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三种层次的绝望
昨天提到了克尔凯郭尔,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理论,就是三种层次的绝望。第一种绝望是:不知道有自我。这个层次与苏格拉底的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相似,很多人被一句“你为什么…”就问住了。你为什么要考研? 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 你为什么要考雅思、托福?“我也不知道,别人都来考,我就来了。”每天过得忙忙碌碌,但其实活得很茫然,这是一种被人推着走而不自知的茫然。为什么要不辜负你这一生?没有真自知,就没有真自爱,那么你再怎么努力,都是在辜负你这一生。每天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其实从未停下脚步审视过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更可怕的是,他们将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这样的人,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别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别的孩子考第一,报培训班,我的也要报。这样扼杀孩子的天性,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喜欢使用奖惩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但依照摩门教的传说,这就是行使撒旦之事。”《爱与自由》中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婴儿不是白纸,孩子总是希望长成他自己的样子。说得有点多了,没事,我们继续。第二种绝望是:不愿意有自我。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过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明白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可还是选择了待在这个环境里。因为在世俗社会,一个人要想真正“特立独行”,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我曾经在高三的时候,一个人去空教室自习,发现自己仅仅待了一个小时就待不住了,因为大家都在教室上课、做题、复习,脱离群体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都会害怕因为与众不同而成为“异类”。然而,成功往往出现在“异类”身上,至少概率远远高于群体。第三种绝望是:不能够有自我。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最深的绝望是一个人内心渴望做最真实的自己,但生活与现实却不允许。我们容易被各种身份标签定义与裹挟,最终迷失了真实的自己,于是整个人生都活在各种枷锁当中,不得自由。克尔凯郭尔想通过这三种绝望让我们去思考那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人能告诉你,它是贯彻整个生命的过程,我们这一生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努力追寻这三个问题。就像《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面一样,它提出的同样是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我想就这六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供你参考——只有那些“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那位为实现自己PFE(存在意义)而努力的人,他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的QQ签名,也是这本书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有理由害怕失去做这些事的机会。”“没有统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试试看找一个地方集中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文章的最后,我想说,随你怎么折腾,但别把“自我”弄丢了。
哪位哲学家认为,人生有三阶段
克尔凯郭尔。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1830年进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他一心想当牧师,其毕业论文为“苏格拉底特有的讽刺概念”,毕业后虽然考取神学学位,但因不认同丹麦路德教会的教义而从未担任过神职。在哥本哈根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哲学和文学著作,对戏剧和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但恐惧、颤栗和忧郁的情绪总是支配着他,无论是1836-1837年间的放浪生活,还是1838年其父死后的独立生活,如恋爱、订婚与解除婚约等经历,他感到在献身上帝与婚姻之间只能二者择一。以后他的生活更为孤僻,心态也更为反常,甚至近乎疯狂。
他无法以感性的方法解除内心的苦闷,亦即无法以感性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因此他认为排除心中苦闷的出路应该是属于思想的层次,而当时丹麦人崇拜德国的思想与文化,于是在1841年他步上了留学德国之途,到柏林大学学习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哲学。德国观念论的课程都是属于非常高的理想,把一切都往真善美的身上推去,把人性、具体人生的所有苦闷和痛苦都存而不论。这些均与克尔凯郭尔的理念不同,于是他放弃传统哲学思想的探索,改而探求基督教与主体性、内心性的真理。
人生活着应该有哪几个阶段人生的意思是什么
人生的4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少年时我们安逸的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青年我们分发自己的一切力量,开始了社会上独立的分发时刻,中年子女长大了为人父母为他们的将来考虑,守着自己创出的事业,老年我们成为孩子操心的对象,回顾这一切,不管富有,还是一般,一样的人生过程我们都是要有所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