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达摩祖师一坐就是9年不吃饭,科学怎么解释啊
四、少林寺“面壁九年”是讹传,只住过三月。 说明:1、如果达摩还欠缺“面壁九年”的火候,他根本没资格来中国,他应该“在印度面壁九年”之后再来中国!如果达摩还欠缺“面壁九年”的火候,他却厚着脸皮来中国弘法,竟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补缺不足,说明他是欺世盗名的骗子。2、就连砍柴的“农民工”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用《金刚经》的教导下(破柴踏碓八月余日),都没用“面壁九年”就成了“中国禅宗六祖”,“西天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达摩怎么可能需要“面壁九年”呢?! 3、达摩大师自称“南天竺一乘宗”是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宗旨,来传播印度“佛心宗”禅学的。达摩的这种禅法与当时北中国所行的各类禅学、尤其以宗教实践为根本的僧稠一系“四念处法”的禅学不同,矛盾斗争十分激烈。僧稠(479-560年)实践的是长期在北方流行的以“四念处法”为中心的禅法,而达摩则实行“破邪宗,显佛性、见性成佛”的禅法。 4、四念处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样“观”,“次第”清楚,对象明确,其实是“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妄想执着,这样的“禅法”就是“有修无证”(不能实现明心见性)的魔法。慧能大师《坛经》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5、达摩禅法,以“破邪宗、彰显法性,见性成佛”为宗,以“无所得心悟入实相”(显现出来自性降妖除魔的概然神态)即是入禅。达摩禅法,除了要知道什么是“无为法与有为法、法船与彼岸、照妖镜与金箍棒”,还要“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的言行显现出来自性“与佛无二”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佛心印”传承,被“知解宗徒与魔子魔孙”称为只有“上根利器”才可领受;对于“谤佛毁法的魔子魔孙”来说,确实“理性难通”。 6、面对达摩格格不入的反调,不仅其他禅学派反对达摩禅,就是文学之士也“多不齿之”。于此可见达摩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无有立足之处,以僧稠及其弟子为主导的少林寺根本不会让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达摩到少林寺三个月后,等人们了解了达摩的禅法后,那么达摩的去留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达摩为什么要 面壁九年
一、达摩面壁,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进行修性坐禅。
二、相传达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
三、达摩祖师,原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一、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鸟竟要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入定”是指坐禅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
“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继续坐禅。就这样,入定,开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l0年(或9年),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二、达摩在石洞里面壁l0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l0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摩面壁
菩提达摩祖师,他为何要面壁长达9年之久
面壁,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种严肃庄重的事情,是静修参禅做功课的重要方式。一个人面对墙壁,没有人跟他说话,一定难熬那无穷无尽的无聊的时光。崇佛者,为了成佛悟道,愿意苦修的,吃一点寂寞无聊的苦,他们是不在意的。对于一般象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那就是苦难当头,苦不堪言的事情。难怪学生犯了校规,老师要用“面壁”来惩罚学生的。学生们也都怕吃苦,“也就再也不敢了”!
“达摩面壁”,是一个流传很广,很久的一个故事。故事是禅僧的前辈们编的。故事说:
二十八代佛祖菩提达摩,在梁武帝时代,从印度出发,渡海东行,到了广州。到了广州,达摩舍筏登岸,就受到了剌史萧昂的欢迎。随后,达摩他来到金陵,见到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一位舍身同泰寺、笃信佛教的天子,达摩以为梁武帝是一位“堪称法器”的大士,就使出了禅家的机锋,与梁武帝说法。
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元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
梁武帝听了达摩两句没头没脑的话,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达摩因此大失所望。只好化苇为舟,渡江北去,跑到嵩山少林寺去了。达摩在在那里面壁而坐,一坐就是九年。达摩默坐静想,连小鸟在肩上筑巢都没有察觉。最后西去回老家南天竺去了。
“达摩面壁”,一坐就是九年,真的是绝世的坐功!难怪“达摩面壁”成为佛门的佳话,成为想成佛的人的模仿学习的精神榜样。且不说面壁能悟出多少禅理佛道,只是坐在一堵墙壁面前,远离生动活泼,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红尘滚滚的人生,在那里苦思冥想,苦不堪言地煎熬,就已经是佛法罩身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可想“面壁”这样的静坐苦修,要克服多少物质的诱惑,战胜多少精神的折磨,是一件多么高不可攀的壮举。
哲人说,人生总有七八不如意。因此,在你被各种苦闷烦恼困拢的时候,躲开人群,对着墙壁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或者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一通,或许可以借此渡过那段难以越过的坎坷。面壁一下两下,自我调节一下心态还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