
首先,我们看下双方出场阵容:
而曼联这边则采用442,区域防守的策略去应对。众所周知,卢卡库很快凭借对手的一次乌龙回传,漂亮地趟过布冯,铲射入网,曼联2分钟就取得梦幻开局1-0!
曼联领先后的十几分钟内,巴黎左右两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拆解曼联的防守,终于凭借姆巴佩的速度,他们在第11分钟扳平了比分。在巴黎进球后,索尔斯克亚在场边招呼球员压上,走了一步险棋,放弃收缩的低位防守,而是把战火烧到巴黎的中后场,让本方球员尽量在中前场压迫对手,制造对手的失误。
为什么说这是一步险棋呢!很明显,曼联的中场线压的上,后防线必然也要前提,给了巴黎迪玛利亚,姆巴佩冲刺的空间。而如果后防线忌惮姆巴佩的速度,不前提,那么势必在中场和后场之间留下巨大的空间给巴黎的中前场人员钻营。
不管如何,曼联开始堆积人员在中场中路,造成中路的人数优势。
而巴黎则在自己喜欢的左侧进攻方集结力量。
索尔斯克亚很快意识到这点,于是把阵型修改成352,让阿什利杨回归右路边翼位。当发现拜利的速度跟不上巴黎的边翼时,他又迅速换上达洛,改成442,让达洛和阿什利杨在右路组成双边位,抑制对手的左路进攻。这个换人相信看了球的球迷都有直观感受,后续巴黎的控球更多的就是在外围,和右路的一些零星传中,对于曼联的大门威胁减弱了很多。
结论:
从达洛上场开始,曼联的防守体系总算抑制住了巴黎的进攻。曼联也开始了零星的进攻反击。
之后巴黎的进攻基本上歇火了,加上内马尔和卡瓦尼的受伤,图赫尔能上的后手也不多,巴黎圣日耳曼控制了球权和局面,但是没有太多的得分手段,双方进入了相持的胶着状态,最后凭借VAR的判罚,曼联以一个补时点球结束了这场伟大的逆转比赛。
点球的判罚肯定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这是哪个教练都无法掌控的细节。但是如果没有之前的努力,没有之前的针对性战术部署和球员们的执行,曼联也没法熬到补时还有悬念的那一刻。所以,运气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毫无疑问曼联踢了一场伟大的比赛,索尔斯克亚和他的教练团队证明他们的临场指挥。
索帅配得上曼联给他的一份转正合同!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