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金山号和亚特兰大号

旧金山号和亚特兰大号(圣·胡安号轻巡洋舰属于哪一级)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5-07 15:27:54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圣·胡安号轻巡洋舰属于哪一级

  属于美国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  【建造背景】  由于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海军自1936年10月开工建造圣路易斯号后,直到1940年4月没有开建一艘巡洋舰,这个时期长达40个月。为了应付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军迫切需要建造新舰,但在舰型的设计上还未能达成一致。伦敦海军条约限制轻巡洋舰的最高吨位是8000吨,且主炮不超过6英寸。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建造就相当于缩小版的布鲁克林级,另一种意见是建造更轻型的巡洋舰,以便与驱逐舰协同作战。在投标竞争中发现双联装的6英寸/47倍身管长的主炮效能不佳,因此采用了5英寸/38倍身管长的新式主炮。经过一年多的争论,1937年7月才最终确定了建造标准排水量6000吨的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  亚特兰大级的船体类似布鲁克林级,保留了舰尾的横梁,后甲板下甚至还有机库。主机包括四台高压锅炉。与其他美国巡洋舰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与驱逐舰类似的双轴涡轮,可产生75000马力,达到32.5节的最高航速。在试航中亚特兰大号开出了78985马力,33.67节的最高速,当时的排水量为7404吨,在战时因为装备了更多的武器,航速有所下降。  主炮为16门5英寸Mk 12型,口径与驱逐舰的相同,但是炮塔超多,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舰桥前方和舰尾各有三座双联装炮塔,在舰体后部指挥塔两侧还有两座。防空设置包括三座四联装高炮,两座并列于舰桥左右,第三座在后部指挥塔上方。为了更符合驱逐舰编队旗舰的作战身份,还安装了两座从早期重巡洋舰上拆除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后来又换装了从西姆斯级驱逐舰上拆下来的四联装发射管。其他武器包括声纳和深水炸弹,无舰载机。  亚特兰大级共建成四艘,两艘战沉,堪称美国海军战功卓著的一级战舰。因其在战争初期就已建成并加入太平洋舰队,几乎参与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每一次军事行动,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国海军在本级舰的基础上变动了防空武器,又建造了七艘奥克兰级轻巡洋舰。  【战斗历程】  亚特兰大号: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为第10巡洋舰舰队的旗舰。后转入太平洋舰队的第11巡洋舰舰队,仍担当旗舰。1942年6月,编入第16特混舰队,与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一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后来作为TF61.2的成员南下瓜岛,8月24/25日参加东所罗门群岛海战,10月又编入TF64参加了圣塔克鲁斯海战。后来一直活跃于该地区,不断为瓜岛守军输送补给。11月12/13日,在瓜岛战役里最惨烈的瓜岛以北海战中,遭遇日本舰队。本舰首先被日驱逐舰“晓”号的鱼雷击中,后又遭到己方“旧金山”号重巡洋舰的误击(也有资料认为是日本军舰击中了它),美舰队副司令斯科特将军也在此时阵亡。鱼雷给亚特兰大号的左舷动力舱造成很大破坏,使其逐渐丧失动力。13号中午在瓜岛北方三海里处被放弃并自沉。日舰“晓”号也在此役战沉。  朱诺号: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第10巡洋舰舰队,后转入第8巡洋舰舰队。在1942年8月22日转入太平洋舰队前,参与了对维希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岛(Martinique)和瓜达鲁佩岛(Guadaloupe)的封锁。在太平洋舰队中,它首先服役于第11巡洋舰舰队。9月上旬,编入第18特混舰队,该舰队的主力是“黄蜂”号航母,但不幸的是该舰于9月15日被日潜艇击沉,“朱诺”号救起了部分幸存者。后又加入TF17(主力为“大黄蜂”号航母),参加了对肖特兰岛的空袭和圣塔克鲁斯海战。11月上旬,作为TG62.4的成员也参与了12号晚上的战斗。在“亚特兰大”号被重创的同时,“朱诺”号的左舷挨了一枚鱼雷,丧失了一半动力。第二天中午返航途中,这艘不幸的战舰又中了日本潜艇伊-26号的鱼雷,在20秒钟内即沉入大海,其余美舰因为害怕被攻击而未施救援,“朱诺”号上仅10人幸存。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从此美军不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  1945年日本投降后,停泊在横须贺军港的“圣地亚哥”号,总算是为沉没的姐妹舰抱了仇!  圣地亚哥号:完工后即在珍珠港加入了TF17特混编队,参加了瓜岛战役,负责护送运输船队。10月2日参加了对肖特兰岛的空袭,几周后又参加了圣塔克鲁斯海战。后来的数月中,它一直在南太平洋海域奋战,参加了对蒙达和布干维尔的登陆。1943年夏天编入美英联合舰队TF36.3(包括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号和英国航母“胜利”号),支援对新乔治亚岛的登陆。11月,编入TF38参加对拉包尔基地和塔拉瓦岛的空袭。12月,支援对吉尔伯特群岛的登陆后,又支援了对夸贾林岛日本基地的袭击,击伤了日巡洋舰“五十铃”号和“长良”号,后返回旧金山整修。1944年1月回到珍珠港,加入TF58,参与了对马绍尔群岛日本基地的袭击、对恩尼威托克岛的登陆、和对特鲁克岛的袭击。此后再次返回旧金山整修。1944年5月参加了对马儿库斯岛和威克岛的空袭,6月支援在关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并攻击了帛硫群岛。年底,又参加了对冲绳岛和台湾的袭击。10月,加入TG38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后加入快速航母编队进攻台湾、菲律宾、印度支那、冲绳岛和日本本土,直到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本舰是第一艘进入东京湾的美国战舰。战后被用来运送回国的军队,1946年11月4日除役封存,1960年在西雅图解体。  圣胡安号:1942年6月在圣地亚哥海军基地加入TF18,随即护送部队前往所罗门群岛并在图拉吉岛登陆。8月,参加瓜岛战役。8月4日的萨沃岛夜战中,因隶属东巡逻队而未受损伤。圣塔克鲁斯海战中,隶属TF61,在空袭受伤。在努美阿基地修复后回到南太平洋,继续同航母编队一起活动在珊瑚海。12月它返回Mare岛进行整修。1943年2月返回太平洋后参加了对恩尼威托克岛的登陆。整个1943年间,它参与了对帛硫、雅普、乌立提群岛的攻击和在荷兰迪亚的登陆。1944年夏,参与了马里亚纳海战,后随航母编队袭击了硫黄岛。8月至11月在旧金山整修。后加入TF38,袭击了拉包尔地区的日本空军基地。12月,在南中国海,参与了对台湾和菲律宾的攻击。1945年3月,前往攻击硫黄岛和冲绳岛。1945年6月5日,遭到台风袭击而受损伤,但7月已再次修复,且编入TG38.4参加了对日本本土基地的袭击。战后用于运送南太平洋地区的美军返回祖国,1946年11月9日除役封存,1962年解体。  【各舰简介】  序号 舰名 建造船厂 开工 下水 完成 状态  CL51 Atlanta  亚特兰大 联邦造船厂 1940.4.22 1941.9.6 1941.12.24 1942.11.13,战沉  CL52 Juneau  朱诺 联邦造船厂 1940.5.27 1941.10.25 1942.2.14 1942.11.13,战沉  CL53 San Diego  圣地亚哥 伯利恒/昆西 1940.3.27 1941.7.26 1942.1.10 1960,解体  CL54 San Juan  圣胡安 伯利恒/昆西 1940.3.15 1941.9.6 1942.2.28 1962,解体  【性能数据】  排 水 量 6718吨(标准)/8340吨(满载)  主炮 八座双联装127mm  防空武器 40mm高炮12座  长度 165米  功率 75,000马力  续 航 力 8,500海里/15节  航速 32.5节  舰员 623人

