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郭广昌:上海新诞生的富豪,娶著名主持人为妻,现在怎样
众所周知,如果你在"江浙沪"有一套房子,那么别人可能都会认为你比较有钱,这是真理。所谓的"江浙沪"就是江苏、浙江、上海。
上海是中国华侨最多的城市,被称为"不夜城"。它是跟国际化接轨的一座城市。上海在金融方面也非常厉害,有很多大富商出自于上海。上海就是中国"商界大佬"的聚集地,上海有很多富豪,其中一位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他就是郭广昌。
他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他出身于一个贫穷家庭,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能变成如今的上海大富豪,是经历了什么事情呢?他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上海大富豪的?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好奇。
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后来努力考上复旦大学
郭广昌在196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父母都是农民出身,父亲是一名石匠,母亲是一名菜农。家里主要靠着种地为生。
在当时正好赶上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父母认为,只有学习才能让儿子长大以后有出息,于是他们拼尽全力挣钱供孩子上学。
郭广昌也这样认为,于是拼命的学习。他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以后种地的命运。1985年7月,他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刻苦的学习生涯,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他最终成功完成了逆袭。
后来他为了留在上海发展,就留在了学校任教。对很多人来说,他的一生已经算是稳定且小有成就。但是他告诉自己,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远远不够。于是 ,他就放弃了在复旦大学任教的工作,带着自己现有的资产开始做生意。
自主创业,做自己的小生意赢得"人生第一桶金"
郭广昌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他用他的资产成立了一家公司,做咨询工作。他这一做不要紧,很快就有了大订单。这家公司找郭广昌的公司做市场调研,郭广昌的公司很成功的完成了这项任务,他成功的赚到了100万。
很快,郭广昌就又迎来了第二个大订单,第三个大订单,慢慢地,他的订单越来越多。自己赚来的钱也越来越多。他用这些赚来的钱投资了更大的生意。
郭广昌自主创业,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桶金,才使得郭广昌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他开始越来越认真的对待他自己的每一份订单和任务,并且完成的都很好。
小钱生大钱,掌握赚钱之道
郭广昌在后期通过帮助一个中国人在国外,为留学生推销楼盘,赚到了一大笔佣金。但是他并没有去挥霍这一大笔钱,反而他有计划地利用这笔钱,做起了更大的生意,他准备去干一番大事业。
他用这些佣金去成立了复星医药产业,随后就和自己的母校复旦大学一起合作,推出了一款新型药品,这款药品推广到市场之后在市场热销。不久就赚到了1个亿。
郭广昌成立的复星医药产业,在国内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到现在,复星医药仍旧在复兴集团,复兴集团的前身是"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龙头巨资。他自己也成为了复星国际集团的董事长。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郭广昌的事业越来越发达,赚的钱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自己的爱情。
跟著名主持人王津元的爱情
其实王津元和郭广昌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而王津元是郭广昌的学姐。他们俩很早就互相认识,他们俩的感情经历十分奇妙。在上学时期,郭广昌就对王津元有着强烈的好感,喜欢王津元很久了。
但是在当时,郭广昌只是一个穷小伙,他认为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王津元,于是他始终没有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后来,郭广昌成为了上海有名的大富豪,有了足够的资本。两人说来也是有缘分,俗话说:"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有一天王津元正好接到了一个任务,是来采访郭广昌。
二人又重新见了面,后来两人就慢慢地走到了一起。如今的王津元和郭广昌生活过得很幸福,王津元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郭广昌的太极人生
众所周知,太极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自古以来,太极可以用来健身,防身。而太极对于郭广昌来说,是他人生中少不了的一项运动。在复兴产业,太极也是很重要的。向全世界推广太极这一项运动也是现在的一大目标。
郭广昌也是每周都坚持打太极,锻炼自己,强身健体。工作之余,打上那么几次太极,可以调整自己工作时的紧张氛围。愉悦身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项爱好。
他笑着说"想要改变世界,最简单的就是要先改变生活方式。"打太极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不用时刻处于紧绷绷的状态中,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结语
郭广昌的一生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虽然出身不高,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如今的成就。郭广昌现在成为了各大富豪榜单的常客。有很多人会问,如今的郭广昌现在到底有多少钱。根据全球富豪榜最新数据显示,郭广昌现在身价高达64亿美元,排在全球榜的283位。
这些都离不开郭广昌平日里的努力,想象一下,如果郭广昌当时没有好好学习,想必他也进不了大学,也就达不到如今这么辉煌的成就。
尽管郭广昌没有成为一名复旦大学的老师,但是他却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商业投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浙江穷小子,25岁赚100万,如今是上海首富,身家437亿,凭啥
在一次活动年会上,马云问郭广昌:
“像你这么聪明的创始人,有没有想过,怎么培养公司的传承者?
