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西方国家不能接受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承认这一点
西方主要财团被犹太人控制,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或者欧洲一些国家,必须考虑和顾及犹太人的想法。作为基督教文化的起源地——耶路撒冷,自然是西方不能失去的圣地。
耶路撒冷地处北纬31度47分,东经35度15分,海拔高度约为760米,属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降水适中。耶路撒冷的西面60千米就是特拉维夫和地中海,东面35千米是地球表面充满浮力的最低点死海。
耶路撒冷,古称"耶布斯",意为"和平之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宗教和传统、历史和神学以及神圣的处所和祈祷的房屋,使耶路撒冷成为备受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崇敬的神圣城市。
从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耶路撒冷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耶稣就降生在一个叫做马赫德的山洞里。耶稣年轻时曾在耶路撒冷求学,后又在这里布道,自称基督。
后被犹太当局钉死在城外的十字架上,并埋葬在那里。公元335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到耶路撒冷,在耶稣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复活教堂,又称圣墓教堂,因此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西方文化的发展演进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在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作为西欧唯一的宗教信仰和绝对的意识形态,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模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培养了西方人的心理习惯。
后来的宗教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促进了自由精神的产生、民族国家的崛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西方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的起点。时至今日,基督教仍然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现代西方人所共同拥有的主流信仰。
“耶稣复活”使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的圣地。
尽管很早就有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来朝圣,但真正使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圣城的却是公元326年罗马帝国皇帝康斯坦丁的母亲海伦娜太后对耶路撒冷的朝圣。
据说,海伦娜太后在耶路撒冷发现了钉死耶稣的那个十字架和埋葬他的墓地,于是便在耶路撒冷修建了那座著名的“圣墓大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据说那里是耶稣遇难和复活的地方。海伦娜还在耶稣诞生地伯利恒修建了一座“圣诞大教堂”。
首批基督教教堂于公元336年完工。这意味着从那时起,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不可替代的永久圣地。
到公元6世纪时,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耶路撒冷修造了更多的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基督教在耶路撒冷的繁荣直到公元614年波斯人西侵才告结束。
伊斯兰教兴起后,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在长达四个世纪里基本上是和平共处的。尽管11-13世纪,欧洲十字军曾一度控制了巴勒斯坦,数以万计的穆斯林和犹太人惨遭屠杀,但最终这一地区还是被穆斯林夺回。
基督教势力虽然丧失了对耶路撒冷的控制,但基督教徒却仍可前来朝圣和居住。直至今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基督徒每年都要前来朝圣和举行宗教活动,尤其是在圣诞节、复活节前后,各种肤色的基督徒常常把耶路撒冷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在伊斯兰教中,耶路撒冷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阿拉伯人还把耶路撒冷称为“古德斯”,意为“圣城”。
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后第九年的一个晚上,忽闻天使来召。天使带他乘飞马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在“远寺”见到了先知易卜拉欣(即《圣经》中的亚伯拉罕)、穆萨(即摩西)和耶稣,并同众先知谈了话,还踏着一块巨石登上了七重天,聆听了真主的教诲。
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古兰经》“夜行”一章便是此次夜行登霄得到的启示经文。
当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了耶路撒冷后,在穆罕默德登霄处建盖了两座宏伟的清真寺。一座叫作“萨赫莱清真寺”(阿拉伯语“萨赫莱”意为岩石),金色的大穹顶下覆盖着穆罕默德踩着登天的那块巨石。另一座叫作“阿克萨清真寺”,“阿克萨”阿拉伯语意为“遥远”,因为穆罕默德曾从遥远的麦加夜行到此登霄。
伊斯兰教创立初期,耶路撒冷是穆斯林朝拜的方向。直到后来穆罕默德率军征服了麦加之后,才把朝拜方向从面向耶路撒冷改为面向麦加。
萨赫莱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建成后,以这两座清真寺及其由高墙围筑的宽敞院落为中心,耶路撒冷成了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
穆罕默德曾这样赞美耶路撒冷:
啊,耶路撒冷,真主在他所有的土地中选择,这里是他选中的仆人。世界从这里展开,又将如同一幅卷轴从这里收起。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医治百病,因为它来自天国的花园。
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和传说,使各个宗教都声称耶路撒冷是本教的圣地。
如何追随美国脚步
12月8日电 当地时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把美驻以色列大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美国的这一举动随即受到众多国家的谴责和反对,但也有国家决定跟随美国的步伐,承认耶路撒冷的地位。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有意跟随美国的步伐,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大使馆由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
《以色列时报》报道称,在特朗普还未正式宣布这一决定时,菲律宾和一东欧国家就联系了以色列外交部探讨迁址事宜。
据悉,捷克共和国总统泽曼7日赞扬了特朗普的决定,并称,捷克将很快追随美国的脚步,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
以色列《国土报》援引捷克外交部的一份声明称,“捷克认为按照1967年后的巴以分界线,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实际上的首都。”“(捷克)外交部将基于巴以协商谈判结果,考虑将捷克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
除此之外,匈牙利也有意承认耶路撒冷的地位。《欧盟观察者》网站指出,有两个欧盟成员国对美国宣布将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的决定表示支持。这两个国家分别是捷克和匈牙利,而他们的表态也使得欧盟的立场变得十分艰难,因为目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对美国的决定表示反对。
犹太电讯社(JTA)7日报道称,即使目前有多个国家谴责美国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决定,但以色列预计,仍将有其他国家追随美国的脚步,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法国总统马克龙称,美国这一决定“违反了所有国际法规则”,但他补充说,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一地区的人保持冷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都需要继续推动和平的进程。意大利总理保罗·真蒂洛尼也发推特称,应该在和平进程的框架内寻求耶路撒冷的未来。CNN报道指出,反对美国搬迁使馆的国家还包括英国、德国、俄罗斯等。
以色列的首都是
特拉维夫英国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那时应该是巴勒斯坦的首都,然后由联合国管理,1948到1949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的老城。第三次中东战争时候以色列又夺取了老城,全部占领耶路撒冷,驱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但是到1988年11月,巴勒斯坦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目前巴以双方政治中心为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不过双方都在争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