寻美国海军旧金山号重巡洋舰详细资料

旧金山号重巡洋舰属新奥尔良级巡洋舰,条约巡洋舰中性能最好的一级。标准排水量(吨) 10,047 主炮口径(毫米) 3x3x203 L55 满载排水量(吨) 11,515 副炮口径(毫米) 8x1x127 舰长/宽/吃水(米) 179.22/18.82/6.93动力装置 4x叶轮机 8x锅炉高射机炮口径(毫米) 6x4x40 轴数(轴) 4 动力输出(马力) 107,000航 速(节) 32.7载机(架)4x水上飞机 ,2部弹射器 舰载燃油量(吨) 1,861(重油)舰载雷达 SG 续航力(海里/节) 10,000/15节舰员(人) 868 补充:“旧金山”号(CA-38 San Francisco)于1942年编入第64特混编队,参加了10月11日的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炮击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巡洋舰舰队,击沉了日本重型巡洋舰“古鹰”号和驱逐舰“吹雪”号,重创重型巡洋舰“青叶” ,于战后1959年退出现役。CA38 San Francisco 旧金山 建造日期 1931.9.9 服役日期 1934.4.23 1959.3.1退出现役 1941年10月改装,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防空武器的增加,排水量也在逐年增加。经过仓促的改装,是美国海军中使用最频繁的军舰,她们参加了几乎所有主要的作战行动。新奥尔良级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条约型”巡洋舰,它是所有“条约型”巡洋舰中性能最优异的。新奥尔良级是修正了北安普敦级巡洋舰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北安普敦级巡洋舰的改进型,主要区别是增加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能够抵挡住巡洋舰主炮的轰击。另区别是弹药库的位置。弹药库被安置在吃水线以上,虽然这样可以保障弹药库免遭水下武器攻击,但会受到大型水面舰艇的攻击。新奥尔良级巡洋舰原计划建造8艘,当建造“波特兰”(CA-33 Portland)号和“印第安纳波利斯”(CA-35 Indianapolis)号时,它们的装甲和武器安装从新设计过,因此该两艘被命名为波特兰级(Portland Class)重型巡洋舰。当建造中的新奥尔良级时,军方又拨款增加一艘新奥尔良级(文森斯 CA-44 Vincennes)。最后新奥尔良级总共建成7艘。

