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马格利特的作品评价
- 马格利特的作品风格
- 欣赏马格利特的油画《委任状》100字
- 雷内马格利特 这幅作品叫什么···最好有作品的分析!!~~跪求!~很急啊!~
- René Magritte 作品分析
- 勒内·马格里特的艺术特色
- 《大猩猩》绘本解析—超现实主义(上)
马格利特的作品评价
马格利特最为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创作于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Betrayal of Images)》。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用于书籍和教学上。此外后世的学者认为马格利特母亲的投水自杀对他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此点可由他许多关于破碎的女体画作看出。一个人不必睡熟了才做梦。在光天化日之下,梦也会降临。正如比利时画家雷尼·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989-1967)所发现的那样,事实经验以过错位后也会形成梦。马格利特在接触到基里科和恩斯特的画以前,一直从事广告设计和壁纸设计,并因此获得了显然是广告画家的那种拙朴技巧。正是运用这些技巧,他做出了一些令人瞠目的发现。马格利特在巴黎附近也居住过三年(1927-1930),当时布列顿称赞他的和能表现在“对视觉现象进行试验……显示语言和思想形象的从属性之上”。马格利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将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性置于视觉形象之下,还在于通过建立起词语和符号之间新的对等关系,打破了逻辑因果关系的常规。起初,马格利特的某些技巧,如渗色的云石圆雕(bleeding g marble states),同浪漫主义形象中为追求轰动效果的雕虫小技并无二致,但这些方法很快就得到了改进。1929年他在布列顿主编的《超现实义义的革命》最后一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体、物体的形象以及物体的名称之间都不存在非有不可或不可转移的联系。“树叶”一词也可以完全用一幅大炮的图画来代表。马格利特就这样使自己的思想从熟悉和日常习惯的参照物中解脱出来,遵循超现实主义的戒律,从日常事物意外的并置中探讨其隐藏的秘密,从最平淡的情景中揭示出深刻的恐怖和喜悦。在《光的世界》(1954)中,深夜里郊外街道旁的一间小屋被阴影包围,同时又被街灯照亮。万物仿佛都安详地入睡了,只有头顶上方的空中溢满了正午般的光亮。由于人们无法对此做出解释,所以只得让这个谜存在下去。在《倾听的屋子》中,视觉上的谜使人们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是苹果太大,屋子太小,还是屋子太小,苹果太大?无论那个答案正确与否,人们都无从知道。幽闭恐怖的感觉在这里非常强烈。恩斯特、达利和马格利特等画家,比利时的保罗·德尔沃(Paul Delvaux,1897年生)和罗马尼亚的维克多·布罗纳(Victor Brauner,1903-1966)一直是“用手画梦”的大师。在表现的强度和表达的复杂性上,他们既有达利的“妄想狂式批评方法”又有马格利特的冷静错位法。对于他们,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中被荒弃的屋子,如霍安·米罗(Joan Miro,1893年生)所说,根本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马格利特的作品风格
马格里特常常在作品中写入文字。这种手法首先被使用于立体主义的绘画中,在立体主义绘画和拼贴画中,文字只是图形的一部分。而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画家将其用于解释绘画表现,或者作为其替代物使用。在写有文字的作品中,《图像的背叛——这不是烟斗》是马格里特最著名的系列画中的一幅。 马格里特细腻而经过千锤百炼的绘画风格终生未变,他只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时期里,戏剧性地尝试了迥然不同的其他艺术风格。从1943年至1947年间,马格里特受到了雷诺阿等印象派启发,创作了印象风格的作品,他称这个时期是“充满阳光的超现实主义”。
欣赏马格利特的油画《委任状》100字
这幅画中文名字是《空白签名》( The Blank Signature)不知道为什么美术书上是《委任状》
这幅画运用了一种类似于舒斯特叉子的技巧,并说明了心灵是如何构造不可能的。头脑把这些独立的元素组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因此,这匹马被一片背景草分割开来。此外,其中一个树干在前面的马,但它的基础在后面的马。当然,这些因素似乎与我们对森林中骑手的概念不一致。例如,它被认为是一种遮挡错觉,因为封闭性的逆转足以产生一致的图像。
超现实主义的目的是超越对普通感知所能得到的场景的现实主义描述。在新的精神分析学科的影响下,超现实主义者利用梦分析等技术来揭示无意识的心灵运作和无意识工作的符号。马格里特的作品中没有多少是由不一致的图像组成的,但至少有一个著名的图像是这样的,空白签名.
