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拿破仑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滑铁卢战役
在1813年10月16日至19日与联军在莱比锡城外战败之后,1814年4月6日退位之前,拿破仑竭力想要保住他的统治地位。在布吕歇尔和奥地利元帅施瓦尔岑贝格将他赶回法国本土之前,拿破仑取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3月9日,拿破仑身负重伤,在巴黎境外的两场战役中被打败。意识到他的元帅有意废弃他的时候,他同意流放到意大利海岸边的厄尔巴岛,做这个小岛的统治者。
一年后,1815年3月1日,波拿巴丢弃了厄尔巴岛的王位,重返法国:时间很短,也就是著名的“百日王朝”。3月19日,路易十八听说拿破仑成功回国后,仓皇逃往低地国家。联军再一次集结反抗拿破仑,这一次战斗让波拿马再也没有翻身。
3月,联军在荷兰召集大量军队,企图进攻巴黎。奥地利召集了200,000人的军队,俄罗斯150,000人,普鲁士逾100,000人。再加上荷兰和英国的力量,拿破仑发现自己和敌人的力量相差十分悬殊。相应地,他唯一可能的策略就是将敌军分而攻之,各个击破。根据交通要道可以判断出他们撤退的方向:英荷集团往海洋方向,普鲁士往莱茵兰方向。
拿破仑6月12日离开巴黎,对联军的这两股军力发起连续进攻。16日,普鲁士元帅格布哈特·布吕歇尔第一次与法国皇帝的120,000人的军队正面交锋,在如今的比利时的里尼展开战斗。法国只用三分之二的军力就迫使布吕歇尔撤退了。虽然在战斗中被击落马,布吕歇尔还是成功逃脱了。即便如此,他拒绝返回德国,反而向瓦夫尔和滑铁卢缓慢前进。
拿破仑没有乘胜追击,历史学家都将这一错误归结于他的参谋长尼古拉斯·让·德迪乌·苏尔特。与此同时,16日当天,威灵顿公爵亚瑟·威尔士利和法军元帅米歇尔·内伊带领的诺德军队碰巧在卡塔尔·布拉斯相遇。内伊的犹豫不决造成了大错,他没有将攻击持续到下午。威灵顿正是在当日下午得到了增援。
召集中队
直到18日,威灵顿才和拿破仑的全部军力交锋,拿破仑将他逼入滑铁卢——布鲁塞尔以南数英里的一个村庄。此时,威灵顿赶在前,拿破仑追在后,所以英国元帅有选择地理位置的时机。
诗人拜仁勋爵在滑铁卢战争之后不到一年,去参观了这个战场,想象了威灵顿部队的部署情况:
(省略诗的节选)
拿破仑觉得普鲁士军队已经放弃了英国军队,他认为英国军队是到嘴的肥肉。但是,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已经达成了坚定的共识,这一天布吕歇尔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布吕歇尔重回战场是拿破仑万万没有想到的,虽然这一招是他的最爱。实际上,当拿破仑的兄弟杰罗姆提到可能会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拿破仑根本没有在意。威灵顿掌控着英——德——荷三军,共68,000人和156门大炮——刚好比英国军队多三分之一——而拿破仑有72,000人和346门大炮。
威灵顿将他的军队聚集起来,沿着Mont St Jean山脉,布下了他最爱的“反斜面”方阵,以此堵截通往布鲁塞尔的去路。他的后方是浓密Soignes森林。在分析战场地形上,他可以和拿破仑相媲美。他判断后选中的位置绝无瑕疵。他设下了两个阵地:乌格蒙和La Haie Sainte。
一场世纪之战
法国军队中有很多老战士,他们敬重元帅,士气高昂。拿破仑将总部设在Le Caillou,一个农舍的附近,还给军队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La Belle Alliance”。他将他的左翼部队交给内伊。这个人有勇无谋,行动计划也不周密。内伊到后来才控制整个战斗。拿破仑的战斗力因为痔疮和膀胱炎有些削弱,而威灵顿却可以精力旺盛地迎接接下来的维持14个小时的世纪之战。
一夜的大雨使得地面顿成泽国,不适合拿破仑原先计划的骑兵战略,也不适合炮兵战略。直到上午11:30,地面干了些,他才可以部署他的84门大炮。他决定引起敌军的恐慌,而不是拉长前线。在他和联军之间有一个长长的低谷。将近中午,杰罗姆·波拿巴攻击了乌格蒙的农舍,也就是威灵顿选择的安置右翼的地方,包括近卫步兵。威灵顿知道乌格蒙可以阻碍拿破仑发动侧面进攻。这场战斗持续了整天,有9000人参战。3000名防守士兵一直坚持到最后,虽然你他们的防御很快就被法国军队摧毁了。
拿破仑预计威灵顿会从中心调遣他的后备队,重新部署到乌格蒙。他的计划是以中心作为突破口,冲进联军部队。但是,从上午11:30到晚上7:30之间,尽管法国军队进攻了七次,威灵顿也没有调遣队伍。
……(下面还有很多讲战争情况的……实在翻不下去了……)