二战瓜岛战役参战船只有哪些

瓜岛大小海战二十六,较大规模的有六次,双方也都是有胜有负,航母大战,舰队对决也都有如果只是单指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日军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1、第一次海上夜战日军2艘战列舰:比叡号、雾岛号1艘轻巡洋舰:长良号14艘驱逐舰:五月雨、村雨号、朝云号、照月号、天津风号、雪风号、雷号、电号、晓号、春雨号、夕立号、时雨号、白露号和夕暮号、美军2艘重巡洋舰:旧金山号和波特兰号3艘轻巡洋舰:海伦娜号、朱诺号和亚特兰大号8艘驱逐舰:库欣号、拉菲号、施特雷特号、奥班农号、亚伦号、巴顿号、蒙森号和弗莱彻号。2、日军炮击瓜岛机场日军4艘重巡洋舰:“铃谷”号、“摩耶”号、“衣笠”号、“鸟海”号2艘轻巡洋舰:“五十铃”号6艘驱逐舰:美军:金凯德少将的第16特混编队和李少将的第64特混编队航空母舰:企业号3、第二次海上夜战日军1艘战列舰:雾岛2艘重巡洋舰:爱宕、高雄2艘轻巡洋舰:长良、川内9艘驱逐舰:照月、电、五月雨、白云、初雪、浦波、敷波、绫波、朝云注:这就是绫波的成名战,因此在日军中得到了“黑豹”、“鬼神”的称呼。美军:小威利斯·奥古斯塔斯·李少将指挥的第64特混编队2艘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4艘驱逐舰:“沃尔克”号、“普雷斯顿”号、“格温”号、“本哈姆”号

夕立号驱逐舰的扑朔迷离的战绩传闻

夕立在1942年11月13日夜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确有一定贡献,不过在当时日军战报以及后来衍生的各种Poi传说中被严重夸大了,而且以可确认的战果而论夕立也不是这次战斗中日方表现最出色的,似乎也不应把所有的赞誉都落到夕立的头上(当然也不能因为日军的战报吹水就去迷信美军的战斗记录,双方的第一手记录都有很多错乱和夸大其词的地方)。首先,夕立在13号的夜战中确实有一定的出色表现。作为日舰队前卫的夕立先是在12日23:51第一个发现敌舰,在两军开始交火之后又果断突入美舰队一侧进行背刺、并勇敢地只身同数艘美巡洋舰激烈交火(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单枪匹马逞英雄结果被数艘美巡洋舰群殴……),此举和其他因素(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美军指挥官卡拉汉战前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临战又手忙脚乱屡出昏招)一起导致了美第67.4大队在战斗伊始就陷入一片混乱,不得不在完全打乱阵型的情况下同日舰展开混战、损失惨重。以上两点是基本可以得到确认的,因此说夕立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立了功、或者说夕立在海战中表现得英勇无畏,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过,关于夕立“所罗门的噩梦”的传说,关于夕立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的实际战绩,就比较值得商榷了。TG67.4大队共有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参加了当天的夜战。从战后的结果看,奥班农号驱逐舰仅被己方舰船爆沉时的碎片擦伤,处于队尾的弗莱彻号驱逐舰一直保持在混战中心之外没有受伤,海伦娜号轻巡洋舰也只有轻微损伤。位于前列的库欣号、拉菲号驱逐舰被比睿、雾岛等多艘日舰围攻击沉,斯特雷特号驱逐舰则被雾岛、照月重伤,可以确认与夕立无关。后卫驱逐舰里,艾伦.沃德号被雾岛等舰猛轰至瘫痪、蒙森号由于贸然打开探照灯被日舰集火击沉,与夕立也没有太大关系。旧金山号重巡洋舰在战斗中遭到比睿、雾岛、长良(可能还有雷、电)的攻击而瘫痪,随后又被擦肩而过的天津风号近距离扫射和雷击(未爆),和夕立的关系也不大。亚特兰大号巡洋舰在战斗伊始就被日军探照灯照中并遭到比睿和晓的射击以及雷、电的雷击,第一时间丧失了战斗力,随后又在失控漂流中遭到己方旧金山号的误击,挣扎到13日晚间最终被美军放弃自行炸沉,可见日军战报将亚特兰大算作夕立的战果并不准确。以上各舰即使夕立曾与之交火,但若是就此便算作夕立的战果显然也是抢了别人的功劳。其他几艘美舰中,轻巡洋舰朱诺号、重巡洋舰波特兰号在战斗中先后遭到雷击而被迫退出战列,巴顿号驱逐舰被鱼雷击中后迅速断裂沉没,有部分资料认为夕立可能取得了其中若干战果(夕立的舰长吉川洁也认为自己发射的鱼雷击中了波特兰号)。但是,较多的资料倾向于认为击沉巴顿、重伤朱诺的鱼雷其实是来自追随夕立一并突击的天津风号,这也与天津风号舰长原为一的回忆吻合,而吉川也在此战后感谢原为一雷击朱诺号救了他一命,否则夕立恐怕当场就要被美巡洋舰打烂……而波特兰号则更可能是被雷、电的鱼雷击伤推进轴陷入了原地打转,根据波特兰号中雷的部位来看,被隔在美军阵列另一侧的夕立似乎不大可能取得这样的发射阵位。如果以上属实,夕立的实际战果可能就是——0。当然,夕立同朱诺、波特兰的激烈交火多少起到了吸引美舰注意力的作用,为友军从另一侧的鱼雷攻击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夕立在13日夜的经历更有可能是:单舰率先突入敌军阵列——同海伦娜、朱诺、旧金山、波特兰等多艘美巡洋舰交火——遭美巡洋舰多次命中,燃起大火、失去战斗力。另外关于夕立号在战斗中“白帆突击”的传说,日方的说法显然只是人为制造的用以鼓舞人心的“英雄事迹”(二战的军舰升帆又能顶什么用……吉川要是连这个常识都没有那也不用当舰长了),不过美军认为的举白旗诈降似乎也说不通(在极度混乱难辨敌我的夜战中,在双方都已经刺刀见红杀急了眼的情况下,还会有人别出心裁想要玩诈降?)。不过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那就是夕立在夜战中挂出白布是为了作为己方的识别标志以避免发生误击(当天的夜战双方都发生过误击队友的事故),而见此情景的美军则误以为夕立是在举白旗投降,随后发现自己“被骗了”而恼羞成怒。而且,夕立在被海伦娜、波特兰等舰重创之后也的确有过打开识别灯表明身份的举动,结果却是误敌为友,引来了美军斯特雷特、艾伦.沃德以及弗莱彻等三艘驱逐舰的猛轰。这也导致了夕立的彻底瘫痪,13日晨全员退舰后由五月雨号进行雷击处分,不过未及完全进水沉没就被同样瘫痪在萨沃岛海域的波特兰号以舰炮击沉了,算作了波特兰号的一个击沉战果。综上,夕立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的贡献是有的,称之为勇猛的所罗门狂犬似乎也并不算太过誉,但实际战果就远没有日军战报中吹嘘的那么惊人了、甚至很可能只是一个零(当然不排除资料有错乱之处,毕竟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本身就是一场极其混乱的夜战,且由于美军多艘舰艇沉没、大量官兵伤亡,很多记录必然会出现混乱和错漏)。若是要在日方参战的驱逐舰中选出一个战果最出色的,似乎雷、电(雷击亚特兰大和波特兰,参与攻击旧金山)和天津风(击沉巴顿、雷击朱诺、扫射旧金山、重伤后手动恢复操舵独自返航)的出众战绩更值得称道。