因为要找到你这么聪明的,还真不容易。”
郭广昌噗嗤一声笑出来,想了想回答:
“找我这样的,是不容易,但要找你那样的,不是更难吗?”
一通商业互吹之后,他继续调侃道:“我比你年轻,还不急着找接班人。”
马云是1964年生,郭广昌是1967年生,两人年纪其实相差无几。
郭广昌25岁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而马云25岁时,还在杭州做英语老师。
这个被马云夸聪明的人,是什么来头?
郭广昌1992年开始第一次创业,来年即创业成功,历时10个月,赚得100万。
光是这个“梦幻”的起步,就足以让人啧啧赞叹。
郭广昌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说起来很“简单”:
“我的第一个100万是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
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
第一个1亿是靠生物制药赚到的;
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
发展轨迹非常清楚,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
清楚地抓住机遇,就能成功?
恐怕没这么简单,这背后肯定多的是,咱们不知道的事。
2021年,郭广昌以437.36亿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80位。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着“浙江李嘉诚”、“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传奇大佬——郭广昌,他的起势聚富之路。
2011年,当已身家上亿的郭广昌被问到,未来希望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些什么时,他回答:
“首先我会留一些给我女儿,因为我不想我可爱的女儿,像我这样劳累。”
自己出身贫寒,深刻知道受穷挨苦的滋味,所以郭广昌才如此爱女心切。
1967年,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市横店公社,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那时候的横店,还不是“中国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基地”,而是以山多地少、偏僻落后而“闻名”。
郭广昌的父亲是石匠,经常跟着施工队去外地做工,挣点小钱;
母亲是生产队的菜农,勤劳能干。
总在想方设法填饱一家人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郭广昌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红薯等地里好种养的“ 健康 粗粮”:
“可能是小时候红薯吃多了,直到今天,我一闻到红薯的味道,就直反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广昌从小就学会干各种农活。
打猪草、捡柴火都是每日必修课。
虽然日子艰难,但郭广昌始终记得母亲对他的影响:
“她非常善良,靠卖小菜让我读完大学。
村里有些人为了让菜长得好,会洒有毒的农药在上面。
她很反对这种做法,从来不用不该用的东西。
这份感恩和善良,我一直记在心里。”
因为时代原因,10岁之前,郭广昌都没怎么读过书,跟着大孩子们有一天没一天地混日子。
要么在地里干活,或者上山疯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郭广昌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
希望他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过上好生活。
因此,郭广昌享受“特殊待遇”——什么都不用干,认真读书就可以了。
而家里的两个姐姐,“理所当然”地务农、编草鞋,供养弟弟。
郭广昌也很争气,成绩一直不错。
而且,小小年纪就对高深的哲学很有兴趣。
他曾在学校图书馆读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极大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老师也总让他跟同学们讲解学到的哲学理论。
这让郭广昌大受鼓励,对哲学的痴迷与日俱增。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看好郭广昌爱“瞎想”、爱“较真”的品质,对他的态度属于“两极分化”:
“我从小是个有争议的学生,有的老师对我特别好,认为我日后肯定大有出息;
有的老师却不喜欢我,觉得我太冲。”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奢望得到所有人平等的喜欢,那样的话,你得平凡成什么样?
