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卢兹·朗的人物评价
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回忆说,是卢兹·朗帮助他赢得4枚金牌,而且使他了解,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所创的世界纪录终有一天会被继起的新秀突破,而这种运动员精神永不磨灭。要知道,卢兹·朗上前拥抱欧文斯,向他表示祝贺,是当着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的面做的。他冲破狭隘民族意识的大胆举动,受到了在场运动员、观众和裁判员的赞扬,更使欧文斯感动不已。卢兹·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身亡,欧文斯听说后极为悲痛。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欧文斯一直不忘卢兹·朗的友情,他经常说:“把我所有的金牌都熔在一起,它们的价值也比不上卢兹·朗对我的友谊啊!”
关于奥运会的题
1、1993年,在国际奥委会的带领下,世界上()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联合签署了《奥林匹克休战协议》。 C.1841993年,由184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联合签署, 国际奥委会向联合递交了奥林匹克休战议案。在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支持下, 1993年10月25日出席联合国第48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该提案,要求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遵守奥林匹克休战。2、奥林匹克会旗和五环是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设计的。1914年在()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上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会旗。 B.巴黎 1913年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将是奥运史上最隆重的一次,它创下了()项奥运会之最。 C.3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全世界瞩目,不但要攻上世界最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路线也横跨五大洲,创下几项纪录,包括历经27个国家、创下最长路线13.7万公里,传递时间最长有130天、火炬手高达2万1780人4、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恢复后,东道主继承了其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象征地授予冠军()花冠。 B.橄榄枝 5、1996年,拳王阿里被推选点燃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圣火,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一个()来点燃象征生命的火炬。 D.退役运动员 6、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美国运动员欧文斯和德国运动员卢兹?朗在参加()比赛时建立了深深的友谊。 C.跳远最让人们难以忘怀的是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与德国运动员卢茨朗的故事。当时,男子跳远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欧文斯与卢茨朗,当欧文斯两次起跳步点不准,未跳出好成绩时,心情非常沮丧和焦灼。竞争对手卢茨朗并没有偷着乐,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欧文斯。他帮着欧文斯看步点,并把自己的毛巾放在起跳处。就是这个准确的起跳标志,使欧文斯以8.06米的成绩一跳定乾坤,夺得了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而卢茨朗仅获得第二名。卢茨朗的行为给当时企图利用奥运会宣扬日耳曼是优等民族和纳粹主义思想的希特勒当头一棒。看台上的希特勒气愤地甩袖而去,但几万人的看台上却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对这位以实际行动实践奥林匹克精神的德国运动员报以深深的敬意。这已经成为奥运史上的一段佳话。7、1932年第10届奥运会,美国选手希尔在5000米的决赛中最终没能超越对手莱赫蒂宁,这是由莱赫蒂宁的()造成的。 C.抢先冲刺 8月5日,芬兰终于在5000米赛中获得了他们在长跑中的第一枚金牌,不过这枚金牌也是得来非易。参加这项比赛的芬兰选手劳里.莱赫蒂宁是夺标呼声最高者。他曾以14分17秒的成绩创世界纪录。可是这次他却碰上了"黑马",美国的拉尔.希尔。发令枪响后,两人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在最后阶段时,希尔稍销落后,起初他想从内侧超过对手,后来又想从外侧超过去,但每次都受到了芬兰人的阻挡。看台上发出了吼叫声,指责莱赫蒂宁。这时,大会发言人,美国著名奥运会史学家比尔.亨利不得不大声疾呼:请大家记住,外国选手是我们的贵宾。观众终于平静下来。 最后,莱赫蒂宁和希尔同时跑到终点,成绩都是14分30秒。美国人抗议,要求取消莱赫蒂宁的资格。发奖仪式拖了很长时间,最后由裁判长、美国的古斯塔夫斯.柯尔比一槌定音,判莱赫蒂宁为冠军。事后,莱赫蒂宁向希尔表示歉意,并解释说,他不是故意阻挡,而是跑动变换方向时无意的巧合,发奖时,莱赫蒂宁请希尔和他一起站在冠军台上,但后者婉言谢绝了。莱赫蒂宁将一枚有芬兰国旗图案的纪念章别在希尔的运动衫上,希尔也回赠了一枚。胜利是暂时的,而友谊则是长存的。他们这种良好的运动风尚,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赏。在10000米比赛中获得银牌的伊索霍洛,又在3000米障碍赛中为芬兰获得了金牌,成绩是10分30秒4,因计算器不准,运动员实际跑了3460米,伊索霍洛跑完3000米时的成绩是9分14秒6。8、1964年第9届冬奥会双座雪橇比赛中,一对意大利运动员把自己的()借给了一对英国选手,帮助他们夺得了金牌。 A.