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损失25,000人和16,000囚徒,威灵顿约损失15,000人,布吕歇尔损失7,000人。
德国战败后,希姆莱是怎么死的
5月10日,希姆莱悄悄离开弗伦斯堡,向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东海岸的马恩进发。
一路上,希姆莱一群人狼狈不堪。为了躲避盟军的搜捕,他们有时在火车站寄宿,有时则露宿旷野。
在这条黄泉之路上,希姆莱像个溺水者一样死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希姆莱还在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和盟军谈判保住他的地位以及他留在德国南方的两个家(妻子与情妇)的命运。
希姆莱这支队伍到了易北河口时,不得不把他们的汽车丢弃。这时留在希姆莱身边的有勃兰特、格布哈特、维尔纳·格罗特曼、奥托·奥伦道夫等人。
为了避人耳目,这些人全部化装成交通警察。希姆莱则在他的左眼上蒙着黑色布条,身穿深色平民上衣。他的护照上写的是海因里希·希特齐格尔。
海因里希·希特齐格尔实有其人,不过他早在“七·二0”事件中成为希特勒进行报复的牺牲品。
利用死者的证件是非常危险的。作为德国的特务头子,如此轻率地使用假证件,表明大部分纳粹头头并没有逃跑的准备,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政治军事局面还会发生变化。
这一行人混入了逃难的人群中,渡过了易北河的小港湾。之后,他们开始步行逃亡。
5月21日,在走了约150公里后,他们来到不来梅港。
在这里,希姆莱一行被英国人设的关卡拦住。
一名士兵对他们的身份证产生了怀疑,因为这些身份证太新了,不像是逃难的人所持。
于是,英国士兵将他们扣押,监禁在菲林布斯台尔的兵营里。
5月23日下午2时,一辆汽车将这些行迹可疑的人运到威悉河畔靠近尼恩的科尔哈根031号兵营。
两个小时,这些人中有三个人提出要同兵营里的负责军官谈话。
塞尔维斯特上尉接见这三个人。
三人中身材最为矮小的一个人取下他的黑色蒙眼布条,戴上眼镜,说:“我是海因里希·希姆莱。我有紧急的事情要与蒙哥马利元帅谈!”
塞尔维斯特上尉将情况向他的上级作了汇报。
在等待答复的时候,上尉拿给希姆莱一套英国军服。
希姆莱拒不接受,因为他害怕穿着这身衣服被拍照。但最后还是被迫作出了让步,穿上了英国人送给他的一件衬衣、衬裤、短统袜。
几名士兵对希姆莱的衣服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从他的上衣的衬里里发现了一瓶毒药,此外没有别的。
一个想法让塞尔维斯特上尉挥之不去,他总觉得希姆莱身上可能还有毒药。
于是,上尉派人找来一些面包和茶给希姆莱吃喝,借以观察希姆莱有何可疑之处。
在希姆莱吃饭时,塞尔维斯特一直盯着他,但是,他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希姆莱表现得很规矩,吃完饭后,他又按上尉的要求去洗澡。这之后,希姆莱似乎又恢复了活力,甚至有些近乎活跃。
塞尔维斯特一步不离地整整盯了希姆莱8个小时。这期间,希姆莱总是一再打听有关他的同伙的消息,似乎对他的这些手下的命运很是关心忧虑。
晚上,蒙哥马利元帅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迈克尔·墨菲上校来了。
墨菲决定用汽车将希姆莱带到离031号兵营约15公里远的第二军团总部,并由情报部门的官员押送。
到达目的地后,希姆莱被交给上士埃德·奥斯丁看管,在旁边的办公室里,墨菲听塞尔维斯特汇报情况。
墨菲问:“我想你们是对他搜查过了。在他身上可有毒药。”
“是的,”塞尔维斯特上尉回答,“在他上衣里子里,有一小瓶毒药。此外,再无发现。”
“我希望是这样。”墨菲说,“可你们想过要在他嘴里仔细搜查一下吗?没有吧?那好,马上检查他的嘴。他放在口袋里的毒药很可能是为转移人们注意力用的。”
有人当即把希姆莱叫了过来,命令他张开嘴。
希姆莱张开嘴巴,在囚室的暗淡光线里,医生发现希姆莱的牙齿间有黑色的东西闪亮。
医生叫希姆莱将头对着光亮。
这个时候,希姆莱突然扭过头,合上嘴巴,牙齿发出“喀喀”的咬嚼声。
墨菲的猜测被证实了,在希姆莱的牙齿间果然藏有一个装有氰化钾的微型胶囊。
只不过一秒钟的工夫,希姆莱的身子就僵直了。只见他的眼睛开始缩小,脸上的肌肉上下抖动着。过了片刻,他就重重地栽倒在地上。
虽然医生采取了急救措施,但一切已为时太晚。12分钟后,希姆莱一命呜呼。
两天后,希姆莱这位魔王被葬在吕纳堡荒原。这是一个魔头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