因此,郭广昌保持着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继续求学。
郭广昌14岁那年,父亲在采石场工作时发生意外,被炸伤右手,没法再干工程,只能回到乡里当了门卫。
顶梁柱歪了,家里收入骤降。
让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也让郭广昌一夜间成熟。
他常对母亲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有什么事,我替您扛着。”
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家境的困难,郭广昌懂事地听从父母的话,报考了师范中专。
他想着学完后,可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但等拿到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时,郭广昌却反悔了:他还是想读高中、上大学。
那个暑假,郭广昌过得一点都不高兴。
他始终放不下心里的梦想,他想要再多读书、想要进大学校园、想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终于,冲劲战胜顺从,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也依然阻止不了倔强又有主见的儿子。
郭广昌卷起铺盖,背上十几斤大米,装上一罐子梅干菜,踏进了东阳中学的校门。
多年后,回忆起自己这番“壮举”,郭广昌在庆幸之余,对跟父母的分歧,也有了更多感激:
“他们尽管不赞成,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反复告诉我:人要靠自己,尤其在关键时刻。”
父母的开通和谅解,让郭广昌得以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成为郭广昌身上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郭广昌就读的高中,离家有20多公里,他每周回去一次。
在校期间,郭广昌每餐的下饭菜,就是自己带的梅干菜。
这种菜价廉又易保存,是当地许多穷困学生的主要口粮。
有一回,郭广昌的梅干菜不知道被谁偷吃了,一口都没给他留。
而此时才周三,距离“放归”还有整整两天。
郭广昌没有追查,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都是穷人家的苦娃娃,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做这种偷嘴的事。
饥肠辘辘的他,就这么靠啃地瓜、苞谷棒子挨到周末,飞奔进家门,抱起菜罐子猛扒。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郭广昌变得更加坚韧、能吃苦,塑造着每个创业者必备的性格素质。
1985年,郭广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所选专业,自然是他深爱的哲学。
此时,距离他弃文从商,还有7年。
18岁的郭广昌,将商业视为“不入流”的行当:
“那时候我认为商业这种东西,是很低层次的。怎么能去做一个商人呢?
咱是要管理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要“治国”就要先了解国情,郭广昌在大学期间,做了两件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第一件是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如孤胆英雄般,骑自行车沿大运河,一路调研到北京;
第二件是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去海南。
经过这两次“微服私访”,郭广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笃定了信念:
“以前,在我印象中,北京、海南似乎都很遥远,遥不可及。
但是,骑行到达之后,我得到一个深切的感悟:
只要车轮不停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所以,多读书真的有好处,哪怕同一件事,因自身涵养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领悟。
同是骑行去海南,别人可能觉得累死了,但郭广昌却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丰富,第一次北京之行,还勾出了郭广昌的“酒瘾”,为他之后的宏图大业埋下意念伏笔。
当时,郭广昌骑旧单车到北京后,就把车卖了换 旅游 资费。
兜里的钱,买了回上海的船票后所剩无几,刚够三餐饭食。
可是他在途径青岛时,却馋上了当地“特产”——青岛啤酒。
盘缠有限,吃还是喝,这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狠狠心,用饭钱买了酒打牙祭。
初尝琼浆玉露,郭广昌回味无穷:“要是每天都能回到青岛啤酒,那该多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谁曾想,整整30年后,2017年,已家大业大的郭广昌,以2.43亿元拿下青岛啤酒17.9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财富自由之余,彻底实现了“啤酒自由”。
所以说梦想这个东西,实现的前提,是要敢梦敢想。
大学毕业后,郭广昌留校工作,先担任团委干事,后升为调研部长,再后担任校办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他的创造和运作能力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他在校申请签证,打算去美国进修,并且已通过托福和GRE考试。
一切都在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力强的哲学系学者。
但有时候老天爷很“任性”,要么不赏饭吃,要么追着喂饭吃。
就在郭广昌为出国深造积极准备时,一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他心里。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郭广昌重新思考未来:
“小平的讲话让人感到有激情,充满了希望,成为我决定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广昌敏锐察觉到时代机遇,义无反顾地调整人生方向。
他拉来校友梁信军,用借来的、本来留学的3.8万元资金,共同创立了他人生第一家公司——广信 科技 咨询。
公司名很“随意”,就取自两位创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
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关于具体要做些什么,郭广昌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规划。
一个本来立志要做哲学家的思想者,“性情大变”去做了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商人。
而且后来还干得那么好,这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关于这个疑问,马云也有过。
有一次,马云在商流聚会上问郭广昌:“你是学哲学出生的,怎么能把企业做这么大?”
