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前者接受汉字,后者废除汉字,其原因是什么
中华汉字文化由古至今传承了几千多年从未断绝,为世界璀璨辉煌的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靓丽动人的光彩。中华文化除了深深 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也 霸道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但是,同样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为什么日本可以接受汉字,而韩国却想要废除汉字呢?
其实韩国废除汉字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韩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美利坚合纵国的支持下才建立成国的,韩国急于摆脱朝鲜残余的任何因素,恨不得立即加入西方欧美国家的怀抱。而欲要摆脱朝鲜留在韩国的影子,唯有彻底废除汉字,实行《谚文专用法》,主张“韩文专用”。我想,要不是韩国还没有聪明到可以发明一种语言文字的程度,搞不好他们连语言都会想要换掉,想尽方法来摆脱朝鲜残留下来的一切阴影。
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韩国的建国时间不长,韩国本身比起日本,并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可言。韩国的建国时间也就只有七八十年,再往前看呢,基本是属于还是朝鲜时候的历史了。可能是因为韩国太想 挤进西方国家的行列,所以自身对于前身朝鲜的历史文化 并不是特别的重视,自然也就对自身文化的承载者——汉字没有多少特别的感情。相反的,或许韩国方面还会觉得汉字是阻碍他们投入西方国家的一大阻碍,没什么大作用的东西,又对韩国的发展会造成阻碍,自然巴不得早点把汉字踢掉了。
虽然后面韩国也是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回想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早已经在汉字的几次废止与复兴的过程中消磨得差不多快没有了。而韩国自己又不可能低下高傲的头颅去朝鲜找回本国的文化,只好死皮赖脸地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去寻找古代韩国的蛛丝马迹。这才有了后面几次死不要脸的拿中国的传统文化去申遗的事情发生。
总结汉字在韩国的几次大起大落,我们可以发现,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取决于经济上层和政治上层的利益。变成了上层建筑获取最大利益的一个工具。为了各自的利益,汉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复兴,汉字本身对于韩国的意义在一次次的起伏之中消磨殆尽。
而作为对比,日本在这一方面则显得比较明智。日本也曾经有打算要将汉字废除,但是结果却发现,汉字早就已经被融合进日本的优秀文化之中,已经无法剥离开来了。日本典籍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废除汉字也就是意味着将这些优秀文化拒之门外,那整个日本的文化将会显得无比空洞。
仔细一对比两个国家,日本文化依旧有其韵味,有其特殊之处、有其优秀之处、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而反观韩国,除了泡菜、除了一直剽窃中国文化去申遗之外,还剩下些什么?
韩国历任总统擅长书法,喜欢诗词,中国文化的魅力对他们影响很大
文·段宏刚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古代,以中国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了“汉文化圈”,包含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东亚诸国。 在“汉文化圈”内,以汉字作为书写、交流的工具,鉴于“汉文化圈”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到现在,东亚诸国里仍然有不少国家离不开汉字,他们用汉字写书法,读中国传统文学,骨子里早已认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邻居韩国人里边,有许多人喜欢中国文化,上至总统下至平民,自小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为荣。到如今,在韩国上流阶层,学习中国书法仍然被看作是有修养之人陶冶情操的必经之路。 韩国大部分总统喜欢汉字书法,甚至还会用汉语创作诗词,并有作品传世。 俗话说:字如其人。通过欣赏他们的书法,我们也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韩国 第一任总统李承晚 , 书法功底深厚,精通汉学。 李承晚(1875年——1965年)出生在朝鲜半岛黄海道平山郡一个大家族,在他这一代时,他们家族已经衰落下来。后来,他成为二战后韩国第一任总统,1948年至1960年在任,连任1——3届。 李承晚自幼进入私塾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是名副其实的“儒生”。