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光和e光的相位差

o光和e光的相位差(光的偏振中的相位差问题)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7-27 16:59:39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光的偏振中的相位差问题

偏振光的干涉中的相位差来源于两个部分,一个是波片带来的o光和e光的相位差。另一个就是所谓的附加相位差。当干涉系统中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在同一个象限时,没有附加相位差。如果干涉系统中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在不同的象限时,则需要额外加上pi的附加相位差。

o光和e光产生相位差,光是什么光

寻常光和非常光。自然光在晶体内所产生的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虽属频率相同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但是,它们之间的位相差,即使在同一点,亦因时而异,不是固定的,所以这样的o光和e光的合成不能产生椭圆偏振光。

波片引入的相位差是快轴减慢轴还是慢轴减快轴

波片波片,又称为相位延迟片,它是由双折射材料加工而成。它使通过波片的两个互相正交的偏振分量产生相位偏移,可用来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常见的波片由石英晶体制作而成,主要为四分之一波片和二分之一波片(半波片)。(1) 四分之一波片四分之一波片(λ/4波片):晶体厚度恰能使o光和e光光程差为λ/4的晶片。旋转波片使入射光偏振方向与波片两轴夹角为45°,椭圆/圆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变成了线偏振光。同理,如果入射光偏振方向与波片两轴夹角为45°,线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变成了圆偏振光。(2) 二分之一波片(λ/2波片)晶体厚度恰能使o光和e光光程差为λ/2的晶片。线偏振光经过λ/2波片后还是线偏振光,但是振动方向与原来的方向旋转了2θ角。圆偏振光经过λ/2波片后还是圆偏振光,但是转动方向与原来相反。偏振分光棱镜能把入射的非偏振光分成两束垂直的线偏振光。其中P偏光完全通过,而S偏光以45度角被反射,出射方向与P光成90度角,P偏光与S偏光都是线偏振光,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此偏振分光棱镜使由一堆高精度执教棱镜胶合而成,其中一个棱镜的斜边上镀有偏振分光介质膜,透过与发射参数可以到95%以上。

二分之一波片的正文

一定厚度的双折射晶体,当法向入射的光透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相位差等于π或其奇数倍,这样的晶片称为二分之一波片 ,简称半波片。在如图(见椭圆偏振光图1)所示的情况下,选择晶体板的厚度使o光和e光间的位相差为π或其奇数倍,则自晶体板出来的合成光仍为平面偏振光,不过出射光的振动平面相对入射光的振动平面旋转了2θ角,此θ角为入射光振动平面跟晶体表面上光轴的夹角,也就是说,当某一平面偏振光穿过半波片时,出射光仍为平面偏振光,只不过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了一定角度(2θ),并且此旋转角的大小只取决于入射光振动平面与晶体光轴间的夹角θ。  通常多用云母片来制半波片。云母是双轴晶体。光垂直入射自然裂开面,出射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它们在晶体中的折射率,分别为n0=1.5936与ne=1.5977,因而光从晶体出来后两偏振光产生了相位差δ为,式中n0和ne分别为该晶体对在真空中波长为λo的o光和e光的主折射率,d为两者穿过晶体的厚度。对于λo=589.3nm的钠黄光得到d为0.070mm。将云母片劈到此厚度,就得到了半波片。  为比较两个彼此成一角度的平面偏振光的相邻视场,视场的一半常置一个半波片,如医疗化验或化工检查用的“旋光测糖仪”中就利用半波片来提高测量的精度。  见线偏振光。

o光超前就是右旋,e光超前就是左旋吗

第一个是右旋圆极化波,第二个是左旋圆极化波。判断方法很简单。Ey=sin(wt-kz)=cos(wt-kz-pi/2),比Ex落后了pi/2的相位。只要把四指从相位超前的分量弯向相位滞后的分量,大拇指指向波传播的方向,如果能够用右手做到就是右旋极化波,能用左手做到就是左旋极化波。以此可以判断两列波是左旋还是右旋。又因为两列波都是两分量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因此是圆极化波。

为什么1/4波片转动360°消光2次

1/4玻片是指o光与e光通过后会产生π/2的相位差,如果有π的整数倍的相位差,可以干涉相消,转动360°恰有两次。但o光与e光并不直接发生干涉相消,题目不明白!

相位差薄片原理

o光和e光沿同一方向传播并产生一定相位差的薄片。相位差薄片原理半波片是由单轴晶体切割成的光轴平行于表面且能使o光和e光沿同一方向传播并产生一定相位差的薄片。当一束振幅为A0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到波片上时,在入射点分解成的o光和e光的相位是相等的。但光一进入晶体,由于o光和e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其波长也不相同,所以就逐渐形成相位不同的两束光。半波片会让出射的o光和e光产生pi的相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