美帝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一共建造了多少艘 该级别潜艇命名习惯

  都是以美国重要城市命名的  “洛杉矶”级目录  共建造了62艘。    SSN688“洛杉矶”号 1976年11月13日服役    SSN689“巴吞鲁日”号 1977年6月25日服役    SSN690“费城”号 1977年6月25日服役    SSN691“孟菲斯”号 1977年12月17日服役    SSN692“奥马哈”号 1978年3月11日服役    SSN693“辛辛那提”号 1978年6月10日服役    SSN694“格罗顿”号 1978年7月8日服役    SSN695“伯明翰”号 1978年10月16日服役    SSN696“纽约城”号 1979年3月3日服役    SSN697“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1980年1月5日服役    SSN698“布雷默顿”号 1981年3月14日服役    SSN699“杰克逊维尔”号 1981年5月16日服役    SSN700“达拉斯”号 1981年7月18日服役    SSN701“拉霍亚”号 1981年10月24日服役  SSN702“菲尼克斯”号 1981年12月19日服役    SSN703“波士顿”号 1982年1月30日服役    SSN704“巴尔的摩”号 1982年7月24日服役    SSN705“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 1983年1月8日服役    SSN706“阿尔伯克基”号 1983年5月21日服役    SSN707“朴次茅斯”号 1983年10月1日服役    SSN708“明尼阿波利斯”号 1984年3月10日服役    SSN709“海曼·G·里科弗”号 1984年7月21日服役    SSN710“奥古斯塔”号 1985年1月19日服役    SSN711“旧金山”号 1981年4月24日服役    SSN712“亚特兰大”号 1982年3月6日服役    SSN713“休斯敦”号 1982年9月25日服役    SSN714“诺福克”号 1983年5月21日服役    SSN715“布法罗”号 1983年11月5日服役    SSN716“盐湖城”号 1984年5月12日服役    SSN717“奥林匹亚”号 1984年11月17日服役    SSN718“火奴鲁鲁”号 1985年7月6日服役    SSN719“普罗维登斯”号 1985年8月27日服役    SSN720“匹兹堡”号 1985年11月23日服役    SSN721“芝加哥”号 1986年9月27日服役    SSN722“基韦斯特”号 1987年9月12日服役    SSN723“俄克拉荷马”号 1988年6月9日服役    SSN724“路易斯维尔”号 1986年11月8日服役    SSN725“海伦娜”号 1987年7月11日服役    SSN750“纽波特纽斯”号 1989年6月3日服役    SSN751“圣胡安”号 1988年8月6日服役    SSN752“帕萨迪纳”号 1989年2月11日服役    SSN753“奥尔巴尼”号 1990年4月7日服役    SSN754“托皮卡”号 1989年10月21日服役    SSN755“迈阿密”号 1990年6月30日服役    SSN756“斯克兰顿”号 1991年1月26日服役    SSN757“亚历山德里亚”号 1991年6月29日服役    SSN758“阿什维尔”号 1991年9月28日服役    SSN759“杰斐逊城”号 1992年1月30日服役    SSN760“安纳波利斯”号 1992年4月11日服役    SSN761“斯普林菲尔德”号 1993年1月9日服役    SSN762“哥伦布”号 1993年7月24日服役    SSN763“圣菲”号 1994年1月8日服役    SSN764“博伊西”号 1992年11月7日服役    SSN765“蒙彼利埃”号 1993年1月28日服役  SSN766“夏洛特”号 1994年9月18日服役    SSN767“汉普顿”号 1993年11月6日服役    SSN768“哈特福德”号 1994年12月10日服役    SSN769“托莱多”号 1995年2月24日服役    SSN770“图森”号 1995年9月9日服役    SSN771“哥伦比亚”号 1995年10月9日服役    SSN772“格林维尔”号 1996年2月16日服役    SSN773“夏延”号 1996年9月13日服役