他本打算通过科举考试来进入仕途,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条路他并没有走通。 通过大量地学习汉文化,李承晚的汉学水准和书法造诣与日俱增,擅长楷书和行书,书风大气、刚直、雄浑,极具个性。韩国第二任总统尹潽善,擅长楷书。 尹潽善(1897年——1990年)号海苇,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牙山市一个名门望族,是韩国第二任总统,任期从1960年4月到1961年5月。 尹潽善的汉学基础是早年在日本打下的,后来又来到上海加强学习汉文化,其书法以楷书见长,用笔洒脱,书风跟他本人一样温文尔雅,具有浓郁的书卷气。韩国 第三任总统朴正熙 , 多才多艺,精通汉语,工于书法,擅长写诗。 朴正熙(1917年——1979年)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一个望族,1963年至1979在位,是韩国第三任总统,连任5届,也是韩国任期最长的总统。 在任期间,朴正熙于1970年发表了 “ 汉字废止 ” 宣言,虽然主导韩国在教育界全面废止了汉字,直接导致整整一代韩国人完全不懂汉字。但是,这并不影响朴正熙自己喜欢汉字,喜欢中国文化。 朴正熙一生亲笔题写的汉字题词超过了1200多幅,是目前留存汉字最多的韩国领导。除了爱好书法,他还喜欢写诗、唱歌、弹吉他、踢足球,被誉为韩国历史上多才多艺的总统。韩国 第四任总统崔圭夏 , 曾在中国留学,楷书功底深厚。 崔圭夏(1919年——2006年)是韩国第四任总统,出生于韩国江原道原州一个中产家庭,1979年12月至1980年8月在位。 崔圭夏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人生经历相当丰富,早年当过中学教师,上世纪40年代初前往中国满洲国立大学大同学院学习汉语,之后,被聘为汉城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在大学任教期间,他的才华被高层领导所发现,从而有幸进入政界。 崔圭夏自幼喜欢颜真卿的楷书,因此,他的书法以楷书见长,书风沉稳浑厚,颇有颜体风范。韩国 第五任总统全斗焕 , 擅长楷书,热爱体育运动,曾是足球运动员。 全斗焕1931年出生于朝鲜半岛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是韩国第五任总统,从1980年到1988年在位,是从军旅晋升上来的总统。 金斗焕在任期间,对韩国的文化、经济、体育、外交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由于他自小是“体育迷”,因此,他对体育事业格外关心,韩国职业棒球联赛和韩国职业足球联赛分别在1982年和1983年展开,他的功劳很大。 他喜欢把一些名言警句,或者自己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以汉字写出来挂在墙上,用来激励自己,这种做法让他历练出扎实的书法功底,尤以楷书最让人称道。 韩国 第六任总统卢泰愚 , 热爱文艺,书法功底出类拔萃,曾来山东寻根。 卢泰愚(1932年——2021年)是韩国第六任总统,出生于韩国大邱广域市一个农民家庭,1988年——1993年在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是姜太公的后代,卢姓在先秦时期由姜姓衍生而来,卢泰愚的始祖带领家族落户山东卢县(今济南),大约在两晋时期,卢泰愚的祖先移居到朝鲜半岛。 卢泰愚长期以来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情感,对中国文化极为推崇。在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他多次来到韩国西海岸,隔海眺望中国,企盼两国关系改善。后来,他访华时,忙完工作,专程去济南寻根,还游历了重庆、桂林、西安、青岛等城市,以此来安放自己的情感。 卢泰愚擅长各种书体,楷书成就最为突出,字体俊秀挺拔,笔法变化多端,有很强的书卷气。韩国 第七任总统金泳三 , 擅长写榜书,自小接受儒家经典读物的熏陶。 金泳三(1927年——2015年)出生在朝鲜半岛庆尚南道巨济郡一个渔民家庭,1993年——1998在位,是韩国第七任总统,毕业于汉城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 从5岁起,金泳三就进入私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随即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来虽然进入政界,但他一直没有疏远书法,经过数十年的磨练,他的榜书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韩国总统里边最擅长写榜书的一位。 1994年3月,金泳三来中国访问时,偶然看到启功先生书写的八扇屏,被深深吸引,于是,有了召见启功的想法,没想到启功以此举不合礼仪而婉拒。半年后,金泳三指示韩国文化部邀请启功赴韩,跟韩国书法泰斗金膺显(1927年——2007年)一起举办书法联展,这一次给启功给足了面子,启功欣然前往。韩国 第八任总统金大中 , 喜欢中国古诗,书法以行书见长,作品曾拍卖出2000万韩元。 金大中(1924年——2009年)出生于全罗南道新安郡一个渔村,1998年——2003年在位,是韩国第八任总统。 在任期间,金大中促进韩国举办了1999年亚洲冬运会(江原道),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2年亚运会(釜山),极大地提高了韩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成为最受人们敬重的韩国总统,被誉为“亚洲曼德拉”。 