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陈行甲人生笔记(摘抄)
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有一阵春风拂过就出土了。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我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我活的才踏实。 “行甲身上能看到难得的理想主义。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目标不会那么具体,所以不会因为具体的目标实现了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气馁。这种人还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隐喻了我们的一生,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回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 贫困人口从社会底层往上升的通道越顺畅,社会才越和谐越有活力。我相信,教育是实现社会底层向上流动最公平、最有效的通道,阻止贫困传递的根本渠道只能在于教育。 Attitude 表示的是孩子通过审美教育获得的对于美好事物的体悟能力,通过开阔视野获得的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通过梦想激励获得的对于人生成长的内动力。这些考试不考的能力,也是不好教的能力,往往决定孩子们通过教育这个通道来提升人生成长的效率和持续性。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过我们的,人的真正的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如果有人问我,父亲(陈行甲)教给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 我们不该忘记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同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共情”的底色。 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陈行甲《人生笔记》
学习的状态,思考的习惯,担当的勇气,务实的作风 每一个人都心怀想,即使人生起点低到尘埃,也可以怀着"到中流击水"改变社会的梦想,也可以保持不妥的少年气,和生活近身肉搏,也可以不富贵,但是要高贵,不因为生活的苦难把我们变成苟且的人,坚持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些东西。 从未停止的学习,让他的视野和格局不断超越所处的现实环境,使得他把高远的目标和现实的操作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非常接地气地实现着他的理想主义。 人间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阳,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 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有一阵三台风拂过就出土了。 我一直用尽全力地奔跑,只有在奔跑的汗水中,我才不会怀疑自己的身世。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 每一个凡夫俗子的人生大部分都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状态下度过,我们是在对自己的重新审视,重新叙述当中理解自己的。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摘录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我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我感觉活得才踏实。 行甲身上能看到难得的理想主义。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目标不会那么具体,所以不会因为具体的目标实现了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气馁。这种人还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人生大部分都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状态下度过,我们是在对自己的重新审视、重新叙述当中理解自己的。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我们的,人的真正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遗忘与死亡的关系。当我们不再试图去记得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在这个意义上,写书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只为我的理由。当你不再和自己对话,不再不断地理解自己,不断地和自己周旋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被时间流驱使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你就没有了。 陈行甲儿子在书后的跋中总结到: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共情”的底色。 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 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 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传薪计划,用传薪者的信仰守住抱薪者留给世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