郭广昌沉思片刻后说:
“哲学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学,所以都是空的,空的就能接受所有东西。
所以它教会我独立思考,不要轻信任何人,也不要轻易说别人不对,要多听、多分析。”
郭广昌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市场分析,这算是他的老本行。
大学期间积累的 社会 实践经验,现在要拿来变现了。
那时,市场经济刚起步,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还不超过10家,算是个新兴领域。
郭广昌在此刻供小于求的不饱和环境中,适时入局。
他走街串巷找项目,凭借丰富的调研经历,以及“复旦老师”的可靠头衔,拉来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合作,还接了个大活——台湾元祖食品的上海市场调研,凭此一单,就挣了30万。
短短10个月,郭广昌就赚到第一桶金100万。
然后,随着另外三位校友:王群斌、范伟、谈剑的加入,郭广昌把广信改名“复星”,寓意“复旦之星”,核心团队由此汇合。
1993年,郭广昌“突然”扭转赛道,退出市场调研业务,主攻房地产和生物制药。
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
放着刚刚起步、发展大好的咨询业务不做,又去折腾投资、风险都很高的两样烧钱玩意,郭广昌是咋想的?
不急,听听这位“前哲学家”的看法。
郭广昌认为,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房产势必成为未来中产阶级的刚需。
现在进驻这行,投注小、收益高。
因此复星就成为了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郭广昌这个判断,说对,也不全对。
国家在1998年才确定商品房改革的大方向,而郭广昌超前了5年。
这就很尴尬了,猜中了结尾,却没猜中什么时候开始。
郭广昌接手的第一个楼盘在上海郊区,专为“留学家庭”设计。
当时普通平民的那点收入,根本负担不了这么高档的住房。
整个街道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郭广昌没有功夫跟着凄凄惨惨戚戚,他必须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
要不然,刚到手的100万,就要变成负债100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走过的路。
郭广昌想起之前筹备出国时,接触到相关机构,他们那肯定有很多留学人员的信息。
于是,郭广昌要来他们的家庭住址,又去出入境管理部门查“海归”的情况,把广告送上门,用塞门缝、夹把手的土办法,做精准营销。
就靠这么地毯式的宣传方式,郭广昌入手第一个1000万。
话分两头,布局生物制药,又是什么操作?
相比房地产的“臆想揣测”,郭广昌选择进入药品行业还算有迹可循。
因为“复旦五虎”中,除了郭广昌是哲学系,谈剑是计算机系,其余三人都是遗传工程系,所以公司转战做医药有先天优势。
1995年,郭广昌把研发了三年的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
一战成名,钞票如雪花似飞来,迅速堆积起第一个1亿元,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 科技 企业。
然后郭广昌说:“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做,所以就要做投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于是,郭广昌开始以参股或收购的方式,四处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大张旗鼓运作资本市场。
范围涉及信息产业、金融、钢铁、证券、银行等,市值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同时,郭广昌还把财大气粗的触角伸向国际,收购了法国老牌度假村运营商、英国百年足球俱乐部、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德国私人银行等。
当时,投资圈有一句玩笑话:人类已经阻止不了郭广昌并购了。
而郭广昌的投资心得是:“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兴奋感。”
2007年,公司在香港整体上市,郭广昌身家直冲362.3亿元,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富。
此后,郭广昌的聚富之路畅通无阻:
郭广昌的成功,除了凭借精准的眼光外,还得益于他在工作中永不停歇的“战斗力”。
在公司,一般员工加班都有补贴。
但包括郭广昌在内的管理层,没有所谓的加班概念。
一天24小时,都要有“奉献”精神,所以不存在什么弥补待遇。
筹备上市那会,郭广昌一天要去几个部门沟通,一星期跑三趟北京。