头盔意大利雪橇运动员蒙蒂(Eugenio Monti)在比赛中发挥高尚的运动精神,牺牲自己的成绩,把自己雪橇轴螺丝借给英国运动员纳什(Tony Nash) 和迪克森(Robin Dixon)使用,而自己只得到铜牌。不过他的精神,获得国际奥会特别颁发的第一座“顾拜旦运动精神”奖。9、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作为我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参加了第10届()奥运会。 A.洛杉矶 10、欢欢是奥运吉祥物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 D.祝福 二、判断题 11、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响亮地提出“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在战场上拼杀” 。 √12、自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止,共举行了28届奥运会。 × 13、在现代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和平的倡导者已经3次发挥了作用。 × 14、1991年 日本举行的乒乓球世锦赛上,18岁的邓亚萍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她颁奖。 √ 15、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志愿者乔治被人们称赞为加拿大、中国和希腊三国之间的特殊“友谊使者”。他珍藏了本届奥运会的火炬。 ×
《迎奥运 促和谐》书里的故事
《黑人、白人在赛场上拥抱》1936年,在第11届奥运会的跳远赛场上,一个令人感动的镜头出现了:比赛一结束,一位白人选手和一位黑人选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眼疾手快的新闻记者们迅速按下快门,咔嚓咔嚓,拍下了这个镜头。 这位白人选手是谁呢?是德国运动员卢兹·朗;那这位黑人选手是谁呢?是美国运动员欧文斯。他们为什么这样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呢? 事情是这样的。 在参加跳远及格赛时,欧文斯的心情很紧张。因为在准备起跳时,他发现旁边有一名高大的白人运动员在不断地注视他,这个运动员就是卢兹·朗。这时,白人、黑人、德国、美国、纳粹……一连串的字眼像电影画面一样叠印在欧文斯的脑际。原来,这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纳粹疯狂地宣传日耳曼、雅利安民族为优等种族,他们极力贬低有色人种。受这种情绪的干扰,欧文斯发挥失常,前两跳接连犯规,如果再犯规一次他将被淘汰。再看看身边的这个白人,他更加紧张。 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位德国白人运动员走到欧文斯面前,热情地说:“你好,我叫卢兹·朗。我还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好的运动员,论你的实力,闭着眼睛也能跳过及格线的!不要慌,你可以在踏板后面画一条线,把线当成踏板,这样就不会犯规了。大胆跳吧!”欧文斯非常感激,他诚挚地看了看卢兹·朗,点点头,然后按照他的说法做了,结果顺利地通过了及格赛。
杰西欧文斯简介
全名:詹姆斯·克利夫兰“杰西”欧文斯职业:田径运动员
国籍:美国人为什么出名:被认为是田径史上最伟大、最著名的运动员。1935年在密歇根州安娜堡举行的十大田径赛上,欧文斯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并在一项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45分钟运动”中打破了另一项世界纪录,而且从未被追平。欧文斯在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上获得四枚金牌。作为奥运会上最成功的运动员,他单枪匹马地粉碎了希特勒关于雅利安霸权的神话。
出生:1913年9月12日出生地:美国阿拉巴马州奥克维尔
一代:最伟大的一代星号:处女座
死亡:1980年3月31日(66岁)死因:杰西一生中的肺癌
事件欧文斯1935-05-05美国选手杰西·欧文斯在密歇根州安娜堡的渡轮场举行的十强赛上,在45分钟内创造了跳远纪录,成绩为26英尺8分半英寸1935-05-25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45分钟内相当于或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被誉为“运动史上最伟大的45分钟”。1936-06-20美国选手杰西·欧文斯在1936-08-03年柏林奥运会的一场著名比赛中,以10.2秒的成绩创造了100米的纪录,美国短跑选手杰西·欧文斯在阿道夫·希特勒面前赢得100米(10.3秒),这是1936-08-04年柏林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获得的4枚金牌中的第一枚;在跳远决赛中以1936-08-05年奥运会纪录击败德国选手卢兹·朗,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世界纪录时间(20.7)中赢得200米,他在1936-08-09年柏林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三枚金牌杰西·欧文斯是在柏林奥运会上获得世界纪录(39.8)金牌的美国4x100米接力队的一员,他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四枚金牌1953年01月19日杰西·欧文斯被任命为伊利诺伊州体育委员会秘书1955年10月18日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全日制田径运动员1973年06月28日黑人体育名人堂表格:保罗·罗伯森、埃尔金·贝勒、杰西·欧文斯、吉姆·布朗、威尔玛·鲁道夫、乔·路易斯和阿尔特莎·吉布森当选1984年08月11日卡尔·刘易斯复制杰西·欧文斯1936年的壮举,作为美国4x100米接力队的一员,他获得了第四枚奥运金牌;世界纪录(37.83)1990-03-28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去世后在Twitter上的Facebook上为杰西·欧文斯颁发了国会金牌。死于肺癌的名人贝蒂·格拉布尔鲍勃·古奇奥尼鲍勃·马利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虫莫兰克劳德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