美国各大城市的外号是什么美国旧金山又称为什么

美国各大城市有很多有趣的外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 芝加哥:别称风城。

  • 纽约:别称大苹果城。

  • 克利夫兰:别称森林之城。

  • 底特律:别称汽车城。

  • 洛杉矶:别称天使之城。

  • 休斯顿:别称德州巴黎。

  • 达拉斯:别称“牛仔城”。

  • 亚特兰大:别称“斗牛城”。

  • 费城:别称“独立之城”。

  • 旧金山:别称“金门城”。

  • 这些外号都是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命名的,有些是官方命名,有些则是民间传统。

美国航母怎样分的类,什么尼米兹级是什么意思

舰级是指在同舰种的舰艇中, 按排水量、主要武器装备或推进方式等划分的舰艇,多将第一艘舰艇的名字代表某一个舰级。如: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共建造了62艘,首艇为洛杉矶号,该级的名字就为洛杉矶级。以后的61艘名字都不同,如第24艘名字叫“旧金山”号,对它可以这样描述: 舰类——核潜艇 舰种——攻击型核潜艇 舰级——洛杉矶级 舰名——旧金山号 舰号——SSN-711 尼米兹号是尼米兹级的第一艘舰,与尼米兹级同类型的杜鲁门号是第8艘。 有的国家不叫“级”,只叫“型”,如我国潜艇的33型、035型常规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等,而不叫33级、035级、091级等。