经常会议开完后已是深夜,回到家里连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再精神抖擞开始新的奔波。
管理者们受他影响,自然也是拼命往前冲,办公室常备泡面,各取所需。
二把手梁信军,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曾评价郭广昌:
“他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这样舍命拼搏的老板身边,自然不会有一丝轻松。
所以梁信军于2017年身体不好,辞职离开,回家休养。
郭广昌之所以如此“激进”、“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
“修屋顶,是选阳光灿烂的时候。所以在企业发展好的阶段也不能懈怠,要不然等风雨一来,就完蛋了。”
时刻保持获胜的饥渴感,是郭广昌始终笃信的真理。
自1992年创业以来,郭广昌从没有停下稍事片刻。
曾经的满头乌丝,随着事业蒸蒸日上,早不知飘落何方。
头发掉光,换来百亿身家,这个买卖还是划得来。
与疯狂野蛮的工作冲劲截然相反的,是郭广昌低调沉稳的生活作风。
公司员工都说这个大老板“深居简出,厌恶浮华。
平时特别讨厌前呼后拥的虚礼,比较有思想。”
郭广昌有出息了,家里姐姐想让他多回来为家乡做贡献,光耀门楣。
但郭广昌另有看法:
“家乡的事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光宗耀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显摆呗。
我觉得还是平静些,不要让人家觉得我很了不起、无所不能。”
郭广昌崇尚简约,不喜张扬,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来事。
有一次,郭广昌组织一场商界交流会,来的全是行业大咖。
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葡萄牙总领事等等。
郭广昌独掌大局,面带微笑迎来送往。
当看到老朋友马云时,乐呵呵地说:“看到你来,我就轻松多了。”
要迎接省长时,郭广昌特地把坐在休息室的马云叫出来,让跟他一起接车。
还“嬉皮笑脸”地说:“感觉我是新郎,你是新娘。新娘躲在里面不出来,新郎在这里接客。”
马老师听后“一脸娇羞”地低头不语。
除了与一众大咖保持紧密深厚的关系外,郭广昌的对标“偶像”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并不深奥。
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去做,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他选的另一名“标杆”是香港李嘉诚,曾把自家公司比作“年轻的和记黄埔”,其野心可见一斑。
在2021年公司业绩发布会上,54岁的郭广昌依然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即将到来的202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我创业30周年。
我觉得还是要往前看,只回忆的话,就变成老人了。
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还是一个创业的企业。”
对郭广昌来说,30岁的公司正当盛年,未来可期。
他本人亦是激情犹在,拼无止尽。
从农村小子成为百亿巨富,郭广昌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
有句话说得好:命运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
如果当初,郭广昌听话地读了师范、做了老师,没有上高中、读大学,也许他的命运跟许多稍有文化的读书人一样,在时代浪潮面前,只是观望的局外者。
他凭着一股勇于尝试的拼劲,最终走进淘金洪流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人生重在参与、贵在掌握,每一个人在时代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时代不淘汰老人,也不欺负新人,只会远远抛下站着不跟它玩的人。
201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有哪些人上傍