雷内马格利特 这幅作品叫什么···最好有作品的分析!!~~跪求!~很急啊!~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Naturalistic Surrealism),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树
在马格利特画作中,树是少数能够让视野上下连贯的主题。树的
形象虽然不断向上开展,但是它盘结在地底的根却将这样不断向上发展的动量牢牢抓住。马格利特的树有时候将把它砍下的斧头踩在脚底,有时候枝叶化做正要展翅的鸟儿,但是不论形体如何变化,它总是祥和而宽大、愉快而和蝎地站立在画作的世界里。
René Magritte 作品分析
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响了今日许多插画风格。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zh/e/e5/Magritte_TheSonOfMan The Treachery of Images (La trahison des images) (1928–1929) 马格利特青年时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毕业后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1919年他开始对未来主义和奥费立体主义产生兴趣,并受到大他十岁的意大利画家基里诃的影响,开始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1926年他开始全职绘画,并于同年画成《迷失的骑师》(Le jockey perdu),为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并在1927年在布鲁塞尔举行首次的个人画展,但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评。这次失败使他感到郁闷,于是他移居巴黎。玛格利特的画风变化不大,但也有稍许改变,例如1943年-1944年的「雷诺阿时期」和1947年-1948年的「野兽派风格时期」等。 图片参考:upload.wikimedia/ *** /zh/7/71/Golconde Golconda 1953.自1960年代起,马格列特的作品引起公众的高度兴趣,更影响普普艺术、简约主义及概念主义,在2005年,他被列举为「大比利时人」瓦隆区的第九位,在佛罗明区的第十八位。晚年的马格利特定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67年8月15日因胰脏癌病逝,死后葬在苏哈比(Schaarbeek)公墓。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勒内·马格里特的艺术特色
自1960年代起,马格列特的作品引起公众的高度兴趣,更影响普普艺术、简约主义及概念主义。在2005年,他被列举为“大比利时人”瓦隆大区的第九位,在弗拉芒大区的第十八位。他最有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创作于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用于书籍和教学上。此外后世的学者认为他母亲的投水自杀]对他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此点可由他许多关于破碎的女体画作看出。Google全球首页于2008年11月21日将Logo改为雷内·马格利特风格的图片(由Golconda和The Son of Man混合制作而成),以纪念他110岁冥诞。 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当中最独特的一员,他的非常规想象和富有哲理的思想不仅给我们的图形视觉语言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索,同时也深深影响了现代视觉传达艺术。 设计工作者都知道,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以下笔者将从图形创意的角度分析马格利特的绘画作品。《错误的镜子》作于1928年,描绘了一只人的眼睛,及投射在这只眼睛视网膜上的蓝天白云。在马格里特看来,人的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这真是一个让人颇觉怪诞的理论。在马格里特作品中,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的场景的表皮之下。 在众多纸上绘画作品之间,还有这样一个画瓶《两个人在对话》。也许是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我不得不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它的身上。还是一片蓝天白云的背景,上面赫然立了个门,古老的木门,木门上还有一圈一圈的年轮般的痕迹。我有一种想法,虽然自己都觉得与画家的时代不太匹配,但却又的确符合现代的一种社会情境:画面上易见,两个人站在那里,冰冷的木门不仅使人与外部世界隔绝,还“用”门上的“黑洞”无情的吸走了两个人说话发出的声波。我们不禁呐喊: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可恨的“铁门”!多么可怜的人儿们!当然,画面的本身可能并未意义如此,但是,它的确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广阔的世界里,只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木门上,缩影这两个人的亲密对话,的确,这个历史太久远了。 弗洛依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学说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以此为源,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强调梦幻的万能。他们认为,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达到神妙的超现实的境界。
《大猩猩》绘本解析—超现实主义(上)
《大猩猩》的作者安东尼布朗的绘本风格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在看这本绘本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下两个画派—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所以了解达达主义,是因为达达主义是超现实主义的先驱。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战争对人的毁灭性,一批艺术家因受大战的影响,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战争的抵制。于是有了一种反传统反艺术,反一切的流派,这个流派中最出名的是杜尚。上面几张图便是这个时期的画风。
超现实主义
达利《记忆的永恒》
达利《内战的预感》
一战结束后,达达主义这种风格渐渐不流行了,也可以说是结合新的思想演化了,形成了另一个画面——超现实主义。不仅时尚界有风向,画界也是有的。超现实主义字面意思就是基于现实,但却又超越现实存在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主张表达人不经理性思考的想法,潜意识里的东西。 它的提出和当时《梦的解析》的出版有很大的关系 。《梦的解析》表示梦是愿望的达成,人被压抑的想法会通过梦实现。这个观点也是在《梦的解析》出版不久后的提出的。其实无论是科学、艺术、文学等都是分割不开的,都是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发展。
马格利特
( 1898-1967)是比利时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上面几幅画的作者就是马格利特。我们现在看这些图并不觉得有什么震撼力,单看小图甚至有点五毛钱p图的感觉(事实当然不是),那是因为现在看到了太多的ps合成,可在当时是完全没有这种画风的。马格利特的作品颠倒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作者的表现形式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在马格里特14岁时,他母亲投河自杀了,在她的尸体被警察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时候,马格里特就在一旁,看到母亲的脸完全被她的白色长裙覆盖。这也是马格里特的画中经常出现被白纱蒙住头部的形象的原因。在他作品中,怪诞、奇幻、恐怖和一种琢磨不透的神秘感并存。
他的作品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1、两个看上去很亲近的人,心理距离却是很远,如右下角两个带着面纱亲吻的恋人,这个运用在安娜和爸爸吃早饭的场景上。2、表情缺失,头缺失的礼帽人、看报纸的人、苹果挡住脸的人,这些画完全感受不到人物的情绪。3、不考虑现实是否存在,如不同物体的组合,像眼睛和天空的组合,天空下人。4、投影和透视等表现手法会艺术化处理。
关于马格利特作品的更多介绍,这里有一篇刘法民教授写的《论马格里特绘画的怪诞特色》论文,里面有大量画的解析,看完能更好理解这个绘本。
安东尼深受受这位画家影响,借用了很多他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是,安东尼在运用时,更多是把画面趣味化,更符合绘本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