美国洛杉基级舰艇的资料!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  为对抗前苏联“维克托”(Victor)级高速攻击型核潜艇,从1964年开始研究“洛杉矶” (Los Angeles)级高速核潜艇。1969年海军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签订首艇“洛杉矶”号的建造合同,该级艇首艇SSN688“洛杉矶”号于1972年1月8 日开工建造,1976年11月13日服役,总计建造62艘。  一、研制背景  60年代中期,美苏发展核潜艇竞争激烈。美国对于前苏联“维克托”(Victor)级高速攻击型核潜艇的 出现深感不安。相比之下,美国“鲣鱼”(Skipjack)级核潜艇高航速的优势, 已被“大参鱼”(Permit)级和“鲟鱼”(Sturgeon)级的出现而减弱,对舰队战术和作战能力有不利的影响。同时,为了对付前苏联最快的水面舰队,可以长期地搜索、跟踪和多次攻击 敌舰艇,于是,从1964年开始研究SSN688级高速核潜艇,以取得对苏核潜艇抗衡的优势。 SSN688级定名为“洛杉矶” (Los Angeles)级。从1968年开始正式进行该级艇的研制工作。  二、研制计划  1.计划概况  美国发展该级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攻击型核潜艇的航速,还力求新一级艇在水下探 测和武器发展中具有技术上的进步。这些改进包括远距离探测和跟踪声呐的改进,鱼雷火控 系统的改进,装备两套惯性导航系统,采取先进的降低噪声措施,以及改进首部橡胶声呐导 流罩等设计目标。  1969年海军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签订首艇“洛杉矶”号的建造合同,至1989年11月签订第62艘建造合同,该级艇总计建造62艘。  2.研制时间表  该级艇首艇SSN688“洛杉矶”号于1972年1月8 日开工建造,1976年11月13日服役。第62艘SSN773“夏延”(Cheyenne)号于1992年7月6 日开工建造,1996年9月13 日 服役。  该级艇主要研制时间表如下:  开始探讨高速核潜艇方案 1964年  开始高速艇设计工作 1968年  订购首艇SSN688“洛杉矶”号 1971年1月  首艇开工建造 1972年1月  首艇服役 1976年11月13日  订购第62艘艇SSN773“夏延”号 1989年11月  该级艇SSN689“巴吞鲁日”(BatonRouge)号开始退役(第一艘退役的艇) 1993年11月  该级艇第62艘SSN773“夏延”号服役 1996年9月13日  该级艇在役51艘,退役11艘 2000年初  3.研制单位  该级艇由两个造船厂建造。其中纽波特纽斯造船及干船坞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 ing & Dry Dock Company)建造29艘,通用动力公司电船分公司(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Electric Boat Division)建造33艘。  4.研制经费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在1989财政年度单艇造价为7.59亿美元;1996年时单艇造 价为8.83亿美元。  三、使命任务  “洛杉矶”级是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作战使命如下:  ①发挥水下最大快速能力搜索、跟踪、多次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编队;  ②搜索和攻击敌方攻击型和导弹型核潜艇;  ③用于对航母编队护航,每艘航母需攻击型核潜艇1~2艘;  ④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护航;  ⑤用于执行布放水雷、突袭、破交和救急任务;  ⑥运送特种部队到局部战争地区;  ⑦利用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方陆上各种目标和设施;  ⑧参加海上封锁。在现代海战中可和其他大型舰艇、中型水面舰艇组成海上编队封锁作 战海域,掌握较大范围的制海权;  ⑨侦察与搜集情报。该级核潜艇可用于搜集海洋水文地质资料以及跟踪敌舰队活动,搜 集情报。  4.服役状况  该级艇自1972年开始建造第一艘艇“洛杉矶”(SSN688)号,1996年第62艘“夏延”号服役,共建成62艘。但从1993年11月第一次开始退役核潜艇“巴吞鲁日”(SSN773)号,至今已退役11艘,包括:SSN689、692~697、702~705及712艇。其余51艘在役。  四、总体性能与装备  1.基本性能  排水量,水面/水下(t) 6082/6927  主尺度,长×宽×吃水(m) 110.3×10.1×9.9  轴功率MW(hp) 33.08(45000)  水下航速(kn) 32  续航力(n mile) 1000000  下潜深度(m) 450  艇员编制(名) 133(军官13名)  动力装置 1台S6C自然循环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单轴,1台  辅助推进电机,1个7叶螺旋桨。  鱼雷发射管 4具533mm。  巡航导弹发射筒 12VLS(从第32艘艇SSN719开始)。  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TLAM-N,TLAM-C/D,  BLOCKIIITIAM-C,TASM弹头),“鱼叉”反舰导弹。  鱼雷 MK48鱼雷,(MK48ADCAP于1990年首次装备)。  水雷 MK67自航水雷和MK60“捕手”水鱼雷。  武器装载量(枚) 38(SSN719艇以后),26(SSN718艇以前)。  声呐 BQQ5D/E综合声呐,首部球形主/被动基阵,大孔  经被动舷侧阵,TB23/29细缆型被动拖曳线列阵,  BQS-24主动高频近程探测声呐。  导航 2台WSN-3型静电陀螺导航仪;1台WRN-6型GPS  导航接收机等组成综合导航系统。  雷达 BPS-15A/16,I/J波段对海搜索、导航和火控雷达。  通信 WRR-7型低频、甚低频接收机,WSC-3UHF卫星通信,  BRA-34综合无线电系统,极低频通信。  火控 MK117鱼雷火控系统,MK81-3型OTHT。  综合作战系统 CCSMK2(SSN688~750),UYK7计算机;  BSY-1(SSN751~773),UYK43/44计算机;  USC-38EHF,Link11,Link16。  电子支援措施 BRD-7测向仪,WLR-1H(SSN771~773),WLR-8(V)2  /6电子对抗雷达侦察接收机,WSQ-5(潜望镜)和  WLR-10雷达告警设备。  