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赫鲁(Carlos Slim Helu)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今年的世界新首富,其财富为535亿美元,这是近三年来世界首富的第三次易主。 斯利姆拥有的财富达535亿美元,相比去年上涨了185亿美元;富豪榜排名第二的是比尔·盖茨,其拥有的财富为530亿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30亿美元;排名第三方的是沃伦·巴菲特,其拥有的财富为470亿美元,相比去年上升了100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斯利姆持有的多项电信业资产,例如运营商America Movil大幅升值,这使他的财富总值超过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成为新的全球首富。斯利姆目前财富约为535亿美元,在过去12个月中增长了185亿美元。America Movil股价过去一年上涨35%,斯利姆持有该公司230亿美元股票。 盖茨在过去15年中有14年均为全球首富。他的身家目前为53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二。过去一年中,随着微软股价上涨50%,他的财富也增长了130亿美元。盖茨个人投资平台Cascade的价值也在增长。 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股价的上涨,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在过去一年中增长100亿美元,达到470亿美元。巴菲特目前排名第三。在2008年全球股市的大跌中,巴菲特对高盛投资50亿美元,对通用电气投资30亿美元。他近期又以2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铁路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在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年度邮件中,巴菲特表示:“在过去两年的混乱中,我们投入了大笔资金做准备。现在这些已经开始收益。” 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全球许多富豪的资产都大幅升值。今年,进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富豪平均身家为35亿美元,较一年前上升5亿美元。全球目前有1011名身家达10位数的富豪,高于1年前的793名,但仍低于2008年的1125名。在去年进榜的所有富豪中,只有12%身家出现下跌。 美国的亿万富豪仍然最多,但所占比例正在下降。去年有45%的亿万富豪是美国人,今年这一比例下降指40%。此外,去年美国富豪占全球富豪财富总值的44%,而今年下降至38%。 在新进榜的97名亿万富豪中,只有16%来自美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新进榜富豪的人数很多。由于一些大公司的上市,以及亚洲股市的大幅上涨,亚洲新增了104名富豪,目前亿万富豪人数仅比欧洲少14人。 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7名新进榜亿万富豪来自中国,包括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去年12月,吉利汽车宣布了从福特手中收购瑞典品牌沃尔沃的计划,这笔交易预计将于今年3月完成。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已拥有89名亿万富豪,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目前拥有62名亿万富豪,其中有28人在去年掉出富豪榜后再次上榜,这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市场2008年表现惨淡。今年重新进入富豪榜的富豪共有164人。此外,11个国家的富豪人数较此前一年翻倍,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和韩国。 去年榜单上的30人今年掉出富豪榜,其中包括冰岛企业家托尔·比约戈夫森(Thor Bjorgolfsson)、俄罗斯大亨波利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以及沙特富豪曼恩·阿尔萨尼(Maan Al-Sanea)。 此外,去年富豪榜上的13人在过去一年中去世,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梅尔文·西蒙(Melvin Simon)和玻璃大王威廉·戴维森(William Davidson)。(张楠) 附:《福布斯》富豪榜前十名: 名次 姓名 资产 国籍 年龄 公司 1. 卡洛斯·斯利姆 535亿美元 墨西哥 70 墨西哥电话公司 2. 比尔·盖茨 530亿美元 美国 54 微软 3. 沃伦·巴菲特 470亿美元 美国 79 伯克希尔·哈撒韦 4. 穆克什·安巴尼 290亿美元 印度 52 信实工业集团 5. 拉克希米·米塔尔 287亿美元 印度 59 米塔尔钢铁公司 6. 劳伦斯·埃里森 280亿美元 美国 65 甲骨文 7. 伯纳德·阿诺特 275亿美元 法国 61 路威酩轩集团(LVMH) 8. 