金大中能背诵多首中国古诗,书法以行书见长。 2010年12月7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金大中写于1990年的行书作品“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亮相,这句诗摘自中国汉乐府诗《长歌行》,意思为: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最终,这幅书法作品以2000万韩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一个记录。韩国第九任总统卢武铉,从平民晋升上来的总统。 卢武铉(1946年——2009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一个农家,是韩国第九任总统,2003年——2008年在位。 跟卢泰愚一样,卢武铉的远祖也是中国人,祖籍在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卢宅,很多年前他的先祖从东阳市卢宅移居到朝鲜半岛,从此定居下来。 卢武铉早年当过军人,做过律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政坛。可以说,他是从平民一步步进入高层的,相当励志。 网上并没有找到卢武铉的汉字书法,只有一幅写于2002年的韩文书法,相传以1600万韩元拍出。韩国 第十任总统李明博 , 从企业家走上从政之路,擅长隶书,对儒学颇有研究。 李明博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2008年——2013在位,是韩国第十任总统。早年长期担任韩国现代集团的领导。 在2002年担任汉城市长时,李明博觉得汉城这个名称太过中国化,于是,在他的主导下,“汉城”改名为“首尔”,一直沿用至今。 李明博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除过写作和书法之外,还对《论语》颇有研究,喜欢以隶书来书写《论语》里的名言警句,用来鞭策自己。韩国 第十一任总统朴槿惠 , 政界的才女,擅长写作,行书颇具功力。 朴槿惠1952年出生于大邱市,2013年——2017在位,是韩国第十一任总统,韩国第三任总统朴正熙的长女,也是韩国历史上和东亚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在韩国民间人气很高。 受父亲朴正熙的影响,朴槿惠自幼练习书法,熟读经典名著,精通韩语、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工作之余,她常常以写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目前已出版《心之新路》、《我的母亲》、《人与人》、《朴槿惠日记》等8本著作,有“政界才女”的美誉。 其书法以行书为主,广泛吸收王羲之的书风,字体苍劲秀美,具有刚柔并济的审美趣味。韩国第十二任总统文在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研究,擅长行书。 文在寅1953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毕业于庆熙大学法学专业,人生经历比较丰富,早年当过军人、讲师和律师,后来通过卢武铉的提携进入政界。 为了表示对总统官邸青瓦台里边工作人员的关爱,文在寅曾向青瓦台各秘书室赠送了写有“春风秋霜”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点画有板有眼。这个成语取自《菜根谭》,意思为,在待人处事上应该像春风那样和气,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像秋霜一样严肃。 这幅书法作品的落款处,写有“待人春风持己秋霜”八个字,文在寅希望秘书团队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韩国政变1961韩国政变
1、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从而当选韩国总统,这一当就是五任2、韩国拍的朝鲜政变电影叫啥名3、今天凌晨韩国发生军事政变了吗4、韩国几次政变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祖先是中国人吗
朴槿惠祖先不是中国人,是韩国人。朴槿惠出生于大邱市,朴槿惠父亲朴正熙,1917年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1944年毕业于日本关东陆军士官学校,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施行铁腕统治18年,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迅猛腾飞,人均GDP飞涨近20倍,为后来的“汉江奇迹”奠定了基础。
朴槿惠的名字,是朴正熙夫妇和她的阿姨3人一起翻着辞典,费了一番功夫后才取的。朴正熙认为“槿”不仅代表韩国国花“无穷花”,也代表“国家”之意;“惠”则象征“恩惠”。
扩展资料
朴槿惠个人生活:朴槿惠喜欢中国哲学,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朴槿惠曾这样评价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