对抗措施 鱼雷诱饵MK2,MOSS。  2.总体布置与结构  该级艇采用单壳体结构,水滴线型。首部有圆钝的玻璃钢声呐罩,艇体呈圆柱形,高大 的指挥台围壳布置在靠近首部,前期39艘艇装有围壳舵,从SSN751开始后23艘艇改为首 水平舵,以加强冰层下操纵的能力。艇体瘦长,长宽比为10.92,有较长的平行中体,在尖瘦的仿锤形尾端,装有呈十字形的垂直舵和水平舵,在水平舵外缘装有小型垂直稳定翼,长1.22m,高1.83m,提高了水下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  该级艇的耐压壳体内布置分为三个大舱(见图2.2-5),即中央指挥舱、反应堆舱和主辅 机舱。指挥舱有三层甲板,上甲板为中央指挥舱,第二层为住舱,第三层为导弹舱和鱼雷舱,装有鱼雷和鱼雷发射管,以及备用鱼雷和导弹。第32~62艘艇,在首部声呐和耐压壳体前端之间的空间加装了12具“战斧”导弹垂直发射筒。底舱为蓄电池组和油水柜,反应堆舱装有S6G自然循环压水堆、蒸汽发生器及一回路系统设备;主辅机舱,装有蒸汽轮机、柴油发电机等设备。由于舱室较大,因此布置设备十分灵活,充分利用空间。  3.动力装置  该级艇动力装置采用一台S6G自然循环压水堆装置,是美海军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图2.2-5 美国“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布置图  1?中央指挥舱;2?导弹和鱼雷舱;3?BQQ-5型多功能声呐;4?反应堆舱;5?主辅机舱。  D2G反应堆基础上改进的,并吸收了SSG自然循环压水堆的经验。堆热功率160MW,可提供轴功率33.08 MW(45000hp),堆芯长寿命,装一次核燃料可使用15年,续航力1000000n mile。该级艇采用双机、单轴,1个7叶大侧斜螺旋桨,并安装了一个辅助推进系统,可伸缩于艇壳内外,它由一台电动机带动5叶螺旋桨推进,改善机动性。  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高,不仅保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带走堆芯剩余热量,而且中低速 航行时不用主循环泵,减少了一个噪声源。在该级艇动力装置中,采用了浮筏减振等一系列 减振降噪措施,因而辐射噪声较低。  4.武器系统  该级艇中部装有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线导鱼雷,主/被动声自导, 在航速40/55kn时航程达50/38km,潜深900m。1990年首次装备MK48ADCAP鱼雷。鱼雷管也可发射“战斧”(UGM-109Tomahawk)巡航导弹,其弹头为对陆攻击型(TLAM-N),采用地形匹配加惯导系统导航,射程2500km;TLAM-C/D型弹头,射程900km。从1994年开始装备“战斧”BlockⅢ型导弹,TLAM-C型弹头射程1204km,反舰型弹头(TASM),射程460km。鱼雷管还可发射“鱼叉”(UGM-84 Harpoon)反舰导弹,射程130km。武器装载量26枚,例如装载“战斧”导弹8枚,“鱼叉”导弹4枚,鱼雷14枚。  艇上还装备了MK60“捕手”自导水鱼雷,实际上是一枚MK46-4型反潜自导鱼雷和水 雷的结合体;MK67型自航鱼水雷,布放后先像鱼雷一样自主航行一段距离,再沉人海底。  该级艇第32~62艘艇在首部耐压壳外压载水舱区装备了12具“战斧”导弹垂直发射筒,使武器装载量达到了38枚。武器齐全,功能多样,攻击力强。  5.电子设备  该级艇装备了BQQ5-D/E型综合声呐,包括数字多波束系统,在主动搜索、被动识别、 联机性能监视、故障定位及显示技术等方面都比较先进。该系统由8部主要功能声呐设备组 成,包括BQS-13DNA型主动式声呐,RAPLOC型被动式定位声呐,BQR-20型被动式探测声呐,目标识别声呐,WQC-5型通信声呐,WLR-9型侦察声呐,本艇噪声监测器以及TB23/29拖曳式线列阵被动探测声呐。  该级艇的导航设备有2台WSN-3型静电陀螺导航仪,一台WRN-6型GPS接收机等组成的综合导航系统。系统精度高,重调间隔时间达两周以上,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到4000h。 由于使用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因此可连续获得卫星信号的数据,定位迅速准确。  该级艇的通信系统包括WRR-7型低频、甚低频接收机、WSC-3型UHF卫星通信系统,BRA-34综合无线电系统,SRC-20A特高频收发信机,URT-23V中/高频发信机,WLR-10超高频接收机等10余部设备。90年代以来又装备了极低频通信系统,使该级艇具有较强的通信手段。  该级艇装备了MK117鱼雷火控系统,以及BSY-1潜艇综合作战系统,配备了UYK43/44计算机,可综合声呐、火控、导航、通信等系统提供的信息数据统一进行处理,提高了艇的综合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五、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该级艇从建造第一艘艇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建造62艘之多,是美海军建造数量 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级核潜艇,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显著的技术特点:  1.攻击能力强  该级艇装备4具鱼雷发射管和12具导弹垂直发射筒,雷弹装置多,一次攻击能力强。 装备各种武器功能齐备,装载武器数量多,可以执行反潜、反舰、布放水雷、对陆攻击等多 种任务,曾有9艘艇参加海湾战争,取得显著战果。  2.隐身性好  该级艇采用S6G自然循环压水堆,采用浮筏减振,艇外敷设消声瓦,因此辐射噪声较 低。艇的下潜深度达450m。隐身性好,机动能力强。  3.装备大功率高性能反应堆  该级艇采用S6G自然循环压水堆,单堆功率达33.08MW(45000hp),使艇航速达32kn 以上,堆芯寿命15年,在整个服役期内只需更换一次核燃料,节省经费,减少对环境污染, 在航率高。反应堆装置自然循环能力高,固有安全可靠性好。  4.电子设备新,作战效能好  该级艇装备大量新型电子设备,包括舷侧阵声呐,拖曳线列阵声呐,探测能力强;装备 静电陀螺仪等先进导航设备,能准确为艇定位,瞄准目标,搜索跟踪提供准确数据;采用综 合作战系统,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作战效能好。  5.居住性好,自持力高  该级艇排水量较大,艇内大分舱,容易布置设备,艇员工作环境好,居住、饮食、保健、医疗、娱乐条件充分满足,使艇的自持力达70天以上,在航率高达65%以上。  