埃克·巴蒂斯塔 270亿美元 巴西 53 离岸服务公司(OSX) 9. 阿曼西奥·奥特加 250亿美元 西班牙 74 ZARA 10. 卡尔·阿尔布雷希特 235亿美元 德国 90 Aldi 中国上榜富豪榜: 名次 姓名 居住地 年龄 资产 14 李嘉诚 香港 81岁 210亿美元 22 李兆基 香港 82岁 185亿美元 103 宗庆后 大陆 64岁 70亿美元 106 郑裕彤 香港 84岁 68亿美元 129 刘銮雄 香港 58岁 58亿美元 136 郭台铭 台湾 59岁 55亿美元 176 张近东 大陆 47岁 45亿美元 189 王传福 大陆 44岁 44亿美元 197 蔡衍明 台湾 53岁 43亿美元 197 吴光正及其家族 香港 64岁 43亿美元 212 许家印 大陆 51岁 40亿美元 249 梁文根 大陆 53岁 36亿美元 249 马化腾 大陆 38岁 36亿美元 258 冯国伦 香港 62岁 35亿美元 258 李彦宏 大陆 41岁 35亿美元 297 刘忠田 大陆 46岁 32亿美元 307 吕向阳 大陆 48岁 31亿美元 488 何鸿燊及其家族 香港 88岁 20亿美元 488 林堉璘 台湾 74岁 20亿美元 307 周成建 大陆 44岁 31亿美元 316 王健林 大陆 56岁 30亿美元 342 林百里 台湾 60岁 29亿美元 374 刘永好 大陆 58岁 25亿美元 374 卢志强 大陆 58岁 25亿美元 374 邢李(火原) 香港 60岁 25亿美元 374 张志熔 香港 41岁 25亿美元 400 郭广昌 大陆 43岁 24亿美元 400 鲁冠球 大陆 65岁 24亿美元 400 祝义材 大陆 46岁 24亿美元 421 黄如论 大陆 58岁 23亿美元 421 林荣三 台湾 未知 23亿美元 437 丁磊 大陆 38岁 22亿美元 463 朱林瑶 香港 41岁 21亿美元 488 邓耀及其家族 香港 未知 20亿美元 488 陈文琦和王雪红 台湾 52岁 20亿美元 488 张欣及其家族 大陆 44岁 20亿美元 536 陈义红 大陆 52岁 19亿美元 536 曹德旺及其家族 香港 63岁 19亿美元 536 罗康瑞 香港 61岁 19亿美元 556 李书福 大陆 47岁 18亿美元 556 李思廉 香港 53岁 18亿美元 556 柯为湘 香港 58岁 18亿美元 556 张力 大陆 57岁 18亿美元 582 张茵 大陆 53岁 17亿美元 582 蔡宏图 台湾 57岁 17亿美元 58 蔡政达 台湾 未知 17亿美元 582 蔡振宇 台湾 未知 17亿美元 582 张桂平 大陆 58岁 17亿美元 582 张志祥 大陆 43岁 17亿美元 582 周富仁 大陆 52岁 17亿美元 616 蔡志明 香港 62岁 16亿美元 616 罗结及其家族 台湾 84岁 16亿美元 616 史玉柱 大陆 47岁 16亿美元 616 蔡明介 台湾 未知 16亿美元 655 沈国军 大陆 47岁 15亿美元 655 张志东 大陆 38岁 15亿美元 721 方威 大陆 36岁 14亿美元 721 吕志和 香港 80岁 14亿美元 721 沈文荣 大陆 64岁 14亿美元 721 朱共山 大陆 53岁 14亿美元 773 朱孟依 大陆 50岁 13亿美元 773 黄圩 大陆 50岁 13亿美元 773 李泽楷 香港 43岁 13亿美元 773 林秀成家族 大陆 54岁 13亿美元 773 戚金兴 大陆 48岁 13亿美元 773 孙广信 大陆 47岁 13亿美元 773 童锦泉 大陆 55岁 13亿美元 773 王久芳 大陆 46岁 13亿美元 828 赵藤雄 台湾 66岁 12亿美元 828 陈金霞 大陆 42岁 12亿美元 828 陈天桥 大陆 37岁 12亿美元 828 杜双华 大陆 45岁 12亿美元 828 高德康 大陆 58岁 12亿美元 828 何金明家族 大陆 57岁 12亿美元 828 遴利 大陆 46岁 12亿美元 828 马云 大陆 45岁 12亿美元 828 张成飞 大陆 40岁 12亿美元 880 陈丽华家族 大陆 69岁 11亿美元 880 张荣发 台湾 83岁 11亿美元 880 何著胜 大陆 62岁 11亿美元 880 柯希平 大陆 49岁 11亿美元 880 雷菊芳 大陆 57岁 11亿美元 880 王文京 大陆 45岁 11亿美元 880 黄子欣 香港 未知 11亿美元 880 张宏伟 大陆 55岁 11亿美元 880 姚巨货 大陆 79岁 11亿美元 937 安康家族 大陆 61岁 10亿美元 937 傅光明 大陆 56岁 10亿美元 937 黄文仔 大陆 56岁 10亿美元 937 李兆会 大陆 29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州 台湾 57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充 台湾 53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行 台湾 51岁 10亿美元 937 魏应交 台湾 55岁 10亿美元 937 鲜扬 大陆 36岁 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