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贝尔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什么
- 贝尔-兰喀斯特制
- 导生制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 导生的导生制由来
-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 贝尔兰卡斯特制和特朗普制的异同
- 英国学者卡斯特和贝尔创造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兰贝制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简评其优缺点
贝尔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什么
贝尔-兰卡斯特制(Bell Lancaster system),亦称“导生制”、“相互教学制度”。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分别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791年,贝尔在印度马德拉斯的兵士孤儿学校来取一种选择年长学生帮助教师教其他学生的教学方法,称“马德拉斯制”。
1796年回英国后出版《一个教育实验》的小册子,介绍其思想和方法。1798年,兰卡斯特在伦敦的巴勒路自办一所学校,因学生人数过多,又为经济所限而无力聘教员,便设想先教一些年长而成绩好的学生,再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他从贝尔的小册子中吸取一些观点,于 1803 年出版《教育改进论》,宣传其导生制,引起英国社会公众的注意。在导生制学校中,一个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可教数百名学生,花费少,招生多,被誉为“廉价的教育制度”。
解决了缺乏教师和教育经费的困难,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故立刻受到广泛欢迎。1808 年英国成立皇家兰卡斯特协会,国教派亦于 1811 年成立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旨在宣传和推行贝尔的“马德拉斯制”。
导生制在英国风行 30 余年,并传播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和瑞士等国。法国至 1828 年已成立约 600 所导生制学校。1806 年美国纽约成立导生制学校,1818 年兰卡斯特亲赴美国进行宣传和推行。1840 年前在美国极流行。
因存在将教学变成呆板、机械训练等缺点,教学质量不高,1840 年后为正规的初等学校教学制度所取代。
贝尔-兰喀斯特制
【答案】:19世纪上半期,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关办理,教育质量低劣,学校和入学人数严重不足。由于师资匮乏,当时还盛行过导生制学校。它由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又称贝尔-兰喀斯特制。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数额可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奇缺的压力。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因此,它最终被人们抛弃了。
导生制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导生制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英国。导生制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教生制因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废除。1、导生的选拔和分组导生制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导生的选拔,应“宁缺毋滥”。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应对学生的电脑水平进行认真调查科学测评,从中选拔出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表达能力较强、为人热情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同学做为导生,并以导生为中心,采用自由组合或随机指定的方式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以后所有的教学或实践活动都将以导生为组长,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对每一个组的成员,教师要进行整体微调,注意各组男女同学的比例以及各组同学的特长,最好是各组水平层次差异不要太大。2、导生的培训在导生制正式实施前,对导生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要让每位导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同时也要让导生们明白,当导生对自己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对自己更深入的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展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要制定基本的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讲解操作步骤时的规范语言,让每位导生掌握。要让每位导生在上完课后对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留下资料,以便任课教师能把握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跟踪学生学习效果。要制定严格的导生制度,导生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比如对同学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导生组学生也要遵守一定的纪律,比如要尊重做导生的同学。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不会使导生制流于形式或无法实施。
导生的导生制由来
18世纪末19 世纪初期,英国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和公谊会教师约瑟夫·兰喀斯特几乎同时创立了“导生制”,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亦称“贝尔———兰喀斯特制”。原始的导生制最基本的特点是学生教学生,即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先向他们讲授教材内容,再令其转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形式的产生主要是针对初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经费和师资紧缺状况的,其本质在于学生教学生。原始的导生制主要应用在读、写、算等儿童的基础学习中。而新时期的导生制与原始的导生制有别,其内容是由学校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该校一定数量的高年级本科生,其职能是在原始导生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负责其他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多以教育、引导为主。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影响深远。贝尔兰卡斯特制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为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贝尔兰卡斯特制和特朗普制的异同
贝尔兰卡斯特制和特朗普制的异同:1、贝尔兰卡斯特制和特朗普制的相同点都是一种很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两个制度都具有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的特性。2、不同点是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贝尔兰卡斯特制教师不直接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先交给年龄大的,管理起来要相对轻松。
英国学者卡斯特和贝尔创造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兰贝制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简评其优缺点
导生制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导师制”一词源自英语“monitorial system”,是英国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公谊会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同时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兰贝制”或“级长制”。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让他们先接受教学内容,再由他们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导生制学校,上课前都由教师先负责教授导生内容,再由导生教授自己组内的学生。导生制的优点1.朋辈教育更有优势。 导生是通过选拔、培训的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 与新生之间是同辈文化群体,语言更容易沟通。学生不愿意跟老师谈的话,却更愿意跟导生谈。 导生容易成为新生观察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榜样亲切、生动、具体,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2.更适应学分制的管理要求。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行政班级弱化,给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导生都是 “过来人”,对学分制选课、学分、绩点、必修、选修、补考、重修、弹性学制等十分熟悉,对学生专业引导有着独到的优势。 辅导员、班主任师资力量缺乏,更多的是 “面”上的教育管理, 很难做到个性化的指导。导生则可以在 “点”上进行个性化帮助和指导,与班主任、辅导员制相互补充,可以做到 “点”“面”结合。3.更有助于新生规划大学生活。 导生可以帮助 9 0后大学新生通过自我反思、 心理测验等途径搜集、组织及分析有关自我的兴趣、行为反应模式、生活形态、价值观及能力,判断自 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确定自 己未来的发展目 标, 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 然后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在大学期间的优越条件好好地充实自 己, 并且在交流、对照中不断做出评估与反馈。 引导新生进行自我分析,找到能力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导生制的缺陷在导生制学校中,充任导生的大都为与学生同龄的孩子,他们除担任导生的职责之外,与其他同学一样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并且,他们往往只是提前两个小时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无法融会贯通,也不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导生的教授往往是机械的简单重复,教学水平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