6.自动化程度高  该级艇采用先进计算机进行控制,向全数字化、分布式控制发展,减少人为误操作可能 性,减轻艇员劳动强度,提高了综合控制自动化水平。  六、技术改进  该级艇在30年研制与使用过程中,先后进行了4次重大现代化改装,使艇始终保持先进技术水平:  ①SSN690:自该艇之后,全部使用MK117鱼雷火控系统,实现对“战斧”巡航导弹, “鱼叉”反舰导弹和MK48鱼雷的控制。  ②SSN719:自该艇以后,装设12具“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筒,提高攻击能力,由 于内部不装导弹,可以装更多的鱼雷,武器装载量达38枚。  ③SSN751:从该艇之后称为SSN688Ⅰ级。提高了北极冰下活动能力;采用BSY-1潜艇先进综合作战系统取代MKⅠ作战控制系统,并且用UYK-44计算机替换UYK-7计算机,同时装备了探雷和避碰系统。从该艇开始装消声瓦。此外,将围壳舵移至首水平舵,增强破冰能力,从而提高了艇的总体技术水平。  ④SSN768:从该艇之后提高了降噪效果,更加安静。在尾部增加了尾鳍,提高了在水下航行稳定性。  七、发展前景  随着该级艇最后一艘SSN773“夏延”号于1996年9月13日服役,其建造计划已经完成,不再建造新艇。  八、“洛杉矶”级目录  共建造了62艘。  SSN688“洛杉矶”号 1976年11月13日服役  SSN689“巴吞鲁日”号 1977年6月25日服役  SSN690“费城”号 1977年6月25日服役  SSN691“孟菲斯”号 1977年12月17日服役  SSN692“奥马哈”号 1978年3月11日服役  SSN693“辛辛那提”号 1978年6月10日服役  SSN694“格罗顿”号 1978年7月8日服役  SSN695“伯明翰”号 1978年10月16日服役  SSN696“纽约城”号 1979年3月3日服役  SSN697“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1980年1月5日服役  SSN698“布雷默顿”号 1981年3月14日服役  SSN699“杰克逊维尔”号 1981年5月16日服役  SSN700“达拉斯”号 1981年7月18日服役  SSN701“拉霍亚”号 1981年10月24日服役  SSN702“菲尼克斯”号 1981年12月19日服役  SSN703“波士顿”号 1982年1月30日服役  SSN704“巴尔的摩”号 1982年7月24日服役  SSN705“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 1983年1月8日服役  SSN706“阿尔伯克基”号 1983年5月21日服役  SSN707“朴次茅斯”号 1983年10月1日服役  SSN708“明尼阿波利斯”号 1984年3月10日服役  SSN709“海曼·G·里科弗”号 1984年7月21日服役  SSN710“奥古斯塔”号 1985年1月19日服役  SSN711“旧金山”号 1981年4月24日服役  SSN712“亚特兰大”号 1982年3月6日服役  SSN713“休斯敦”号 1982年9月25日服役  SSN714“诺福克”号 1983年5月21日服役  SSN715“布法罗”号 1983年11月5日服役  SSN716“盐湖城”号 1984年5月12日服役  SSN717“奥林匹亚”号 1984年11月17日服役  SSN718“火奴鲁鲁”号 1985年7月6日服役  SSN719“普罗维登斯”号 1985年8月27日服役  SSN720“匹兹堡”号 1985年11月23日服役  SSN721“芝加哥”号 1986年9月27日服役  SSN722“基韦斯特”号 1987年9月12日服役  SSN723“俄克拉荷马”号 1988年6月9日服役  SSN724“路易斯维尔”号 1986年11月8日服役  SSN725“海伦娜”号 1987年7月11日服役  SSN750“纽波特纽斯”号 1989年6月3日服役  SSN751“圣胡安”号 1988年8月6日服役  SSN752“帕萨迪纳”号 1989年2月11日服役  SSN753“奥尔巴尼”号 1990年4月7日服役  SSN754“托皮卡”号 1989年10月21日服役  SSN755“迈阿密”号 1990年6月30日服役  SSN756“斯克兰顿”号 1991年1月26日服役  SSN757“亚历山德里亚”号 1991年6月29日服役  SSN758“阿什维尔”号 1991年9月28日服役  SSN759“杰斐逊城”号 1992年1月30日服役  SSN760“安纳波利斯”号 1992年4月11日服役  SSN761“斯普林菲尔德”号 1993年1月9日服役  SSN762“哥伦布”号 1993年7月24日服役  SSN763“圣菲”号 1994年1月8日服役  SSN764“博伊西”号 1992年11月7日服役  SSN765“蒙彼利埃”号 1993年1月28日服役  SSN766“夏洛特”号 1994年9月18日服役  SSN767“汉普顿”号 1993年11月6日服役  SSN768“哈特福德”号 1994年12月10日服役  SSN769“托莱多”号 1995年2月24日服役  SSN770“图森”号 1995年9月9日服役  SSN771“哥伦比亚”号 1995年10月9日服役  SSN772“格林维尔”号 1996年2月16日服役  SSN773“夏延”号 1996年9月13日服役

美国现代著名巡洋舰介绍

  美国现代著名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英语:Ticonderoga-class cruiser)是美国海军下属的第一种正式使用宙斯盾的主战舰艇,配备以AN/SPY-1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战系统。为美国海军现役唯一一级巡洋舰,与俄罗斯海军1164型巡洋舰一道是世界上现役仅存的两种传统动力导弹巡洋舰。  本级舰共27艘,除了汤马斯·盖兹号(USS Thomas S. Gates CG-51)之外,全部的舰名都是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为名,且其中有12艘继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航空母舰舰名。  在美国海军的作战编制上,本级舰是作为航空母舰战斗群(CVBG)与两栖攻击战斗群的主要指挥中心,以及为航空母舰提供保护。身为航空母舰战斗群头号护卫兵力,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舰提供极佳的防空战力,使得航空母舰战斗群有充足的力量抵抗前苏联来自水面、空中、水下兵力的导弹攻击。此外,宙斯盾系统也具有极佳的反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